汶川地震发出求救信号第一人,现在什么样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08512汶川地震新闻 汶川地震发出求救信号第一人,现在什么样了?

汶川地震发出求救信号第一人,现在什么样了?

2024-07-11 1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8年,14时28分04秒

8.0级地震

#5121428#是中国人的心痛瞬间

汶川地震15周年

缅怀逝者,致敬重生

十五年一瞬

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地震灾区

如今已面貌一新

焕发勃勃生机

(识别上方二维码,慢直播看四川汶川实况)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成多个工作组,奔赴受灾一线指挥抢险。按照“抢通、恢复、重建”三步走的基本思路,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救灾保通信工作,动用抢险人员1万余人次,在150个小时内就抢通了全部受灾县城对外的通信联系。

在全力救灾恢复通信的过程中,中国电信创造了多项“第一”:

第一个为国务院灾区指挥部建立对外联系应急通信系统;

第一时间从汶川打出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

第一个恢复汶川对外通信;

第一个恢复北川对外通信;

第一个抢通青川通信;

第一个基本恢复理县通信;

第一个抢通平武、茂县、漩口通信。

书写了抗震救灾保障通信史上的壮丽诗篇。

中国电信抢险队深夜组装设备奔赴灾区

中国电信抢险队员从乱石堆上穿过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全力抢修恢复通信,在震中映秀开通平安电话,受灾居民和救灾官兵通过中国电信免费电话与亲人联系

今天,让我们跟随汶川地震发出求救信号第一人刘道彬的视线,一起回顾那些让人泪目的瞬间。

刘道彬今年54岁,头发几乎全白了,现在是公司的一名研究员,离退休也不远了,他想着退休之后要把全国各地都走一遍。

15年过去,刘道彬仍能清楚地记得当时拨通电话的每一个时间点。

冒着危险发出第一道求救信号 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正在汶川电信公司三楼机房工作的刘道彬突然感受到强烈的震感,他尝试站起来但失败了,只能蹲在座位旁躲避,眼前的地板像波浪一样晃动,吊顶接连砸下……这样的震动持续了将近1分40秒。

待震动稍稍减弱,刘道彬跑了出去,上午还是大晴天,但此刻的汶川,楼下聚集了不少人,才5分钟不到,每个人身上都盖着约1厘米厚的黄土。按照公司的应急预案,负责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的刘道彬应立即向上级单位阿坝州电信公司报告。

(图片来源: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但信号已经中断,在另一栋楼一层充电的海事卫星电话成了唯一的希望。当时这一栋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墙皮大块脱落。刘道彬往回跑的时候,有同事喊住他,让他别去了,危险。刘道彬回了句“海事卫星电话还在里面”,便冲进了大楼。

花了不到5秒,刘道彬就拿到了电话。14时32分,刘道彬向监控中心拨了第一通电话,无法接通,接下来的8分钟里,他打了近20个电话,终于,在14时40分,电话被接通了。

“汶川地震了,地震了,通信全阻了,大楼还没倒,但是墙体已经出现了裂缝。”这段仅有10秒的对话成了汶川向外界发出的第一声求救。

(图片来源: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此后的时间里,刘道彬一直守着这部电话,等待上级指示。当晚,汶川下起了雨,由于海事卫星电话使用时必须使天线垂直于地面,刘道彬便用油纸裹住电话,和同事轮流举着等消息,从晚上8点一直举到12点。

他们将电信临时指挥部设在县政府指挥部旁边,这部海事卫星电话就成了上级部门指挥汶川县内抗震救灾和通信抢通的桥梁。5月14日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总参谋部与汶川县取得联系,正是由于这通电话,才有了后来的解放军空降部队空降汶川。

在这之后,刘道彬等人全部进入紧急待命状态,立即在余震中开始了通信的抢险保通工作。5月15日13点55分,中国电信汶川抗震救灾抢险突击队终于抢通了汶川的通信光缆,率先打通了汶川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图片来源: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刘道彬和同事们跑到街上喊起了口号,“固定电话通了!”接着,公司又召集男同志在县城各处紧急安装了12部免费公共电话,供大家报平安用。

(图片来源: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那部卫星电话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十五年里汶川通信网络有了大变化

2009年,汶川县电信公司将这部拨出汶川第一声呼救的海事卫星电话捐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2015年,经四川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评级,这部卫星电话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震后一年里,刘道彬被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但再谈起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刘道彬自己并不觉得“模范”,只说是职责所在。后来,刘道彬被提拔至中国电信茂县分公司任副总经理,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灾后重建工作。

(图片来源:刘道彬本人提供)

三年里,余震不断,修好的光缆断了又修,修了又断。刘道彬跑了20多个基站,做维护工作。刚开始走山路,他每次都忍不住担心,“地震来了怎么办?”他甚至会提前看好路,想着真遇上地震了,自己怎么逃生。

而通信网络的更新和发展,一直还是刘道彬关注的内容,不管是十五年前作为通信维护管理员,还是后来成了管理者。这十五年里,汶川通信网络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重建基站后,网速也变得更快、更稳定了,传输容量也变得更大了。

除此之外,汶川还将原来的单环通信改成了多环通信,刘道彬解释道,“原来我们的通信线路就一个主环,一旦断了,我们就和外界失联了,就会陷入汶川当时的情况。但现在我们有五个通信环,而且是大环套小环,目前汶川有五条通信线路,除非五条都断了,我们才会没有信号。”

2016年8月,中国自主研制的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发射成功。此后,灾难救援再不会“无信号”。刘道彬很感慨,“2008年的海事卫星电话信号差,而且承载能力弱,打电话的人一多,信号就会中断。有了自己的移动卫星电话,这样的事不会再有了。”

十五年前山崩地裂

十五年后欣欣向荣

天灾无情人有情

祝福汶川的明天会更好

原标题:《汶川地震发出求救信号第一人,现在什么样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