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奶农倒牛奶到密西西比河,为何不送给穷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是什么 1929年,美国奶农倒牛奶到密西西比河,为何不送给穷人?

1929年,美国奶农倒牛奶到密西西比河,为何不送给穷人?

2024-07-13 2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饱受贸易影响和多年来产量过剩困扰的美国农业,遭到了疫情的进一步冲击。在一些地区,由于餐厅停业后需求急剧下降,农民只能让瓜果蔬菜烂在地里。由于奶酪和黄油市场崩塌,一些奶农不得不倾倒牛奶。这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也有大量的企业主把牛奶倒入河中。

一、美国地方大牧场多,牛奶产能过剩

在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柯立芝繁荣”,这一繁荣带给了众多美国人灯红酒绿的“小康生活”,也让美国的产业界有十足的信心开足马力生产消费品。实际上,在奶制品行业,这一现象更加的突出,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美国全境奶制品企业的产奶能力,在危机爆发的1929年,全美的产奶量高达110亿加。美国牛奶产量倍增的背后,是来自于威斯康星、纽约、明尼苏达几个州奶农的辛勤付出。以威斯康星州举例,在那一年,全州土地有一半以上用来建农场,这些农场中又有七成是养牛场,这样的产业基础,不难理解1929年会出现生产过剩。

与美国牛奶产量过剩相伴随的,是美国人民购买力的涨幅持续不足。“柯立芝繁荣”并没有帮助所有产业找到发展的“康庄大道”,新兴的工业部门虽然得到了发展,但是传统的工业并没有在这一繁荣中获利,美国大部分工人都在传统行业工作,所以根本就多赚不来钱。这样的局面直接导致农场主群体的衰落,1919年时农场主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这样的跌落让农场主纷纷破产。美国产奶业的兴隆都指望这些农场主的业绩,可是产品是多了,但是百姓买不起,还是一样会造成难以逾越的危机。

展开全文

二、倒掉牛奶,可减少流通量,稳住牛奶价格

有一句话说的好,30年河东,30年河西。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受益最大的群体,可能在下一个历史阶段就是最遭殃的群体,生产过剩带来的是单价下跌的陷阱。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牛奶的零售价就开始成比例的下跌了。1929年,威斯康星州的牛奶零售价格直接掉到了每百磅不到5美元,奶农的收益占比急剧减少,其他几个州的情况也大同小异。经济危机的爆发冲破了奶农们的幻想,让美国产奶业陷入了极大的灾难。

奶农们为了扭转颓势,不得不将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中。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奶农们为什么执意把牛奶倒入河中,却不是把牛奶分给当时的城市贫民呢。这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牛奶是美国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在当时保鲜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牛奶的保质期很短,且缺乏现在如此发达的杀菌技术,所以七天左右牛奶就会变质。而如果奶农把牛奶倒入河中,就会减少产量和市面上的流通量,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相应的价格就会抬高。奶农们毕竟还要活命,如果真让牛奶那么廉价的话,后续岂不是要杀牛吗。奶农们如此做,实属是“迫不得已”。

三、历史何其相似,美国要怎么度过危机?

1929年经济危机诱发的奶业危机,正是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带来的严重后果。更让我们看到在市场当中宏观调控的可贵。在当下疫情来临之际,美国再一次陷入巨大的危机,这给了美国上下一次巨大的考验。在历史似乎重演的背景下,美国会不会再一次启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成功的罗斯福新政呢?这就要看美国后续的行动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