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00年美国经济政策变化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二|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阶段(1978—1992年),我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逐年优化,到199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5.1:34.8:30.1,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

第三阶段(1993—1995年),1993年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到1993年产业结构呈现为“二一三”型。1993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1%,高于第一产业7.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主要是工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增强,当年,全省工业占GDP比重历史上首次达到30.0%以上。

第四阶段(1996—2002年),我省产业结构再次发生质的转变,1996年调整为“三二一”型,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1.2:34.1:34.7。第三产业增长迈上新台阶,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

第五阶段(2003—2018年),2003年至今,三次产业一直保持“二三一”的结构,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次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表明,经过七十年的努力,全省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斐然,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到“一二三”再到“二三一”质的转变,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任务。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正从初级发展阶段向现代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转向依靠第二、三产业共同带动。

三、就业人员流动加速,二三产业不断扩容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产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8.6%,第一产业吸纳了89.8%的就业人口。之后,按照当时环境和现实需要,我省按照重点发展工业的方针,同时配以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促进了工业积累,就业人员不断往第二产业转移。197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降至41.6%,就业比重降至7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升至38.0%,就业比重升至13.0%。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力迅速解放和发展,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8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至27.5%,较1949年下降了6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升至32.9%,较1949年上升了2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升至39.6%,较1949年上升了33.8个百分点。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研究得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从我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变化情况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逐步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第三产业已成为容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我省已迈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四、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第一产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以粮为纲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省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49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高达73.5%,林、牧、渔业比重分别只有12.4%、13.6%、0.5%。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流通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逐步实施,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农业生产逐步多元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基础更加巩固,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结构调整优化。2018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至49.2%,林、牧、渔业比重分别变化为10.1%、21.3%、15.1%。(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不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文中数据均按此口径计算。)

第二产业内部工业建筑业占比平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突出。

1978-2018年,第二产业内部工业与建筑业占比虽略有起伏,但是大致维持在8:2,工业始终是拉动第二产业发展的主动力,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明显提升,工业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2018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811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4%(1951-2018年年均增速)。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7.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0%,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3%。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1949年至2018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亿元增长到9857.24亿元,占GDP比重从22.0%提高到44.8%。在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在发生较大变化。改革开放前,服务业主要是一般生活服务业,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业比重较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大量服务职能从公共部门分离出来,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带动服务业多元化发展,金融、计算机信息传输服务、咨询、商务服务业和软件业、体育、娱乐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2018年,以互联网服务、软件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31.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7%,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2%;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3.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9个百分点。

五、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投资并驾齐驱

建国初期,居民消费受限,投资资金匮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般消费拉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生产物资的极大丰富,消费爆发性增长,1982年,最终消费率达到顶峰77.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资本形成率达到顶峰54.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需求结构逐步合理化,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双轮。2018年,我省最终消费率为51.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2%;资本形成率为50.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4%。

六、所有制结构趋合理,非公经济蓬勃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省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严重不足,我省工业企业基本上均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几乎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197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0.0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1%。改革开放后,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所有制理论认识逐步加深,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3157.4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9.8%;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6%;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2501.87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重为76.3%。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展望未来路,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来源:江西统计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