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厂:大明上下不敢管的我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52厂全称 东西厂:大明上下不敢管的我管!

东西厂:大明上下不敢管的我管!

2024-05-14 2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说起大明朝的统治,形形色色无孔不入的特务机关是其一大特点,耳熟能详的有锦衣卫和东厂,锦衣卫前面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可能有的人会问,既然这锦衣卫已经可以做到侦查刺探的工作,那还要东厂作甚?

其实在明朝,直属皇帝的特务机关不止有过东厂一个,还有过短暂存在的西厂和内行厂,而这些“厂”的共同特点,就是由宦官掌控,直达天听。明朝的皇帝在锦衣卫之外为啥喜欢设立这么多的厂,又为啥一定要让太监去领导它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

明朝这些厂里最著名,也是存在时间最久的一个叫东厂,全称“东缉事厂”,这是明成祖朱棣的发明。他自己在靖难之役中暴力推翻建文帝,得位的正当性大有问题,臣下和百姓对自己多有不满,而朱棣自己对臣下也极其不信任。

◇ 在辅佐燕王靖难过程中,后来大名鼎鼎的郑和,王彦(王狗儿)等太监出力颇多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但恢复了一度被废止的锦衣卫,还要把特务政治再上一层楼。在朱棣看来,锦衣卫毕竟在宫外,毕竟还不太方便,而他自己在夺权的过程中,有依仗和尚宦官的习惯,比如僧人道衍,宦官郑和都为他出过大功。尽管朱元璋的皇明祖训说这太监不得干政,但没办法,太监用着顺手啊。所以朱棣在永乐十八年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设立了位于宫中,由宦官直接领导的“东缉事厂”,所做之事也还是特务的老本行,这也就开了宦官权力太大的口子,史料记载“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 东缉事厂

东厂位置既然在宫内,皇帝更便于直接控制,所以它的位置在锦衣卫之上,甚至也可以随意刺探锦衣卫的情报,捉拿锦衣卫的官员。初设时这东厂一把手是东厂掌印太监,在宦官当中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再往下的办事人员,比如役长,番子,就都是身体健全之人了,其中有不少都是从锦衣卫挖来的人,“最轻黠猾巧者”。

这东厂内部制度相当严密,而且办工场所的布置也非常有仪式感,入门就看到大幅岳飞画像,这是提醒办案人员毋枉毋纵,而门口的牌坊赫然写着“流芳百世”,当然这往后的发展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成了彻底的黑色幽默,个中原因也不难理解,东厂凌驾于任何组织之上,督察院,大理寺,刑部甚至锦衣卫都无权干涉其运作。

◇ 明朝权力机构

东厂监视百官臣僚到了变态的地步,而除了皇帝,东厂理论上可以决定所有人的生死,而他们办案又只对皇帝负责,在审讯过程中诬告成风,屈打成招,那都是家常便饭,由此造成了无数悲剧,如此皇帝家奴的特务机构,想要流芳百世那是真的想多了。

◇ 明宪宗朱见深画像

即使如此,到了成化皇帝朱见深之时,又觉得东厂不好使了。成化十二年,京城出了所谓“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又有妖道想混入皇宫,朱见深觉得宫里宫外都充满了危险,周围的人,甚至东厂的办事人员,都完全不值得信任,所以他命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

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夸大其词,搞了不少所谓“秘密消息”报告给朱见深,也让皇帝开了眼。朱见深认为汪直工作卓有成效,要他再接再厉,而汪直在成化十三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短短几个月内,西厂就急剧扩张,规模远远大于东厂。

◇ 图为电影《龙门飞甲》中西厂太监雨化田

当然啦,西厂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东厂。西厂办案效率如此之高,就是依仗皇帝权威,秉持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办案宗旨,成立短短五个月时间就弄得天怒人怨,内阁群臣上书,直斥这汪直就是祸国殃民的妖孽,朱见深没见过廷臣如此愤怒,为安抚群臣,朱见深暂时裁撤了西厂,但没有西厂,朱见深又感到非常不安全,所以最终还是把西厂给弄了回来,仍归汪直领导。

此后五年里,汪直利用西厂把当初反对西厂的朝臣们一一翦除,其权势大到皇帝本人都觉得受到威胁,而汪直也慢慢染指边境兵马,只不过他用兵无能,吃了几个大败仗之后被蜂拥弹劾,皇帝就坡下驴把他贬出京城,西厂也就撤销了。

◇ 图为明武宗朱厚照画像

不过好景不长,等到成化皇帝孙子正德皇帝即位,这位极其不信任臣下,又极其宠信宦官,所以令人谈之色变的西厂又一次给设立了起来。搞笑的是,分管东厂西厂的两个太监彼此之间还不对付,为了有效领导管理和监视这些特务机构,宦官头子刘瑾又另设了一个内行厂,侦缉范围和权力当然远超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大抵是:锦衣卫监视官民,东厂监视锦衣卫和官民,西厂监视东厂,而内行厂监视东西厂和锦衣卫。

一时之间,大明朝的各路特务机构在不同太监的领导下争奇斗艳好不热闹。不过宦官刘瑾在正德五年因为谋反被千刀万剐,他的内行厂,连带开开停停的西厂一起,就永远走进了历史。

自此之后,大明朝廷的特务机构就只剩下了东厂和锦衣卫,简称“厂卫”。而晚明的皇帝和朝臣之间愈发不信任,皇帝也就越来越依赖于宦官,嘉靖三十二年,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兼任东厂提督太监,由此开了宦官第一人提领东厂的先例。往后的冯保,魏忠贤,莫不如是。

◇ 图为电影《绣春刀》中的魏忠贤形象

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掌管东厂的时候,东厂还有了自己的监狱,真正实现了情报刺探,刑讯逼供一条龙的体制,而魏忠贤在全国实行恐怖统治,东厂居功至伟。杨涟、左光斗等官员被抓进东厂监狱后,用尽酷刑折磨致死,杨涟甚至死的时候脑门上还给钉了个大钉子。

此外魏忠贤还利用东厂对民间实行无孔不入的监视。有一个故事经常被提及,用以说明东厂的权势,一天晚上有四个人在密室饮酒,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他三人噤若寒蝉,不敢出声。还没骂完,东厂的番人便将四人带至魏忠贤的府邸,骂魏忠贤者当场被凌迟处死,其他三人被赐予金钱,但那三人者早已被吓得魄不附体。可以说,魏公公权势鼎盛之时,东厂已经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了前工业时代极致的人肉监视系统。而他在僖宗病重之时也的确有所谓的“非常之谋”,其中最大的依仗就是东厂的那些爪牙。

◇ 影视剧中的东厂太监形象

只是魏忠贤自己犹犹豫豫错过了机会,等到崇祯皇帝即位没过多久,魏忠贤就迅速倒台。在此之后,有人认为崇祯皇帝并不重用东厂,其实这是个误会,崇祯的性格比起自己的祖宗们还要多疑,他任命的东厂提督稍有怀疑就马上换下一个,但比起太监,他更信不过大臣将领们,所以该用东厂去刺探情报之类的,那是一点也不少。

崇祯皇帝自己任命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承芳为东厂提督的上谕中,也特别嘱咐叫他的手下“于京城内外暗行密切体访,皇亲文武大臣,官吏军民人等”,只要觉得是谋逆或者不利于皇上的,“必杀不赦”。当时人都知道崇祯将东厂视为耳目,吏部大选,首先要摆平的就是东厂。“后每选,许以二万金,听其自觅谋缺者,遂安堵无虞。”可以说,崇祯朝东厂的嚣张气焰,一点都不比天启朝少,只不过皇帝和东厂办事员之间没有魏公公这样的中间人罢了。而明史的《刑法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然帝倚厂、卫益甚,至国亡乃已。”

◇ 最后陪崇祯帝赴死的也是一个太监——王承恩

明朝末年有人说,这大明朝的灭亡就亡于厂卫制度上,这说法不无道理。一个制度无论如何,必须是一群人来执行的,而人群之中首要解决的就是信任问题。这厂卫制度,尤其是东厂和叠床架屋的西厂内行厂,无疑是皇帝极其不信任臣属的外在表现,有这样的皇帝,怎么能把国给治好呢?

原标题:《东西厂:大明上下不敢杀的我杀,不敢管的我管! | 循迹晓讲》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