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最大公因数》教材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0和12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 一课研究之《最大公因数》教材分析

一课研究之《最大公因数》教材分析

2023-07-15 1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前言

数学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资源,是课程的载体。为了拓展视野,了解更多的信息,笔者选择了国内外的三套教材,开展教材比较研究。

2选取的教材

选取了中国大陆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台湾翰林和美国《Progress in Mathematics》三套数学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翰林版和美国版)。

3知识编排序列

三套教材都是小学六年制教材,但三套教材《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安排有很大的不同。人教版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翰林版则将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分在两个年级进行教学,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因数和公倍数》中,只介绍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则放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因数分解的应用》中进行教学。美国教材没有上下册之分,最大公因数安排在六年级的第六单元《Number Theory and Fractions》中进行教学。(具体安排见下面的表格)

从教材编排来看,三个版本区别较大,人教版与分数结合教学,教学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后,穿插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紧接着跟进约分和通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强调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却弱化了知识体系的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

翰林版分2个年级将与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有关的数论知识集中教学,加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前后知识的整合,帮助形成知识体系。在之后的学习中,同样将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运用到分数中去。

同样是约分,但五上是用公因数,六上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

美国版则将数论、分数整合在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将建构知识体系和应用知识融合在一起

联系前后的知识比较而言,三个版本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教学都在为分数的约分做算法上的准备。

4教材结构

三套教材中是如何教学最大公因数的,各自有什么特点,现将这三套的编写结构罗列如下:

人教版的教材结构为:

(1) 引入“最大公因数”。教材先提问“8和12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然后泡泡图提示“先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分别用集合圈表示,找出公有的因数有1,2,4。小精灵提示,还可以用韦恩图的形式表示。结合韦恩图介绍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其中相同的。泡泡图说明“它们的公因数1,3,9中,9最大。”2、先列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哪些是27的因数。小精灵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3) 观察讨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 你知道吗?介绍了两种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分别是分解素因数和短除法。

翰林版教材结构为:

(五年级上册)

(1) 例1提问“五年甲班有12人,进行分组活动,每组人数都要一样多,全部分完,可以平分成几组?”教材呈现了利用乘法或除法的解题思路。

(2) 例2提问“五年乙班有16人,进行分组活动,每组人数都要一样多,全部分完,可以平分成几组?”并出示了2个除法算式“16÷1=16,16÷2=8”,并要求续写。

(3) 例3找,12和16共同的因数。用列举法写出12和16的因数,并圈出相同的因数。用“重点提示”的形式介绍,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4) 例4提问“甲、乙两班混合分组,每组分到的加班人数一样多,乙班人数也一样多,可以分成几组?”例5提问“30的因数有哪些?45的因数有哪些?30和45的公因数有哪些?” 例6提问“老师买了20枝铅笔盒30张贴纸,分给小朋友当礼物,每人分到的铅笔一样多,分到的贴纸也一样多,可以分给几人?”

例4和例6都是运用公因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5是找公因数的基础练习,书本都只介绍了列举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5) 以“自我挑战”的形式出示两题练习:①34和18的公因数有哪些?②妈妈买了24个果冻和32颗巧克力,分装在袋子里,每袋的果冻一样多,巧克力也一样多,可以分装成几袋?

(6) 亲师交流道。介绍了本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熟练以列举法找出公因数,进一步的应用练习(质因数分解)安排在六年级教学。

(六年级上册)

(1) 例1提问“30的因数有哪些?45的因数有哪些?哪些数是30的因数,也是45的因数?说说看,你的做法是什么?”接着呈现了列举法找公因数的方法,与第九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类似。不同的只是在“重点提示”中说明:“30和45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15,我们称15是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

(2) 例2提问“8和15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多少?”通过列举法发现,公因数只有一个,所以最大公因数是1。在“重点提示”中介绍:“8和15只有一个公因数1,没有其他公因数了,我们称8和15两数互质”。

(3) 例3介绍质因数分解的方法。分别通过短除法,将14和42分解质因数,圈出共同的质因数,找到14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2×7=14。再提问“想想看,14和42的公因数有哪些?”

例4通过短除法,将15和16分解质因数,发现它们没有共同的质因数,所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这两个例题出示的两组数,14和42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那个数;15和16是相邻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是互质关系。

(4) 以“自我挑战”的形式出示2道习题。①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②找互质的两个数。

(5) 短除法。以生活情境引入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材出示了3种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质因数分解和短除法。

(6) 亲师交流道。重点指出在解决最大公因数的问题时,学生可利用旧经验找最大公因数,也可以通过质因数分解的方法,教师要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指导。

(7) 之后两个例题和一道练习,都是生活情境引入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但教材呈现的解法都是为了巩固短除法。

美国版教材结构为:

(1) 直接出示定义:两个或更多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这些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 例题找8、12、20的最大公因数。教材出示了3个步骤,先分别列举出8、12、20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

(3) 提示:你还可以叫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最大公约数。

(4) 想:8、12、20能被4平均分。

(5) 两题基本练习:1、写出每一组数的所有公因数,其中8组为2个数,4组为3个数,且数都小于30。2、写出每一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其中8组为2个数,3组为3个数,且数都小于50。

(6) 用质因数分解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以27和54为例,首先用因数树的形式找出每个数的质因数,找一个数的质因数的过程称为分解质因数。

然后将相同的因数相乘得到最大公因数。

(7) 两题练习:1、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其中8组为2个数,3组为3个数,且数字比之前的明显增大。2、找出一对数,例如:在10和20之间,最大公因数是6的两个数。

(8) 批判性思维:8和32的最大公因数能否大于8?请解释你的推理。

5

笑一笑

蒸包子与吃苹果

小红:蒸一个包子3分钟,那蒸3个包子要多久?

小明:9分钟。

小红:你傻呀,你家蒸包子一个一个蒸呀。

小明表示不服:那我也问你一个问题,吃一个苹果需要1分钟,那吃9个苹果呢?

小红:9分钟,你以为我像你一样傻呀。

小明拿出9个苹果:来,9分钟吃完。

完。

本期审核:忻菁 曾焕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