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图集答疑.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04g101-1 平法图集答疑.docx

平法图集答疑.docx

2023-03-26 1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平法图集答疑平法图集答疑 平法图集答疑问: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的悬挑端要进行众多内容的原位标注,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悬挑端上要进行哪些原位标注?答: 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说它是特殊的“跨”,因为“悬挑端”的力学特征和工程做法与框架梁内部各跨截然不同。所以,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在使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时,也要在“悬挑端”做好原位标注。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下:1、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2、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

2、标注。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3、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用8100/200(2) 这种格式。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采用8200(2) 这种格式。4、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

3、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问:陈教授,我有个问题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谢谢回答答:我的观点是: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再问:谢谢您,还想问的是,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 下部

4、六根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答: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梁上部纵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中央。(按四肢箍)其内箍套住梁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这样保证了内箍的垂直肢是垂直的。7、这样,又得出了梁钢筋布置的一条原则:纵向受拉钢筋优先均匀布置。(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钢筋是纵向受拉钢筋,所以优先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5、)再问:陈教授要是按您的说法,那么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不是太长了吗?答:1、为了“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有时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长了一点,也是在所难免。2、“小箍”宽度的计算,应该以“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而不应以“箍筋立柱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问:03G101-1图集关于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配筋构造有哪些规定?其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各有什么特点?答: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

6、“其余纵筋弯下”(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例如:第一排上部纵筋有4根,则第1、4两根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第2、3两根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再例:第一排上部纵筋有5根,则第1、3、5三根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第2、4两根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2、第二排上部纵筋伸到悬挑端长度的0.75 处。3、纯悬挑梁(XL)的上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图上的标注为“伸至柱对边(柱纵筋内侧)且0.4La”。而在“注1”中指出:“当纯悬挑梁的纵向纵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图示弯锚;当直锚伸直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可见

7、,纯悬挑梁的锚固方式和做法,与框架梁在端支座上的锚固方式和做法相同。4、至于纯悬挑梁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下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其锚固长度螺纹钢为12d,光面钢筋为15d 。有人问: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是否一直伸到悬挑端上去?回答是:不应伸到悬挑端上去。因为这两种钢筋的作用截然不同: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是受拉钢筋,它一般配筋较大;而悬挑端的下部钢筋是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所以,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的做法是伸到边柱进行弯锚;而悬挑端的下部钢筋是插入柱内直锚即可。 这里,还需要说明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人问,纯悬挑梁和各类梁的悬挑端是否考虑抗震?回答是:在设计时不考虑抗震。你看

8、看图集中计算锚固长度时使用“La”而不是使用“LaE”就明白了。第二个问题:上述第“1”条中“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的问题。从图中在钢筋图形旁边标注“12d”,于是有些人以为钢筋的直钩长度等于12d即可。可是陈青来教授说,大家要注意“图形语言”,在大样图中钢筋的直钩一直通到梁底。所以,正确的理解是:钢筋直钩一直通到梁底,同时12d 。第三个问题:上述第“1”条中第一排上部纵筋“弯下”45度的做法仅适用于“长悬挑梁”这个问题另列专题在后面讨论。再问: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

9、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其余纵筋弯下”(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解释中的:(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不下弯”是否是笔误,按例子其余钢筋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答:你看得很仔细,非常感谢。“不下弯”确是笔误,应为: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其余纵筋弯下”(即在端部附近钢筋下弯45度的斜坡)。再问:悬挑梁的支座,有负筋的话,那负筋的长度按长跨吗比如啊,两跨,悬挑的左边是米,悬挑米,那负筋一直伸到悬挑端部吗?要弯下吗?我们这边

10、对于悬挑有一个详图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到悬挑端部,弯下,再往根部伸两宽加,在上弯度,再往根部伸倍钢筋直径还有股金开口一定要放下面吗?(一般人家多这样做,如果股金开口放在上面可以吗?答: 1、悬挑梁的“负筋”也就是悬挑梁的主要受力钢筋(受拉钢筋),它应该在整个悬挑长度“满布”。比如你所举的例子,就是在“悬挑米”的长度范围贯通布筋当伸至尽端时,向下拐至梁底。这一点在03G101-1图集第66页说得明白,我在“平法讲座”正讲到悬挑梁的构造要求,你可以继续看看。2、关于“悬挑有一个详图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到悬挑端部,弯下,再往根部伸两宽加,在上弯度,再往根部伸倍钢筋直径”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和陈青

11、来教授讨论过,他说,悬挑钢筋的形状没必要搞得如此复杂,按标准图集即可。不过,我认为,如果某个具体工程的设计师已经做出这样的设计,那么还是应该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去施工。因为在具体工程中,设计师是优先于标准图集的。3、关于“箍筋”的开口朝向问题,我前天在回答“关于箍筋的问题”时已经详细回答过了,你可以翻开看看。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

12、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 LaE(2) 0.5hc + 5d (即是“超过柱中心线5d” )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 “钢筋搭接”是两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3、“能通则通”一般是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

13、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但是,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再问:2005年10月21日听了陈青来教授的讲座:下部钢筋也能连通布置,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一般用机械连接)。答:陈青来教授讲的是两点不同的意思:1、对于“非抗震框架梁”来说,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因为这里没有正弯矩。03G101-1图集也已经肯定了这一点。2、如果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在任何位置上进行连接。因为一级机械连接经过国家的多次试验,证明是相当可靠的(拉力试验的钢筋破坏点都不在机械连接处)。问:

14、03G101-1图集第65页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只在第一排钢筋上面标注尺寸“Ln / 3” 。 现在工程中出现了中间支座第二排上部纵筋,其延伸长度如何处理?是否可按“框架梁”的“Ln / 4”来处理?答:答案是肯定的,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同“框架梁”。根据如下:03G101-1图集第28页第4节“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第4.4.1条:“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 / 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 / 4位置。

15、”问: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 图集第65页1、中间支座的上部纵筋(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为Ln1 /3 。2、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标注值为Ln1 /5 , 然而后面还跟着一个“(Ln1 /3)”。非框架梁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取Ln1 /5 还是Ln1 /3? 什么时候取Ln1 /5 ?什么时候取Ln1 /3 ?答: 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 图集第65页1、一般情况下,梁端部上部纵筋取 Ln1 /5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2、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下方有一附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Ln1 /5 后面跟着的一个(Ln1 /3)”的意义为:弧形非框架梁的

16、梁端部上部纵筋取 Ln1 / 3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3、本页的“注1”指出: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纵筋取 Ln / 3 ,Ln 为相邻左右两跨中跨度较大一跨的跨度值。这一条必须注意。当一道非框架梁两端支座的属性不同(例如一端为普通框架梁,另一端为剪力墙)的时候,这两个端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是不同的。 有人要问:什么是“深梁”?(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找不到“深梁”的定义。)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关于深梁的定义:对L0/h5的钢筋混凝土梁宜按深受弯构件进行设计。其中L0/h2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L0/h2.5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成为深梁。此处,h 为梁截面

17、高度;L0 为梁的计算跨度。可取Lc和1.15 Ln两者中的较小值,Lc 为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n 为梁的净跨问:03G101-1图集第65页“L配筋构造”,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图示尺寸为直锚“12 d(La)” 。1、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标注“(La)”是做什么用的?2、03G101-1图集第35页的注3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现在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直锚12d”是不是太小了?答: 1、注意看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下面括号内的标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 所以,“(La)”用于弧形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2、03G101-1图集第35

18、页的表格题目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所以,该表格的注3:“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由于在设计中非框架梁不考虑抗震作用,所以非框架梁的正弯矩只存在于跨中,在支座附近没有正弯矩。这样,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支座附近为“受压钢筋”,所以不受图集35页“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的制约,直锚12d 就足够了。3、还有请大家注意本页的注6:“梁下部肋形钢筋的直锚长度见图注;当为光面钢筋时,梁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为15d 。” 这就是说,直锚长度12d用于螺纹钢筋,直锚长度为15d用于光面钢筋(一级钢筋)。问:1、03G101-1图集关

19、于“梁变截面”有哪些规定? 2、有的设计把一道梁的某跨尺寸改变得与其他跨大相径庭,不仅截面尺寸不一样,而且梁顶面标高也不一样,还不如另设一个“梁编号”。3、“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是如何解决“梁变截面”问题的?答:1、 “梁原位标注变截面”是03G101-1图集所允许的。(1) 03G101-1图集第26页指出: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即梁截面尺寸、箍筋)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2) “梁原位标注变截面”在实际工程中是经常发生的。 2、“梁变截面”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1) “梁变截面”可能变截面高度,也可能变截

20、面宽度。由此引起的相邻两跨梁的截面关系,可能有多种情况:上平下不平、下平上不平、左平右不平、右平左不平或者是上面几种情况的组合。(2) 由此引起的“钢筋”问题,不仅是“箍筋”,而且更为难于判断和处理的是:变截面跨与相邻左右两跨梁的纵筋的走向处理。(详见03G101-1图集第61页)第61页有7个节点构造图。其实,第61页的构造做法的基本点的就是:能通则通:能伸入另一侧梁的纵筋的直锚长度为 LaE (La)不能伸入另一侧梁的纵筋就进行弯锚,即伸至对边后弯钩 15d ,其直锚水平段要求 0.4 LaE ( 0.4 La )注“能通则通”还表现在以下一点:当梁下部纵筋抬升的斜率1/6时:(节点)支座

21、两边相同直径的下部纵筋可连续布置即抬升穿越支座。(3) 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如果“梁变截面”变得太离谱了,造成某跨的截面长宽尺寸与邻跨大不相同,而且梁顶标高也不一样,那真的不明白把这样的两跨梁编成同一梁号还有什么意义? 我以为,不同的各跨梁编成同一个梁号,是为了使梁的上部通长筋能够贯穿各跨。如果连“梁顶标高”都不一致,则这样拼凑起来的“一根梁”还有什么意思?好不如分开编成两个不同的梁号算了。3、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软件,先抓住最普遍的情况入手去解决“梁变截面”问题。(1) 经过调查研究,实际工程中,最普遍的“梁原位标注变截面”方式是:只变“截面高度”而截面宽度一般不变。相邻两跨梁的

22、截面关系是:上平下不平。(2) 这样,处理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变截面的“当前跨”只需要把“箍筋尺寸”改变一下。 整道梁的“上部通长筋”可以直通过去。 而梁的“下部纵筋”可以采用“按跨锚固”的方法来解决。(3) 在梁原位标注的属性框中有一栏的名称为“截面尺寸”。这样,该栏可以接受以下格式的数据输入: 300*700 加腋修正(当集中标注格式为300*700Y500*250时)300*700/600 悬挑端变截面 (斜线前面为梁根的截面高度)300*600 (水平)变截面 (当宽度与集中标注不同,要提示)【说明】 “悬挑端变截面”还可能是“300*600/500”的格式,即梁根截面高度(600)不

23、同于相邻跨的高度(700)。问:“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几种?在何处使用?答: 1、综观03G101-1到04G101-3图集,“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两大类,一类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另一类是水平方向的加腋(侧腋)。2、03G101-1图集第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具体说是在框架梁底部的加腋。其构造特点是加腋部位的主筋伸进框架梁或框架柱内的长度LaE(La)。这种加腋构造是设计指定的。例如,在梁的集中标注中注写梁截面高度时标明300*700Y500*250其中“Y”后面的“500”表示腋长,“250”表示腋宽。知道腋长和腋宽,就可以求出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加上直锚长度LaE,就

24、可以计算出加腋主筋的长度。此外,加腋部位的箍筋是变截面高度的。框架梁加腋构造也可以在原位标注时标出,其注写格式同集中标注。同时请注意,当在集中标注中规定了“梁加腋”的时候,如果在某跨梁的原位标注中注写相同尺寸的矩形截面(例如:300*700),则表示这跨梁取消“加腋”。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具备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中进行“加腋”标注的功能和钢筋计算功能。3、04G101-3图集第33页和第38页分别为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的“梁高加腋构造”。这也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其加腋构造的特点与上述框架梁加腋构造相同,只是上下方向相反“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在梁底部,而“基础梁加腋构造”是在梁顶部。基础梁的

25、“梁高加腋构造”也是设计指定的。其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方式同框架梁。4、04G101-3图集第31页表示“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这是水平方向的加腋构造。值得注意的是,基础主梁的这种“加侧腋”的构造不在施工图上进行标注,施工图也不给出结构详图,施工人员和预算人员自己根据04G101-3图集图集进行施工和计算。“基础主梁加侧腋”的条件是:当基础主梁的截面宽度柱截面宽度时,基础主梁在柱的附近就必须加侧腋,以实现“梁包柱”的构造要求。问: 1、什么时候执行“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2、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由于它离开了支座,会使梁失去支座的支承吗?3、03G10

26、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而00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05 Ln1,如果现在执行用00G101-1图集设计的旧施工图,我们是采用“0.05 Ln1”还是“0.1 Ln1”?答:1、“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是由设计师指定的。当在下部纵筋的规格后面加上“(-k)”这样的注写时,就表示有k根下部纵筋不伸入支座。例如:625 2(-2) / 4 表示上排纵筋为2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钢筋为425 全部伸入支座。225+ 322(-3) / 525 上排纵筋为225和322,其中322不伸入支座;下排钢筋为525 全部伸入

27、支座。 2、03G101-1图集第60页规定了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位置:(1)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本跨的净跨)(2)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限于梁的第二排下部纵筋。 第一排下部纵筋按照以前的规定伸入支座。由于有第一排下部纵筋伸入支座,所以梁不会失去支座的支承。此外,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每跨梁的正弯矩最大值在跨中,而在还未到达支座的地方,弯矩包络线就已经上升为负弯矩了。所以,在支座附近是没有正弯矩存在的,第二排下部纵筋不伸入支座也就不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了。然而,如果考虑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在支座附近是存在正弯矩的。这个正弯矩的大小如何,第二排下部纵筋该不

28、该伸入支座,这些问题只有设计师才知道。所以,“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是由设计师指定的。当设计师没有指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时候,施工人员不能自作主张执行“梁下部纵筋不伸入支座”。3、虽然00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05 Ln1 ,但是03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 ,陈青来教授在讲课时说过,新规定更加合理。 而且,03G101-1图集的发行,宣告了00G101-1图集的废止。所以,现在施工的工程,应该执行现行的03G101-1图集的规定。问: 执行“梁插柱”做法时,当顶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顶梁

29、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的直段长度1.7 LaE当顶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顶梁第一排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1.7 LaE + 20d , 第二排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1.7 LaE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计算“顶梁的上部纵筋配筋率”?答: 1、“梁上部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梁上部纵筋(如果有两排钢筋的话,两排都要算)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梁有效截面积为梁宽乘以梁的有效高度。梁的有效高度:当配一排筋时为梁高减35,两排筋时为梁高减60 。2、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当用户在“系统参数”中选择“梁插柱”的做法后,软件不但能自动地按“梁插柱”来计算柱纵筋和梁纵筋,而且能够自动地计算“顶梁

30、的上部纵筋配筋率”,当计算出这个配筋率1.2%时,就自动执行“1.7LaE+20d”的修正算法。问:执行“柱插梁”做法时,当边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边柱外侧纵筋伸入WKL顶部 1.5 LaE当边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一半的柱外侧纵筋伸入屋面框架梁1.5 LaE; 另一半的柱外侧纵筋伸入顶梁1.5 LaE + 20d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计算“边柱的外侧纵筋配筋率”?答: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柱的总截面积。2、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当用户在“系统参数”中选择“柱插梁”的做法后,软件不但能自动地按“柱插梁”来计算柱纵筋和梁

31、纵筋,而且能够自动地计算“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当计算出这个配筋率1.2%时,就自动执行“1.5LaE+20d”的修正算法。问: 03G101-1图集第55页和第56页都是讲“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其实,主要讲的是抗震屋面框架梁和边框架柱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把这种关系称作“顶梁边柱”。这两个图的区别是:第55页是边框架柱的外侧纵筋插入屋面框架梁的顶部(简称为“柱插梁”);第56页是屋面框架梁的上部纵筋插入边框架柱的外侧(简称为“梁插柱”)。现在的问题是:1、“柱插梁”和“梁插柱”在钢筋构造上各有什么特点?2、何时选用“柱插梁”?何时选用“梁插柱”?答:“顶梁边柱”涉及了框架结构中的两种主要构件:框架柱和框架梁。在抗震作用上,框架柱和剪力墙起到“首当其冲”的作用,而框架梁起到“耗能构件”的作用这就是当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框架梁能够通过自身的弯曲变形,来消耗由框架柱传递过来的地震力。在抗震过程中,框架结构的顶角部位是应力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所以,加强“顶梁边柱”的钢筋构造,对于整个框架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重大的意义。 1、下面讲解“柱插梁”和“梁插柱”这两种做法各有什么特点。(1) 先看03G10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