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声的背后:海鸥相机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鸥sc618d胶片相机使用方法 “咔嚓”一声的背后:海鸥相机的故事

“咔嚓”一声的背后:海鸥相机的故事

2024-07-12 08: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海鸥相机从4A型发展到4B型,又发展到4C型,它成为既可以用135胶卷又可以用120胶卷拍照的相机,它是两种胶片都可使用的多功能相机。

当时胶片无论是135型的还是120型的,它们的价格都非常昂贵,而且数量稀少,一包胶卷只有12张,而且,装胶卷也很困难,不像数码相机,随便拍,随便删。当时,胶片如果装不好,就容易全部曝光,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片。所以,相机爱好者必须在拍照前,练习装胶卷。

而且,光练习怎样装胶卷还不够。有时,有相机的男同学带着一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学生去外滩“拍照片炫耀本事”,拍到一半相机不给力,突然胶卷卡住了,也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

于是,有些相机狂热爱好者,甚至买了一台机床放在家里,自己动手改造已有相机的缺点,打造自己的专属相机。

这种本事传开来,甚至吸引了外国摄影师亲自登门拜访,记录并写下这些痴迷的中国相机爱好者的狂热改造本事。

60年代初,上海相机厂研发出单镜头反光相机DF-1。它成为中国记者们的专用相机。它的镜头可与当时任何一款世界名牌相机镜头相媲美。9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海鸥相机发展变缓,错失了变成数码相机的良机,同时受到进口相机的夹击。

1999年,曾经备受记者们喜爱的相机DF-1停产。一群曾经创造过这一轻工业品最辉煌时代的老工人们,舍不得离开相机生产线,他们坚守到生产日的最后一天。

后来,在另外一群使用过老式相机并热爱老式相机的有识之士们的帮助下,群策群力,在安福路上诞生了上海照相机制造博物馆。海鸥相机及其相关的制造流水线,终以“文物”形式,保存下来,供人观看,寻找曾经记录过青春年华的那些属于“海鸥”的记忆光圈。

《海鸥相机的故事》

6月5日-6日 19:00

上海纪实频道《上海故事》栏目

播出

(上海地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