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设备维修网
资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浅谈飞卢七合一理论:读者为什么能看下一本质量不高的小说并对它相当满意?

浅谈飞卢七合一理论:读者为什么能看下一本质量不高的小说并对它相当满意?

2024-06-28 05:20:25| 来源: 网络整理

       大家好,我是彝海,欢迎来到《光影之外》第四期。

      上一次发了第三期后,很多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谈及了这么一个现象:为什么他们认为的小说优点,却被我们认为是缺点?为什么自己认为是非常喜爱的作品,在我们眼中的质量却并不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时候我应该说,我们双方都没有错,但不要认为我是在和稀泥,事实恰恰可能确实如此。

       首先对一本小说满意不满意的体验是私人的,这并不和质量挂钩。但很多读者往往会误以为,自己读得很满意的作品,他的写作质量非常好。这种想法在过去三俗横行的时候很容易反驳,可以说这本书里净剩三俗了,你凭什么说他好?但在现在就行不通了,毕竟市场上虽然还有不少三俗作品,但是很多市场的主流其实已经发出了鲜明的声音:不要三俗,要道德感!要人文感!

       那这个时候,这个想法在很多读者眼中就难以辩解了:我需求道德感,并在一本书里获得了相当的阅读反馈,这本书的质量怎么还会不好呢?毕竟它一点都不三俗啊!

       放在三年以前,我也确实不好回答这个问题,那时我偏向于分析写作技巧,但一本小说的写作技巧再高,也常常会有商业失败的结局,这令我只能归类于读者不行或者说市场不行。但我其实自己也分析不了为什么我在看一些我认为质量不好、水平一般的作品时,我常常能一口气看完,并且对其观感不错的原因。就像大门现在就在刷《我欲封天》,他的评价是“非常亲切”,但我们都知道,他这本书也就这样。

       但在飞卢小说网崛起以来,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飞卢小说网的小说在文学价值上实在是难以言喻,但他们对当代商业网文的理论概括却是非常突出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如今飞卢小说网的理论已经推广到起点、番茄等各个网站,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足以验证飞卢小说网的商业理论是确实可信的,远比所谓的龙空对《斗破苍穹》分析出来的”三章定律“要可信得多。

       而我们去年其实说过很多次,要出视频谈一谈相关内容,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大概是不会出了,所以我干脆就用专栏的形式,谈一谈这个问题。

       (假装有片头)

       飞卢小说的大体框架是来自于“七合一理论”,什么是七合一理论?即一个小说的写作要把握整体感,在开头创意,切入点,主线,金手指,框架,书名,简介这七点上要合七为一。

       书名要能清晰地看清楚题材和创意,所以飞卢的书名大多是《xxxx:开局获得xxxx》,冒号前面的是题材,冒号后面的是金手指或者主线。然后点进去看简介,就是对书名的一次扩写,最好把开头创意,切入点,主线,金手指,框架这五点全部写进去,保证读者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期,做得离谱一点,就要读者看看章节名就能非常明确地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整体的剧情框架与主线要用切入点与开头创意、金手指链接起来,七合一理论认为,只要你能做到七合一,哪怕五合一,你的作品就一定会取得商业成功。

       可能这么说,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我看起点很多书不是这样,也取得了成功啊,至少《诛仙》看上去一点也不符合嘛,你说这个是不是有点硬靠啊。

       如果拿七合一理论的表面去看,那确实有些硬靠,但是我们要明白七合一理论的内核,把握住其精神。为什么要让一本作品七合一?答案就是通过这种七合一的方式筛选读者,鲜明地表达作品的内容,让不喜欢看这本书的读者不会点进来,让喜欢看的读者点进来也不会失望,一定会看到底为你付钱。其核心理论便是,满足读者的期待感。

      更详细地说,就是在阅读网文娱乐的时候,其实大部分读者会在阅读之前,心里实际上会有一个预期,这个预期或高或低,或清晰或模糊,但一定会有。

       最简单的道理,当读者在点开一本历史题材作品的时候,他大概是有一种历史情怀,希望能得到满足,结果他看了《花与剑与法兰西》前两卷后,到了第三卷,发现这本书是披着历史皮的言情作品,还喜欢玩二次元梗,那么这本作品的笔力再深厚,故事再有趣,爱恨再扭曲,读者会满意吗?当然不会满意,大概率就是半路跑路,对这本书也不会有什么好话。

       七合一就是将这种预期明面的标榜出来,用标题将题材和看点进一步细分,一个读者看了标题简介和章节,觉得自己想看,那么读者的期待就不会落空。而一本书在商业上为什么能够成功,其实就是在开头较短的部分里确定故事的基调,将此后的内容大部分都囊括在这个基调内,让故事能符合读者的预期。其实以前的“三章定律”,很多作者误以为是要三章写一个爆点,但在七合一理论上来说,其实是用三章定下基调,让读者对这本书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从这种方面来说,《诛仙》就是一本对读者预期把握得很好的书,萧鼎可能剧情推展并不快,但他利用自己鲜明的文风和仙侠题材,来让读者意识到这是一个言情故事,而剧情上一旦有复杂化的倾向后,萧鼎上很快就会把剧情收住,把人物和人物关系简单化,让张小凡的感情抉择成为贯穿书中始终的重心。哪怕《诛仙》仍有很多的点和坑没有交代清楚,但故事和感情线仍然在读者的预期之内,没有读者受众群的雷点,那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就足够了,风评自然也好。而那些对《诛仙》不敢兴趣的读者,其实在开头也就明白这不是自己的菜,自然也就不会说些什么了。

      但是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预期,只能说是一本商业化做得比较好的作品,却并不能意味着这是一本足够优秀的作品。因为大多数读者群体的预期是放得比较低的,或者说对自己的喜好是不明确的,读者对于自己不想看什么或许是明白的,但对于真正想看什么却不知道。

       仍然拿《诛仙》举例子,就是虽然大家想看言情,但真拿言情的标准去看待《诛仙》,就是会发现很多问题,感情线起得节奏太快太乱,标志性的节点剧情表明心意基本是两人原地罚站,明明心理博弈很少,却还要把纠缠时间拉长,更没有所谓的真三角恋三人拉扯。它只是有一个言情小说需要有的基本元素,但他距离好的言情仍然有相当的距离,当然对于男频小说而言,好的言情确实基本等于没有。

       故而大多数读者对于《诛仙》的感情更类似于,当时的网文中找仙侠言情除了《诛仙》没得选,而不是《诛仙》实在是写得太好了。

       同理,这个道理也可以放在我们此前批评和以后评价的书上,很多取得商业成绩的作品,其实是达到了两点,一是对读者的期待管理做得非常到位,《斗破苍穹》在后面的所有套路,本质就是对前三章的不断复读,基本不会出现前三章里没有出现的要素。二是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在市场混沌状态时就先一步做好了市场细分,然后抢住生态位,结合第一点来稳固自己的读者盘。

       用这种方法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之前崛起又陨落的大神作者,基本都是在玄幻领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玄幻领域是最难以进行自我定位的,玄幻题材可以细分成相当多的种类,作者非常难把握自己是哪部分完成了读者的期待,这也是在我眼中,玄幻题材为何会没落的主要原因。至少你看相对冷门,受众易于区分的历史题材,作者的神格是非常稳固的。

       还是用这种方法分析,为什么一些作品被人骂“文青病”?一些看似毒得多的反而不被骂?因为那些一开始就表示这是个文青故事的,读者根本不会产生有看爽文的预期,而一开始就写得像个爽文的,你后面说我不爽了,这种期待的落空反而容易遭到读者更多的唾骂。反过来说,一个作者在ntr题材小说里写纯爱战神,难道不会被骂吗?我看恐怕宫吧老哥会骂得更厉害。

       但还是那句老话,真正优秀卓越的作品是能够征服受众的,读者能够预期的是平庸的发展,一部分读者说,“我最讨厌作者写感情戏了”,实际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感情戏太平庸了,全在我意料之内的庸俗,所以我不爱看”,但是要是有作品真能写出超乎寻常并能触及灵魂的感情戏,超出读者的预期,读者又会说,“我就喜欢看这种感情戏”。这冲突吗?这不冲突,只是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人太少而已。

       或许也有读者会问,你是不是延伸得太多了,飞卢的七合一理论写得这么直白,根本不高大上,怎么会有你说得这些东西?但这就是我说得飞卢高明之处,飞卢小说网非常清晰得意识到,很多作者跟读者一样,压根是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的,所以用这种直白的手法,来防止作者群们好高骛远,去写一些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东西。“文好可破”这句话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个“好”到底是有多好的。

       今天我算是把我眼中的商业文逻辑都分享给了大家,希望对于关注我们这个账号的写作者有帮助,也给关注我们这个账号的纯读者启发。而在我个人看来,阅读最好还是不要太局限于自己的预期,用一种更大的胸怀,去阅读更多的作品,感受更多的世界,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喜爱。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