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设备维修网
资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2024-06-26 08:1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皇帝崇信道士羽客,这股风气从上层蔓延到民间,神魔小说应运而生,其代表作便是《西游记》。到了十六世纪后叶,又一部较为优秀的神魔小说问世,若就影响而论,它几乎可以与《西游记》相提并论,这部小说便是《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作者有两说。一是号钟山逸叟的许仲琳,另一说是明代道士陆西星。一般认为,许仲琳说较陆西星说更有说服力。可惜的是,关于许仲琳,我们所知甚少。从“钟山逸叟”之号似乎可以推定许仲琳当是今天的江苏南京人,或者是寓居南京的人。《封神演义》较早的版本有明金阃舒载阳刻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清代版本较多,有“四雪草堂”刻本、蔚文堂复刻本、经国堂复刻本等,本书据四雪草堂原刊本整理而成。

《封神演义》一百回,以武王伐纣的故事为题材。关于武王伐纣的故事,早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前,就在民间流传,到了宋元时期,出现了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武王伐纣平话》只是四万字左右的仅具梗概的作品,虽然其中有许多虚构的人物和事件,但故事是立足于人间的,神异情节的比重不大。《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平话》和民河传说的基础上,扩充成七十万言的百回大书,神仙魔法和教派之间的争斗成了小说的主轴。诚如鲁迅所分析的,它“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十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小说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文王访贤,得到隐者姜子牙(名尚,姜尚即历史人物吕尚)的辅佐。后七十回写商周之间的战争,主要是神魔斗法,最后周灭商,纣王自焚,武王入殷,分封诸侯,姜子牙奉命发榜封神,天下太平。

《封神演义》的主题思想是很明确的。它通过富有神幻色彩的艺术描写,热情地赞美了仁慈爱民的武王和他的丞相姜子牙,无情地鞭挞了暴虐无道的商纣王,并通过商周斗争的描写,表现了“正邪相争,邪不胜正”的思想。

纣王是小说揭露和批判的对象,这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设炮烙、置肉林、造虿盆、剖孕妇、敲胫骨,极端残忍。他为政不仁、不恤臣民、宠信群小、杀戮大臣,沉湎在荒淫的酒色之中,致使朝政日非、人心离散、民怨鼎沸、诸侯侧目,最后终于引起武王对他的讨伐,弄得国破身亡。

武王伐纣,是有道伐无道,以正伐邪,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合乎人心、顺于民意的正义之举。《封神演义》热情地歌颂武王和他的丞相姜子牙对商纣王的讨伐,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在历史上,武王统治的西岐是殷商的诸侯国,武王与纣王的关系是臣与君的关系。因此,武王伐纣实际上是一次以臣伐君、以下伐上的行动;而以臣伐君、以下伐上,在封建社会是不被允许的,是大逆不道的悖逆行为。但《封神演义》却一反封建统治者所鼓吹的“君君臣臣”的封建教条,热情地肯定了武王伐纣。他认为武王伐纣是吊民伐罪、“有道伐无道”、“以正胜邪”的正义之举。作者在书中一再宣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在作者看来,只要是昏君无道,人人皆可讨之,人人皆可诛之。所以在小说中,正义一直属于以武王为首的反商力量一边,对助周伐商的人表示赞扬和肯定。当纣王之子殷郊、殷洪尊师父之命下山助周伐父时,作者表示赞扬和同情;对殷商重臣黄飞虎反击朝歌、投周伐商,小说亦给予肯定。相反地对助纣为虐、策反殷郊、殷洪的申公豹,小说则进行了谴责。这种肯定“以臣伐君”、“以下伐上”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大胆的。而小说所宣扬的“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则早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是正确的。

《封神演义》中的部分故事,是耐人寻味的。如哪吒剔骨还肉的故事,即是一例。“年方七岁”的少年英雄哪吒,天真顽皮、无所畏惧。在九湾河洗澡,打死了巡海夜叉,以后又打死了龙王三太子敖丙。当老龙王敖光欲上天宫告他杀子之罪时,他又立即抢先赶到南天门,把老龙王抓住,狠狠地痛打了一顿。哪吒的这种顽皮、胡闹、无知、无畏,代表着人人都有过的那段童年。正像许多古板严厉的家长一样,李靖认为哪吒“惹下灭门之祸”,百般威逼他。最后哪吒被逼无奈,一气之下,自杀而死,“剖腹、剜肠、剔骨”,将“骨肉还于父母”,与李靖一刀两断。但是,在哪吒死后,李靖仍然对他的魂魄进行无理逼迫,鞭打他的全身,火烧他的庙宇,弄得哪吒无处栖身。这使哪吒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当他得到莲花化身之后,断然采取了“下山报仇”的举动。这时,哪吒已完全不把李靖当作自己的父亲,而是把他看作“冤家对头”,一定要捉住李靖,“戳三枪”,取下他的首级,“报一鞭之恨”。我们且不去讨论哪吒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背叛了封建伦理道德,也不去深究哪吒行为是否表现了什么“情结”,单是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出发,哪吒和李靖的故事就可以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封神演义》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作者想象丰富,小说情节奇幻,人物形象奇特。像哪吒,他不仅是莲花化身,而且可以现出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手使一杆金枪,很是威武有趣。再如土行孙,可以土遁,在地下行走;而雷震子则生就一副肉翅膀,在空中任意飞行。其他如高明、高觉,一个“目能观看千里”,一个“耳能详听千里”,很是神奇。哼哈二将,一个哼,一个哈,两股白气就可以致人死命,更是奇特。而被纣王剜掉双眼的杨任,居然“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手心里生两只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万事。这些描写,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封神演义》的某些片段,刻画人情颇为真实动人。如第十二回至十四回所写的哪吒出世以及他和父亲李靖的争斗的故事;第四十八回至五十回所写的云霄娘娘由拒绝下山到终于摆设黄河阵的故事;第七十二回至七十三回的广成子三谒碧游官的故事;第七十五回的杨戬智擒余元的故事,等等。哪吒的故事刻画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刚强鲁莽的小勇士形象,云霄娘娘的故事表述了坚守理智的人物如何在情感和周围舆论逼迫下不得不屈服的心理变化,广成子的故事描写了通天教主在群小包围下改变初衷而倒行逆施的过程,杨戬的故事写出了除后患于顷刻的人物的机智。这些故事都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感情变化和事件发展的逻辑,这是作者才华进发的部分,是《封神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段,可以和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之作媲美。

当然,《封神演义》的缺陷也是较明显的。作者强调天命与定数,历史和人物的命运是天数安排定的,所有的人物都是天命预定的棋谱上的一枚棋子,哪个该死,死于何地,死于何人之手也是上天早有安排的。这样,人物性格就陷于模式化。出场的百十个人物,除了妲己、哪吒、杨戬、土行孙、申公豹、云霄娘娘等少数人还有些个性,因而给读者以较清晰的印象外,其余大都是一些类型化的符号人物。

此外,小说流露出不少封建伦理观念。如忠君思想、尊卑观念、“女人是祸水”的观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读者加以分析的。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