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设备维修网
资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我们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武宣灵湖村:大地上的“绿宝石”

【我们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武宣灵湖村:大地上的“绿宝石”

2024-06-05 03:03:37| 来源: 网络整理

关注微观来宾,分别留言 密接 风险 核酸 进行查询

距武宣县城10公里左右的武平公路旁,一座秀美的村门让人眼前一亮,门上书写“灵湖松籁”四个大字,透着清雅的灵气和厚重的底蕴,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一座人文美景融合的村庄。

秀美的灵湖村村门。

6月10日,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访组一行走进灵湖村,但见绿树环绕,村道整洁,一栋栋小别墅错落排列在绿荫丛中。不远处,灵湖泉水淙淙,大榕树下村妇浣衣,欢声笑语。沿着湖畔看去,进士桥、大灵桥相映成景,透过无人机的镜头,灵湖就像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绿宝石”。

航拍灵湖村。

村民在大榕树下洗衣。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的就是灵湖村。灵湖村因灵湖而得名,据《武宣县志》记载,灵湖的水从地底深处冒出,常年不涸,灌溉着灵湖村和附近的村庄,孕育着当地老百姓。

正是灵湖特有的灵气,使得灵湖村人杰地灵,村中人才辈出。“我们村历史上出过一个进士,就是张梦骥,还有张任宏、张开成等杰出人物,村里曾有6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现在全村948人,有54名大学生。”灵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朝忠骄傲地说。

灵湖村历代名人介绍。

走进张家祠堂,门口左侧是“灵湖村教育基金会光荣榜”,祠堂内则汇集了村内的乡贤励志故事、家风家训、赞美灵湖村的诗歌、村规民约等内容。在良好村风家训的潜移默化下,形成了灵湖村互帮互助好民风,张家祠堂已经成为传播灵湖家风家训“教育基地”。

“每年大年三十,全村人都会集中到祠堂门口举行颁奖典礼,奖励村里品学兼优的学生。” 张朝忠说,这是村里的“保留节目”,从2017年开始,灵湖村以乡贤、群众募捐的方式筹集“育苗”基金,奖励优秀学子,传承“发奋、勤俭、奉献”的家风家训。截至目前,灵湖村表扬激励学子310人次,共发放奖励基金13.9万元。

灵湖村村规民约和获得的荣誉。

“作为灵湖人,很幸福,现在许多外地游客都来我们村旅游哩。”村民张平昌开心地说。原来,灵湖村近年来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风景,以文旅铸“魂”振兴乡村,灵湖村摇身变成“网红村”,是影视创作、赛龙舟训练、新人拍婚纱的最佳基地,每年吸引婚纱拍摄、观光的游客超过5万人次。由于民风淳朴传承良好,灵湖村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中国楹联文化村”和自治区“文明村”“生态村”“绿色村屯”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交流中心。

灵湖村在注重塑“魂”的同时,也在强化塑形。近年来,灵湖村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大力发展“鸭头”“竹头”“鱼头”“工头”“酸头”等产业。

航拍武宣康顺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

“我们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三里镇党委书记李永表示,三里镇以灵湖村为切入点,通过整合资源,积极引进返乡人才,全力打造现代鸭业全产业链基地,扩大螺蛳粉产业;以工头为支柱,引进规范企业,打造广西最大的公园式工业产业园区;以“酸头”助力,引进高科技研发技术,推动武宣红糟酸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来宾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慧兰 黄文媚 韦鑫 黄俊策 文/图/视频

视频剪辑:黄俊策

编 委 | 刘京平

主 任 | 欧承鑫

编 辑 | 叶梦莹

本帐号如无意中侵犯了互联网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通过账号后台留言告知,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消息!

关注微观来宾,在主界面底部输入栏留言(不是在文章区留言评论哦):密接、风险、核酸等关键词,可快速进行查询。快试一试吧!

原标题:《【我们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武宣灵湖村:大地上的“绿宝石”》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