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设备维修网
资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2024-05-12 06:50:36| 来源: 网络整理

老子:哲学家、思想家、老子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却涵盖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函谷关位置

函谷关: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所建,是当时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唯一通路。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当年六个伐秦大军曾在这里”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老子倒骑青牛,路过函谷关。尹喜让他写下《道德经》。

天地是永存的,生命是短暂的。活着为什么?

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

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只是当时还没有文字,他没有办法用任何文字来说明,所以只好不得已一画开天。

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

看天天象、看地地象、看人人象。

老子看到人们过于执象,做事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于是他就“破象立道”。

他看到伏羲氏画象,大家就执象。他也担心,自己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就执道了。

所以一开始他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有警告的意思。

意思是:我现在把当年伏羲氏没有办法说出来的,我把它说出来,道,可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

道:包括宇宙万象。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都在里面。这句话的“常”字非常重要。“道”再加上一个“常”字,就变“常道”。

“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

“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称,伏羲氏当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任何名说出来,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不要受它的影响。

“常名”就是它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叫万物的自性。

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就是本体。本体也叫做形上。

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大概都在讲天道。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个人身上做很合适的配合。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宣扬出来。

《道德经》的源头是《易经》,它的第一章与《易经》有什么配合的地方?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易经》,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德经》第一章说,名天地之始,名万物之母,这个“无”和“有”代表什么?和《易经》中的阴阳是不是一样的呢?

《易经》开了一个易门,叫做阴阳。

阴阳易之门。

有无道之门。

第一章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有”,一个“无”,这两个不完全等于阴阳。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跟“母”有什么不同?

始:是开端,是本源。它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

母:是能够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这两个不太一样。

一切一切的总根源叫做“无”,但是“无”里面会产生万物,这个要靠“有”,如果没有“有”,就产生不了东西。

学《道德经》,“有”和“无”要好好领会。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你本于“无”的时候,你不离开“无”,而你想要观宇宙天地怎么变化的这种玄妙,这是有可能的。

你常常本于“有”,然后你想要来看到宇宙万物它们看得见部分的变化,这也可以做得到。两边用的方法都一样,叫做“观”。

“观”不是说用眼睛看才叫“观”,“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

用眼睛看叫“见”,“观”不一定能看见,“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

“有”“无”怎么会相同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里要加一个标点符号。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样就明白了。

“有”跟“无”不是对立的,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它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

“同谓之玄”:就是因为它同,才谓之玄妙。

整个《道德经》里,“玄同”这两个字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人看不懂,认为是不同,如果你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得更深入,看得更广,你会觉得,本来是一样的。

玄之又玄,后面的玄是为了破掉前面的玄,也就是说不玄。

众妙之门是天门,天门是似有又似无,又有又无,那个就是道。

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第二个“常”是恒常,不能常常变动的,第三个“名”只是名号而已,它是不可靠的,只是个名号而已。“有”“无”是相同的。

最要紧一个“有”跟“无”是同。为什么相同?首先要把有破掉。因为一般人痛苦的来源就是“有”。你比我多你用的东西比我贵,升迁比我快。所有痛苦来源都来自“有”,所有要先把“有”破掉。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