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轶事付传承,《武林三绝》第八回之八十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马精神有什么典故出名 典故轶事付传承,《武林三绝》第八回之八十一

典故轶事付传承,《武林三绝》第八回之八十一

2023-03-31 2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谷飞霞说到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的故事,那是如数家珍。

难道说她也看过了《女帝奇英传》?

不可能。

多半是从小听家人讲故事。

武则天是家乡的名人,家人提到她的故事,肯定是带着美化的。

那是他们家乡的骄傲。

而且看着那时候小小的谷飞霞,也是又是欢欣又是骄傲。

说故事的同时,也带着期望。

长大了,你也会成为了不起的女英雄。

难怪小孩那么喜欢听故事,除了崇拜英雄之外,还感受到与家人的密切链接以及爱。

那就难怪谷飞霞一副男孩子的性格了。

而且她还是川妹子,怪不得那么泼辣。

在她幼小时,心灵里就有一颗种子,长大了,我也要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也要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她碰到了情感烦恼,会特别纠结,特别痛苦。

因为才多大一点事,就这样拿不起放不下?

殊不知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脚下的每一步,她的烦恼看似纠葛,其实就是她从梦想走进现实的关键一步。

世事维艰,才不是她的想象。

不曾体会到忧苦,叫她怎么去踏实立足呢?

这也是她落实梦想的关键一步。她不是活在过去,活在想象中,她有自己的当下。

这样的她,才是真正的长大。

不然,没有当下,怎么可能有未来呢?

原文是——“圣碑亭”看武则天书法

谷飞霞道:“武则天也是一位书法家呢,侧殿的圣碑亭有她手书的‘升仙太子碑’,你可有兴趣去看一看?”

霍天云道:“既然来到这里,当然应该去看一看的。不过我对书法乃是外行,还得请你为我讲解。”谷飞霞笑道:“那你是问道于盲了,我从描红到临帖,只能说是还在习字的学童,怎谈得上什么书法?”

圣碑亭独自在殿侧一角,被飞檐挡住,要不是熟悉天后祠的人,很容易把它忽略的。霍天云为了转移她的忧思,踏入圣碑亭之后,就不停的逗她说话。

“这碑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妤像是草书吧?草书写的碑文,倒是不多见呢。”霍天云问道。

谷飞霞虽然自谦不懂,还是给霍天云引起她的谈兴,大讲特讲了。“不错,在唐代以前,是极少以草书立碑的。唐圣历二年(按:即公元六九九年),唐太宗书温泉铭,首开以‘行草’立碑的风气。武则天更进一步,以‘章草’书碑,唐以前古碑所重者在‘文’,唐碑所重者在‘字’。古碑所重者在墓中人,唐以后所重者则在书碑人了。”

霍天云笑道:“有唐太宗、武则天两位男女英主提倡书法,焉能不风气丕变。”

谷飞霞道:“不错,这个皇帝重书法的风气还一直传到宋代呢。被金人掳去的那位宋徽宗,做皇帝很不行,但却是创瘦金体书法的大名家。”

霍天云道:“宋徽宗的词也做得很好,不过尽管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或者要比武则天高得多,我还是更喜欢武则天豪气逼人的诗篇和她潇洒不羁的书法。”

谷飞霞道:“武则天敢开风气之先,既以章草立碑,又敢自创新字,例如她给自己命名为瞾,就是把原来的‘照’字改为‘两目当空’的‘瞾’字的。表示目空一切的意思。从这件小事,也足表现她是女中豪杰呢。”

她正在滔滔不绝讲话之际,忽见霍天云却好像有点心神不属的样子。谷飞霞当然不大高兴了。

武则天不但是政治家,她的确还是书法家。

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字,还派人去偷《兰亭序》,命人临摹。当时的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等都临摹过。

后来他驾崩就把《兰亭序》陪葬,这件事是很出名的。

而武则天喜欢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人称大王和小王。

武则天不但有开先风的勇气,她也是有积蕴的。

没有平日的滴水穿石的磨练,临到眼前,要她甩得出来都难。

这和王献之的十八缸水的传说也有关联。

据说,王献之为了练书法,用完了十八缸水。

而且他的父亲王羲之是书圣,要超越父亲,压力也是极大的。

武则天亦然。

她的压力更大,要超越先圣,要做得比英明的君主更出色,还要面对她自身的烦恼。

这情形与谷飞霞如今相形,那是大巫见小巫。

谷飞霞小时候把典故当故事去听,增加了解,激发兴趣,如今则是有所体会了。

由她口中讲出的故事,也会带着她的个人风格。

一代一代的讲下去,不断地修饰和补充,故事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血有肉,这其实也是生命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

在谷飞霞的烦恼中,如今开始有了生命力,传承的本身,就有生命力。

那么接下来会如何呢?敬请继续观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