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龙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湾区人民政府官网 关于印发《龙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龙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3-12-29 0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龙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龙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龙湾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为浙江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聚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实温州市全力建设“五城五高地”,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关键五年。本规划主要明确温州市龙湾区“十四五”期间的文化和旅游发展重点,围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制定发展任务,是温州市龙湾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履行职责的重要参考。

一、扬优成势,把握时代发展新机遇

“十三五”期间,龙湾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深挖文化底蕴,着力推进文化建设、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十三五文化发展成效

1.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自2018年开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全区共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1个,城市书房11家、文化驿站10家、百姓书屋4家、图书馆分馆4家、街道综合文化站6家、文化礼堂57家,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文化平台功能齐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取得阶段性突破。

2.公共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地域优秀文化全面彰显,海内外龙湾人文化认同和奋斗动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文龙湾”形成鲜明特色。积极开展了市民文化节、罗峰讲坛、全民阅读节、龙湾歌舞表演双十佳大赛、龙湾音舞节、龙湾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艺团队建设,全面开展群众性活动,打造了“龙湾文化志愿者孵化基地”,为民惠民共建美好生活效果突出。培养“草根宣讲员”,成立草根文艺宣讲团,扎实推进理论武装、舆论引领、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3、文艺发展成果类位前排。出版《龙湾文艺精品丛书》(包括《张思聪精品剧作选》《母亲的四季》《走读瓯江》《龙湾历代书序》及《龙湾书法》),广播剧《永昌之魂》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天底良知》入选温州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抗疫音乐作品《铭记这个春天》先后发布在学习强国、浙江在线等24家官方平台,14件抗疫系列美术作品入展温州市第七届视觉艺术作品展。宣传策划拍摄“我爱温州·我爱龙湾”外国友人在龙湾短视频,举办“全国媒体看龙湾”采风活动、“中国姿态·温州国际雕塑大展(2017、2019)”、瓯越民俗文化之旅等活动,着力打造活力龙湾形象。

4.文化产业集群活力强劲。文化产业聚集化趋势明显,产业发展活力强劲。已基本形成了以文昌路区域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创客小镇、红连文创园等文化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浙南·云谷、浙江红连文创园获评2017—2018年度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龙湾文昌文化创意街区获评2017年度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温州市爱好笔业有限公司、温州壹元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彩虹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获评2019年—2020年度温州市重点文化企业。

(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成效

1.旅游产业发展初见规模。“十三五”期间,龙湾区旅游经济平稳增长,旅游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全区年游客接待量由2015年的269.69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539.63万人次,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略微下降至520.6万人次,年均增长14.06%;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的23.7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7.43亿元,年均增长约19.34%。

2.旅游空间格局形态初显。“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一圈四区”的新格局,一圈为都市休闲旅游体验圈,持续推进永昌堡招商建设,结合城市开发,逐渐形成集文化、生活、休闲一体的都市生活承载区。第一区是状蒲片区,落地了文昌创客小镇等项目,初步探索工旅融合,形成了龙湾文化创意产业高度聚集的时尚商圈和文化创意片区;第二区是空港片区,围绕交通枢纽优势聚集了大量工业企业,正布局辐射浙南的交通枢纽,形成了空港商务会展和海空休闲旅游片区;第三区是大罗山片区,对接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的布局,围绕龙岗寺、千佛塔等资源落地了钟秀园、贞义书院等项目,建成了以自然观光、文化观光为主的山水休憩和生态旅游聚集区;第四区是浙南科技城片区,结合龙湾智能制造、数字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优势产业的创新领跑,初步探索“科技+旅游”,形成了时尚科技旅游区块。

3.文旅融合趋势逐步明显。一是文旅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成果显著。钟秀园非遗景区完工,已分批次引入非遗业态,打造讲学、游学、研学一体的文化体验基地;宁村已成功申报省级“民俗文化村”,文物、非遗传承和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南洋公园已基本完工,通过老建筑保护性利用聚集打造城市休闲公园;黄石山雕塑公园打造成为了中国首个姿态雕塑公园,是集雕塑文化展示、娱乐健身、探险观景、生态涵养于一体的主客共享的综合性场所;寺前街持续探索文旅特色产业更新模式;全域旅游暨“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扎实推进。二是文旅节庆活动丰富,吸引力不断提升。持续举办龙湾区首届宁城夜市、“永强八盘八、你我齐分享”龙味名小吃评选、“相约东篱下·共品麦麦酒”庚子雅集等活动,通过美食联姻打造了龙湾美食IP品牌,打响了龙湾夜间文旅产品,促进了本地消费升级。

(三)问题与挑战

1.文旅保障政策有待加强。龙湾区历来是温州市乃至浙江省工业大区及工业强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文旅产业能级较低。旅游相关保障政策缺失,旅游专项资金、文旅项目用地等支撑不足。急需对接国家及浙江省文旅项目资金补助,借助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等机遇谋取资金及用地,为文旅产业及文旅项目的开发提供保障。

2.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有待均衡。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状元、蒲州、瑶溪、永兴四个街镇级缺少独立的文化站,仍需扎实推进建设一系列文化惠民设施。二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突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不均衡,村级公共文化设施仍主要依托文化礼堂。三是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投入单薄。文化服务供给主要来自于政府,存在供给效率低、资金投入规模较小、人才队伍单薄等问题,需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资本投入方式。

3.文旅品牌塑造有待增强。一是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率不高。文化遗产停留在保护阶段,开展利用不足,文化工艺品及文创产品的开发不够,文化资源的盘活创新能力不强,未能将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二是文旅品牌培育不足。龙湾文化产业化发展显著,领跑周边其他区域,但品牌落后于产业发展,如何塑造文化品牌,引领龙湾发展,将成为一大挑战。

4.文旅供给有待升级创新。温州素有“东瓯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形成以永嘉楠溪江、乐清雁荡山、鹿城古城和文成刘伯温景区为龙头的旅游格局,周边山、水、文化旅游产品竞争压力大。而龙湾区当前文化和旅游产品设计总体上供给质量不高,文旅产品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旅游要素供给不足,人均消费较低,消费外溢明显。区内仅有2个3A级景区(瑶溪景区和永昌堡),1个2A级景区(天柱山景区),缺乏康养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高品质、深体验的旅游产品,缺少特色民宿、文化美食等新形式、强个性的创新业态,缺少满足各年龄层需求的多层次、强服务的文旅产品体系。龙湾文旅资源竞争力不够,“十四五”期间审时度势,如何从文旅破局成为挑战。

5.产业深度融合有待突破。龙湾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是数字经济的主力军,但产、文高地的地位不突出,产业融合不深。一是处于文旅融合探索期,理念及经验不足。缺乏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和理念指导和对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文旅融合中的应用,文旅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工艺品等文旅产品的能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标杆项目。二是产业融合有广度缺深度。龙湾在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科技+旅游、农业+旅游等都有涉足,但浅尝辄止,如钟秀园非遗体验基地、奥体小镇、永兴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等,如何加强产业和文旅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及产业发展相互支撑、相互赋能将成为一大挑战。

(四)发展机遇

1.时代机遇。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一是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强调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二是双循环新战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并进,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旅游消费回流。三是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国家鼓励深层次、广领域、多形式的文旅融合发展,浙江省提出通过“文化浙江十大工程”“文旅IP示范工程”及“文化基因解码”,推进文旅融合改革,推动文化和旅游“双万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龙湾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力宏观环境,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四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使得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人民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旅游权益,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2.市场机遇。后疫情时代、新生代崛起、碳达峰碳中和等新时代转变,加剧了旅游市场产品迭代,诞生了体验经济、颜值经济、周末经济等新生活方式,泛旅游资源正在取代传统旅游资源,中国文旅市场正全面变革,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成熟与落地,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数字创意引领文旅产业发展,前沿数字化技术推动业态创新。龙湾作为浙南的数字产业高地,将进入崭新的文旅发展阶段,将迈入“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化期、数字文旅产业的关键期、文旅新业态开发的蝶变期。

3.城市机遇。温州将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全力 “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打造 “数字化改革先行市”、建设“瓯江山水诗之路”,坚定不移把旅游生态休闲产业摆到重要战略位置谋划推进,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温州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幸福产业”,聚力打造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龙湾作为温州地理位置的中心和向东面发展的主阵地,全面协同瓯江、塘河、大罗山及生态海岸示范带建设,积极探索文旅数字改革,对接“未来城区”建设,依托浙南科技城、状蒲区块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通过“城市更新+文旅”展开龙湾建设新格局,合力打造温州城市名片。

4.交通机遇。龙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凸显。“十四五”期间,龙湾基于温州(龙湾)机场及高铁东站(龙湾)的规划,建设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标志性工程,打造集空港、海港、陆港三港一体的城区,龙湾区域交通格局进一步提升,尤其TOD空铁枢纽区引进“花园城市”理念,将建成具有国际视野、世界一流的“第四代+”空铁枢纽典范,为龙湾建设成为浙南闽北的旅游新中心提供助力。

二、明确目标,谋划文旅发展新思路(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和视察浙江作出的重要指示,根据省委、省政府“十四五”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服务温州“五城五高地”建设要求,坚持系统性谋划、创新性突破,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基于龙湾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推进龙湾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让文化成为最具有魅力、最吸引人、最靓丽的亮点,提高人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使得文化旅游成为龙湾区富民强市的“幸福产业”和共同富裕的标杆产业,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二)主要原则

1.坚持高质量发展。注重提高龙湾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标准,强调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以“体现温州精神、展示温州基因、弘扬温州文化”为出发点,基于空间生态基底,探索新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和质的综合提升。

2.坚持产业文化旅游融合。以文塑旅,以产促旅,以旅彰产,促进龙湾文化、产业、旅游的全面融合,通过“旅游+”“+旅游”,拓展文旅与农业、工业、数字、体育、健康等产业的交叉耦合,让旅游成为人民感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旅游成为龙湾优势产业交流展示、提质升级的重要窗口。

3.坚持主客共享。以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度获得感为核心,注重游客和居民“双满意”,发展休闲旅游,发挥龙湾产业优势,吸引投资,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主客共享龙湾休闲设施及文旅设施。

4.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旅游法治体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推动旅游市场发展,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依法维护旅游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5.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整体智治,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护和利用、城市和乡村、线上和线下等关系,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闭环推进“未来城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与经济社会全局实现高度融合、联动发展。

6.坚持共同富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通过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探索“旅游富民”路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城乡居民通过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参与到龙湾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三)总体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继续朝着现代化第一阶段奋进,“十四五”期间,对接温州市打造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目标,结合龙湾区“一区五城”建设,以“新中心,大未来”为目标,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事业繁荣,提高旅游能级,使旅游业成为龙湾区的重要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产业、产业融合的引擎产业,使文化成为龙湾的幸福事业,以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以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以文化力量引领社会变革。使文化旅游产业向注重品质提升的成熟发展阶段迈进,龙湾争当建设创新型文旅城市的赶超样本。

“十四五”期间,龙湾区文化和旅游将打造为“三区三地”,重点推动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浙江省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的“三区”创建工作;努力建设浙江省未来产品体验先行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治理样板地、浙江省共同富裕样板地。

——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落实“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目标,全面对接建设标准,打造百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提高龙湾区文化旅游供给质量。

——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基于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要求,以“文旅+产业”为抓手,通过龙湾产业优势再塑龙湾文化魂,解码文化基因,创新文化演绎,促进龙湾文化重生再生。

——浙江省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对接国家级浙江省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相关政策,完善夜间文旅消费工作机制,丰富夜间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消费精品项目,形成文旅消费聚集,打造为创新夜间文商旅消费样板。

——浙江省未来文旅体验先行地。发挥龙湾数字、健康产业高地优势,通过“文旅+”释放新基因、创造新业态,率先探索未来文旅模式,成为浙江省未来文旅业态聚集地和创新体验业态打卡地。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治理样板地。文旅领域治理实现横向协同、整体智治,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借助现代化治理手段和平台,优化龙湾文旅营商环境,完善文旅法制体系,健全文旅信用保障。

——浙江省共同富裕样板地。挖掘“温商民营经济”内涵,发挥龙湾产业优势,借助共同富裕契机助力全民共享经济建设果实,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让文化成为最具有魅力、最吸引人、最靓丽的亮点。

(四)形象定位

山海古堡,未来之城

(五)经济目标

到2025年,龙湾区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进一步增长,到“十四五”期末实现龙湾文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更加明显,实现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服务功能全覆盖。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6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超4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末实现百亿计划,年均增长率约为11.74%。十四五期间全面开展“旅游富民”贡献率统计工作。力争到2025年,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个,培育重点文化企业20家。

(六)目标指标

对接浙江省文化、旅游、文旅融合、产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做好文旅示范创建工作。积极争创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条文化创意街区;争创1个AAAA级旅游景区及3个AAA级旅游景区;争创1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一条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及2个AAA级景区博物馆;争创4家产业融合基地,即2个教育实践基地、1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并打造100个浙江省“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

“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主要指标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预期

责任单位

/数源单位

                       

1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亿元)

52

区委宣传部

2

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家)

55

区委宣传部

3

规上数字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

>20

区委宣传部

4

每十万人拥有版权作品登记数量(件)

1000

区委宣传部

5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9

区文广旅体局

                       

6

专业文化人才数量(万人)

15

区委宣传部

7

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文化人才(人)

3

区委宣传部

8

省级以上文艺作品获奖数量(件)

5

区委宣传部

9

电影银幕数(块)

55

区委宣传部

10

农村数字电影下乡(场)

1452

区委宣传部

11

居民综合阅读率(%)

93.5

区委宣传部

12

人均年观看电影、艺术表演、

文博展览次数(次)

3.78

区委宣传部

区文广旅体局

13

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比(%)

15

区统计局

14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平方米)

4380

区文广旅体局

15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2.8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6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

100

区文明中心

17

街道综合文化站比重(%)

100

区文广旅体局

18

村(社)文化礼堂(文化家园)覆盖率(%)

100

区委宣传部

19

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家)

1

区文广旅体局

20

海外传播基地(个)

1

区委宣传部

21

文明好习惯养成实现率(%)

90

区文明中心

22

社会诚信度(%)

96

区文明中心

23

全域文明创建覆盖率(%)

100

区文明中心

24

人均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次(次)

0.43

区文明中心

25

每万人拥有“最美龙湾人”数量(人)

2.55

区委宣传部

龙湾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创建指标

序号

分类

创建目标

创建项目

1

文化类

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文昌创客小镇

2条文化创意街区

文昌路创意街区、玉苍东路文创街区

2

旅游类

1个AAAA级旅游景区

永昌堡

3个AAA级旅游景区

寺前街、黄石山、文昌创客小镇

3

文旅融合类

1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宁城夜市

1条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

2个AAA级景区(博物馆)

龙湾文博馆、龙湾图书馆

4

产业融合类

2个浙江省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钟秀园非遗景区、中国眼谷研学基地

1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卓诗尼鞋业旅游示范基地

1个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

温州奥体小镇

5

“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

100个

——

(七)重点目标

龙湾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 “八大行动”及“三带一馆群”建设,基本建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瓯越文化特质的文化强区;打造塘河宋韵明风文化传承带、环大罗山生态休闲文化示范带、沿瓯江时尚创新文化建设带,百工艺术馆群。

“八大行动”重点内容

序号

八大行动

1

文化铸魂行动,把牢政治方向

2

文脉传承行动,弘扬传统文化

3

文化塑韵行动,提升文化品味

4

文化惠民行动,丰富文化供给

5

文旅融合行动,推进全域旅游

6

文化产业升级行动,做强文化产业

7

文明新风行动,塑造文明新风

8

文化传播行动,擦亮城市品牌

“三带一馆群”重点建设内容

序号

三带一馆群

重点内容

1

打造塘河宋韵明风文化传承带

充分挖掘塘河沿线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名人故居,重点推进永昌文旅小镇、张璁故里、寺前街历史街区、和合文化公园、宁村中华姓氏第一村等开发建设,提升赵建大主题公园、王瓒书院,让更多历史文化记忆得到有效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进一步得到继承发扬。深入开展龙湾地域文化研究,永嘉场文化成为研究“温州学”的重要分支,龙湾作为明代温州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2

打造环大罗山生态休闲文化示范带

加快环大罗山龙湾段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建成瑶溪旅游风情小镇、东篱下—美人瀑文旅融合项目,双岙夜宿理想村、郑宅民俗村、瑶溪民宿精品村等成为文化旅游目的地,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文化消费贡献度进一步提升,龙湾成为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3

打造沿瓯江时尚创新文化建设带

文化产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全力打造温州东部时尚中心,文昌路创意街区、玉苍东路文创街区、状蒲时尚街区等相继建成,开工建设欢乐谷文娱项目,进一步打响状蒲片区时尚生活圈。数字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文昌创客小镇、数字贸易港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浙南云谷、中国眼谷等沿瓯江创新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深度融合,文化创意引领风尚,“时尚之都、科创高地”等城区标识进一步擦亮。

4

打造百工艺术馆群

大力挖掘百工艺术资源,积极培育和引进百工人才,持续推进钟秀园非遗体验基地建设,建成叶萌春工艺美术馆、志通瓯塑艺术馆,开工建设温州工艺美术“百工苑”和百工产业园,改造提升澳珀瓯窑体验馆,引进落地曾成钢雕塑纪念馆,打造百工艺术研学地和百工产业转化中心。

(八)全域空间结构

依托龙湾区山、江、海空间格局,对接重大项目、重要平台,整合空间,联动升级,“十四五”期间将构建“一心一轴一廊三区”的文旅发展空间格局,即“一心引领,一轴点亮,一廊驱动,三区并进”,以未来视角、国际视野展望文化大城、旅游新城发展,通过点线面结合推动全域文旅布局,实现龙湾文旅空间的大整合、大发展、大联动。

1.一心引领——文化旅游体验核心

位置范围:北至瓯海大道,南至金丽温高速东延,西至龙永路,东至滨海大道。

发展目标:龙湾文化旅游展示窗口及文旅新业态体验中心。

发展定位:文旅休闲、文化体验。

发展思路:顺应交通结构及地理空间骨架,以永中街道为中心,联动周边重要文化资源,通过士大夫记忆、历史追寻、文化溯源、温商寻根,打造龙湾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引擎带动龙湾文旅综合发展。打造一批开放式的“城市名人文化体验空间”,重点推动永昌堡的保护和开发,联动寺前街、龙湾文化馆、张璁祖祠、南洋公园、和合书院等龙湾重点文化区块,建设多元文化体验体系,推进“文化润景”计划,以“微改造”工程为抓手,借助“文化+旅游”“文旅+城市”推进龙湾老城更新,推动业态更迭,促进文旅发展,提升城市风貌,打造集文旅体验、文旅休闲、创新消费于一体的龙湾旅游产业发展高地、龙湾文脉传承中心、龙湾文化旅游体验核心。

2.一轴点亮——塘河历史画轴

位置范围:沿永强塘河。

发展目标:塘河宋韵明风文化传承带。

发展定位:滨河休闲、文化展示。

发展思路:对接温州“塘河环大罗山文旅融合会客厅”发展战略,寻找龙湾塘河记忆,以时间为线链接龙湾历史、现在、未来,通过符号打造、场景还原等手段追寻塘河史话、古迹遗韵、河运纪事,做大月光经济,做洁河道环境,做畅水上交通,做优岸边景观,开发塘河水上游船、水上巴士等特色交通,建设集人行道、骑行道、跑道于一体的塘河慢游体系,通过游船码头、岸上廊道、水上交通有效实现塘河与永昌堡、宁村等主要景点的联动,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打造为首位度的新高地和高质量旅游发展的新标杆。

3.三区并进——瓯江数字科技体验区

位置范围:浙南科技城区块及状蒲片区。

发展目标:产旅融合高地,新业态体验地。

发展定位:滨江休闲、数字体验、时尚旅游。

发展思路:以瓯江为脉整合浙南科技城、状蒲片区,推动数字经济转化体验经济,重点发展数字体验、滨江休闲、时尚旅游,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产业城、中国眼谷等平台优势,高水平促进“数字+工业+文旅”的特色产业融合,推动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体验创新,谋划创新文旅项目,做亮瓯江未来夜游品牌,引导文旅企业聚集,塑造工文旅休闲空间,推进未来酒店、未来文旅社区、未来体验街区的开发,高水平建设龙湾“未来板块”,打造温州市滨江休闲体验目的地、温州市产旅融合高地、新业态聚集地。

4.三区并进——大罗山生态康养度假区

位置范围:龙湾大罗山区域,北至龙永路、东至环山东路。

发展目标:龙湾山水康养度假基地。

发展定位:生态度假、康养度假、乡村休闲。

发展思路:整合并深挖大罗山及周边的山水资源、农业资源、体育资源,推动由观光向山水度假、文化度假、康养休闲综合性转变。鼓励瑶溪景区、天柱山景区植入创新性业态,打造复合型山水体验基地;激活双岙、郑宅村等村庄闲置资产和空闲用地,积极发展民宿产业、房车旅游装备产业,升级为主题度假村庄;创新龙岗寺、千佛塔、钟秀园文化度假模式,打造国学文化度假基地;开发山体运动产业,引进先进游乐设施,积极开发康体旅游产品。将大罗山板块打造为创新型康养度假基地、复合型山水度假基地。

5.三区并进——滨海空港商旅休闲区

位置范围:经开区及环山东路以东,含空港新区、永兴街道、海滨街道的大部分区域。

发展目标:浙南闽北文旅集散中心、温州都市农业体验区。

发展定位:旅游集散、商旅服务、农旅休闲。

发展思路:借助区域性枢纽机场、服务浙南闽北赣东的区域航空物流中心及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紧扣区域时尚商贸,构建“买全球卖全球”商贸体系,打造服务温州全域、辐射浙南的旅游集散中心及商旅服务与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温州都市品质消费新地标。整合永兴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空间,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推动现代休闲农业升级,打造温州最大的现代农业休闲基地。

6.一廊驱动——山江海协作文旅廊

发展理念:“山江海”文旅廊以互联互通为理念,通过绿道建设促进空间联动、交通贯通、业态协同发展,实现山海城全域融合,一廊贯穿沿江、沿海、沿山三带,促进都市休闲、现代农旅、康体运动一带化布局,串联最潮数字滨水线、最美滩涂滨海线、最酷活力山脚线。

做潮瓯江时尚休闲带,打造最潮数字滨水线:强调瓯江城乡纽带定位,突出瓯江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月光经济的轴线功能,链接鹿城、洞头,谋划瓯江沿江慢行交通系统,借助“数字+”提升沿江景观,增加潮体验互动节点,建设瓯江文化场景,通过“夜游瓯江”一带串联滨海、浙南科技城、状元、蒲州等区块协同发展。

做靓滩涂现代农旅带,打造最美滩涂滨海线:挖掘沙川塘河百年渔米文化,强化温州现代农业之脉定位,建设滨江农田景观慢行系统,链接瓯江及大罗山,串联滩涂、村庄、田园,保护性还原古桥景观,建设自然野趣互动节点,以交通联动带动景观联动、业态联动。

做活大罗山运动休闲带,打造最酷活力山脚线:对接大罗山乡村示范带建设,通过天龙网球基地引领带动,建设运动主题绿道及康体节点,发展休闲运动、特色运动,打造以大罗山脚线为基线的全民参与的户外运动休闲带。

三、产业融合,激发龙湾文旅新动能(一)文化+旅游,双链合并激活新模式

1.加快推进龙湾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面调查登记,摸清龙湾文化家底,建立龙湾文化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龙湾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构建龙湾文化的“一表一文一谱一库”,形成龙湾优质文化基因展示图库和电子数据库,打造“九个一”文化基因项目。

   

专栏3-1 “九个一”文化基因项目

一个节——东瓯王汤和节;

一首歌——龙湾撞歌;

一幅画——镶嵌漆画;

一件绣——灵昆十字绣;

一套拳——温州南拳;

一种刻——玻璃银光刻;

一组塑——龙湾彩塑、糖塑、米塑;

一套木——木雕、圆木制作技艺;

一桌菜——永嘉场八盘八。

2.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一是加快文创园区升级。结合龙湾文昌创客小镇提升建设,推进创意园区的功能扩容,植入文化创意产业链,融入文化创意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健全文创产业孵化服务。二是培育文化创意市场主体。引进一批文化企业。搭建并拓展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平台,整合数字创意产业,引进一批有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和观念领先的文化企业,通过大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文创产业聚集,并扶持一批龙湾小微文创企业。三是搭建动漫产业孵化平台。搭建动漫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及中小型企业孵化平台,成立动漫IP发展基金,承接全国性的大学生影视动漫创作大赛并评选,抢占动漫产业发展机遇。

3.开发文旅融合新业态。一是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着力发展新周末经济、网红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型文旅消费模式,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沉浸式体验、互动研学、创意新零售、数字艺术等新业态。二是谋划2个沉浸式场馆。依托文旅融合,以流量经济为新增长点,以借助物联网、高科技(AR/VR、5G、4K/8K)为手段,升级传统场馆空间,引进体感交互、全息呈像、3D 地图等体验式产品,积极开发非遗文创等相关衍生品,并按照标准完善旅游服务,强化“AR移动博物馆”与云上数字精品展建设。三是创新引入“博物馆+”模式。打造6大博物馆+体验基地,高标准提升黄石山雕塑公园、龙湾书画院,建成姜立纲书法艺术馆,引进曾成钢雕塑艺术馆等艺术性地标项目。深化博物馆“民办公助”模式,有效利用古建筑、功能性用房,形成环黄石山叶萌春工艺美术馆、徐志通瓯塑艺术馆等一批民办博物馆群,并推进非遗进景区、非遗进社区、非遗进乡村、非遗进校园,开设非遗展示、体验、销售专区。四是打造9大特色互动研学教育基地。面向浙南闽北的学生客群,打造涵盖文化、书法、科学、数字、经济、爱国教育、体育等全方面的研学基地。

专栏3-2 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地

2个沉浸式场馆:按照A级景区标准建设龙湾博物馆、龙湾图书馆;

6大“博物馆+”体验基地:黄石山雕塑公园、龙湾书画院、姜立纲书法艺术馆、曾成钢雕塑艺术馆、环黄石山叶萌春工艺美术馆、徐志通瓯塑艺术馆;

9大特色研学教育基地:东瓯非遗文化研学教育基地、书法文化研学教育基地、科学研学教育基地、普门和合文化研学教育基地、炮台山海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眼谷小镇研学教育基地、数字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民营经济研学教育基地,奥体小镇体育研学教育基地。

4.搭建文旅产业融合平台。一是搭建文旅合作交流平台。对接旅游企业、文化企业、民宿企业等各类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为龙湾文旅产业发展谋求新机遇、新合作。二是搭建大师合作平台。打通与有知名度、有技术的非遗大师、文创大师、建筑大师合作通道,为龙湾文旅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三是搭建文创新媒体平台。对接市场热度较高的短视频、公众号、微博大V的新媒体大咖,搭建互动合作平台,积极培育本土新媒体创作号,提供创业平台,优化创作环境。

5.打造龙湾文旅IP体系。一是打造龙湾形象识别系统,塑造龙湾整体城市IP形象,演绎龙湾故事,探索“IP授权”合作路径,开发形成动漫、游戏、综艺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整合资源,注入产业,争取打造为浙江省文旅融合的品牌IP。二是塑造以永昌堡为引领的民俗文化IP体系,策划相关文化故事脚本,举办非遗文化节等活动,强化古堡等形象,实现非遗元素的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并扶持非遗网络平台和企业的发展。三是打造以瑶溪景区为引领的创新工艺IP体系,萃取和策划瑶溪景区工艺IP,并整合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搭建龙湾与消费企业、电商平台、活动节庆的合作桥梁,原创开发传统工艺大展、“龙湾匠心”工艺节等活动。

专栏3-3 龙湾文旅IP体系

整体城市IP:城市LOGO、龙湾宣传语、龙湾色彩体系;

民俗文化IP体系:明代永嘉学派文化IP、永昌堡IP、中华姓氏第一村IP、寺前街IP、非遗美食IP等;

工艺文化IP体系:钟秀园IP、“龙湾匠心”十大工艺IP等。

(二)工业+文旅,全面更新开启新消费

1.推动产业链融合。一是文旅产业助力工业产业链延伸。延伸高端笔业、时尚智造产业链,植入文创设计、体验、消费等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工拓旅,以游促工,依托笔业、鞋革产业、服饰产业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积极拓展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加工产业,并因地制宜开发产地新零售体验场景、创意手工制作产品,打造一批文化创意聚集型、企业观光体验型工业旅游示范点,实现“工业旅游线下体验和工业产品线上售卖”、“百工之乡和瓯礼文创”。二是发展新型旅游制造产业。基于高端特殊钢产业,积极对接旅游装备制造业,探索引进旅居车、低空飞行、房车等高端旅游装备和非接触式服务智能装备研制产业。

2.激活工业文化空间。一是注重工业文化的保护及利用。基于城市更新及工厂外迁,注重工业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推动码头、旧厂房、发电站等工业遗址的激活,植入动漫产业、艺术产业、消费业态,促进闲置资产升级为协同办公、社区服务、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打造为社群交流的办公孵化空间、主客共享休闲空间。二是补充工业休闲空间。改善空港新区、状蒲片区的办公生活环境,补充休闲消费设施、文化体验设施,强化空港新城工业企业屋顶绿化、屋顶休闲,打造天空之城。

(三)农业+文旅,城乡统筹发展新乡村

1.推动休闲农业建设。一是创新都市农业休闲。依托龙湾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借助数字农业示范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民等创新模式。二是开发数字农业文旅业态。提升5G生态养殖体验园,推进互联网共建渔业,通过标杆性项目带动现代农业度假及现代农业体验。三是塑造龙湾农业品牌。对接“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通过精提升植入餐饮、休闲、度假业态于阳光农场、绿色牧场,建成“瓯越鲜风”直营店14家,提升龙湾休闲农业品牌。

2.加快休闲乡村旅游发展。一是打造休闲田园。依托永兴美丽田园项目,植入旅游要素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美丽田园为综合型农业休闲体验园。二是加快乡村景区化提升。推进A级景区城建设,推动景区化2.0计划,将融入产业发展的景区村庄打造为A级景区村,通过农旅融合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从村庄特色文化、特色产业聚力发力,推动打造若干特色乡村旅游出圈项目。三是推动“未来乡村”打造。基于村庄特色,发展多类型的未来乡村。探索“文旅+”模式的未来乡村;重点强化双岙城郊村优势,联动周边峡谷及摩崖石刻,发展文创产业、民宿产业,打造为近郊休闲文旅产业未来乡村,全面建设诗中的晚宿理想村;发扬钟秀园文创产业优势,带动瑶溪村综合发展,积极发展艺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艺术休闲文旅产业未来乡村。探索“农业+文旅+”模式的未来乡村;重点发扬甘岙村杨梅优势产业,以果文旅融合为路径,创建为杨梅农文旅融合未来乡村。四是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整合郑宅村周边的东篱下、美人瀑、天柱山景区等各类资源,通过要素互补协同形成聚集效应,整体打造成为郑宅美丽田园综合体,定位为集生态观光、创意农业、艺术体验、亲子农乐、休闲度假及商务社交于一体的创意农业体验目的地,进一步引领龙湾小而美的复合型乡村业态建设。五是积极探索“新业态+乡村旅游”模式。结合新时代消费内涵,积极对接“侨家乐”品牌,探索乡村音乐节、数字沉浸式互动体验、非遗活动、艺术展览等新业态进乡村,探索多元乡村体验,形成“度假+X”的创新体验。

(四)数字+文旅,智造赋能探索新业态

1.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一是培育文旅科技产业。发挥龙湾区数字经济和科技研发优势,加强自主研发数字文旅关键技术,数字产业赋能文旅发展,推动旅游科技创新,重点培育沉浸式文旅业态、AR/VR技术、三维立体成像及投影技术、激光技术、增强现实、5G+4K/8K超高清、无人机等新型技术在文旅产业上的应用,推动文化内容向沉浸式体验内容移植转化,有效地为龙湾及温州的文旅产业新业态发展赋能,提供体验经济新业态的下游落地保障。二是完善智慧旅游服务设施。以5G、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不断筑牢“互联网+旅游”的底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龙湾文旅产业智慧大脑,提高龙湾文旅综合管理能力、移动执法能力、文旅服务质量、数字智能监管水平;建成“龙湾一码通”的智慧文旅服务,通过一码提供入园、入酒店、停车服务、旅游集散、电子讲解、在线预定等服务;继续推广龙湾“云办案”模式,建立电子执法档案,全程留痕可追溯。

2.加快布局“月光经济”。一是打造滨江数字月光长廊。整合沿江区域,利用5G及VR、AR、AI产业优势,融合文化元素,突出月光休闲及未来体验,呈现多样化主题和混合业态,建设集夜景观光、互娱游戏、文化互动、声光电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月光廊道,引导开设夜间沙龙、产品发布、露天派对,培育一批时尚创意、网红直播等“网红”打卡地。二是开发文旅演艺业态。利用数字科技手段,对接国内外知名艺术团体,引进沉浸式互动演艺业态,开发覆盖江上、河上、岸上的“夜间数字秀场”,打造“温州24*365都市演艺计划”的龙湾样本。三是开发夜间数字市集业态。对接当地及市场知名数字企业及文娱IP,定期开发数字快闪业态,实现商业价值转化及合作共赢。

3.探索数字文化体验业态。一是开发科技支撑型主题公园。以科技与文化主题创新为支撑,整合炮台山区块,挖掘海防文化,借助科技手段开发新的交互体验方式,谋划炮台山海防主题体验公园,发展科技型旅游新业态。二是数字型文化社区。借助“数字化+文旅”赋能龙湾城市更新及乡村发展,重点推动宁村、寺前街、永昌堡未来社区建设,盘活区域内闲置资产,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九大场景打造智游、智文、智趣空间,探索未来城市发展需求与本土自然人文特色的对话与共荣,塑造传统文化数字化体验的样板,实现古村、古街、古镇居民生活的数字化、现代化和便捷化,全面提升,创建宁村古村为美食文旅型未来社区,创建寺前街为水街文旅型未来社区,创建永昌堡为古堡文旅型未来社区。三是开发科技旅游体验基地。结合龙湾科技产业布局,对接大唐5G、世界青年科学家产业城项目等优势产业,开发数字体验及研学体验,打造综合型全产业科技旅游体验基地。四是打造科技体验旅游点。结合龙湾城市建设,推进瓯江口主客共享的数字休闲体验项目建设,创新城市科技体验模式。

(五)健康+文旅,优势厚植发展新度假

1.发展健康旅游产业。一是优先发展康养度假产业。依托“中国眼谷—创新综合体”及“生命科学小镇”两大项目,延伸发展康养度假服务业,结合产业项目落位,探索发展集度假、养生、休闲、疗养、会议会展于一体的健康旅游休闲产业,健全体检、互联网医疗、保险等服务,谋划若干健康主题度假项目,加快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新标杆。二是积极发展养老产业。逐步完善“社区智慧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以医疗优势为切入点,发展养老服务业。三是鼓励发展生态养生业态。打造大罗山为龙湾生态度假重要目的地,探索养生养心的康养旅游模式,开发山地露营地、龙岗禅修谷等生态康养新型业态。

2.拓展会议会展旅游。扩大国际文化影响力,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人文合作交流,高水平举办国际会议、国内外会展、文化旅游活动,拓展会议会展旅游。承接眼科学、脑科学等大健康产业国家级知名会议,承办区域及国内健康沙龙,培育康养会展旅游服务业,补充健全的服务配套,塑造龙湾健康品牌。

(六)体育+文旅,休闲运动注入新活力

1.探索休闲体育旅游。一是壮大休闲体育产业。紧抓“健康生活”市场需求,以奥体小镇为中心,联动体育产业发展基地、体育教育训练基地,发展时尚运动商业、休闲体育教育,扩大体育消费,打造为省级体育现代强区。二是打响龙湾网球品牌。依托天龙网球基地品牌优势,向休闲网球模式延伸,通过“互联网+体育+旅游”模式,促进体学旅全面融合,支持专业网球开展网球赛事旅游服务。

2.谋划全民体育项目。一是依托大罗山探索山地自行车、山地攀岩、垂钓、趣味登山赛道、峰台运动基地等山地体育项目,打造温州休闲运动消费高地。二是利用瓯江口及滨海地理优势,积极导入滨水运动项目。三是激活滩涂资源,开发滩涂赛事、滩涂摔跤、滩涂投球、滩涂障碍、泥人秀等滩涂体育休闲项目。

3.壮大赛事旅游经济。借力亚运会契机,积极发展体育竞技旅游,承办区域及国内网球赛事,常态化推动“浙江休闲网球节”,并定期面向浙江居民举办全民足球赛、趣味马拉松等赛事,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龙湾主题赛事,推动全民运动发展。

四、提质升级,推动文旅产业新任务(一)谋划六大项目,建设龙湾文旅吸引体系

围绕“一江一河三山十古道”,建设龙湾文旅吸引体系,谋划引客项目、留客项目、配套项目等多层次产业体系;健全龙湾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月光旅游、健康旅游、农业旅游、文博旅游等产品谱系,着力谋划六大龙头项目,打造若干网红打卡地,做强未来产品,做透产业融合,做足文旅体验,通过龙头项目聚集人气,提升龙湾文旅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供给,构筑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体验”吸引体系。

专栏4-1 龙湾六大谋划项目

永昌堡:加快永昌堡的招商建设,打造为东瓯生活一站式体验目的地,龙湾文旅休闲体验核心;

宁村中华姓氏第一村:推进宁村慢生活历史文化村的开发,提升中华姓氏传承第一村的体验性及参与性;

寺前街:强化“人生八喜,寺前古街”主题,开发寺前街“温州老味道,龙湾旧时光”业态,改造为民俗文化消费街区,打造为瓯越文化示范街区;

郑宅美丽田园综合体:联动郑宅岙空间,加快美人瀑复流,整合东篱下及周边农田、建设用地,开发为农旅体验综合性休闲基地;

永强塘河历史画轴:推动永强塘河历史画轴的建设,通过环境整治、景观塑造、业态提升打造为龙湾文化展示窗口;

双岙晚宿理想村:推动双岙晚宿理想村的开发,打造为以聚集文创社群的乡居生活共创城郊村;

(二)打响龙湾品牌,打造龙湾六大特色名片

一是构建“山海古堡,未来之城”一大品牌。以文化和产业作为龙湾历史—现在—未来之纽带,延续“山海古堡”的文化识别度,发挥“未来之城”优势,结合项目开发、活动开展,全方位提升龙湾区文旅形象,塑造龙湾文旅品牌。二是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大平台提升文旅传播效率。加大与国内外知名OTA平台和头部流量平台的合作力度,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定期投放龙湾文旅相关广告,积极吸引热门综艺、电视节目来龙湾取景;并紧跟时代潮流,选择微信、微博、抖音等更符合新兴消费客群需求的营销方式,用好“龙湾文旅”“龙湾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平台,拓展微博、短视频等平台,定期宣传龙湾四季美景、特色节庆活动,打造成龙湾文旅宣传的“重要窗口”。三是针对龙湾客群实现精准营销。立足龙湾文旅产品,确定客源市场,主要面向浙江省,辐射长三角。推出“跟着交通游龙湾”系列旅游产品线路,重点对接温州“十四五”期间打造的3个“1小时交通圈”和“521”高铁时空圈,发挥交通优势,稳固已有的文旅亲子市场、商务旅游市场,拓展健康旅游市场,并挖掘“90后”“00后”新人群带来的新业态消费市场。四是打造活动节庆。围绕文化和健康两大主题,常态化举办文化旅游系列节庆和康体运动系列活动赛事,以节庆带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将龙湾活动推向浙江省,乃至长三角。

专栏4-2 龙湾文旅节庆活动

1.文化旅游系列节庆:提取特色,打造“4大系列”主题旅游活动。即传统民俗活动节、非遗文化体验节、龙湾夜游嘉年华、新消费潮活动。

(1)传统民俗文化节:龙之湾中秋节、端午粽香节、元宵灯会节等。

(2)非遗文化体验节:汤和信俗非遗节、东瓯非遗韵主题展览、八盘八文化体验展示、英桥王氏春祭大典等。

(3)龙湾夜游嘉年华:宁城夜市活动、拼字龙灯舞、塘河画中游等。

(4)新消费潮活动:永强海鲜饕餮美食节、龙湾新兴数字博览会、黄石山音乐美食文化纳凉节、乡村后备箱欢乐节

2.康体运动系列活动:以大罗山和奥体小镇为依托,发展都市休闲运动、竞技体育赛事,助力龙湾打造运动休闲小镇。

(1)都市休闲运动:天龙全民网球赛、峰台山地越野赛、大罗山全民登山节等。

(2)竞技体育赛事:亚运会足球小组赛、温州市游泳赛等省市和国家级体育赛事。

2.打造六大特色名片。提升龙湾知名度、美誉度,打造“山海古堡、张璁故里、未来之城、中国眼谷、书香龙湾、月光龙湾”六大名片。

山海古堡——结合“人文龙湾“文化综合IP,通过永昌堡项目的提升建设,联动龙湾的山海大格局,打响龙湾山海古堡的整体品牌形象。

张璁故里——强化张璁张阁老人物精神,突出故里的寻根内涵,依托张璁文化馆、张璁文化节等载体,开发系列体验产品,推广张璁故里名片。

中国眼谷——依托“中国眼谷”的医疗基础,发展大健康产业,基于康文旅融合,承接各类国际、国家级会议,做强“中国眼谷”康文旅品牌。

中国书法之乡——进一步打响“书法之乡”品牌,充分挖掘姜立纲、王荣年等书法名家文化内涵,改造提升龙湾书画院,举办各层次书法公益培训班,用好龙湾籍中国书协会员团体,形成书法人才培养龙湾机制,级建设龙湾书法品牌。

未来之城——推进瓯江数字科技体验区版块未来产品的打造,聚力将龙湾打造成为浙江省未来产品体验先行地,率先塑造龙湾未来之城形象品牌。

月光龙湾——以龙湾地方特色融合非遗文化、特色民俗活动,蓄力打造“食、游、购、娱”等多形式、新业态的全域“月光经济”消费市场,促进形成月光龙湾品牌。

(三)升级旅游要素,提升龙湾文旅供给体系

构建旅游美食、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购物、旅游演艺等泛文旅消费产业链。强化美食、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五大要素供给。

1.强化美食品牌。贯彻“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通过集聚化、IP化、规范化三大手段,挖掘龙湾老字号,加快形成龙湾旅游品牌餐饮系列;突出永强海鲜、状元王鱼、寺前小吃等美食品牌。一是打造美食休闲集聚区。依托本土老字号餐饮,壮大龙湾老字号特色餐饮规模和辐射范围,形成宁村美食集聚区、古堡美食集聚区、永强小海鲜美食集聚区、文化水街创意美食街区、吾悦广场美食聚集区以及寺前街美食集聚区六大特色美食集聚区。二是培育知名餐饮店。鼓励个体餐饮店特色化改造,塑造特色服务、特色菜品,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通过投票、评选等活动每年选取若干热门商家集中推广。三是促进餐饮服务规范化。制定龙湾旅游餐饮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度,针对星级酒店、主题餐厅、精品民宿客栈、连锁餐厅、特色餐馆等分别评级,明确包括服务质量、餐饮特色、游客满意度、服装服饰、主题装饰等方面的管理规范重点内容。

专栏4-3 六大特色美食集聚区

宁村美食集聚区:以“宁城夜市”打响宁村特色美食品牌,并拓展宁城夜市周边工业厂房征收,结合百县千碗美食街区建设,打造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美食集聚区,成为龙湾月光经济亮点区域。

古堡美食集聚区:结合海防文化,运用蓝色食材,打造集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食不夜古堡。

永强小海鲜美食集聚区:依托永强小海鲜的美食名片,打造集美食体验、活动参与、人文感受、市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永强小海鲜美食街。结合《永强海鲜十二月令童谣》推出24节气主题海鲜活动周,形成“吃海鲜·来永强”的市场效应,打响永强小海鲜美食品牌。

文化水街美食集聚区:依托文化水街,龙湾南塘街的美名,联动万达广场、龙翔湖公园等周边资源,融合琴棋书画诗酒茶,形成集创意美食、艺术交流、文化展览于一体的文艺美食聚集区。

吾悦广场美食聚集区:主打商场品牌餐饮。以吾悦广场为核心,整合彩虹湾亲子文化广场、富得宝商业广场等各大商圈,形成主题购物、品质住宅、美食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美食聚集区。

寺前街美食集聚区:以“温州老味道,龙湾旧时光”为主题引进温州传统美食业态,推出“传统八盘八、寺前街学林馄饨、广进祥高梁肉、九层糕、岩衣胶冻”等特色美食招牌,打造优质“养胃”旅游美食产品,形成品味温州老味道美食聚集区,唤醒温州记忆。

2.优化住宿结构。依托龙湾山海、乡村、古堡等资源构建多元、多层次的住宿体系,提升游客住宿体验。一是引进高端星级酒店。对接会议会展、商贸旅游、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引进高端星级酒店,满足商务群体、中产以上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星级酒店持续引进并健康发展,加快JW万豪等高端星级酒店落地。二是培育特色文化主题酒店。依托龙湾特色文化,积极培育海防、非遗、书香等文化主题酒店,引导发展多样文化特色住宿体系,强化龙湾特色主题酒店打造。三是打造精品民宿。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并发展龙湾民宿产业,鼓励工业主题、乡村民宿主题、非遗主题等特色民宿产业开发,积极引进“侨家乐”民宿品牌,并探索与成熟民宿品牌招商合作,制定政策引导当地旅馆对接民宿标准,改变经营理念,打造龙湾文化特色民宿品牌,争取十四五期间落地十家精品民宿。四是开设户外营地。基于大罗山和黄石山生态优势,建设帐篷露营地、汽车营地、木屋等生态环保的户外营地。五是打造三大住宿聚集区。结合空间布局及业态分布,形成古堡文化民宿聚集区、大罗山户外住宿聚集区、滨江未来住宿聚集区三大住宿产业集聚区,满足各细分市场对住宿的需求。

专栏4-4 三大住宿产业集聚区

古堡文化民宿聚集区:结合永昌堡、寺前街、宁村等特色文化聚集地,引导具有龙湾特色民俗文化的高品质民宿开发。

大罗山户外住宿聚集区:大罗山主打山水康养,推广周边的生态乡村民宿,积极发展户外营地等户外产品,鼓励生态住宿聚集。

滨江未来住宿聚集区:依托滨江大平台开发,融入未来元素,做强科技体验,打造具有时尚感、体验感未来度假体验集群。

3.健全交通系统。推进建设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旅游大交通体系。一是完善外部旅游交通网络。以温州东部枢纽为中心,贯穿南北、连接东西,构建“1+2交通圈”,形成以龙湾为中心的两小时旅游经济圈,实现实现至省、市1小时通达,至长三角和海西区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二是畅通内部旅游交通。构建龙湾“15+30交通圈”,基本实现15分钟通达对外交通枢纽(高速互通、高铁站、机场)、区内出行30分钟。打造龙湾通景道路网络,加强以旅游全域化为目标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串联主要景点的通景道路体系,实现道路洁化、美化、绿化、特色化。依托龙湾轨道交通S2线的建设,衔接旅游景区,初步形成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网络。三是建立龙湾交通慢行体系。提升龙湾区绿道系统,规划体系分明的绿道体系,明确建设重点,串联景区景点,结合道路建设、风景廊道,推进沿路、沿山、沿江、沿河绿道建设,打造龙湾特色绿色交通网络。四是推进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借力温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十四五”期间要深入谋划温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布局配置温州东部旅游集散中心。争取以集机场、高铁温州东站(规)、市域铁路机场站、客运场站、交通场站、出租车上落客区等,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温州东部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基础上,发挥好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交通服务、线路安排、票务代理预订、餐饮住宿指引、导游指引等综合服务,建设集旅游咨询、游客接待、旅游形象展示、大型生态停车场、零换乘中心、旅游指挥中心等于一体的龙湾旅游及温州旅游的第一窗口。并辐射二级、三级旅游集散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指引,再各个主要景点建设游客中心,实现交通互通、系统互通、服务互通。

专栏4-5 龙湾交通系统

搭建慢行交通体系:打造“一环+支线+驿站”的绿道建设模式,依托山江海文旅协作廊打造一环绿道,沿山建设环大罗山生态旅游公路环线,沿黄石山建设登山绿道,沿瓯江南岸建设滨江绿道,沿永强塘河建设滨水绿道。同时结合城市开发打造不同的绿道支线及三级绿道驿站体系,构建集运动建设、活动、休憩、文旅消费于一体的综合绿道体系。

构建三级旅游集散体系:结合温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温州东部旅游集散中心,将承载交通集散、旅游服务、时尚消费三重功能。完善古堡·城市文化客厅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龙湾集散副中心,并在周边完善旅游公交换乘、自行车租赁等旅游交通配套。依托景区、景点打造三级智慧集散点,包括旅游咨询、售票、自行车及汽车租赁、旅游专线公交停靠、旅游厕所、应急救援等功能。

4.优化旅游服务。一是扶持创新型旅行社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当地旅行社发展,积极对接传统旅行社平台,引进创新型电商旅游社平台,开发并售卖龙湾旅行线路产品,联动温州其他区域,打通C端客群,促进线路营销。二是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构建“一站式”、特色化的智慧旅游新服务,形成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闭环服务机制,一站式提供预约、停车、入园进馆、导览、体验、评价、分享等数字化全流程体验闭环体验服务。优化文旅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按照A级厕所标准持续推动龙湾“厕所革命”,规范龙湾全域标识引导系统,全面优化文旅项目的无障碍设施,高标准落地垃圾分类制度。三是优化导游服务。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导游服务,落实导游评级制度、导游评选活动等措施,提高导游素质,引导主要景区及展馆制定针对中小学、外国人、党政客群等不同的客群制定专项演讲词,引进数字导游设备,开发手机终端导游设施,推动龙湾导游服务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四是开发日常性专项文旅产品。面向党政客群、企事业客群开发“1号旅游日”,促进龙湾区企事业单位交流;面向青少年客群,开发“第二个周五研学日”,积极促进当地研学旅行发展;面向女性客群,积极开发“8号旅游日”,促进新业态开发。

5.壮大商贸购物。构建多层次的商贸购物体系,塑造时尚购物在龙湾品牌,优化龙湾购物场所布局。一是优化文旅商贸布局。形成“商贸会展中心+特色购物街区+创意集市+景区购物点”购物产业布局,开发商贸会展中心,并定期开展龙湾商贸推介会。提升一批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地,提升2条城市旅游特色购物街区,建设2个社区旅游示范点,结合城市书房打造10个“龙湾商品”文创商店,并带动景区及乡镇、乡村形成形式多样的高颜值网红创意集市发展。二是开发六大文旅商品系列。开发覆盖龙湾美食、土特产、手工艺品、文创商品、特色产品多系列的六大文旅商品体系,彰显龙湾文化,突出龙湾产业特色。

专栏4-6 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地

2条城市旅游特色购物街区:提升罗东大街、寺前街为城市旅游特色购物街区;

2个社区旅游示范点:改造宁村中华姓氏第一村及永昌堡为社区旅游示范点及文旅消费古村镇;

10个“龙湾商品”文创商店:依托现有的龙湾十大城市书房,植入10个龙湾商品文创购物店。

   

专栏4-7 六大文旅商品系列

医养创意商品系列:依托中国眼谷,包括潮式墨镜、运动护目镜、眼药水等。

民俗文化主题系列:包括麦麦酒、广进祥高粱肉、学林馄饨八盘八特色餐具、玻璃银光刻、镶嵌漆画、龙湾彩塑、灵昆十字绣等。

张璁文创商品系列:依托张璁故里,包括张骢形象玩偶、挂件、环保袋、张骢系列手账本等。

中华姓氏文创商品系列:依托宁村“中华姓氏第一村”,打造包括宁村姓氏文化竹简(家训、家谱)、姓氏看盘、姓氏图腾系列商品、姓氏书籍、姓氏始祖像、姓氏日历、中华姓氏书法集、姓氏书签等。

笔文化创意系列:依托龙湾中国书法之乡及笔产业,打造包括笔筒、胎毛笔、名人书法书籍、名人书法家居装饰品、书法鞋服等商品。

杨梅创意商品系列:包括有机杨梅、杨梅果酒、杨梅果汁、杨梅果脯、杨梅果酱、杨梅罐头等。

6.丰富娱乐业态。构建“全域有活动、处处有欢乐、白天夜晚齐欢享”的娱乐体系。一是开发文旅娱乐业态。结合项目开发建设,开发复合业态的娱乐综合体形式,引进沉浸式体验娱乐业态,打造若干网红娱乐体验店。二是丰富娱乐活动。挖掘龙湾民俗,丰富夜间活动,排练文艺演出剧种,在高新文化广场、各街道文艺场所进行表演,对接现代旅游时尚娱乐消费,开发户外音乐节、户外创意帐篷节等活动,丰富游客和本地居民文化生活。三是形成“娱购一体化”格局。促进娱乐与商贸圈的融合,升级城市商业综合体,形成“娱购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提升娱乐对龙湾商贸业的贡献度。

(四)塑造文旅景观,落实主客共享地标系统

围绕“一心一轴一廊三区”的空间格局,建设都市游憩地标系统,打造三大地标体系,建设有颜值、有文化、有特色、有识别度的龙湾特色景观地标。打造两大自然景观地标。结合炮台山海防体验公园项目建设炮台山瞭望亭地标,突出海防场景,眺望瓯江,远观洞头;开发建设大罗山观景台地标,因地制宜,融于大罗山的自然风貌,观山观水观石。打造五大文化景观地标。强化龙湾文化符号。保护性开发永昌堡城墙为龙湾的文化景观核心地标;强化千佛塔文化识别度,建设为龙湾的国学文化地标;打造立体互动模式的宁村姓氏景观地标;提取龙湾寺前街河运商贸文化塑造寺前水街地标;结合黄石上雕塑公园项目开发雕塑文化景观地标。打造城市景观地标系统。结合城市功能、创新平台、人文空间一体化布局和治理,建设五大城市景观地标和40个特色文化口袋公园,打造“出门见景、百米见园”的城市公园体系。满足产业和城市发展需要,打造中国眼谷大健康产业景观地标、文昌创客小镇工业景观地标、永嘉盐场农旅融合景观地标。统筹“精建精美”工程,谋划40个集文化展示、居民休憩、诚信书巢于一体的口袋公园,推动幸福街角全覆盖。

(五)拓展产业合作,强化区域文旅企业交流

1.紧抓机遇促进区域协同合作。一是统筹区域发展融入温州休闲都市建设,依托温州东部枢纽战略,积极融入温州“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对接温州瓯江山水诗路、温润塘河、生态海岸带三大走廊建设,联动温州其他区域文旅资源,探索打造“温润之州”文旅一体化发展中的未来体验区块。二是持续深化浙东南旅游联合体的合作,打造区域文旅品牌,加强浙东南旅游联合体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互动合作构建开放的文旅市场。三是加强与上海菊园、苍南、龙港等区域合作(协作),推进四川、新疆、西藏及吉林等地对口工作,继续深入探索“文化走亲”模式,以谋定的合作交流项目为抓手,深度展开文化交流、旅游交流、商贸交流等工作。四是承办“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温州活动年”系列活动,讲好面向世界的龙湾故事。建成龙湾海外传播中心,搭建与法国南部中文学校传播平台,组织开展“洋主播打卡龙湾”系列活动,推动龙湾文化走出浙江,走向世界。

2.加强主导建立文旅企业联盟。善用多用世界温州人优势资源,借助温州侨的力量,重点吸引侨二代、侨三代力量,深化温州旅游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推动旅游国际化发展。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龙湾文旅企业联盟,主动为民营文旅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通过联盟平台形成圈层,推动民营文旅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龙湾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3.有序推进各项会议推广品牌。定期组织召开龙湾区旅发大会、文旅企业IP大会等,通过会议引导龙湾区文旅企业重视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共同创建龙湾区文旅产业集群。

(六)联动周边资源,设计多个文旅特色游线

1.构建六大区域联动游线。依托全域旅游发展,强化跨区域旅游合作。依托龙湾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县(市)区、长三角地区、高铁沿线的文旅交流与合作,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旅游合作,加快形成辐射周边的多主题、分时段、强辐射的龙湾旅游六大区域联动游线。

专栏4-8六大区域联动游线

百里瓯江人居情怀之旅:瓯江流域被誉为太平洋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通过瓯江联动鹿城、云和、青田、洞头等区域,通过游船、滨江道串联百山祖、龙泉溪、西洲岛、江心屿、七都岛等主要景点,展示瓯江人居生活形态。

东瓯古越风情溯源之旅:对瓯越文化的溯源寻根,以文为脉串联永嘉、鹿城、瑞安等区域,看温州历史地灵人杰,感悟温州文化的灵动。

环大罗山生态康养之旅:结合大罗山是温州龙脊之山、文化之山、生态之山和风水之山的内涵,以山为脊,联动瓯海、瑞安、龙湾等区域,串联郑宅岙美丽田园综合体、双岙晚宿理想村、龙岗寺禅修谷等项目,打造特色康养度假主题游线。

科创走廊智慧创新之旅:以科创体验为主题,植入各类科创元素,依托环大罗山科创主题绿道,打造科技智慧、活力多彩的科创主题游线,以浙南科技城为核心,联动瓯江口、乐清、瑞安、瓯海等产业园区,串联文昌创客小镇、中国眼谷健康度假区、金海湖科创核心区、瑞安东新科创园、瓯海生命健康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茶山梦创小镇、温州肯恩小镇、三垟湿地等项目。

鹿龙月光文化嗨玩之旅:通过塘河水上、岸上游线联动鹿城和龙湾,打造“山、水、城、光”浑然一体的温州城区月光文化主题游线。串联南戏博物馆、胜美尖山体灯光秀、南塘夜游、龙湾数字秀场、E路月光走廊、永强塘河历史画轴、永昌堡等景点,打造岸上游线。依托游船线路,串联郭公山、瓯南老城区、永强塘河历史画轴、永昌堡等景点,打造水上游线。

温瑞塘河古今对话之旅:联动温瑞塘河,以“塘河夜画”为主题,通过游船、情景小剧、科技化秀场等夜游演出,串联印象南塘-沿瓯江海塘风貌带、E路月光廊、龙湾数字秀场、永强塘河历史画轴、瑞安塘河文化十景,展示塘河古今魅力。

2.规划九大内部专项游线。立足龙湾文化与旅游资源背景,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重点打造以未来科技、研学体验、文化创意、康养度假、塘河水韵、月光经济、乡农休闲、体育运动、时尚购物等九大主题旅游线,全方位串联龙湾重要文旅项目。

专栏4-9九大内部专项游线

未来科技穿越之旅:以未来科技创新体验为主题,串联奥体小镇、文昌创客小镇等景点。

山海古堡研学之旅:深入打造张璁、陈宜中、王瓒等文化名人在龙遗迹旅游和研学精品线。结合龙湾山海文化、海洋文化文化,串联龙湾温州非遗馆、东亚文化之都、千佛塔国学文化基地、龙湾健康会展基地、张璁故里、区综合博物馆、永昌堡等项目,打造趣味研学旅行,探索古堡的秘密,感受山海文化的魅力。

文化创意体验之旅:依托龙湾文化内涵,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创体验游,串联龙湾东亚文化之都、文昌创客小镇、手工创意基地、宁村中华姓氏第一村、贞义书院、张璁故里、寺前街、永强塘河历史画轴、永昌堡、钟秀园非遗景区、千佛塔国学文化基地等项目。

健康养老度假之旅:串联龙湾区的黄石山雕塑公园、中国眼谷健康度假区、龙湾健康会展基地、双岙晚宿理想村等健康产业、文化体验、生态度假产品业态,打造康养度假主题游线。

塘河水韵水岸之旅:梳理水岸文化与风貌,以永强塘河历史画轴为依托,串联宁村中华姓氏第一村、寺前街、永昌堡等项目,向游客展示河居生活文化。

月光走廊漫步之旅:结合龙湾数字产业,联动夜间文化演艺、旅游观光、餐饮购物、奥体休闲娱乐等夜间经济体验业态,串联炮台山海防体验公园、龙湾数字秀场、夜间数字市集、永强塘河历史画轴、永昌堡、文化水街等项目。

乡农休闲绿色之旅:依托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结合郑家园、东篱下等文体农旅养资源,串联未来农旅走廊、“瓯越鲜风”农旅度假体验基地、永兴现代田园、美人瀑度假田园、双岙晚宿理想村等项目,打造休闲农业主题游线。

体育运动狂欢之旅:依托龙湾奥体中心将被作为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分赛场的大机遇,串联龙江路亚运主题公园、温州奥体小镇、大罗山峰台运动基地、大罗山运动绿道、黄石山雕塑公园等运动健身节点,满足市民休闲运动。

时尚购物欢乐之旅:为满足来温经商的商务人士、年轻人及来温旅游的游客,联动文昌创客小镇、国际商贸港、温州综合交通枢纽、万达广场、吾悦广场、文化水街、温州高新文化广场等多个购物点,拉动消费。

五、促进繁荣,落实文化事业新任务(一)解码文化遗产,加强龙湾文化传承

对接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挖掘、整合、凝炼龙湾区所具备的独特文化资源,系统阐述龙湾区文化价值,增强龙湾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特质,提升龙湾文化旅游核心吸引力以及市场知名度。

1.积极开展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一是加强文物调查、申报、保护和提升等基础工作,建立文保档案和监测管理系统,要求区级以上文保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保护机构、有提升规划,力争“十四五”期间1-2个区级文保单位提升为省保单位,完成2处以上重点文保单位的规划编制,认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 二是强化文物监管工作。落实文物安全检查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全区文物安全工作督查评估;创新文物安全监管方式手段,尝试对接先进经验,构建“文保绿码”和“一库一图一清单”文物安全风险隐患监管体系,逐步实现文物保护单位分色分类分级动态监管。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是挖掘龙湾区地域文化内涵,保护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整合龙湾1项国家级非遗,7项省级非遗,54项市级非遗和100项区级非遗,建立龙湾非遗大师数据库,持续开展非遗项目的申报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寻找、筛查、培养等基础性工作,建立传承人个人信息档案;制定非遗保障政策,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争取资金、场地等物质保障保护;推出龙湾“匠人工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匠人技艺水平,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非遗传承后继有人。二是创新非遗文化传播方式,激发非遗活力。通过“非遗+节庆”“非遗+展览”等途径推动非遗活态化。依托龙湾国家级非遗“汤和信俗”,成立“龙湾区汤和信俗文化研究会”,持续开展“汤和信俗”各类节庆活动;谋划“龙湾非遗沙龙”活动,促进大师及匠人的交流。三是健全与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保障机制。强化龙湾文物保护利用的领导协调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与要素支撑体系,把文物工作和文物调查研究、文物科研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充分保证文物保护日常维护工程的开展,全面合理落实文化遗产志愿者与业余文保员报酬待遇。

(二)深化书香龙湾,宣扬龙湾文化精神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构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健全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体系,建立党委常委会重大决策前集体学习制度,推广党委“学习进行时”制度,实施理论中心组学习巡厅旁听制度,完善学习督导制度和评价标准。

2.培育龙湾特色文化精神。一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规政策体系,健全公益广告管理制度。二是培育龙湾特色文化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龙湾张璁文化、李阶文化等文化内涵,延续龙湾人民创新创业文化,塑造“蛟龙的海湾,民营的起点”龙湾特色文化精神,弘扬龙湾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创新进取的人文特点。三是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最美龙湾人”精神,继续实施“龙湾好人”关怀帮扶机制,打造“德暖龙湾”品牌。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和宣讲,打响“龙青新语”理论宣讲品牌,特色化推进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3.加强书香硬件设施建设。通过“二建设、二提升”加强书香龙湾硬件设施建设,形成图书馆-城市书房-百姓书房(农家书屋)-城市影院全域覆盖。“二建设”是持续推进城市书房建设,争取十四五期末再增加2—3个城市书房,优化城市影院空间布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优质共享可及;“二提升”是指提升龙湾区图书馆为数字体验图书馆,促进龙湾全民文化共享;提升城市书房与物联网、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将城市书房提升为“未来城市书房”。

4.完善全民阅读文化软活动。通过“多主题、多类型”活动深化龙湾特色精神。构建“15 分钟阅读服务圈”,持续开展全民阅读节,形成全民阅读龙湾标准。定期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在读书月基础上,打造图书共享捐赠送积分活动,通过捐赠兑换龙湾IP礼物,鼓励全民阅读;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及非遗体验 “六进活动”,包括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完善全民阅读文化软活动。并打造三大主题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以东亚文化之都为依托定期开展书法周活动;在张璁文化基地定期开展“张璁文化节”;对接专业的心理机构,开展互动体验型的“心理沙龙”;强化创业精神,打造“副业孵化会”等创业交流系列活动。

专栏5-1多主题多类型的书香龙湾特色活动

全民阅读非遗体验六进活动:包括让书香阅读及非遗体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开展各类示范评比,如龙湾书香第一村、龙湾书香校园等,完善全民阅读文化软活动。

东亚文化书法周:依托东亚文化之都联合龙湾区书法家协会每年开展姜立纲书法周活动。

张璁文化节:依托张璁文化纪念馆,梳理龙湾历史文化,定期举办张璁文化节,擦亮龙湾“张璁故里”文化名片。

心理沙龙:直面社会心理问题,扩大现有“心理月”活动,建立全民心理互助链条,邀请专业的心理师每月提供一次免费的心理测试、心理互动、心理交流相关活动。

副业孵化会:强化龙湾“创业精神”,对接“龙湾商会”,打造一季度一次的副业创业会,提供创业交流平台。

5.实施全域文明格局塑造行动。继续深化龙湾国家文明城的创建工作,配合区文明中心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实施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对接温州其他县(市)区,开展“文明示范带”“文明交通线”“文明走廊”等联创共建活动。

(三)创新传统文化,兴盛艺术产品创作

通过“创作精品、树立品牌、引育人才、健全机制”四大工程推动龙湾区文艺事业发展,彰显龙湾本土自信。

1.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创作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大作、大戏、大剧、大片”,瞄准国家、省、市艺术赛事,创新打造龙湾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推动当代文学精品、舞台艺术精品、影视艺术精品、视觉艺术精品等重点领域创作,建设文艺精品种子库,加强文艺精品规划和储备;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深扎”常态化制度化与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深化“三服务”活动有机结合。打破文艺精品创作的地域限制,加强区域间横向纵向联系,群策群力打造精品力作,塑造文艺高峰。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建设“网上文艺之家”,建立文艺精品种子库,提升原创省级优秀作品向国家级奖项发展,拍摄《永昌堡之王家军》《张璁传奇》《铁御史王诤》等本土影视作品,编辑出版文史记忆丛书(龙湾卷),做大做响“罗峰奖”全国非虚构散文大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发挥文艺精品社会效益,对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工作。

2.实施文艺品牌树立工程。深入抓好龙湾“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金名片打造和宣传,推进高规格品牌赛事,打造市民展示才艺平台,开展“市民文化节”、龙湾区歌舞表演双十佳大赛、龙湾区音舞节等品牌活动赛事;着力在美术、书法、摄影、舞蹈、音乐、文学等领域多方面培育龙湾文化艺术品牌;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省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力争“十四五”期间申报3—5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取得5个以上国家级、省部级文化传媒产业创新成果。

3.深化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引进高素质、高层次、全职的文艺人才团队及个人落户龙湾;举办书法、美术、摄影、戏剧评论、音乐、美术等专业研修班,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展“名师传艺”工程,输送中国美院、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师和毕业生来龙湾与学校合作开展文化艺术实践教学。

4.健全文艺机制创新工程。一是继续创新文艺创作机制和健全文艺激励机制,扶持群众创作并扩大激励机制影响力,细化其具体保障范围,促进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促进更多民间文艺工作者投入到创作中去。二是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梳理完善“永嘉学派”研究体系,增强“永嘉学派”文化辨识度。以和合学为主线,实施“和合文化”融合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和合大讲坛。聚焦宋韵文化、明代文化,从研究传播转化为系统谋划,准确把握文化精髓、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加强社科普及工作。

(四)加强文旅服务,织密公共服务网络

1.推动龙湾文旅平台建设。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文旅服务”一站式数字平台,着力实现三大功能。一是打造公共文旅便民服务平台,向上对接温州市“文化温州云”以及国家公共文旅云,横向联通图书馆、文化馆、文博馆和旅游景点,纵向贯通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架构,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二是打造公共文旅服务监管中心,通过平台对龙湾区各级公共文旅服务窗口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三是打造公共文旅服务辅助决策基地,建立龙湾区公共文旅服务大数据中心,动态分析各级各类公共文旅场馆设施建设、服务活动等情况,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更准确的决策参考。

2.持续推动公共文旅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文旅服务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夯实公共文旅服务的基本阵地。一是大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推动所有公共文旅设施落实无障碍设施改造,着力推进瑶溪、蒲州、状元、永兴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或改造,至“十四五”期末确保每个街道有独立的综合文化站。二是推进村(社)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整合村现有文化阵地,建成一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和文艺之家。

3.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一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公共文旅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本土知名企业进行投资建设,以冠名等途径回馈投资建设方。二是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共享。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校园图书馆、校园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共享,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要。三是提升文体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壮大全区注册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机制。四是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智慧化提升。创新“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模式,推动文化设施数字化工程,全面探索5G环境下的创新应用。

4.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以数字化发展促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文旅服务延伸,以“便民、服务增质”为目标,主要通过“两化提升”举措打通公共文旅服务领域最后一公里。一是公共文旅服务“网络化”提升。目前区图书馆依托“温州市图书馆联盟”,推出“书香门递”服务,实现手机下单,送书上门,足不出户即可借书阅读。争取“十四五”期间将多项线上服务集合于一个“龙湾文旅云”端口,实现“少跑腿,不跑腿”的快捷服务。二是公共文旅服务“立体化”提升。从空间、时间、距离上全方位提升公共文旅服务体系。时间上将服务时间向夜间延伸,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夜间文化需求;空间上拓展文物点阅的内容与形式,从点单型点阅向体验型点阅、分享型点阅、学术型点阅、直播型点阅等多元化点阅方式转变;距离上织密公共文旅服务场所,让群众在社区(村)即可参与优质的公共文旅活动。

(五)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文化惠民为民

1.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是积极落实村(社)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实施。确保每个街道有独立的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有乡村文化礼堂,完善乡村民俗馆等文旅设施建设,使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提升村(社)公共服务效能。大力推进街道以龙湾区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运行发展。三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建设乡村文化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推动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促进文化惠民为民。

2.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通过相关举措加大其文化权益保障。一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活动。健全面向不同团体补充建设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面向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阅读服务、文艺演出、展览和科技普及活动。二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市场和社会为特殊群体提供文化服务。要大力发展面向特殊群体的文化志愿服务。

3.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一是搭建文化活动网。搭建“一心两进”文化活动网,建设高新文化广场为龙湾文化中心,日常面向市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活动日常化。并推进文艺演出进社区和进乡村,“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文艺演出进乡村、进社区,推广“群众点单,政府买单”自助餐式点单等群众性活动,争取送戏下乡300场。二是组织街道文化员队伍。充分发挥民间文艺积极分子和文化能人的作用,组建街道文艺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活力。三是发展五大村(社)公共文化工程。包括电影院点播工程、非遗传播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科技下乡工程、送戏下乡工程等重点活动。

六、创新改革,健全实施保障新体系

(一)强化用地要素保障

1.用好新增建设用地。一是对接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一定比例用于文旅项目发展需要。二是在城市更新中,腾挪置换整合零散土地,优先保障区级以上重点文旅项目。三是制定有利于文旅发展的用地政策,保障文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文旅新业态、新消费等领域的项目用地。

2.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一是明确龙湾闲置土地盘活任务,保障闲置用地往文旅项目发展。二是健全区政府统筹、多部门合力推动的存量建设用地消化处置工作机制。

3.健全文旅用地政策。一是争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向文旅项目倾斜。二是保障文旅发展规划中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和规划空间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三是研究制定差别化的文旅业用地政策,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文旅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四是利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在现有土地条件下实现土地的多样化利用。

(二)完善多元资金保障

1.设立专项资金。设立重大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增加文旅体专项财政投入规模。

2.创新投融资方式。一是探索大片区统筹资金平衡模式。通过系统规划、成片设计、一体开发,统筹文旅项目与其他产业项目实现整体资金平衡。二是吸引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依托温州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的背景,借助温商联盟,举办以温商力量为主的温州创新营销推介活动,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鼓励投资龙湾文旅项目。三是形成专项债政策,对接文旅资产项目、文旅融资项目、商务消费项目享受政府专项债的政策,积极争取资金。

3.争取政策性补贴。鼓励市级、区级相关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优先向龙湾重点文旅项目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申请各类补助经费。积极向省市以及文旅部等上级单位申请政策资金扶持,争取生态补偿,对生态康养等休闲旅游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重点支持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新业态项目建设。

4.激活资产性价值。梳理现有国有资产、集体资产,面向社会资本,探索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集体资金参与项目投资,激活资产价值。

(三)培养文旅人才保障

1.建立龙湾人才智库。一是吸纳专业院校、文旅体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组建龙湾文旅体人才专家库。二是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开展年度龙湾文旅战略研究。三是建设龙湾文旅智库综合传播平台,为龙湾文旅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支撑。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招、引、育等途径来实现人才储备与更新。二是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人才激励机制。三是支持文旅体企业申报国家级旅游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文旅创业创客基地等项目,吸纳智慧旅游、文旅创客等文旅专项人才。四是深入中国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合作,保障符合龙湾区高素质、高层次、全职的文化传媒人才团队及个人落户龙湾。

3.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文旅人才资源统计体系和文旅人才评价体系。创新文化人才使用机制,探索因事设岗、因岗定薪,鼓励文化人才转岗创业,创新创优,建设有吸引力的人才平台。落实人才优惠政策,设立人才生活津贴、人才子女区内自主择校优惠、培训补贴等政策。建设文旅人才事业平台,将文旅人才事业平台打造成为引人、留人、育人的良好“生态系统”。

(四)强化文旅服务保障

1.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组建由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龙湾区文化旅游发展专班,专班办公室区文广旅体局,各部门协作参与,有效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利用文旅发展协调会制度,统筹行动计划实施的协调机制,确保文旅工作落实与推进。

2.健全文旅招商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操作性强的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和奖励政策,实行“一项一策”,在资金、税费、土地等方面为投资商提供优惠,形成文旅产业招商政策保障。

编制文旅招商地图。健全投资引导目录,制定招商地图。组织参加文旅推介会,主动与优秀的大集团、大企业对接洽谈。建立温商库,优先强化民营资本。成立文旅项目招商评估机制,强化文旅主管部门把关,保证文旅资源高效利用。

探索文旅云招商。依托龙湾“云上招商”平台,对接新型数字贸易港,探索文旅云招商模式,合力开展云推介、云洽谈、云商会、云签约、云服务。

完善政策及配套。以招商引资和规划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为重点,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单位、投资建设、政策扶持等情况,实时跟进招商项目,做好招商项目的落地运营与招商企业的长期配套服务。

3.优化文旅环境治理

加强市场执法监管。一是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加强文旅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文旅违法违规处罚力度。二是成立文旅执法组织,开设“文旅执法讲堂”,使龙湾文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继续深化线上治理模式,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网上新闻、论坛信息,重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发挥社会力量,维护文旅市场秩序。

推行文明旅游方式。建立一支龙湾志愿者服务队,由龙湾区各单位的青年员工组成,进行上岗培训,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加强文明宣传,使其成为龙湾文旅服务新名片。

4.构建数字治理体系

加快构建“数字龙湾”治理体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文旅治理智能化、高效化。搭建更可靠、更实用的数据管理系统,整合更全面的数据,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趋势分析制度,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引导提供依据。

发展数字化智慧旅游。深化旅游大数据建设,夯实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购物商场、交通、气象等旅游基础数据资源,加快推进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建立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公开文旅公共信息数据,促进文旅大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发运用基于移动终端的文旅应用软件,实现各个景区、博物馆等区域特色旅游信息的及时精准传播。

   

附件:龙湾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项目表

   

附件

   

龙湾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项目类型

建设内容

建设工期

总投资

“十三五”止累计投资

“十四五”计划投资

责任单位

(亿元)

1

永昌堡项目

永兴街道

永中街道

新建

以“千年永昌堡、未来新城”为发展定位,提炼抗倭文化、宗族文化、耕读文化、商道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空间重置、遗产活化、业态提升、全要素构建等手段打造以人文主题的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军事训练场、吊桥、护城河、大型停车场、餐饮和娱乐等配套设施。用地范围东至永强塘河西、南至殿前街、西至工业大街(天中路)、北至衙城街,规划面积1335亩,另原永兴工业园109亩,共1444亩,共建设一万三千平方米的商业街区,以及永昌堡内开发建设。

2021—2025

40

0

30

区文广旅体局

永中街道

永兴街道

2

宁村村历史文化街区

海滨街道

前期

以“宁城夜市”品牌,打响宁村特色美食品牌,以美食和宁村中华姓氏第一村的特色文化为核心吸引,将宁村打造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并拓展宁城夜市周边工业厂房征收,结合百县千碗美食街区建设,打造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体验性街区,成为龙湾月光经济亮点区域。

2022—2025

3

0

3

海滨街道

3

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保护建设工程

永中街道

新建

以“人生八喜,寺前古街”为定位,依托寺前街传统水乡和传统滨水商贸街格局,恢复水埠头、骑楼、院落,提升水街风貌。引进“温州老味道,龙湾旧时光”等温州传统业态,唤醒龙湾的时光记忆。

2022—2025

3.3

0

3.3

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

永中街道

4

温州高新文化广场

永中街道

续建

项目总用地面44431㎡(66.647亩),总建筑面积7951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229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7221平方米。打造承办大型会议、剧团演出、书画展、非遗文化展览、研学体验、商业、休闲、餐饮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中心,打造龙湾文化艺术中心。

2021—2023

10.15

0

10.15

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

5

和合书院

永中街道

续建

推动永中街道普门建筑群的利用,挖掘“文化”,建设为集文化研究、教育研学、影视拍摄、文创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书院,打造为主客共享的研学基地。

2020—2022

0.54

0.33

0.21

                       

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

永中街道

6

南洋公园百工苑

瑶溪街道

新建

推进南洋公园建设及精品业态植入,对接国家级、浙江省工艺协会,吸引浙江乃至全国的工艺大师入驻,打造一批集研发及生产于一体的百工馆,建设成为温州市著名的百工基地,占地面积约为10亩。

2021—2022

1.5

1

0.5

区文广旅体局

7

贞义书院

瑶溪街道

续建

推进贞义书院改造工程,植入研学、活动等业态,打造为龙湾国学文化研学基地。

2021—2022

1

0

1

区文广旅体局

瑶溪街道

8

文昌创客小镇

(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蒲州街道

续建

加速推进文昌创客小镇创客产业园改造提升工程、浙南量子智慧交通业务总部基地(浙闵赣区域产业化基地)建设和落户,完善欢乐大街、文创街区、创客广场、37°青年创客公寓、滨水休闲景观带、艺术酒店等各项配套设施,将文昌创客小镇创建成3A级景区。

2021—2023

50

45

5

臻龙集团

9

郑宅美丽田园综合体

永中街道

新建

以“郑宅飞瀑,秀美郑宅”为主题。整合东篱下生态休闲农庄及周边田园宅基地,推进美人瀑复流工程,打造以花卉生产示范为主题,兼顾休闲度假、田园观光、科普教育及业态消费与一体的休闲度假基地。

2021—2023

1

0

1

永中街道

10

双岙晚宿理想村

永中街道

新建

利用双岙城郊村优势,整合周边峡谷及摩崖石刻,引入文创产业、民宿产业,打造诗中的晚宿理想村,并创建为近郊休闲文旅产业未来乡村。

2022—2024

0.5

0

0.5

永中街道

11

黄石山雕塑公园

瑶溪街道、永中街道

续建

基于黄石山制高点空间优势,激活及第文化、红色文化、卫星文化,强化“登高”特色,打造城市休闲、文化展示、山体运动、生态观光的龙湾新地标。并开发天空之桥等特色旅游项目,以高空廊道联结,形成一个高空瞭望平台。

2023—2025

0.5

0

0.5

科技城建投集团有限公司

12

炮台山公园改造提升

瑶溪街道

新建

以炮台山综合开发联动陡门周边环境整治,占地约为6.75亩,通过城市开发、地标打造、数字业态植入、研学活动开发等手段打造以海防文化为特色,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科技主题公园。

2021—2023

10

0

10

科技城建投集团有限公司

13

国际商贸港

海滨街道

新建

以空港和东部交通枢纽为依托,引入时尚免税店,打造国际名品城,打造集名品消费、免税购物、名品展示、名品体验等为一体的商贸中心。

2023—2031

222

0

100

温州空港新区管委会

14

永强塘河历史画轴

永中街道

新建

寻找龙湾塘河记忆,通过打造符号、还原场景等手段追寻塘河史话、展现龙湾愿景,串联永昌堡、张璁祠堂、寺前街、河泥荡公园、龙湾博物馆、黄石山公园等重要节点打造龙湾文化互动轴线。

2021—2025

2

0

2

区文广旅体局、区塘河建设中心

15

大罗山运动绿道

环大罗山龙湾段

新建

基于大罗山生态资源开发山体运动产业及先进游乐设施,并打造山地绿道进行串联。

2021—2023

10

0

10

区文广旅体局

16

龙江路亚运主题公园

永中街道

续建

公园位于龙江路西侧,涉及面积7.5万平方米,总投资5千余万元。结合当下的“网红”经济打造亚运文化公园,打造集花海景观、休闲运动、亚运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2020—2022

0.5

0

0.5

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

17

温州奥体中心三期

永中街道

前期

用地面积146亩,建设射击射箭、自行车等运动场馆、体育综合体等。

2023—2025

12

0

12

市体育局

市城发集团

18

大唐5G数字科技体验中心

瑶溪街道

新建

依托天心天思、大唐5G等数字企业的数字产业技术,打造生活中心、社交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研学中心等各种体验式数字空间。

2021—2023

0.5

0

0.5

科技城建投集团有限公司

19

中国眼谷康养度假区

永中街道

续建

依托中国眼谷的医疗基础,逐步完善“社区智慧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以养为、主医养结合”的理念,形成集度假、养老、休闲、运动、医养于一体的度假项目。

2023—2025

3

0

3

中国眼谷中心

20

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

瑶溪街道

新建

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选址于瑶溪街道南单元地块,北临瓯海大道、东靠曹龙路、西南临河,功能定位在民营高端生命医疗体检和保健指导上,成为辐射浙南闽北的市区东部医疗中心,打造“城市新地标”和“东部医疗康养中心”新标杆。

2021—2023

20

0

20

区卫投

21

温州W酒店

蒲州街道

新建

全省首家万豪国际集团旗下的世界顶尖奢华品牌“W酒店”正式入驻龙湾,总投资29.9亿元,含有约248米超高层建筑的商住综合体项目规划引入五星级酒店、超甲级办公、集中商业等,融入双创空间、路演大厅、创客讲堂、商务办公、共享会议中心、多功能厅、360度观景平台等多重功能,这将成为主城区东部的地标建筑。

2021-2027

29.9

0

20

臻龙集团

22

永兴现代田园

永兴街道

续建

以龙湾稻蔬产业为依托,以现代粮储加工与销售,休闲农业体验与展示,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功能开发为导向,打造“农旅休闲一体化”、“种产销一体化”、“产研一体化”的综合农业示范区,创建成为市级农业公园。

2021—2023

1

0

1

永兴街道

23

龙湾姜立纲书法艺术馆

瑶溪街道

新建

依托瑶溪钟秀园古建筑群,打造以“姜立纲书法文化”为主题,集商贸活动、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艺术馆,联合龙湾区书法家协会,打造书法艺术中心。

2022—2023

0.12

0

0.12

区文广旅体局

24

永强塘河文化驿站项目

永中街道

新建

利用沿河危旧厂房拆除后地块,谋划我区塘河“月光经济”业态,打造集公共集散、市民休闲、公共活动及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塘河驿站。

2023-2025

0.1

0

0.1

区塘河建设中心

25

龙湾塘河历史文化展示馆项目

永中街道

新建

工程总用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结合永嘉场龙船、河泥荡赏月等龙湾民俗文化传统,助推人水和谐的“滨海新城、灵韵水乡”建设。

2023-2025

0.3

0

0.3

区塘河建设中心、中国眼谷中心

26

环境“微改造”工程

全区

改造

全面推进龙湾区“微改造”工程。

2021—2025

2

0

2

区文广旅体局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武部,

区法院,区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7日印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