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从群众对它趋之若鹜到谈之色变,它究竟干了些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华富士康cns是做什么的 富士康:从群众对它趋之若鹜到谈之色变,它究竟干了些什么?

富士康:从群众对它趋之若鹜到谈之色变,它究竟干了些什么?

2023-06-04 2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时的中国,每年的人口出生率都是正数,而社会上的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低,不需要任何知识技术的工作比较少,富士康在短时间内成了劳动力眼中的香馍馍。

廉价的劳动力,员工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让富士康蓬勃发展。

富士康在中国建厂五年后,郭台铭已经可以毫无压力地在深圳买下一千五百亩土地,富士康龙华科技工业园就此诞生,而仅这一个科技园的员工便有三十万人。

富士康的规模急剧扩大,也给它进军其他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在财富的加持下,富士康在电子设备制造业取得了成功。

富士康打败摩托罗拉成为了中国境内最大的苹果代加工厂,并逐渐垄断了苹果的代工权。

之后,许多国际商家慕名而来。

富士康一跃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郭台铭成功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二十几年过去了,富士康底层员工将富士康和郭台铭送上了巅峰。

但同时社会层面也注意到,富士康底层员工过着夜以继日被压榨的悲惨生活。

员工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工作指标,第二天的指标会在第一天的指标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果当天的指标没有完成,不仅会被当众责骂,还会要求加班完成。

这也导致员工们每天的工作时长在十六到二十个小时不等,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一共不到八个小时。

富士康的基本工资很低,高工资只能依靠于加班费,在此之外,还有各种严苛、不平等的扣钱条款。

在当时人口数量远大于工作机会的社会环境里,很多员工连辞职的勇气都没有,他们在压抑的环境中变得冰冷而麻木。

据采访,有一个女性员工在工作中被机器割伤,当她提出想去包扎时却遭到了主长的不允许。

理由便是她如果走了会推迟货物的发货时间,后来女生的割伤被感染变成了一道丑陋的疤痕。

员工们长时间在高强度、高压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备受折磨,无处宣泄的情绪让他们走向了极端。

2010年1月,一个19岁的年轻员工不堪重负,在绝望之中选择了跳楼自尽。

这是富士康第一起员工自杀事件,此后,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像是拉开了洪闸,仅一年之内,多达十三例。

郭台铭将此现象归结为,员工个人抗压能力不行。

他认为时代进步后,年轻人远没有原先的农民工肯吃苦,一点点的工作量他们都可能抱怨半天。

一时间,富士康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群众的怒火齐刷刷地对准了富士康。

舆论压力下,郭台铭表示将会安装安全防护,对员工进行安抚等方法,以此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而富士康采取的具体行动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隔靴搔痒而已。

富士康设立了心理部门,想要心理咨询的员工可以自行前往,除此之外,园区还加大了开会频率,频繁宣传公司文化和给员工画大饼。

为了进一步防止员工跳楼,富士康以工资为诱饵,要求所有员工签下生死状。

为了破除所谓自杀魔咒,富士康请来出家人在事发地连续做了几天的法事。

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时间、工资及工作量等主要问题则是基本没有改变。

后来,富士康被频繁爆出负面新闻,如学生军,厂妹事件等,它的阴暗面被披露在公众面前,群众的不满越来越多,前来工作的人也在减少。

曾经的富士康是打工者的首选,而此时的富士康哪怕是以奖金为诱饵,也没能留住要离开的工人。

今昔对比,让人感慨万分。

三十年的人口红利让郭台铭登上人生巅峰,但在他推崇的经营理念中只要员工的尿不是黄色的,那就是员工工作还不够努力。

富士康对于底层员工的剥削还在继续,而它也因此成为了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人口红利的时代,可悲催的正因为红利是人口本身。

作为中国第一大代工厂和世界工厂的富士康是怎么诞生和崛起的呢?富士康的经营理念和郭台铭的办厂经历又是否有着必然联系?

世界工厂的崛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许多工厂靠着给欧美国家工厂做电脑配件的代加工而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趋势。

受这股趋势的影响,相关材料供应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比如郭台铭。

郭台铭刚创办鸿海科技集团的时候,员工只有两百人,而主要业务也只是制造电器所需要的树脂模具。

制造树脂模具让郭台铭三年之内,积累到上百万的原始资本。

有了原始资本的加持,郭台铭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业务生产线,他想在电器及高科技领域分一杯羹。

刚开始,郭台铭为了拿下一个美国公司的订单,每天去拜访这家美国公司的负责人,但每次都被拒之门外,他焦虑地等待了五天时间。

在第六天的时候,郭台铭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见面机会。

而他也非常给力,在对方给出的五分钟内,成功拿下了这笔订单。

但煞费苦心得到的订单却因为设备精密度不够,做出来的成品达不到对方要求的时候,郭台铭一面责骂公司内部人员能力不够,一面亲自登门赔礼道歉。

这件事给郭台铭和他的鸿海科技集团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一些外资企业不愿将订单交给他。

虽然在情理之中,但也给郭台铭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一些小型外资企业愿意和他展开合作。

为了更好进入美国市场,郭台铭拿出鸿海的大半营业额在美国成立分公司。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富士康成为了台湾首屈一指的存在,与此同时台湾的用工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尽可能节约用工成本,富士康入驻大陆。

郭台铭不仅有锐利的商业眼光,他更是一个工作狂魔。

富士康进入大陆后,郭台铭的工作量成倍翻涨,最早到公司以及最晚离开公司已经是他最基本的操作,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五个小时。

在富士康里,郭台铭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他要求所有员工上岗前,都要接受服从公司命令的训练。

在他的要求里,所有在中国境内的高管,在接到信息的十五分钟内必须给出回复,而在国外出差的高管则必须要在八小时内给出回复。

当问题处理得不及时或者不够好时,相关人员就会被公开责骂。

在郭台铭绝对的要求下,以及他自己持续十几年玩命似的付出,几十年的时间里富士康取得了绝无仅有的成就。

富士康在大陆建厂第八年,便毫无压力地买下了深圳龙华一带所有看得见的土地,共计一千五百多亩。

次年,富士康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设。由此,富士康开始加速成为全球代加工厂的步伐。

上世纪九十年代,苹果公司和它的代加工厂产生分歧,富士康趁机进入,并成功拿下苹果在中国境内的代加工权。

此后,富士康跟随苹果公司的脚步,逐渐垄断了苹果公司的代加工权。

1998年,富士康在苏格兰建立分厂,首次进入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行列。由此,富士康全球代加工厂初步形成。

2001年,鸿海科技集团的营收额高达一千四百多亿新台币,一举成为台湾最大的私营企业,并在北京创办分公司。

2002年,鸿海科技集团的营收额高达三千四百多亿新台币,在亚太地区200大企业中排名第二。

同年,在3C领域,富士康形成了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2004年,富士康成为了全球第一大3C代加工厂,郭台铭的代工帝国就此诞生。

十多年后,富士康在美国硅谷建立分公司,并与辛辛那提大学展开合作。

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流失,郭台铭也不可避免地寻找海外更加廉价的劳动力。

彼时,富士康在缅甸的工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与此同时,郭台铭将目光瞄准了人口大国印度。

郭台铭在印度建立了分厂,可这一次却让他失败而归。

这样的结果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败后的富士康是否还能稳住中国第一大工厂的宝座?

建厂印度,铩羽而归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高速发展,科技覆盖率的增加,用工成本的递增等原因,让苹果公司撤掉了在中国的八条生产线。

苹果公司企图寻找中国市场的替代品,而印度是较好的选择。

当初的富士康依靠苹果公司得以迅速发展起来,而此时的它也选择紧跟随苹果的步伐——在印度以及越南建立代工厂。

受疫情影响,当时的印度当局有意加大外资引入,给出了相当丰厚的优待。

彼时的郭台铭打算在东南亚再次创立辉煌,他当机立断,在印度砸下十个亿美元建厂。

在郭台铭的计划中,截止2020年,富士康需要在印度建立起分公司12座,并收纳上百万的劳动力。

当工厂投入使用后,郭台铭便后悔了。

印度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平低下,员工前期培训的时间,便比中国的员工多出近一倍,而在员工正式上岗不久后,又遇上印度疫情。

2020年上半年,印度疫情大规模爆发。

而富士康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印度的工厂没能避免。

一个季度下来,印度工厂的产量还没有中国工厂产量的一半。

而富士康的解决办法不过是不停地招收新员工,以替换生病员工的岗位。

这个办法虽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富士康的生产压力。

当时的印度即将进行下一届领导人选举,为了不妨碍选举,尽管感染者数量每天都在增加,印度政府还是取消了所有的防疫措施。

大规模的人群聚会,感染人数、死亡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工厂里面的人数锐减,导致生产活动一度停滞。

而且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度,一年当中有大量的宗教活动,疫情和宗教日冲突时,印度当局选择彻底放弃防疫工作,任由疫情发展。

疫情影响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人的因素。

印度虽然人口多,但他们远不如中国工人吃苦耐劳,服从命令。

每当他们想要请假参加什么活动的时候,如果管理者不允许,他们直接旷工走人,如果管理者出手阻止,还会发生暴力事件。

此外,印度员工不接受加班。

加上印度的基础设施远落后于中国,很多精细的零部件,印度本土无法生产,只能从中国、日本等其他国家进口,而这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印度无法及时生产的订单被郭台铭转给了中国分公司生产,一番折腾下,成本没省下,还折进去更多。

此时的印度分公司,对于郭台铭来说就像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富士康在印度接连受到打击,郭台铭便想回到中国。

当他回来后发现,中国人民对他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而富士康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已经被其他后来崛起的公司瓜分掉了。

而苹果公司也在富士康受挫的时间段,将苹果的生产线分给了比亚迪,立讯等公司。

郭台铭作为中国台湾人,他在富士康蓬勃发展的时候,曾豪言说过,富士康给大陆赏饭吃,大陆离不开富士康等语言,言语之中有着明显的轻蔑。

更严重的是,在华为被美国针对的时候,富士康选择放弃和华为的合作而与美国统一战线。

作为一个名族品牌,它这种背叛祖国的行为,遭到了许多国人的抵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界没有永恒的合作伙伴,只有国家是最坚强可靠的后盾。

如果富士康高层不及时端正态度,它未来的道路未必会好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