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没有饭吃?三位被活活饿死的皇帝绝非平庸之辈,原因令人叹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齐桓公被饿死 皇帝没有饭吃?三位被活活饿死的皇帝绝非平庸之辈,原因令人叹息

皇帝没有饭吃?三位被活活饿死的皇帝绝非平庸之辈,原因令人叹息

2023-04-12 1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宦官易牙

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管仲重病的时候,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把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一度使得齐桓公权利失控,他的五个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朝政内外大乱,齐桓公被限制竟然被活活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一带霸主竟然如此惨痛结局,这实在需要让人为之深思。

(二)、赵武灵王:一世英名,久经沙场,却因父爱泛滥难以抉择被饿死。

从多个角度来讲,赵武灵王都不失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和军事家,他是一个通过“胡服骑射”的著名服装改革开始,从而大大提高了武装战斗力,为最终强大赵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对于接班人制度的设计和政治与亲情的把控能力不能很好的切割,最终导致了“沙丘之变”被活活饿死,一世英名尽毁于一旦。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

赵武灵王最宠爱的王后吴娃病死前,含着眼泪答应了要将他们生育的儿子赵何立为太子,在此之前,由于赵武灵王发现了长子的生母与大臣田不礼私通,一气之下把他的生母打入冷宫,这直接导致了他对大儿子的冷遇。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改变一下接班制度,不仅要立小儿子为太子,还要在生前他精力旺盛的时候直接传位给他。这不仅打破了立嫡长子的传统,还开创了壮年退位的先河,赵武灵王的改革雄心不可不谓强大。

二十八年(前298年),五月一日,武灵王传位赵何为王。新王到太庙行完礼仪后,出来上朝。大夫都作为新王的臣子,肥义为相国,并任新王的老师。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号主父,相当于后来朝廷的所谓太上皇。与此同时他把周边各国的威胁一一击破,他的下一目的更是明确,那就是把国政全部交给这个新即位的小儿子,让他非常信任的大臣肥义辅佐他。主父想让儿子自己主管治理国家,自己主管军事,并设想从率领骑兵绕道云中、九原,南渡黄河,进入河南地,直接向南奇袭秦国都城咸阳。于是他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秦昭襄王在大殿上宴请赵国使团时,觉得他样子奇伟英武,不像臣下的气度,感到奇怪。宴后,他派人前往使馆调查,才知道那是赵国主父,但此时主父已经出函谷关回国去了。得知这个消息,秦人非常震惊。主父之所以要进入秦国,是要亲自勘察地形,观察秦人的风貌习俗,以及秦昭襄王的为人。到此为止,我们还能看到一个伟大父亲的影子,他的美好设想现在看来也毫不脱离现实,儿住内,有人辅佐,他主外,用他的特长继续对外界用兵,如果一旦实现,那么历史将同时照亮这一对父子。可是接下来的设想完全只是设想。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了三年主父后,主父攻灭中山,迁中山王到肤施。归来庆功时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为相辅佐。肥义认为赵章很骄傲,对于继承王位失败一直怀恨在心,加之这个田不礼为人十分狡诈,两人在一起一定会作乱,于是对高信说:“如果有人召见王的话,一定让我走在前面。”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群臣朝见惠文王,主父在一旁观看,看见赵章作为兄长而今面对赵何称臣,心中怜悯,想把国一分为二,让赵章作代王。这种父爱的自责和泛滥不仅没能很好的起到作用,相反却为今后的政治动荡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为了弥补内心对大儿子的愧疚,赵武灵王经常与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准备两份,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爱,赵王何虽有隐忧,但却不便明言。肥义也觉此事不妥,但他了解赵武灵王的心情,心想,公子章被无辜废掉太子位,失去为王的机会,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待也算是他的弥补之意吧,便也不深计较。朝中的许多大臣们见公子章又受到了赵武灵王的厚爱,以为赵武灵王又有什么新的打算,便暗中与公子章来往。公子章对权力本不陌生,见朝中大臣又都向自己示好,胸中的理想和抱负止不住地向外涌。公子章要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

终于有一天时机来了。

主父和惠文王出游沙丘,分宫而居。赵章和田不礼带领他们的党羽作乱,诈用主父的命令召惠文王。肥义先去,被杀。高信和惠文王与赵章作战。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来平乱,击败赵章,杀死了田不礼。赵章逃到主父宫中,主父接纳了他。想必这个时候主父内心煎熬程度可想而知,这个大儿子要来杀他跟他的弟弟,却不料失败用寻到自己这里避难,父爱在那一刻早已泛滥成灾,他已经分不清恨谁爱谁,只能任凭外围凶猛的围攻。

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了主父宫,终于还是冲了进来杀死了赵章。公子成和李兑商量:“因为赵章的缘故而围攻主父,休兵的话,一定会被灭族。”于是继续围困,对宫中人说:“后出来的人灭族”,宫中人都逃了出来。主父逃不出来,又找不到食物,把树上的小鸟都掏出来吃了,过了三个月左右在宫中饿死。

赵武灵王

可怜一代杰出的改革家在凶险的列国都能占领强大的一席之地,却在父爱泛滥之后左右为难,在下定决心设计接班制度却没能很好的理智遵循导致了最后悲惨的结局,不仅没能保住大儿子,最后落得个黄泉地下相见的可悲下场。

(三)、梁武帝:皇帝大业到佛国梦想,在位48年,晚年不能自拔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

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并且还能一边工作,一边搞点文学创作,身边聚集了谢眺、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一时堪称文治武功,全国上下弥漫着文艺气候。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逻辑的话,梁武帝的朝代最低也会成为一个南朝盛世,他是南朝在位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为政之初,他励精图治,倡导节俭,把到处一片奢靡的堕落之风成功制止。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如果按此发展下去,萧衍势必会成为历代帝王最杰出之一,甚至极有可能重新北伐,收复失地,重建早期泱泱帝国。

可是萧衍突然跟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国家玩笑,脱去了龙袍跑到了寺庙里做起了和尚来,这下子整个朝廷顿时慌作一团,众大臣哭哭啼啼跑到了寺庙前,跪求他赶紧出来工作,君臣彼此拗了三天,梁武帝终于算是勉强出来,与此同时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家以为皇帝的这次出家瘾总该是过去了吧,孰料两年后再度披上了袈裟,死活不肯出来,并且成功的举办了“四部无遮大会”,披上袈裟的他站在佛堂上大讲《涅槃经》,忽然从皇帝变成了和尚,群臣无不惊骇,过了几天,大家赶忙集资捐款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这一招还真奏效,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连佛也给推磨,就这样两天后萧衍还俗,可是由此正式做起了兼职和尚工作,从此朝堂多了很多怪异的东西,经卷代替了奏折,佛号替代了发布政令。

南朝四百八十寺

萧衍在之后的长期岁月里,做和尚成了主业,皇帝成了兼职。大同十二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法,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可以说萧衍的几次出家最后都是大臣用钱摆平,而且都是翻倍,他用实际行动支持佛教事业,一时之间,和尚成了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与此同时,他已经非常在乎外人对他学佛和打造佛门的贡献,对于政治,他早已经看得开,看得虚。有这样一件比较出名的事情:“禅门有个著名的公案,交锋双方是萧衍与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

萧衍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达摩答:“并无功德。”

萧衍大惊,忙问:“为什么说没有功德?”

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萧衍问:“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

达摩答:“廓然浩荡,本无圣贤。”

连连碰壁,萧衍未免烦躁,舌锋一转,盯着达摩蓦然厉声抛出一句妙问:“在朕面前的到底是个什么人?”达摩答得更绝:“我也不认识。”

梁武帝和达摩论道

对于这次会面的真实性,很多学者表示怀疑,认为这是后世禅僧杜撰出来的。但不可否认,这场机锋在理论上替萧衍兴佛却遭恶报给出了一个解释:原来在高人看来,萧衍的苦修,不过都在一个“有”字上下工夫,尽在沙上筑塔,根本看不清事物的虚幻本质,一生纠缠实相,破不了一个“我执”;肉眼凡胎不识真佛,听不懂达摩的点拨,离《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境界隔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几百年后,提起梁武帝萧衍,不识一字的六祖慧能大师斩钉截铁地下了定论:“武帝心邪,不知正法。”假如萧衍地下有知,闻听如此评语,不知有何感想。

然而真正让他的帝国和佛国崩塌的是著名的“侯景之乱“,

侯景原为东魏的将领,由于他与东魏丞相高澄的矛盾,于太清元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南朝梁。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意在离间侯景和梁朝。司农卿傅岐认为高澄议和是离间之计。而朱异等人则极力主张与东魏和好。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他在公元549年三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萧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皆遭到重创,是为侯景之乱。

城陷之后,侯景的武士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忧愤成疾。五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死时86岁。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