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为乡村振兴铸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黔西南民族特色文化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为乡村振兴铸魂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为乡村振兴铸魂

2024-07-14 1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激发了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在兴义大大小小的布依族村落里,代表着布依族文化的八音坐唱得到传承与发扬,被称为“声音活化石”的八音坐唱为古朴的民族村寨注入了灵魂,也让大伙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清晨,兴义市则戎镇平寨村老安章布依寨一如既往的闲适、安静,这里世代聚居着布依族,布依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八音坐唱时常会在这乡间响起,它早已成了老安章布依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位身着布依族服饰、正在吹勒尤的老人名叫吴天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布依族“勒尤”传承人,他手里的勒尤和布依族古老的文化一样,都承载着满满的乡愁,是吴天平和祖辈们的情感连接。

吴天平说,因为特别感兴趣,他小时候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吹曲子。只要有竹子的地方,他就可以将竹子做成箫笛和勒尤来吹。下田的时候会吹,和小伙伴们玩耍时也会吹。在他看来,勒尤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财富,不能让这项技艺失传。

吴天平老人今年68岁,看起来精神矍铄,他非常热爱音乐,平时最喜欢摆弄的乐器就是勒尤。几乎每周都有一些八音坐唱的爱好者慕名前来拜访他,其中还有一些小朋友特意从城里赶来学习吹奏勒尤。

每次练习曲目,吴天平总要手把手地教,一个个指导学员会花费很长时间,尤其遇到没有基础的学员,更是要从识谱开始教起。但对待每一位学员,吴天平都非常耐心和认真,学员们也都非常喜欢这位老师。

除了精湛的演奏技艺,吴天平老人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制作八音坐唱的乐器。

八音坐唱乐器的制作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牛角胡、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8种,制作每一件乐器,吴天平老人都格外用心。他说,这份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自己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则戎镇卧戛村,同样有一支中老年八音坐唱队,他们平均年龄约50岁。队员们每周都会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迎客调》和《贺喜堂》是他们最喜欢演奏的曲目。

看山、看水,最重要的是看一方文化,对于这个古朴的小村寨而言,独具布依族文化特色的八音坐唱蕴含着布依族人的热情好客,同时也让这座村寨散发着浓浓的布依族风情。

卧戛村村民田泽林介绍,目前全寨已有10多名队员加入,基本上都是布依族,大部分都会唱。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在则戎镇拉开序幕,这些独具布依族人文风情的布依寨,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处处都能感受到田园之美,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

“纳具·和园”康养小镇位于则戎镇安章社区纳具组,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村里三山环抱、树木葱郁、鸟鸣婉转、安然静谧,村寨门口有一棵参天古榕,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然苍劲挺拔。被称为“声音活化石”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不时在这里响起。

“我们演奏的千年古调最多,遇上有人搬家或婚宴等喜事,我们就唱欢快的布依古调。《浓浓布依情》是专门唱我们纳具古寨的,很有特色……”提到布依族风情,安章社区纳具布依寨村民查玉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现在大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都很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纳具布依寨也走上了“康养+休闲旅游”的发展道路,40多栋老式民居被整体修复,并进行了提升性改造。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古寨建筑及独特的布依族风情。

近年来,兴义市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努力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资源的深入融合,进一步对乡村当地历史人文元素的深度挖掘、传承与创新,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乡村魅力也在无形中得以展现。(文/图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高雪 通讯员 林琳 项鸿雁)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周波 文国坤 吴凯峰

本期二审:魏浩然

编务终审:郭连军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原标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为乡村振兴铸魂 || 兴义市深入发掘民族民间文化与资源融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