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我全家丨这两个小球是一种颜色!黑金还是蓝白裙子?无限吃的巧克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金裙子还是蓝黑裙子 震撼我全家丨这两个小球是一种颜色!黑金还是蓝白裙子?无限吃的巧克力?

震撼我全家丨这两个小球是一种颜色!黑金还是蓝白裙子?无限吃的巧克力?

2024-05-09 0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用动画演示,屡试不爽。

这些令人迷惑的小球图,来自于德克萨斯大学艾尔帕索分校的David Novick教授,但只要知道这种玩法,就可以自己创建数不尽的独门玩法,在同学群里会很酷哦!

学会了小球的颜色干扰,其实视觉错觉还有很多花样百出的玩法!眼见为凭?那可不一定!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亲眼见到”来判断正确性,殊不知我们的视觉会欺骗自己,让你从视觉得到的答案的和实际有落差。

今天的美学小课堂就让大家来动动眼、动动脑,好好观察一下,也可以带着宝宝们一起玩,不必担心孩子年纪太小,尤其孩子都对新事物感兴趣。准备好让视觉刺激你了吗?

还记得几年前风靡过的一条裙子:“到底是蓝白色还是黑金色?”很多人到现在可能还百思不得其解。

图源:柴知道科普

人眼的演化是为了在阳光下看清东西,你看到图片时,大脑正在根据日光矫正色差,不同的大脑矫正方式会看到不同的东西。用背景色演示也很容易看出来了。

图源:柴知道科普

还有经典的棋盘色块之谜:A和B是同一种颜色你能信?

不信的人可以自己打开ps取色看看。

这些欺骗视觉的图示,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两根线长短不一?

缪勒·莱伊尔错觉

动态演示下,明知道是一样长

但在知觉上,它们就是忽长忽短

原因是箭头朝外使线条产生了收缩感。平凡的线条,就因为箭头方向相异而有不同的视觉长度。这种错觉1889年由缪勒·莱伊尔提出。

两个白色的圆,右边的更大吗?

艾宾浩斯错觉

实际它们是相同大小的,周边包围的大小会干扰视觉,我们的视觉会自动比较周边环境,然后膨胀或是缩小本体。这种错觉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

进击的“格栅大家族”

1870年,赫尔曼发现初代栅格错觉

白色交叉点上存在着暗点,但视线中心转移到那里,“暗点”就会消失,仿佛永远都追逐不到。

1985年,卑尔根(Bergen)改造

他把原来的图案进行了模糊处理,错觉效果变得更加明显了,甚至让人产生了闪烁的感觉。

1997年,施劳夫(Schrauf)等人改造出闪光加强版

教科书级的经典视错觉作品——闪光栅格错觉(Scintillation Grid Illusion)。

这些错觉,研究者们究其原因,从视觉系统往上找到更高级层面——大脑皮层。通过它,我们也得以了解更多视知觉的奥秘。

而最经典最风靡的视觉游戏,要属大名鼎鼎的《纪念碑谷》了。

《纪念碑谷》中的很多谜题设计都来源于不可能图形,这种视觉欺骗往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最基础的,也是出现很多次的便是彭罗斯三角形。

彭罗斯三角形,图片来源:GAOXIAOGIF.COM

《纪念碑谷》中的经典动作,转出三维世界不可能的路径

彭罗斯三角形被称为“最纯粹形式的不可能”,这样的三角形在三维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还有很多二维世界能实现的图形,其实无法在三维世界里实现,这就是“不可能图形”。

恶魔音叉,看出其中的奇怪之处了吗?

内克尔立方体,无法解读清楚的迷宫

施罗德阶梯,被运用在了电影《盗梦空间》里,无论是一直在下楼梯还是上楼梯,都会回到原点。

《盗梦空间》剧照

说到不可能图形就一定要提到埃舍尔。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荷兰画家埃舍尔就已经有了多幅表现视觉悖论的画作。他画得极其写实,因此造成的荒谬感就异常强烈。

埃舍尔《瀑布》,图片来自:http://www.mcescher.com/

瀑布从高处流下,又沿着渠道流向远方,直到“高处”

有人会觉得,这些视觉错觉,除了看个新鲜,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

视觉欺骗关联的知觉漏洞,会给人带来真相之外的不同感受。

用这种红包装礼金,线条的弯曲会造成量感的差异,感觉特别厚,特别有诚意。

英国一家瓷砖公司为了阻止熊孩子在店里乱跑,利用视觉错觉,在入口走廊用瓷砖铺了一条陷阱走廊。这下别说熊孩子,成年人走上去也要小心翼翼了。

这是一块平坦地可以打滚的地面

错视还是营销手段!很多产品的设计利用了视觉错觉现象。比如2.5升的家庭装可乐饮料,瓶盖设计那么小,就是为了让瓶身显得更大,而人都是喜欢占便宜的。

而神奇的不可能图形,更是成为了许多艺术创新的突破口,延伸到精神和心理学的研究,也给很多数学家带来了启示,递归、循环、分形、拓扑,在这些画面中,能看见另一种表现形式下的数学悖论。

国外有一个评比叫【年度视觉错觉大奖】,从2005年起,每年都会评选出十个令人叫绝的视觉错觉创意。

而这个奖项官网的logo,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改变颜色”的奖杯。

↑↑↑↑动图哦

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奖,但是我们常见的各种视觉错觉图片,常常就来自于这个奖项的递交作品。除了颜色错觉以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演绎。

画面流转不停歇

一进网站的报名页面,就是个貌似在旋转的图像。

这是日本设计师北冈明佳的作品。这张图也被放在他自己的网站上。

发现里面的圆转个不停?常常有营销号说——“这是告诉你眼睛要休息了。”不是这样的哦。

营销号瞎扯的“眼睛要休息”系列还有很多。

北冈明佳一直都有新作品产出,有兴趣的人可以直接到他的官网(点此链接)继续看(恕我没有贴太多,我已经头晕了。)

为什么方形格子在镜子里的像是圆的?

这个是明治大学的视错觉大神Kokichi Sugihara的作品,获得了2016年的年度视错觉奖。模型是3D打印的,网上其实也能找到这个单元部件的解析图:

自己用简单的白纸也可以模拟,但是想要好的效果,流线要非常精确。

这位大神真是非常喜欢镜子游戏,这个系列还有好多别的作品,大家自行感受吧……

这不是视频,但为什么在动?

这是2018年的获奖作品,闪屏上的所有元素都是剪纸静态放置的,只是剪纸的边缘有黑白两种描边,在明暗变换下,显示出动态的样子。

同样自己也可以做着玩哦

旋转的时候没有变色吗?

这是2011年的获奖作品。请将你的目光集中到中间的白色圆点上。

最初,彩色圆环只是原地闪烁。

第二阶段,彩色圆环开始旋转,停止闪烁,对吗?

最后,彩色圆环停止旋转,重新原地闪烁。

好,现在再把这段视频倒回去,这一次请将注意力集中到圆环的某个彩色点上。

你会发现,这些彩色点的颜色一直在变化,旋转时也在闪烁,而你只是没有注意到而已。

这个错觉现象解释了——我们的注意力是多么容易忽视在运动中物体的变化,相关的研究发表在2011年的《生物学进展》杂志上。

有一个经典谜题,“无限吃巧克力”,可能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也是视觉错觉原理。有认真动手的人,已经找到了多出来的一块巧克力原本属于哪里。只是那悄悄缺少的一线之差。

爸妈们可以带着宝贝亲手破解这个谜题哦~

好了,最后留个升级小题:

这里到底是12个人,还是13个人?

↑动图,等会儿

12个人挪一下位置,为什么变成了13个人?

“多余的那个人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错误的,因为图像是由像素组成的,而不是人。

这种错觉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移动的是像素,而不是人。“人类”只存在于我们的感知里。

图像的分辨率很低,在这些图形中,一些线和点让我们认为是一个人脸或图形。(你想想,就算是:)都能让我们脑补成为人的笑脸。)

这些人通常有邋遢的外表,这是另一个陷阱,使我们的注意力在模糊的面部和身体之上无法准确捕捉到误差。

仔细看看左下角这个人,他的头顶被切除了,但我们仍然认为他是一个人。

再看从右数第二个人的脸,在变换前后,他的背心线条变成了下巴线条。也就是说,被截取了一部分脸,但我们依然将其读取成脸。

如果测量前后图中人的身高并将其相加,会发现身高总和是相等的。这表明没有创建或销毁任何像素。这也表明,变换后人物的平均高度小于变换前。

我们可以用一张更加简化的图来说明:

每一个人向下贡献一部分身体,接力到最后,就凑出了一个新的“人”。就像每块巧克力贡献出一个斜斜的线条,就凑出了一小块。

错视其实还有好多种,大家从网络搜“错视”就会有很多令人头昏眼花的图片,有空可以玩一玩。

世界各地以错视为主题的美术馆,比如香港特丽爱3D美术馆、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新西兰南岛皇后镇瓦纳卡古怪迷宫世界。

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玩转这些视觉迷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