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出一张好照片?保姆级 ACR 教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白人像怎么调色 如何调出一张好照片?保姆级 ACR 教程

如何调出一张好照片?保姆级 ACR 教程

2024-06-30 2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写在开头:

摄影爱好者非职业摄影师,文章表达观点仅为个人见解,可能会有不足或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指出,也欢迎友好讨论和交流。

调色之前需要明确照片的「影调」和「配色」影调

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影调有三种:高调、中间调和暗调。

高调通常用来表现一些欢快的事物,中间调就是我们看到的一般的、真实的图片,暗调常常表现一些压抑的事物。如果在调色之前定调定错了,会对照片的整体有很大的影响。从图库里随便抓一张照片来讲,先调一张随便的的动漫风格调色:

大体上就是调整一下天空的蓝色、高光的橙黄色、树木或者花草从黄色偏为绿色,提高明亮度形成高调的照片,让整个照片很明亮,表现愉悦快乐这样。

如果想让照片变成BBC素材,那么可以压暗天空,降低高光和阴影,形成暗调的照片:

 

具体怎么分析这个照片的影调,我们可以根据直方图来看。

直方图的横向从左到右可以看作从黑渐变到白,分别为黑色色阶、阴影、中间调、高光、白色色阶。

由于直方图里的波峰集中在横向的高光和白色色阶,所以第一张是高调,第二张波峰集中在阴影部分,所以第二张算暗调。

总而言之,影调必须契合一张照片的主题,需要表现什么事物就用什么影调。但如果用暗调来表现小孩子们开心打闹的场景、用高调表现一个悲伤的人,一般来讲是不可取的。

配色

在Photoshop 2020或以前的版本中,色调分离界面是滑动条。但是在2021版里,这个工具变成色轮,所以在调色之前了解了一下相邻色、互补色、同系色等等基础的色彩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群里看到的梗图,侵删什么是调色?为什么要调色?

调色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把一种颜色变成另一种颜色,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同的色调和感觉。

上面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让照片变好看”,使整张照片“风格化”或者让照片变得更加有“感觉”。人像摄影中使小姐姐的皮肤白里透红、风光摄影中不同的色调使照片冲击力更强,这些都离不开调色。然而调了这么多照片,其实被说的最多的就是,原来好看的照片是调出来的不是拍出来的。

上一篇文章的评论中,这位猫猫头老哥把我想讲的话讲完了。摄影设备在记录当前画面的时候与人眼所看到的景色还是有很大差距,而摄影者可以选择将照片还原的更加像自己所看见的景象,有点像影视调色中套LUT1以还原log2这种感觉,也可以选择艺术化照片让欣赏者感受到超越人眼的、眼前一亮的视觉,丰富照片的色彩,这种就好比影视调色里一级和二级调色。

通过调色,可以起到抓住图片观赏者视觉的效果,通过调整明暗度,让摄影者表现出自己需要表现的主体和思想,抓住观看者的视觉。

比如这张照片,我压暗了图片顶部的天空和图片下部的地面,让观看者的目光停留在图片内。利用前景的三块石头,提亮石头的明亮度,起到让观看者视线有序前进的过程,延伸到远方的山。

而这张照片中,在保证人脸曝光准确时背景的天空和云彩几乎完全无法分辨,此时我们就需要后期调色来使这张照片最大程度上接近人眼的视觉结果。

ACR——Adobe Camera RAW

这篇文章主要讲PS内部自带的Adobe Camera Raw(以下简称ACR)软件的操作,我会从前期和后期的角度、尽量用平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解释这个软件的以及如何轻松调出好看的照片。

然而在调色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点:「后期并不是万能的,在拍照的时候就需要注意许多事项,以便我们后期做调整。」

前期注意事项

调色往往和一张照片的其它参数调整脱离不了干系,在前期拍摄时尽量遵循八个字:曝光准确,对焦精准。

拍照建议时间通常为日出清晨和黄昏日落,清晨和黄昏都会有“黄金时段”,在这段时间日光柔和并且是斜向光,因此很适合拍摄人像,建筑物上也会有足够的阴影或者蒙上金黄色的辉光,算是一个很通用的时段了。在清晨黄金时段开始之前和傍晚黄昏黄金时段结束后,会有傍晚蓝调时刻,整个天空显海蓝色,有云的话会映衬橘红色的晚霞。

傍晚蓝调时刻   手机拍摄 清晨黄金时刻之前,还可以看见星空

在这几段时间内拍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摄影设备的低宽容度(动态范围)会很大程度上被光线弥补,照片的颜色也会更加丰富、给予后期调色时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在开始调色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ACR工具中这些滑动条都有什么作用。

后期调整项 

映入眼帘的调整项有这么多:

其中大多数的调整项在后期都要用到,多数调整项都“项如其名”,当我们的图片需要调整哪个部分就去动哪个调整项。

基本调整项

基本面板上的所有调整项都是重中之重,我个人在用基本面板时基本只用它来调节照片的明度,也就是【曝光】【高光】【阴影】【白色】【黑色】这五项,对比度这一项一般是在全部调整完之后才会动一动。为什么调色要讲高光阴影? 因为一旦照片过曝,里面的颜色细节会完全无法体现。

【去除薄雾】是个很好的工具,属于我最常用功能的之一。但是去除薄雾容易让照片偏色,CMOS或者镜头上的污点也更容易显现,后期调整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去除薄雾之后进行相应的修正。比如这张雾太大的时候,前景偏色并不严重,但是后面的暗部阴影因为去除薄雾的缘故而有些偏蓝。

去除薄雾导致偏色需要后期调整混色器(HSL工具)

对于刚才那张去除薄雾拉到满的照片,后景的偏色其实是可以调整回来的,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这个暗部偏蓝,所以只需要在【HSL工具】里将蓝色的饱和度降低就可以了。

通过HSL工具,我们可以做到对单独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亮度调整。

色相

通俗来讲就是使一种颜色偏为另一种颜色 而目前的ACR工具已经很直观的看到偏向哪种颜色了,在恢复照片本原的颜色时它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饱和度

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想想我以前也是个饱和度战士:

《我当饱和度战士的那些年》明亮度

就是指一种颜色的亮还是暗,就像我们称呼颜色为暗红色、亮红色一样。

颜色分级(色调分离)

如果说HSL工具是调整单独颜色的工具,那么颜色分级(色调分离)工具就是调整大面积颜色的工具。

通过判断一张照片的高光阴影中间调来对照片的这三个部分进行颜色调整,还是拿这张照片举例如果我想让这张黄昏时刻拍摄的照片,夕阳的光辉更加浓重,那我就可以调整高光区域偏向橙黄色。

阴影和中间调同理。

那么一张照片有这么多需要调整的参数,那么我们到底要调整哪个?在前期保证了曝光准确后,假设我们已经得到了一张还不错的照片,那么准备开始后期调色之前,需要先对一张照片进行分析, 对照片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就像写作文要打草稿一样,分析之后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要对做什么调整,在调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的原则,很少会出现一次把某个调整项拉到极端的情况。

调色开始前对一张照片的分析

如上文所讲的这些基本项就是调色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东西了,我的常用后期总体调色思路就是从基本调整项到HSL工具到色调分离,用这些工具对照片做减法,去除不必要的颜色和多余的高光阴影,让照片看起来不那么杂乱,色彩过渡和搭配都尽量自然。

这里我就从头开始,打开一张raw图片,开始分析。

嗯,图片倾斜,因为有海雾的原因导致图片很灰,直方图无过曝和死黑,岛后面有云但是云的细节不明显,整体颜色只有黄色蓝色和绿色,后期可以把黄色拉到橙黄色,体现一下岛屿这个主体,岛屿是绿色的,可以把岛屿的绿色调为高明度低饱和,海的蓝色和天空的蓝色可以分开调整让它们更有层次感,大概就这么多。

分析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调色了: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照片有倾斜,所以在调色开始之前第一步,调整镜头矫正,这点可以直接点击【光学】里面的应用镜头配置文件,然后再调整几何里面的应用水平和竖直矫正,就可以让照片横平竖直了。(如果不能的话后期裁剪手动转动照片也可以)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照片大部分区域都很灰,原因是当天海面上有雾,那么第一步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调整去除薄雾。然后再调整照片的明度为方便之后的HSL调色做准备。

暴力拉低高光去恢复细节,加点白色提亮照片,降低黑色保持对比度。然后打开色调分离,强化高光的橙黄色,给照片增添一些色彩:

那么到这一步为止,我们已经可以说恢复完成了一张很不错的照片了,我们可以拿它发个朋友圈了。

但是我觉得这照片发朋友圈,没我的风格啊,只算是一张普通风景照,逼格不够怎么办?没关系,下一步就是进行个人风格化调色,让它具有自己的风格。

这张照片没有什么艺术内涵,只是单纯的风景,所以我们又回到了调色的初衷:通过调整颜色让这张照片更具有吸引力。

分层调色

此时我们发现效果图已经基本还原为人眼视觉了,接下来我们打开图片,开始细节调整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因为这个岛的形状还挺好看的,而且跨海大桥上有一辆车经过,一般人在看照片的时候只是粗略的看一眼,很难注意到,所以我选择压暗最上边天空和最底部海面的明亮度,这样可以大概提供一个类似暗角的效果,让观看者的视线在我的照片内多停留一会去欣赏细节。

接下来进入PS内部,看到照片右边有个污点,右边海面上还有一半的浮标,先用修补工具清理一下。

然后准备开始分级调色,我们通过看到调完的图片发现,这个大桥下面似乎有些许绿色很影响观感,刚好通过调整海面的颜色顺便把所有的杂色都恢复了。所以我们用【快速选择工具】选择海面,然后ctrl+J复制出来,对这个图层单独打开ACR,调整海面的绿色和海的颜色。

大致调整一下绿色和浅绿色之后是这样的:

然后我们选择上半部分天空的部分,对天空的颜色和细节进行调整,我看这个橘色的天有点腻,刚好橘色的邻近色又是粉红色,所以我想把这玩意整成粉的。

但是没有人想把天调成绿色的吧……

接下来我们将橙色的色相向红色偏一点,然后调整一下橙色的饱和度,然后适当的调整一下天空的蓝色就ok了。

最后的效果和原图JPG比较是这样的

对比原图,底部和顶部的蓝色压暗了,高光的色彩偏粉了,海面的蓝色调整为偏浅绿色,相比比较平的原图来讲还算是有点层次感了。

对于大多数在黄金时段拍摄的风景照片,大方向上需要注意橙色的调整。天空和阴影都是蓝色的,玩好蓝色和橙色,基本上可以调好80%的图片。其次就是绿色的树木、草地,我到现在也玩不明白绿色怎么调,但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绿色也会是加分项。对于大多数照片来讲,分区调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在调整人像照片的时候,将人像扣出来与景物分开调整。

接下来我就多拿几张照片讲一下遇见这些照片有什么有意思的调色操作。

对于同一张图片的处理,第一张图的云后光效是后期加的,第二张是模仿网红色调莫兰迪绿,两种不同的调色可以带来两种不同的观感,第二张莫兰迪绿在网上有很多教程,具体思路基本上是绿色减饱和度和明亮度、让色相偏黄。

第二种思路是暗黑色调风格,这种调色风格是仿ins摄影师rkrkrk,高饱和的橙色,低明亮度的蓝色。

通过极端的调整黄色色相,使其变为红色,在完成一些非主流气息/意识流的场景可以这样做。拍秋天的红叶的时候,如果红叶感觉不够明显就可以调整黄色和绿色的色相偏为红色。

清晨的蓝色的云和朝霞,又回到了经典的蓝色和橙色的变化。

对于微光环境下的星空,也是回到了经典蓝色的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调整夜空的蓝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觉得调色很复杂的终极解决办法)

如果实在不想调色觉得懒的话,就来玩胶片吧——

选择不同种类的胶卷,选一个口碑不错的冲洗店,获得极致的色彩[手动狗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