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44手稿》导读: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理论背景 马克思《44手稿》导读: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

马克思《44手稿》导读: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

2024-07-10 17: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马克思是讨论异化的马克思,也是西方马克思学者所谓的青年马克思。他们说:宁愿要这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也不要《资本论》中历史必然性的马克思!

    我不同意。在这里首先反驳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这里的马克思尚且受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熟悉黑格尔《小逻辑》的先生们应该懂得,黑格尔如何强调人是类存在:当他声称“我是我”的时候。——的束缚,虽然宣称要恢复感性确定的东西,——这只是第一步,应该被扬弃的宣言式的、尚未获得具体的现实性的一步;这里并不是否定感性确定。——但是所讨论的人性只是抽象人性。在这里呼唤现实、感性,是因为已经自觉对于现实的、物质的斗争的缺乏。这样的自觉性的产生,可能与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有关。

    但是在《资本论》里,呼唤现实的理论从对工人运动的考察与接触中取得了现实性。《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现实状况的绵密的描述是对《44手稿》中呼唤具体人性的马克思的扬弃。而那个呼唤具体人性的马克思的实践的自身发展就是《资本论》中的马克思。《资本论》里分工的运动,就是现实、具体的生产资料如何成为独立的东西并与生产者相对立的异化过程。《44手稿》中的马克思陷于抽象的异化当中,不过是因为对异化的发生学机制尚未描述清楚(虽然已经有初步的描述了)。

    但还是让我们“回到文本”吧!我们来看一看《44手稿》中费尔巴哈派的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现代德国的批判着意研究旧世界的内容,而且批判的发展完全拘泥于所批判的材料,以至于对批判的方法采取完全非批判的态度。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是本质的问题。

    布鲁诺·鲍威尔对黑格尔哲学的逐字逐句的复述、对逻辑学问题的回避说明,他在进行批判活动时对于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是多么缺乏认识。

    即使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中从根本上推翻了旧辩证法和哲学之后,青年黑格尔派仍然试图以他们的批判来对世界进行分类。这是对自身持完全非批判的态度。

    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他的伟大功绩在于:(1)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通过思维加以阐明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2)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因为他使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成为理论的基本原则。(3)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感觉确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

    (1)黑格尔从异化出发,从绝对的和不变的抽象出发,也就是从宗教和神学出发。(2)他扬弃了无限的东西,设定了现实的、感性的、实在的、有限的东西——哲学,对宗教和神学的扬弃。(3)他又重新扬弃了肯定的东西,重新恢复了抽象、无限的东西——宗教和神学的恢复。

    由此可见,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仅仅看作哲学同自身的矛盾,在否定神学后又肯定神学的,即同自身相对立而肯定神学的哲学;他还把否定的否定7具体概念看作在思维中超越自身的和作为思维而想直接成为直观、自然界、现实的思维。

    黑格尔根据否定之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将其看作唯一肯定的东西;又根据其否定的方面,将其看作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能为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形成的历史。

    我们要说明这一运动在黑格尔那里采取的抽象形式,也要说明其在黑格尔那里还是非批判的运动所具有的批判的形式,从《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的诞生地和秘密——开始。

    黑格尔《哲学全书》以逻辑学——纯粹的思辨的思想开始,而以绝对知识——自我意识的哲学的或绝对的抽象精神结束。所以整本书不过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是哲学精神的自我对象化;而哲学精神不过是在它的自我异化内部通过思维方式即通过抽象方式来理解自身的、异化的世界精神。

    逻辑学是外化的因而是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即抽象思维。自然界对抽象思维来说是外在的,是抽象思维的自我丧失;而抽象思维也是外在地把自然界作为外化了的抽象的思想来理解。精神,这个回到自己诞生地的思维,在它终于发现自己和肯定自己是绝对知识因而是绝对的即抽象的精神之前,总还不是自身:因为它的现实的存在是抽象。

    然后马克思指出了黑格尔的双重错误:

    第一,黑格尔把财富、国家权力等看成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本质。它们是思想本质,因而只是纯粹的即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这些对象从中异化出来的并以现实性自居而与之对立的,恰恰是抽象的思维。

    哲学家把自己变成异化世界的尺度;因此,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因此,异化是自在和自为之间、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对立,就是说,是抽象的思维同感性的现实或现实的感性在思想本身范围内的对立。这唯一有意义的对立构成其他一切对立的含义。这里,是人的本质以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方式在同抽象思维的对立中的对象化,被当做异化的、被设定的和应该扬弃的本质。 

    因此,对于人的异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的占有,首先只是那种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即在抽象中实现的占有,是对这些作为思想和思想运动的对象的占有。

    在《精神现象学》中,尽管已有一个完全否定的和批判的外表,尽管实际上已经包含着往往早在后来发展之前就先进行的批判,晚期黑格尔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了。

    (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