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近红鲌生态生理与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尾鲌养殖技木 黑尾近红鲌生态生理与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黑尾近红鲌生态生理与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2024-07-12 0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是武汉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自选的科技攻关项目。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u)又名黑尾鲌、大白刁等,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长江上游特有经济鱼类。该鱼肉嫩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因自然资源量有限,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研究和养殖试验发现该鱼具有饲养成本低、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抗病能力强、易活鱼上市、套养时不危害主养鱼类等优点,是养殖业优良的主养和套养新品种,发展前景广阔。   有关黑尾近红鲌研究仅见分布和形态等方面的记述,以及相关生物学、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人工繁殖初试和早期形态发育的少量报道。项目承担单位从2002年开始引种驯养黑尾近红鲌,同时开展人工繁殖和养殖初试,并获得成功。   根据黑尾近红鲌的研究状况和养殖前景分析,开展其生态生理和池塘养殖技术研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黑尾近红鲌如形成规模化人工养殖,可以减轻对天然种群资源的捕捞压力,对天然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沿循着生态、生理学特性-人工规模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这条主线进行研究,全面系统研究了黑尾近红鲌的生态和生理特性,提出了系统化的黑尾近红鲌人工规模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成鱼养殖技术,形成多种优化的养殖模式;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97%、90%和96%,鱼苗培育成活率74.2%,鱼种培育成活率85%;池塘主养、混养和套养单产分别达739kg/667m^2、254kg/667m^2和24kg/667m^2以上,成活率分别达91%、89.6%和89.5%以上;年生产苗种3000万尾以上。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项目总体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其中池塘养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项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若能大面积推广,有利于调整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产品结构和养殖模式,促进渔业经济的高效健康发展。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黑尾近红鲌的池塘养殖技术已在武汉市以及湖南、广东、新疆等地开展了示范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推广经费不足;二是宣传力度不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