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中的百合情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人鼓手大师简介 《巴比伦》中的百合情节

《巴比伦》中的百合情节

2023-03-14 0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深秋小屋 | 影视

文/整理/封面图:深秋小屋

部分翻译文字转载:Overture1812

配图:网络 豆瓣 视频截图

关注深秋小屋公众号:ladyscn

注:文中“☞”可点击到另一篇相关联的小屋推文。

年代

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工业从无声电影转型至有声电影时期。

情节

Kinoscope制片厂高管举办的一场内部泳池派对

人物

Fay Zhu & Nellie LaRoy

场景一

泳池 夜 外

显然,这场泳池派对是电影圈演职人士的专场。

Fay Zhu是圈内少有的知名华裔电影工作者,她的性取向也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今晚,她要在派对上找一位舞伴。

在二胡与西洋乐队混合演奏的探戈旋律中,她一眼相中了站在人群里的Nellie LaRoy。

Nellie LaRoy似乎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的确她此刻的注意力都在泳池另一边的老爹身上。

老爹是她的经纪人,此刻,正忙着调戏派对上一个和她同龄的姑娘。

他一直在和姑娘吹嘘他能徒手杀死响尾蛇。

突然,Nellie LaRoy意识到Fay Zhu正在向她发出邀请。

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被Fay Zhu看上了。

两人随着音乐起舞。

旗袍VS牛仔背带裤;

金发VS黑发;

瞬间,跨种族的姬情四射,舞池中氛围燃起。

正当两人舞着舞着情不自禁要亲上的时候,一个半裸的男模突然从两人之间穿梭而过,一跃跳入泳池里,大声喊着:“炮弹发射!”

Nellie LaRoy转身跑去洗手间。

关上门的一刹那,她忍不住放声大笑。

场景二

荒漠 夜 外

在洗手间里,Nellie LaRoy无意听到门外有人在背后议论她的演技很差,令她又气又难过。

为了发泄情绪,她提议大家去郊外看她吹牛逼的老爹徒手斗蛇。

一行人浩浩荡荡驱车到达响尾蛇出没的地方,并找到一条正丝丝作响的响尾蛇。

但Nellie LaRoy的爹却怂了,倒头就醉倒在那条毒蛇面前,不省人事。

Nellie LaRoy见现场没有一个人敢挑战毒蛇,就自己冲上前去,一把抓起了响尾蛇。

冲动是魔鬼,不出所料,她被响尾蛇狠狠地咬住了脖颈。

顿时,现场男男女女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没有人敢上前解救Nellie LaRoy。

千钧一发之时,只见远远站在一旁的Fay Zhu,弹掉烟头,转身潇洒地取出一把匕首。

她不慌不忙走到Nellie LaRoy面前,一刀把蛇头蛇身分离。

拔出蛇头,给Nellie LaRoy吸出毒液。

又用随身携带的酒漱口消毒,清洗Nellie LaRoy的伤口。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震惊现场所有人。

Nellie LaRoy因为刚才发生的一连串惊慌、疼痛、奔逃和轻度中毒而正晕晕乎乎瘫在地上。

被酒一淋后,瞬间清醒。

她睁开眼看到救她的人不是她亲爹,也不是在场的任何一个男人。

而是之前和她共舞过的Fay Zhu。

于是,伸手一把搂住Fay Zhu,这会儿,她毫不犹豫就吻了上去。

以上两个场景均来自电影《巴比伦》(Babylon)

影片除了英语台词之外,还有很多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台词,甚至出现地道的沪语对白。

影片入围了2023年第95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三项提名。

作为一部反映电影工业从无声转型到有声,以及在那个转型时代中好莱坞明星们盛衰的电影,《巴比伦》出现了喜厌两极分化的影评现象。

大部分不喜欢这部电影,并觉得它拍得杂乱无章的观众,是不熟悉或者不关心电影发展史本身的观众。

比起这些专业领域里的戏剧冲突,他们更追求电影本身的创新性以及故事的趣味性和流畅性。

而显然,在这些属性上,《巴比伦》恰恰是欠缺的。

《巴比伦》精彩片段欣赏

还原《宾虚》拍摄过程,真实反映了有声电影技术刚开始时,拍摄条件的不易与艰辛。(喜欢看这种幕后故事的观众会津津乐道,不喜欢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情节很无聊)

但,如果你对这部电影背后的历史有兴趣了解,那么,我们就接着读下去——

《巴比伦》背后早期好莱坞的史实与虚构,从默片时代进入有声时代的历史片段

本文翻译自:What’s Fact and What’s Fiction in Babylon, the Star-Studded New Movie About Early Hollywood

原作者:Hilary A. Hallett译者:Overture1812 IP属地:美国读了安哲罗普洛斯和杨德昌所学的专业,却追不及二位大师的后尘。剧院生物/核心影迷/P社玩家/虚假码农/职业法盲

《巴比伦》是这样一部电影,它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追随美国早期电影工业的男男女女,他们追随着荒芜的洛杉矶荒漠小镇,亲眼见证它一步步成长为名为“好莱坞”的文化巨头。

本片由迄今最年轻的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代表作品:《爆裂鼓手》、《爱乐之城》、《登月第一人》)导演及编剧;

以色彩饱和度极高的2.39:1宽银幕变形镜头拍摄,摄影师莱纳斯·桑德格伦(Linus Sandgren,凭《爱乐之城》获第89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掌镜,精心描摹了早期的电影工业世界,并再现了曾经电影的制作流程。

本片除了有“千人阵容” (Cast of thousands) 参演的高概念之外(这也是1926版《宾虚》设计的广告词,而这部电影也同样用这千人阵容“再现”了《宾虚》的拍摄过程)

本片的主要演员有饰演主角的迭戈·卡尔瓦(Diego Calva,墨西哥裔新人演员);

玛格特·罗比(Margot Robbie,代表作品:《自杀小队》);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代表作品:《本杰明·巴顿奇事》);

还有饰演中坚角色的托比·马奎尔(Tobey Maguire,代表作品:《蜘蛛侠》);

约翰·艾德坡(Jovan Adepo,代表作品:《藩篱》、《霸主》);

以及华裔演员李丽君(Li Jun Li,代表作品:☞《致命女人》、《Sex/Life》)。

虽然已有不少批评的声音指责《巴比伦》是对历史混乱和糟糕的再现。

但是,它的精彩程度仍不逊于任何描摹电影工业从无声过渡到有声这段时期的其他电影。

此外,一些罕见的历史研究,如女性和少数族裔在早期电影行业中的工作状态、洛杉矶的波西米亚式生活方式,都被导演搬上了银幕。

奇怪的是,相对于电影史学家刻薄的批评而言,我对《巴比伦》最大的不满并不是它与真实历史的相悖,毕竟艺术创作也有它自己的范围。

让我感到不满的是,这部电影因为向观众过度地展示了早期电影的制作画面而使结构有所失衡剧情叙事有所割裂

此外,《巴比伦》似乎还带出了一些问题,如在片场中站在摄影机之后的人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电影都只是含糊解答。

但是无论如何,任何对好莱坞左派议题感兴趣的观众都会陶醉于这部充满时代感的视听盛宴之中。

早期好莱坞真的像电影中那样充满连绵不绝的派对狂欢吗?

是的——至少对部分人如此。

在禁酒令的时代,人们却是在加剧酒精摄入,在洛杉矶这座城市中更是如此。

饮酒因为被视为“危险行为”,因此被赋予了“时尚运动”的标签,与毒品一道融入了追求刺激者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在电影制片厂和其他地方,毒品活动都是非常猖狂的,因为在1914年《哈里森法案》实施禁毒以前,鸦片及其衍生产品如海洛因、吗啡都可以很轻易获得,而此后十年里执法不够严格,导致毒品依然泛滥。

洛杉矶是否真的像《巴比伦》所暗示的那样自由散漫和充满暴力?

《巴比伦》所展现的洛杉矶的暴力与动荡,是有真实历史依据的。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洛杉矶在1910年代开始了人口大爆炸,并在1920年代成为了加州最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游民也定居至此。

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时间里,枪支与毒品和私酒一同泛滥,洛杉矶人也经历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入室抢劫和凶杀案。

这么多无业游民聚集在这样一个公民结构尚未成型的城市里,往往意味着混乱与腐败。

玛格特·罗比的所饰演的Nellie LaRoy,原型是谁?

Nellie LaRoy的人物原型为克拉拉·鲍(Clara Bow)。

在电影的宣传阶段,Margot Robbie谈到了她对克拉拉生活的研究,以及这如何影响了她对Nellie LaRoy这一角色的演绎。

“她所经历的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恐怖的童年。”Margot Robbie如此说。

电影中的Nellie LaRoy

克拉拉成长于贫困的布鲁克林(在电影中则改为新泽西),她的母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曾试图亲手杀掉克拉拉;她的父亲则是一个酒鬼,并且可能对她有性虐待的行为。

在电影中,LaRoy听从导演的安排,如机器一样一遍遍地说哭就哭。

LaRoy解释自己这种强大的泪腺天赋时,她说:“All I have to do is think of home.”

克拉拉·鲍(Clara Bow)

本片另一个小而重要的角色,虚构的电影记者Elinor St. John,她在史实中对应了英国小说作家Elinor Glyn,是好莱坞里唯一一个试图去保护克拉拉的人,只可惜她失败了。

电影中的Elinor,珍·斯马特(Jean Smart)饰演

历史上的Elinor

这部电影关于Nellie LaRoy的描述,大部分几乎是直接从关于克拉拉的真实生活的史书中摘下来的。

Margot Robbie扮演的克拉拉是默片时代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是爵士时代的权威象征。

和克拉拉一样,LaRoy在电影中出演的是一个“衣着行为放荡”的人,她并没有像其他角色一样试图掩饰自己“从阴沟中爬出来”的过去,反而放肆真实地去生活。

此外,电影中的LaRoy是双性恋,历史记录中的克拉拉是一个开放式的泛性恋者,所以关于性向这点,谁能知道答案呢?

左:Margot Robbie,右:克拉拉

电影中的克拉拉:Nellie LaRoy

在《巴比伦》中,LaRoy的狂野生活使她走向了自我毁灭。

而在真实历史中,疲惫与性解放的生活方式迫使她在1933年远离好莱坞,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后来她与曾经主演西部片的男演员Rex Bell在内华达州的一个牧场定居下来,相夫教子。

Clara Bow with her husband Rex Bell and her two sons: Rex Anthony Bell, Jr. and George Beldam, Jr. 1930s.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角色,Jack Conrad,原型是谁?

Jack Conrad的故事与演员约翰·吉尔伯特(John Gilbert)十分相似。

吉尔伯特在当代被大众遗忘,他是默片时代极具才华的风流演员,他娶过四个女演员为妻,并与许多其他人(如☞葛丽泰·嘉宝)恋爱。

就像电影中的角色一样,吉尔伯特也正如他在银幕中常常出演的形象,风流倜傥。

约翰·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的死并没有《巴比伦》中Jack的自杀那么壮观,但他也依然没能完成进入有声电影时代的转型。

也是因为与制片厂的纠葛,他成为了被影史技术革新抛弃下的人。

1936年,吉尔伯特死于因酗酒引起的并发症,年仅38岁。

在导演查泽雷的安排下,《巴比伦》所讲述的1920年代的故事被框定为电影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的过渡期。

玛格特·罗比布拉德·皮特所饰演的银幕角色,却与历史上他们的大多数同行不同,被时代洪流碾压而过,陷入悲惨的结局。

电影中的吉尔伯特:Jack Conrad

当时的好莱坞,真的有那么多白人顺性别男性群体以外的人参与吗?

绝对是的。

默片时代白人女性导演、制片人和编剧的数量直到近期才被证实,而在此之前她们却一直被历史埋没。

在1930年代大制片厂系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之前,女性也有广泛参与到电影创作中的自由。

真实历史上,女导演Dorothy Arzner发掘了克拉拉,她在《巴比伦》中正对位发掘了LaRoy的那位导演Ruth Adler。

历史上的女导演Dorothy Arzner

她在1929年拍摄的电影《野宴》,指导克拉拉的表演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

Dorothy Arzner (left) poses with Clara Bow in a publicity shot for The Wild Party.

BTW,饰演女导演Ruth Adler的演员还是本片的总制片人奥莉维亚·汉密尔顿(Olivia Hamilton),Dorothy Arzner正是她的职业偶像。

电影中的Dorothy Arzner:Ruth Adler(左一)由《巴比伦》的制片人Olivia Hamilton亲自饰演

电影中的Dorothy Arzner:Ruth Adler(右二),图中亚裔摄影师对应的历史人物为黄宗霑

默片既吸引也允许许多不同种族和语言背景的演员参与到电影工业。

这一时期的亚裔电影人比几十年后要多得多,如早期的早川雪洲安必立,以及好莱坞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黄宗霑(10次提名奥斯卡,2次获得最佳摄影奖),他也在《巴比伦》中有一点点戏份。

黄宗霑

黄宗霑堂妹☞黄柳霜,在电影中化身为由李丽君饰演的Fay Zhu,在真实的好莱坞中曾出演过60多部电影,最著名的是她与好友☞玛琳·黛德丽一起主演的《上海快车》。

黄柳霜

黄柳霜后期的挫折来自于在好莱坞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歧视,这导致她决定离开这里,回到中国生活,在欧洲工作,就像电影中的Fay Zhu一样。

电影中的黄柳霜:Lady Fay Zhu

【译者+深秋小屋补充

黄柳霜在好莱坞闯荡时,因为亚裔角色有限,且一直被要求出演符合种族刻板印象的角色,因此她的职业生涯受到了不少阻碍。

也是由于后来种族主义在好莱坞的兴起,以及《海斯法典》对电影中跨种族爱情情节的审查,导致其无法再扮演爱情片的主角,她在好莱坞的演艺事业更加苦难,因此决定搬到在电影工业里更加自由的欧洲。

美国演员☞Chloë Sevigny曾在社交媒体里贴出她喜欢的中国女演员☞黄柳霜的照片,以及对方说的一段话。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白人不能在屏幕上爱上我,而不违反那些可怕的影视审查法。一个白人女孩扮演一个东方女孩,和一个真正的东方女孩(就像我一样)有什么区别呢?我唯一能看到的区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至少会表演出白人女孩绝对不会了解的那部分。如果有可能打破这个可怕的影视审查障碍,一个新的领域就会为我们开启,这可以给演员们在荧幕前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良好的演技。我并不想去争夺扮演白人女孩,但我认为我有权利、有机会去扮演属于我的角色(东方女性角色)。一个白人男演员在荧幕前难道必须和一个扮演东方人的白人女演员做爱才算符合道德标准吗?这有什么不同吗?我认为没有。——黄柳霜

值得一提的是,米高梅在1930年代时将赛珍珠创作的关于中国农民的小说《大地》改编为电影时,黄柳霜曾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女主角人选。

但是由于种族主义的问题,她还是被白人演员取代。

在2022年10月,美国铸币局在铸造新版硬币时,将黄柳霜的面孔印在了25美分硬币上,她也成为第一个被印在美国货币上的亚裔。

新版25美分硬币上的黄柳霜

声音在电影中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短暂的时代风口,使得爵士乐大师如Louis Armstrong, Duke Ellington, Ethel Waters和Bessie Smith得以借着这一风口攀登。

但是《巴比伦》中由约翰·艾德坡饰演的黑人小号手Sidney Palmer的人物原型却很难寻觅,他或许是由洛杉矶本地不太出名的演奏者Curtis Mosby和Les Hite为灵感创作。

他们曾在表演中被要求以黑木炭把他们的肤色涂到更黑,以符合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就像电影中的角色那样。

电影中的小号手Sidney Palmer

而《巴比伦》的男一号,由新人演员迭戈·卡尔瓦饰演的墨西哥打杂工Manny Torres(后来成长为电影制片人),很可能是以来自古巴的制片人René Cardona为原型,并在后来离开好莱坞,回到南美,在墨西哥的电影黄金时段继续发光发热。

历史上的南美移民制片人René Cardona

电影中的René Cardona:Manny Torres

早期好莱坞也真的如此接受LGBTQ人士吗?

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在《巴比伦》中,李丽君饰演的Fay Zhu被描绘成一个拉拉,她也和女主角LaRoy陷入了一段热恋。

当她们第一次在派对上起舞的时候,派对上的众人对此并没有注意到她们之间的暗生情愫——在这个顺直人都在放荡的地方,搞姬能算什么事呢?

第一批电影演员大多来自都市剧院之中,在这里,双性恋、同性恋通常有着不同寻常的接受度,至少在这个圈层里大家对此是宽容的。

默片时代的巨星之一威廉·海恩斯(William Haines)就早早出柜,与他的同性伴侣Jimmie Shields生活在一起;

William HainesWilliam Haines & Jimmie Shields

女导演Dorothy Arzner(电影中是发掘LaRoy的Ruth Adler)也是如此。

Dorothy Arzner与编舞家Marion Morgan同居了四十多年Dorothy Arzner与编舞家Marion Morgan同居了四十多年

电影媒体在当时也在不断成长的都市亚文化影响下来暗示各种酷儿行为。

电影中的Lady Fay Zhu性取向是les

历史上的黄柳霜也曾穿过这身衣服

而在1930年代,在《巴比伦》虚构的世界结束之后,这种对LGBTQ的宽容无法再维持,当时的业界甚至联合倡议立法,在《电影制作守则》(Hays Code,又称海斯法典)的规范下对电影中的同性恋行为自我审查。

这个由天主教牧师起草的法典反映了道德多数派的主流风尚——变本加厉地迫害LGBTQ群体,并在几十年内禁止银幕上出现同性恋行为与跨种族爱情。

海斯法典 1934

节选:译者整理附录

1、本片的片名《巴比伦》可能是来自一本花边猎奇书《好莱坞巴比伦》(Hollywood Babylon),它记述了1900年代至1950年代好莱坞的各种花边消息。它于1959年在巴黎以法语首次出版,1965年于美国首次出版后不久便遭被禁,直到十年后才重新面世。后世评价本书“本质上是一部虚构作品,内容没有任何价值。” 这本书详细描述了好莱坞明星从无声时代到1960年代明星的丑闻,涉及的人物包括包括:查理·卓别林、卢普·韦莱斯、玛丽·诺兰、鲁道夫·瓦伦蒂诺、玛丽·普雷沃斯特、玛丽·阿斯特、华莱士·里德、奥利弗·托马斯、珍妮·伊格尔斯、塞尔玛托德、埃罗尔·弗林、弗朗西斯·法默、胡安妮塔·汉森、梅·默里、阿尔玛·鲁本斯、约翰·吉尔伯特、芭芭拉·拉马尔、拉蒙·诺瓦罗、珍·哈露、卡罗尔·兰迪斯、拉娜·特纳、☞朱迪·加兰和☞玛丽莲·梦露。本书自出版以来,其真实性就备受质疑,不过这不妨碍它成为众多都市传说的源头。它谎称克拉拉·鲍与整个南加州大学橄榄球队发生过性关系,在本书第二次发行时,克拉拉的儿子们曾考虑起诉本书作者。不过本电影是Chazelle的原创剧本,和《好莱坞巴比伦》这本书没有任何改编关系。

2、本片的剧本在2019年时曾泄露出来,在原剧本中,Nellie和Fay Zhu的角色都是使用的其历史原型真名:Clara Bow和Anna May Wong(黄柳霜)。

3、☞艾玛·斯通(《爱乐之城》女主演)其实是最初敲定来饰演女一号Clara Bow(Nellie)的人选,但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制作推迟和排期冲突,她就退出了这部电影,其角色由罗比接替。很好笑的是,这种顶替是相互的,因为艾玛·斯通曾经出演的《鸟人》角色其实原定的演员也是Margot Robbie。

4、Margot Robbie在《巴比伦》中的角色和她在《好莱坞往事》中的角色(莎朗·塔特)都做出了同样的事情:在进影院观看自己的电影时,她们都说了I'm in the movie,并以此要求给自己免票;在进入影院后,她们也都在观察周围观众对于自己演出的反应。这应该是Chazelle对昆汀的一个俏皮致敬。

5、除了《好莱坞往事》,本片最大的致敬电影就是《雨中曲》,甚至可以被看成是《雨中曲》的重写:同样是讲述好莱坞从默片到有声时代的过渡故事,同样花了不少笔墨来展现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制作流程,甚至连进入有声时代后因技术问题在拍摄时屡次NG的镜头都在《雨中曲》中有其原本对应情节。此外,布拉德·皮特饰演的Jack Conrad在拍摄有声片时说出的那句糟糕的台词"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都是来自《雨中曲》。

6、本片的总制片人Olivia Hamilton,就是导演Chazelle本人的妻子;她在本片中还饰演了发现Nallie的那位女导演。如果你还记得《爱乐之城》里高司令来咖啡厅找石头姐时,有位找石头姐要求退还面包的女顾客,那位女顾客其实也是由她客串的。

7、Chazelle在2009年时就把本片剧本引荐给一位制片人来看,那位制片人觉得这个故事过于野心勃勃,但他也确实喜欢这个故事,于是就建议初出茅庐还没有任何业内资源的Chazelle先去试着写一部音乐电影,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爱乐之城》。

8、电影开头里那段荒诞、淫乱又好笑的一个场景,是一个极度肥胖的男人在做爱时不小心杀死了一个年轻女人,这个故事其实是有原型的。历史上的那个胖子叫Roscoe "Fatty" Arbuckle,年轻女人叫Virginia Rappe。胖子Roscoe曾是那个时代好莱坞的著名谐星,他曾执导过卓别林,并带领基顿进入电影行业。当时媒体报道(但更多是为夺人眼球的新闻渲染),Roscoe因过度肥胖,其身体重量导致Virginia在与其性交过程中膀胱破裂,感染而死。后来Roscoe被审判了三次,前两次因陪审团不能给出一致的有效裁决而作废,第三次审判时才判定他无罪。无论本案的真相为何,此次丑闻掩盖了Roscoe作为先锋喜剧演员的遗产、断送了他的电影事业,他的作品也在海斯的审查中被禁止。尽管后来有过短暂的回归,他还是在46岁时在睡梦中默默死去。

9、皮特饰演的角色在和妻子争吵时说着意大利语,妻子说他你根本就不是意大利人,你来自Shawnee。事实上,皮特本人就是来自Shawnee,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城市。

10、本片的片名,直到电影开场后的第32分钟才出现。

-EN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