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黄芪不能不识黄芪?黄芪的这些专业知识值得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芪分布地图 吃黄芪不能不识黄芪?黄芪的这些专业知识值得收藏!

吃黄芪不能不识黄芪?黄芪的这些专业知识值得收藏!

2023-09-09 04: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蒙古黄芪药用植物图像

膜荚黄芪药用植物图像

蒙古黄芪中药材

蒙古黄芪饮片

膜荚黄芪中药材

膜荚黄芪饮片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由于植物品种不同,其形状也有差异,如膜荚黄芪(产于山西者),根头多膨大,多具空心,尾部渐细,质地韧而重。蒙古黄芪(产于内蒙古者),芦头小、头尾粗细均匀,质地较嫩而柔软,俗称“鞭竿芪”或“箭杆芪”,为著名的“地道药材”。两者在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均作为药典品,功效相同,在性状以及检测指标合格的情况,均可作为药用。也有实验表明,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中这两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蒙古黄芪含量较膜荚黄芪高。

当前市面上流通的黄芪大多来自于甘肃或内蒙古,蒙古黄芪占据较大的市场,以上依据可为选购黄芪提供参考。

关于产地

中药讲究“道地性”, 黄芪产地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名医别录》,陶弘景谓:“生白水者冷,补……生蜀郡白水、汉中。”《重修正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又载“陶隐居云第一出陇西(甘肃),洮阳,色黄自,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芪者而冷补。”由此可见黄芪最早产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毗邻地区,然品质显然有异。

随着时代变迁,黄芪的产地记载亦有所变动。《新修本草》中记载“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表明黄芪的产地由川蜀地带转移到山西中部和宁夏南部地区。

而黄芪产地从陕西逐渐转移至山西,并最终稳定在山西的记载则见于《本草求真》,黄宫绣曰:“出山西黎城。”自《植物名实图考》始有蒙古亦产黄芪之说:“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假。”

从古籍中得出,黄芪自古以来的产地就包括甘肃、四川、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与近代黄芪的产地如出一辙。

山西浑源、应县、繁峙、代县为最早,至今约有500年的历史。当今商品中山西浑源、应县产的膜荚黄芪,内蒙古产的蒙古黄芪,以根条粗直,粉质好,味甜,具有浓郁豆香气等优良性状而驰名中外,称为“地道药材”。近年来,山东文登、莒县,甘肃定西、渭源、通渭、陇西、岷县等地大量栽培,供应市场。

黄芪产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黄芪”,不同产地栽培出来的黄芪,性状和有效成分生也有差异。

如山东文登、甘肃定西的产品根条粗细、长短尚可,质较硬,木质化程度高,粉性较少,切片质地坚实致密,空心较少,卖相佳;而内蒙古、山西、东北的栽培品切片质地较疏松,纤维性强,多有空心片。

甘肃黄芪(质地紧实)

内蒙古黄芪(质地疏松)

从含量上而言,药典里需检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有学者比较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山西这四个产地的含量,四者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均满足要求,但含量存在差异。

其中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山西,但并不能因此评判内蒙古的质量最优,某种单一成分评定质量差异存在一定缺陷。

选择何种产地的黄芪还要看中医的用药习惯、当前批次的质量情况,因此,产地也并非我们选择优质黄芪的唯一指标。

关于野生和栽培

新中国成立之前,黄芪主要依靠野生,虽然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在晋北(山西一带),黄芪是深根性植物,野生在海拔800~1300m之间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燥阳坡草地上,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疏松而肥沃的沙质土壤中。如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土质黏紧、低洼易涝的黏土或土质贫瘠的沙粒土不宜种植。

野生蒙古黄芪

新中国成立后,黄芪栽培多采用平原种植,现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为栽培黄芪。

野生黄芪从含量上来看虽高于栽培黄芪但差别不大,故无须过分追求野生黄芪,栽培黄芪亦能满足日常补益需要。

关于黄芪质量问题

自古以来,中药材形成了“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市场规律。依据传统经验即“辨状论质”来判断中药材的好坏,逐渐形成了商品规格等级。

黄芪一般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中药饮片的伪劣现象大多都抓住了这一市场规律,把外观做好了,自然中药等级高,价格自然也高。

但“好看”不一定“好用”,黄芪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问题一

性状不符

黄芪饮片的性状描述为“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其中黄芪药材的横切面,木部呈黄色,皮部呈白色,如同金银相映,此性状又被称为“金盏银盘”。

黄芪少部分的空心现象实属正常,由于黄芪条各部位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顺序不同,黄芪的根头部分容易产生空心,生长年限较长的黄芪也容易产生空心。

为了使黄芪饮片的片型看起来较大,市场上不缺乏“压片”黄芪,这种压片黄芪看起来片型较大、完整,在一段时间中占据了很大市场。

压片黄芪(黄芪腰带片)

经过压片的黄芪,其性状特征已经不明显了,“金盏银盘”的特征消失了(形成层消失),故此种黄芪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性状要求。

也有人说,压片黄芪不过是经过机械挤压,并没有使用能够导致黄芪饮片化学变化的炮制方法,黄芪饮片药理作用不会产生变化。

我们看看压片黄芪的加工:将黄芪须根、直径小于规定内的小条剪去,大小分档,洗净,润透,过机器挤压成扁平状,再用手工刨按规定斜切成段,干燥。

压制确实不会使其药理发生变化,但是在挤压的过程中,药效成分是否会随着汁液流失?不得而知。

现如今此种片型的黄芪相对较少,但是“压片”黄芪依旧存在,只是压的程度没有那么深,如图所示:

此种黄芪压过后断面平整,片型“有棱有角”,咋一看似乎品质上乘。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此种黄芪的形成层已被挤压变形,并不明显,性状亦不符合要求。

中医讲究“取象比类”,药物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极其重要,不管出于哪种原因,黄芪传统的药用状态才是确保质量的关键。

问题二

熏硫

黄芪表面粉性强,极易生虫,熏硫不仅能驱虫,还是使黄芪色泽鲜亮,提高保存时间,熏硫的黄芪大多没有豆腥味,带有浓烈的酸味,相对比较好鉴别。

虫蛀黄芪

但在日常的购买中,黄芪往往是有包装袋,如何隔着包装袋看黄芪是否熏硫呢?一是看颜色,正常黄芪淡黄偏白,硫磺熏蒸过的黄芪色泽比较鲜艳;二是看黄芪的干湿度,硫磺熏蒸过的黄芪含水量一般要多于未打磺的,在正常情况下,药材所含水分约为总重量的8%。

问题三

含量不足

黄芪含量不足有几种原因导致,一是非道地药材;二是种植年限不足,栽培的黄芪一般种植3年,最少2年,才能符合含量的要求,在种植的过程中,随着种植年限的积累,黄芪的次生代谢物也会相应积累,从而达到用药标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少农户会在黄芪的种植年限上做手脚,施加过多的肥料,促进黄芪生长,种植时间却大大减少,因此市面上有些黄芪片型大,但断面质地过于疏松,空心片过多,这种往往就是“加速”生长的黄芪,含量容易不足。

三是受黄芪饮片加工方式的影响,例如压片、熏硫或为提取残渣,都容易导致含量不足。

问题四

农残留和重金属超标

黄芪在人工种植的过程中,添加的农药化肥等含有重金属,检验黄芪种重金属和农残留,对黄芪的长期服用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典严格规定,黄芪中重金属元素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农残留总六六六不得过0.2mg/kg;总滴滴涕不得过0.2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1mg/kg。

重金属和农残留的危害大家都有所耳闻,长期服用会有致癌的风险,这些指标无法通过肉眼鉴别,需要更加专业的检测,也说明了在选购黄芪时选择优质厂家的重要性。

关于红芪与黄芪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于黄芪、红芪的功效和主治,在文字表述上完全一致。由于长期大量采挖,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为此黄芪被确定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受商业宣传的影响,红芪以“黄芪高级替代品”身份,较大规模地进入了现代药材流通领域。实际生活中,尤其在我国西北地区,以红芪代替黄芪使用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红芪

黄芪与红芪是否完全等同,是否可替换使用?

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与黄芪同科异属。主要分布于甘肃、四川等地,多来源于栽培品,亦有野生品。新中国成立后,1977年版《中国药典》将红芪列入黄芪项下,作为黄芪种类来源收载;自 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才将红芪单列为一种中药。

由此可见,黄芪与红芪并不等同。

从性状上来讲,红芪表面红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白色至淡棕黄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明显,呈浅棕色环。经验鉴别以色红褐,条粗而不空心,皮细、味甜者为佳。由于产量较少,从近几年市场流通情况来看,红芪价格要高于黄芪,部分地区甚至差异很大(高2-3倍)。

从功效上来讲,两者也相似但不等同。红芪的主要化学成分与黄芪相似,但某些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芪中不含黄芪甲苷。

黄芪与红芪无论在单方还是复方中,二者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但强度稍有差别,可以互相替换;但在以自由基为诱因的相关疾病如气虚、血瘀、精亏等的防治及提高免疫指标方面,红芪的效果稍优于黄芪,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使用。

对于一般疾病患者来说,选用黄芪就能达到治疗与补益效果了,而且黄芪为我国古代诸多经典方剂中最常用的中药之一,用途广泛、疗效确切;红芪价格相对较高,在治疗效果无差别的情况下,优先选用黄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

关于黄芪的注意事项

1.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2.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3.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4.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阴虚患者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更多黄芪日常养生搭配,点击下面图文链接获取!

— The end —

* 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由汇群中药公众号(HUIQUNZY)整理校编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