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瓜白粉病病原菌 10 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10 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4-06-09 1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许 敏 ,王戎杰 ,王丽萍 ,王美琴

(1.山西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海南大学 林学院,海南 儋州 571737;3.太原市东西山林区管护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8)

黄瓜白粉病是由葫芦科白粉菌或瓜单囊壳 白 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Sphaerothecacucurbitae)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1]。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并且一年四季都有黄瓜种植。因此,在北方温室大棚,全年均有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尤其在生长中后期只要遇到适宜的发病条件,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短时间内叶片上的白色粉斑可扩展到整个叶面,致使叶片褪绿枯黄,严重时使整个叶片枯死,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其已成为影响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2-3]。

对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控,在栽培管理方面主要有: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来降低初始菌源量;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早衰;合理密植,及时绑蔓或吊秧,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棚内湿度,提高植株抗病性[4],均能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在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方面,目前还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之间存在抗感病差异。朱键鑫[5]研究测定了黄瓜的54 份露地栽培品种、55 份大棚栽培品种和33 份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选出了2 份高抗品种、2 份中抗品种、2 份中感品种和2 份高感品种。化学防治因其见效快,成本低,操作方便,在病害发生后能够快速控制其蔓延发展,是当前防控白粉病的主要措施[6]。在生产上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常用杀菌剂类型主要有抗生素类(如宁南霉素等)[7]、三唑类(如戊唑醇、腈菌唑、四氟醚唑等)[8]、吡啶酰胺类(如氟吡菌酰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等)[9]、无机硫类(如硫磺)、嘧啶杂环类(如乙嘧酚磺酸酯)[10]等;除此之外,还有矿物源农药(如矿物油)和生防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等)[11]也应用到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中。由于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使病原菌对一些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这些多是单剂。如李良孔[12]的室内抗性风险评估表明,黄瓜白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具有抗性风险;王敏等[13]报道,黄瓜白粉病菌株对苯醚菌酯具有较高的室内抗药性风险。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杀菌剂的施用年限,提高防病效果,将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是目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一种趋势[14]。

本试验选取了10 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同时检验对黄瓜植株及果实的安全性,旨在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范村镇象谷村(北纬37°26′9″,东经112°33′41″)的同一个蔬菜大棚中进行。该试验地种植黄瓜多年,往年凡种植黄瓜,白粉病均有发生。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pH 值约为7.2,无套种作物,肥水等管理条件均匀一致,水肥一体化。前茬作物为番茄。黄瓜定植时间是2020 年7 月1 日。

1.2 试验材料

供试黄瓜品种为德尔50。

供试药剂如表1 所示。

表1 试验药剂信息Tab.1 The information of fungicides tested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11 个处理(表2),每个处理4 次重复,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9.6 m2(8.0 m×1.2 m),共计44 个小区(每个小区之间设有保护行)。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10 d 喷施一次,分别在8 月2、9、17 日连续施药3 次。按照各处理所要求的用药量(表2)称量药剂,兑水常规喷雾,每个处理用水量约为3 300 mL(750 L/hm2)。喷雾均匀一致,不重喷、漏喷,黄瓜叶片正反面、果实、茎秆均应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喷施清水。

表2 供试药剂及用量Tab.2 The pesticides tested and the dosage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黄瓜白粉病调查参考农业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GB/T 17980.30—2000)相关要求进行[15]。试验共调查3次:第1 次施药(2020 年8 月2 日)前调查一次发病情况(发病前期施药,只有极少数叶片有个别极小病斑,所以病情指数记为0),末次施药后7 d(2020 年8 月24 日)和14 d(2020 年8 月31 日)分别调查一次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区随机取4 点,每点调查2 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按照下列分级方法记录。

叶部被害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0 级,无病斑;1 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 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 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 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9 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 计算每小区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采用SPSS 17.0 软件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P<0.05,P<0.01)。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种类的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3),10 种杀菌剂处理后,黄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分别在1.47~3.58(末次药后7 d)和3.36~6.02(末次药后14 d),2 次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分别为12.86 和27.60;10 种杀菌剂处理后14 d 的防治效果在78.14%~87.82%,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表3 10 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Tab.3 Results of field efficacy rials of 10 fungicides against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末次施药后7 d,杀菌剂1 000 亿个/g 孢子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0%硫磺水分散粒剂和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06%、79.47%和75.26%,在72%~80%;杀菌剂99%矿物油乳油、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四氟醚唑水乳剂、3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56%、80.74%、81.81%、83.12%、84.76%和82.91%,在80%~85%;杀菌剂25%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的防治效果为88.55%。试验结果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P<0.05);1 000 亿个/g 孢子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与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3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与其单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与25% 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1 000 亿个/g 孢子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99%矿物油乳油、80%硫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4%四氟醚唑水乳剂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

末次施药后14 d,杀菌剂1 000 亿个/g 孢子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14%和78.93%,与其他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相比偏低;99%矿物油乳油、80%硫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四氟醚唑水乳剂、3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在80%~85%;25%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的防治效果最高,为87.82%。试验结果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表明,生防菌剂1 000 亿个/g孢子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与99%矿物油乳油、80%硫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和4%四氟醚唑水乳剂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25%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与3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1 000 亿个/g 孢子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99%矿物油乳油、80%硫磺水分散粒剂和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2 次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4%四氟醚唑水乳剂和3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略有降低,但是降低幅度在1%以内,说明这3 种杀菌剂的药效还是比较稳定的。生防药剂1 000 亿个/g 孢子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三唑类杀菌剂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虽然比较低,但在14 d 调查时的防治效果比7 d 调查时的防治效果要高3%~6%,说明其在防治黄瓜白粉病上的持效期相对较长;其他杀菌剂的2 次防治效果调查结果差异均不大,说明药剂的稳定性较好,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可以持续最少14 d。

2.2 不同杀菌剂对黄瓜的安全性影响

试验期间,每次施药后连续3 d 观察各处理对黄瓜植株及果实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区未见黄瓜叶片变色、落黄、出现斑点或生长受抑制等异常情况,白粉病也得到有效控制,与空白对照区相比,黄瓜植株长势无明显差异,表明该杀菌剂及使用剂量对黄瓜植株及果实均相对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使用的10 种杀菌剂2 次调查的防治对黄瓜白粉病均有一定的作用,其中,25%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的防治效果最好,3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 四氟醚唑水乳剂、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99%矿物油乳油、80%硫磺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依次递减,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与1 000 亿个/g孢子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低。2 次防治效果和病情指数调查结果也发现,10 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都比较稳定,持效性也比较好。生防菌剂1 000 亿个/g 孢子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虽然与嘧啶类、吡啶酰胺类等的杀菌剂相比防治效果略低,但仍在70%以上。张晓云等[16]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通过分泌抑菌蛋白抑制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同时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性抗性等方式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发展,对周围生态环境及生物均安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还具有促生作用,可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前期使用,以预防病害发生及促进植株生长[17]。矿物油农药在农业生产上既可以杀虫、杀螨又可以杀菌,防治谱广,持效期较长,可一药多用;硫磺是无机农药的一个重要品种,持效期长,效果好[18],其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优先选用和轮换使用的药剂,以更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降低植株的抗药性。

田间试验结果可能会受到病原菌分化变异及抗药性发展变化、防治时期、施药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本试验中,杀菌剂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低于同为三唑类杀菌剂的4%四氟醚唑水乳剂和同为广谱杀菌剂的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与姚海等[19]报道的试验结果有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戊唑醇常年用在当地瓜类白粉病防治中,作用机理单一,病原菌对戊唑醇产生了抗药性。所以研制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混配杀菌剂成为当今农药发展的趋势[20],如复配剂43%氟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效果达84.14%,显著高于单剂的78.93%。鉴于戊唑醇防治效果的降低,建议当地在防治瓜类白粉病时优先使用其他杀菌剂,减少戊唑醇单剂及其复配剂的使用,同时应加强对黄瓜白粉病病菌抗药性的监测。

近年来,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严重,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关注当地的气象及设施小气候的变化[21],在发病前期或初期开始低剂量施药,以保护剂、诱抗剂及生防菌剂为主,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以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程度;在发病后再使用高效杀菌剂进行防治,尝试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或交替使用,以防抗药性的产生,提高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剂的防治只是病害发生时或发生后的一种措施,除此之外更应在病害发生前做好预防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利用生物制剂、物理技术及生态调控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22]。

猜你喜欢 吡唑酰胺乳剂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分子催化(2022年1期)2022-11-02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22年6期)2022-04-07[3+2] 反应合成吡唑研究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1年9期)2021-03-16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新农业(2020年4期)2020-04-19虾青素干乳剂制备工艺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0年30期)2020-03-16紫花地丁中的抗补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24期)2018-01-29吡唑类农药概述今日农药(2017年2期)2017-03-24含压裂液采出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剂筛选研究当代化工(2016年4期)2016-07-10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6年5期)2016-05-14

山西农业科学2022年7期

山西农业科学的其它文章谷子GRAS 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黍稷EST-SSR 标记的开发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14 个鲜食甜糯玉米新组合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品种筛选40 份黍稷种质资源芽苗期抗旱性评价及耐旱资源筛选模拟干旱胁迫下黍稷资源抗旱性评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