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瓜根系多长 最全整理

最全整理

2024-07-15 0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瓜生理性病害防治技术

黄瓜幼苗异常

(一)黄瓜苗“戴帽”

症状:

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致病原因:

1、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

2、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

3、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

4、幼苗刚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方法:

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

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

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从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二)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症状:

幼苗子叶畸形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两片子叶大小不一、不对称,有的子叶展开方向不在同一条线上,有的子叶抱合在一起,有的子叶开裂,有的子叶粘连在一起。

子叶是黄瓜幼苗生长初期的主要光合器官,子叶畸形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粘连在一起的子叶会影响真叶的伸展,减少黄瓜幼苗的光合面积。

另外,子叶的质量是黄瓜种子质量和幼苗质量的标志,子叶畸形,往往说明种子质量差,将来这样的幼苗的产量和瓜的品质往往也较低。

致病原因:

子叶畸形主要是种子质量本身造成的,如种子不成熟,发育不完全,放置时间过长,留种时选择母株不当,母株不够健壮等。

防治方法:

栽培者自行留种时,要选择植株中部大瓜留种,而不要用下部瓜,甚至根瓜留种,因为下部瓜发育时植株幼小,环境条件差,授粉不良,种子质量差,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或漂洗,剔除瘪籽,残破籽,小籽。

黄瓜茎叶异常

(一)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症状:

对产量影响较大。早春栽培的黄瓜从定植到结瓜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但有时在中午特别是晴天中午,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初期只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在白天萎蔫,到夜间尚可恢复,到后期整个植株叶片萎蔫且不能恢复,生长势减弱,结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种植黄瓜的地块低洼,雨后地面长期积水,或长期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吸收功能降低所致,植株缺水,而叶片蒸腾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满足蒸腾需要,就会发生萎蔫。土壤干旱,也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现象,在土壤氧气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露地栽培时,要选泽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黄瓜,切忌选择低洼地。例如:栽培过水稻的地块是不宜栽培黄瓜的,如果确实需要在低洼地种植黄瓜,则一定要采用高畦栽培的方式。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二)黄瓜叶片边枯

症状:

枯边叶又称焦边叶,多发生在植株中部叶片上。病叶叶缘发生干枯,深达叶内3~5mm。

致病原因:

1、盐害,因大量施用化肥,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浓度过高。失水,在棚室内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突然放风,致使叶片急速失水量过多。衰老,植株下部叶片自然衰老。

2、药害,喷农药时,因药液浓度;偏高或药液偏多,或药液积存在叶缘而造成药害,这类叶的坏死部分多呈白色。

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进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追施化肥要适量,均匀,尽量少施硫酸铵等有副成分残留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洗盐,对于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的盐渍化土壤,可在夏季浇大水,连续泡田15~20d,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淋溶到深层土壤中。

2、科学放风,切记放风过急,过大,即使需要大放风,也要逐渐加大放风量。

黄瓜花果异常

(一)黄瓜花打顶

症状:

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致病原因:

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1、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导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

2、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

3、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

4、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方法:

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烧根所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

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

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度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

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伤根。追肥应采用施加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二)畸形瓜

1、黄瓜尖嘴瓜

症状:

瓜条未长成商品瓜,瓜的顶端停止生长,形成尖端细瘦。

致病原因:

(1)温棚内北部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

(2)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

(3)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病虫危害,或遇连阴天;一个叶节长出多条瓜,长势弱的易出现尖嘴瓜。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多施骡马粪等热性肥料,提高土壤的供水、供肥能力,防止植株早衰;

(2)合理建造温棚,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增加透光度;

(3)合理密植,保证每个植株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虫危害。

2、黄瓜大肚瓜

症状:

瓜条基部和中部生长正常,瓜的顶端肥大。

致病原因:

瓜条细胞膨大时,温度高,水分大,根系吸收能力强,浇水过量,不均匀。

防治方法:

适时适量浇水,控制温度,避免出现大的温差。

3、黄瓜细腰瓜(蜂腰瓜)

症状:

瓜条中腰部分细,两端较肥大。

致病原因:

在温室后排,白天光照弱,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钾素供应不足;植株体内硼元素缺乏。

防治方法:

挂反光膜,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物质积累;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亩施1公斤硼砂作基肥;亩施硫酸钾15公斤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重施腐熟有机肥料,亩施5000斤以上。

4、黄瓜曲形瓜

症状:

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瓜条逐渐呈弯曲状态,在最初和最后的果穗发生较多。

致病原因:

光照不足,营养不良,温度、水分管理不当。高温、低温、昼夜温差过大或过小易发生。此外,幼果被架材及茎蔓遮阴或夹长也易形成曲形瓜。

防治方法: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肥管理,要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温差过大过小。

5、黄瓜苦味瓜

症状: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口感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病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所致。造成瓜肉中苦味素过多的原因分以下几种:

(1)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

(2)低温弱光照生长条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

(3)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

(4)湿度。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防治方法:

(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

(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

(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6、黄瓜化瓜

症状:

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

致病原因:

(1)连阴天、光照弱、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

(2)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3)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

(4)白天温度高于32℃,夜温高于18℃,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骤增,致营养不良;

(5)高温或低温下雌花发育不良。

黄瓜化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是因为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停止发育。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易化瓜。

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适时定植,适当稀植,加强通风透光、培养壮根。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均匀供水,避免土壤过干过湿。

(2)加强放风,防止白天温度过高,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增加昼夜温差,促进瓜条营养物质积累。

(3)增加光照,选用无滴膜,保持膜面清洁,尽量早揭、晚盖草苫。

(4)早收根瓜。瓜码过密,坐瓜太多,要及时疏花疏瓜,防止小瓜互相争夺养分。

(5)注意保温、短期加温,提高棚温,促进黄瓜生长和结果。

(6)注意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糖尿液,可防止大量化瓜发生。

(三)黄瓜皴皮

瓜把、瓜条长皴有区别:瓜把上长皴俗称木栓果,属于生理性缺硼造成的。菜农一般认为是冷风吹的有一定道理,这只能加速木栓化,而不是长皴的根本原因。这种情况可以用含硼叶面肥解决。瓜条长皴多是药害和放风不当引起的。药害往往是药液浓度过高,或者喷施了多种农药发生了反应,也不排除劣质农药或过敏农药的作用,瓜条刺瘤一般消失。

(四)有花无果

只开雄花不结果

致病原因:

由于黄瓜植株体内细胞分裂失调所致。黄瓜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茎蔓失调疯长,破坏黄瓜植株体的分枝能力,从而导致黄瓜植株只开雄花不开雌花,或只在蔓梢处开有限的几朵雌花。这样会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收益。

防治方法:

严格控制瓜蔓疯长,保证黄瓜植株体生长健壮。采取化学调控措施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当黄瓜植株长出4片以上真叶、瓜蔓长30~40厘米时,每亩可用乙烯利200~500毫克/千克(稀释浓度),或萘乙酸5~10克,或三十烷酵5~10克,或助长素10克,然后加水50~70千克,均匀喷施1~2次,即促进黄瓜植株细胞正常分裂,增强雌雄花同株并开的能力,有效解决黄瓜因只开雄花而引发的“不育症”。

异常温度对黄瓜的危害

(一)黄瓜高温障碍

症状:

多发生在保护地栽培中,植株中上部叶片因受光照和水分等环境影响而产生。发病初期在叶脉之间出现退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形状、大小不一,随后逐渐发白,叶脉尚留有绿色,整张叶片成“麻花脸”。病斑表面不产生病原物,后斑块不断扩大,植株受害严重。

致病原因:

黄瓜的高温障碍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保护地早春栽培的黄瓜生长中后期,高温低湿是发病主要原因。由于连续阴雨季节过后天气转晴,气温回升快,光照强,植株中上部叶片,特别是日光棚顶膜,附近的叶片容易发生危害。在秋延后保护地黄瓜栽培中,由于光照强烈,加上浇水不当,也易造成高温障碍。

防治方法:

(1)及时通风降温。白天保持棚室内的温度在30℃以下,地温保持在25℃以下。如遇到强光照,棚室内外温差大不便放风时,采用盖苇席、遮阳网或采用反光幕;夜间温度在18℃左右,地温保持在15℃以上。这样调温还可以控制茎叶徒长。

(2)棚室底部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雾进行临时降温。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灌水降温过快而导致的根活性受抑制。

1、黄瓜叶烧病

症状:

多发生在植株的中上部叶片,尤其是接近或触及棚膜的叶片更为严重。叶烧初期叶绿素减少,叶片的一部分变成漂白色,后变成黄色,枯死。叶烧轻者叶缘烧伤,重者半个叶片整个叶片烧伤。

致病原因:

黄瓜对高温的耐力较强,32~35℃不会对叶片造成危害,特别是在空气相对湿度高,土壤水分充足时,容易维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温度即使达到42~45℃,短时间内也不会对叶片造成大的伤害。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遇到40℃的高温就容易产生高温伤害,尤其是在强光照的情况下更为严重。高温闷棚控制霜霉病,处理不当极易烧伤叶片。

防治方法:

做好棚室的通风管理,避免长时间出现35℃以上的高温。当阳光照射过强时,棚室内外的温差过大,不便通风降温或经过通风仍不能降低到所需的温度时,可采用遮光办法降温。棚室内的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可喷冷水雾。高温闷棚要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龙头处的气温44~46℃,维持2小时安全有效。龙头接触棚顶时要弯下龙头。高温闷棚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灌足水,提高植株的耐热力。

2、黄瓜叶片卷曲

症状:

植株上部叶片多发生上卷,颜色呈褐色。

致病原因:

棚室内温度过高,植株上部叶片遭受高温烧伤。

防治方法:

发现症状后及时检查棚室内温度,通风降温,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

(二)黄瓜低温障碍

低温障碍前期

低温障碍后期

症状:

0℃以上的低温称寒害,植株表现叶面黄白、斑点、皱缩、卷曲变小、萎蔫。0℃以下低温称冻害,植株萎蔫枯死。

致病原因:

低温时,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细胞渗透压降低,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植株受到寒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致细胞脱水或使细胞涨离而死亡,而使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

选用耐低温品种;低温锻炼,苗期经受一定的低温可提高抗寒力;在棚室上加盖双层草帘;熏烟或临时补温;低温后慢慢升温,不可操之过急,严重者要重新栽培;喷施链霉素500ppm。

1、黄瓜沤根

症状:

主根腐烂变褐色,不及时管理易造成死秧。

致病原因:

连阴天地温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高,长期密闭不通风,根部缺氧,根系损伤。

防治方法:

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黄瓜药害

症状:

叶片出现五颜六色的斑点,局部组织焦枯,穿孔或脱落,或致叶黄化,退绿或变厚畸形。

致病原因:

药剂微粒,直接阻塞叶表气孔、水孔、或进入组织堵塞了细胞间隙,致作物正常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同化作用受抑;药剂进入植物组织或细胞后,与一些内含物发生化学反应,致正常生理机能被破坏而出现异常症状。

防治方法:

选择对作物安全的农药;尽量避开在作物耐药力弱的时期喷药,一般苗期、花期易产生药害;正确掌握施药技术,严格按照规定浓度、用量配药;避免在炎热中午施药,因为此时植株耐药力下降;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恢复能力。

黄瓜肥害

肥害是施肥不当引起的黄瓜生理性病害。中上部叶缘呈整齐的“镶金边”,组织一般不坏死,上部叶骤然变小,部分叶片呈“降落伞”状,生长点紧缩。多由于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而造成叶片盐分积聚,取出根系可见根已变锈,根尖钝;底部叶片边缘或叶脉间仍为绿色,其余部位变黄,病部和健部界限清晰,这是氨气积累危害的表现。在瓜苗定植前施入未腐熟的鸡粪,鸡粪排出大量氨气于已扣棚密闭的温室中,最易产生瓜苗氨害。主根受肥烧则瓜苗表现心叶烂边;缺铁形成黄边叶,叶片黄化;缺锌上叶发黄,叶片变小;缺钙叶皱缩烂边;缺锰下部片似降落伞;缺硼上部叶片深绿,增厚卷缩,叶面积变小。

一、黄瓜二氧化硫气害

症状:

棚室保护地亚硝酸气害。施肥后10-15天后,中位叶初在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浸状斑纹,之后向上下发展,受害部位变为白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从背部观察下陷明显。

致病原因:

当棚室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0.5~10mg/L时,就会对黄瓜造成危害,二氧化硫气体首先由气孔进入叶片,然后溶解浸润到细胞壁的水分中,使叶肉组织失去膨压而萎蔫,产生水浸状斑,最后变成白色,在叶片上出现界限分明的点状或块状坏死斑。严重时,斑点可连接成片。受害较轻时,斑点主要发生在气孔较多的叶背面。

防治方法:

遭受二氧化硫为害及时喷洒碳酸钡、石灰水、石硫合剂或0.5%合成洗涤剂溶液;需要生火补温时,要严防烟气泄漏到棚室内,一旦感到有烟味,就应立即开窗换气,并适当浇水、追肥,以减轻危害。

二、黄瓜氨气害

氨过剩幼苗叶色褪绿,叶缘呈烧焦状,向内侧卷曲;植株新叶叶脉间出现缺绿症导致心叶下2--3片叶褪色,叶缘呈烧焦状。棚室保护地氨害多发生于施肥后3-5天,中部叶片正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失绿斑块或水浸斑块,叶尖、叶缘干枯下垂,且植株上部发病较重,发生比较突然。

受害的幼芽及嫩叶四周呈开水烫伤状或水渍状,轻者叶片出现不定形的块状枯斑,叶缘呈灼伤状,重者植株根部由褐变黑色,丧失吸收肥水的功能,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常被误诊为霜霉病或其他病症。对氨气敏感的蔬菜有黄瓜、番茄、西葫芦等。

防治方法:

1、讲究施肥技术。

棚栽蔬菜无论施用基肥还是追肥,都要注意如下要点:

一是无论施用什么肥料,提倡以施用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二是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一定要充分腐熟,倡导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作基肥;

三是无论化肥或者有机肥只能深施,不能撒施在地面,施后要覆盖细土;

四是底肥或者追肥一次不能过量施用,追肥更宜少量多次。追肥忌用碳酸氢铵,尿素以用水溶化后施用为好,但每亩每次用量不宜超过50斤;

五是适墒施肥,或施后灌水,使肥料能及时分解释放。

2、经常检测氨气。

要经常在大棚内检查气体状态,可选用医药公司出售的PH试纸,测定棚膜内水珠的PH值浓度,当PH在8.2以上,必须及时放风排气。若稍迟缓,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黄瓜侵染性病害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

症状:

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病部位在黄瓜中上部叶片,在田间观察时应掌握以下要点,每日上午8时左右,看叶背面是否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层,若具备这三点可确诊为霜霉病。适宜发病环境是温度16℃~22 ℃,相对湿度在83%以上。该病病菌有两怕,即怕干燥、怕高温。干燥时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内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把温度控制到45℃2小时,在喷施适当的药剂防治,很容易的控制此病。

药剂防治:

可选用安克、普力克、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另外,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黄瓜灰霉病

症状:

可为害瓜、叶片和茎蔓。为害瓜条多先侵染败落的花,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后,再进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层。叶片发病多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病斑,直径20~50毫米,病斑边缘明显,表面呈浅红褐色,生有少量灰霉。茎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病茎折断,整株死亡。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温室内本病常在入冬后湿度大、放风不及时且温度低时开始发生。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保护地内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2.5%适乐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达悬浮剂15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25%适乐时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黄瓜白粉病

症状:

先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此病的适宜温度条件是20~25℃, 适宜相对湿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幼嫩、徒长的植株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

黄瓜病毒病

症状:

黄瓜病毒病主要危害叶和瓜。苗期、成株期均能发生。幼苗期发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浓绿与淡绿相间呈花叶状。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节间短而粗,叶片明显皱缩增厚,新叶呈黄绿相间花叶,病叶严重时反卷,病株下部老叶逐渐枯黄。瓜条发病后停止生长,表面呈深浅绿相间的花斑。严重时瓜表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植株,节间缩短,簇生小叶,不结瓜,导致萎缩枯死。主要靠蚜虫、飞虱、田间操作传播。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的条件下发病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虫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黄瓜细菌角斑病

症状:

幼苗期子叶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病斑稍凹陷,后变褐色于枯。成株期叶片上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黏液,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病斑后期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新植霉素5 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喷药须仔细周到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黄瓜根结线虫

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根受害后发育不良,侧根多,并在根端部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时串生,初为白色、质软,后变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时龟裂。被害株地上部分发育不良,叶色黄,天早时萎蔫枯死,易误认为是枯萎病株。根结线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27℃时繁殖一代需25-30天,幼虫在10℃时停止活动,55 ℃经10分钟死亡。线虫多在20厘米深土层内活动,以3-10厘米土层内最多。线虫靠土壤、病苗、灌溉水、农事作业等传播蔓延。地势高、土壤疏松、盐分低的条件下宜于线虫活动,有利于发病,沙土地、重茬地发病重。在无寄主的条件下,线虫在土中可存活1年。

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种植前结合深翻亩施用石灰氮80公斤,土壤用1.8%虫螨克乳油每平方米1-1.5毫升兑水6升消毒,或每亩用米乐尔3%颗粒剂4-6千克,拌干细土50千克撒施;生长期再用1.8%虫螨克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1~2次,间隔10-15天。收获后田间彻底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可用以沤肥。另外亩施用两吨沼渣可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有条件的地方在蔬菜采收结束后可种一茬水稻效果更好。

黄瓜白粉虱

症状:

白粉虱食性很杂,可危害多种蔬菜。主要以若虫为害,集中在黄瓜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植株枯死。为害时还分泌密露,污染叶片,引起霉菌感染,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西红柿、菜豆不能混栽。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为害轻的蔬菜,下茬再种黄瓜、番茄。

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摘除老叶并烧毁。在温室设置黄板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

用背负式机动发烟器把1%溴氰菊酯或2.5%戊菊酯(杀灭菊酯)油剂雾化成雾滴,悬浮在空气中杀灭成虫效果很好。

可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隔6~7天1次,连续防治3次。还可用烟雾剂进行熏蒸,连续2-3次。

黄瓜病害年度防治表

月份 易发病害 防治措施 栽培方式 1   上旬   土传病害猝倒病、立枯病   土壤消毒   早春育苗   中旬   溃疡病、细菌性角斑病   喷施用药   越冬栽培   下旬   寒害、猝倒病   保暖、除湿   越冬栽培、育苗 2   上旬   灰霉病   蘸花用药、喷施用药   越冬栽培   中旬   猝倒病、疫腐病、茎基腐病   苗盘浸盘、土壤表层、药剂处理,药剂淋灌   早春育苗,越冬黄瓜感病   下旬   细菌性角斑病、冷害、寒害、灰霉病   降湿、苗期预防为主   越冬栽培早春栽培 3   上旬   蚜虫、白粉虱   灌根、喷雾、清除杂草、加防虫网   越冬栽培,春季栽培   中旬   猝倒病、黑星病、霜霉病、炭疽病   早期预防、整体方案、喷施用药   越冬型栽培、春季栽培   下旬   灰霉病、黑星病、霜霉病   蘸花用药、喷施用药   越冬栽培、春季栽培 4   上旬   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   喷施   春季、越冬、冷拱棚   中旬   霜霉病、炭疽病   喷施   春季栽培、越冬栽培   下旬   霜霉病、炭疽病、蚜虫、白粉虱   喷施、喷淋   春季栽培、大拱棚栽培 5   霜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枯萎病、蔓枯病   喷施,菜田随水用药,每亩用硫酸铜2~3千克   春季栽培、大拱棚栽培 6   上旬   晚疫病、早疫病、叶霉病、溃疡病、霜霉病   喷施,菜田随水用药,每亩用硫酸铜2~3千克   春季栽培、大拱棚栽培,露地   中旬   霜霉病、蚜虫、茶黄螨   喷施   春季栽培、大拱棚栽培、露地   下旬   霜霉病、青枯病、热害   喷施、遮阴   大棚栽培、露地栽培 7   炭疽病、茎基腐病   喷施、淋灌、浸盘   大棚栽培、露地栽培、秋季育苗 8   上旬   茎基腐病   淋灌、喷施   秋季栽培   中旬   角斑病   喷施   秋季栽培   下旬   霜霉病、角斑病   喷施   秋季栽培 9   上旬   霜霉病   喷施   秋季栽培   中旬   细菌性角斑病   下旬   炭疽病、蚜虫、白粉虱 10   上旬   白粉病   喷施   秋季栽培   中旬   霜霉病、白粉虱   喷施   秋延后大棚   下旬   茶黄螨   喷施   秋延后大棚 11   上旬   茎疫腐病   淋施   越冬移栽   中旬   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   喷施   越冬栽培   下旬   黑星病   喷施   越冬栽培 12   上旬   灰霉病   喷施   越冬栽培   中旬   细菌性角斑病   晴天整枝、土壤加施硫酸铜   越冬栽培   下旬   寒害、灰霉   保温、驱湿、喷药   越冬栽培

更多黄瓜病虫害防治措施

信息由长江蔬菜整理

◆编辑:李博灿

◆审核:陈蓓蓓

品种|

广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