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想象!黄焖鸡骨拼出始祖鸟?女科学家的硬核吃播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焖鸡剩下的怎么储存 颠覆想象!黄焖鸡骨拼出始祖鸟?女科学家的硬核吃播课

颠覆想象!黄焖鸡骨拼出始祖鸟?女科学家的硬核吃播课

2024-06-25 2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用鸡骨头拼出始祖鸟,用鱼骨头科普拉蒂迈鱼

网友惊呼“她真的太、太、太能拼了!”

卢静的真实身份,是一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她的日常工作,就是研究古生物,特别是古代鱼类的进化,听上去是不是感觉特别深奥?

感觉应该是份在研究室里静悄悄地埋头苦研的工作,却被卢静脑洞大开地玩出了各种花!

卢静喊小助手去买只鸡标本,结果没理解意思的小助手直接端来了一只香喷喷的黄焖鸡!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啊?没关系,既然买来了那就吃吧!

那鸡标本怎么办?没关系,看卢老师的!

看卢老师怎么帮你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全部洗干净了,一点点拼回来……

看,鸡标本这不就有了么!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就在大家都盯着卢老师的吃播和拼骨,看得挪不开眼的时候,卢老师的重点就来了!

鸡和亿万年前的始祖鸟、佛法僧鸟有什么关系?

坐好了!卢老师的古生物学讲座要开课了!

下两个视频,卢静就把这副吃剩下的黄焖鸡骨头,妙手生花地拼成了始祖鸟、佛法僧鸟化石骨架,还给它画上了翅膀,配上了简单的科普文字。

于是,这副鸡骨又摇身一变,成为了自己远古时代的近亲模样……

哇,这只鸡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感觉自己升华了,死有所值……

视频内容不仅生动好玩,还让人一下子记住了始祖鸟、佛法僧鸟这些我们日常里很少接触到的生僻名字,和它们的基本信息!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这脑洞简直是前无古人,太好玩了!让人像追番一样,看完一个,就急不可待地想看下一个。

而卢老师也没让粉丝们失望……

这不,不省心的小助手又在整理书架时,不小心把一个甲鱼标本压坏了,这可咋整?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别急,卢老师淡定地说:去,去楼下帮我取个晚餐,剩下的我来搞定!

小助手连忙取来了晚餐——甲鱼汤,于是卢老师率着一众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围着甲鱼大餐又是一阵啃啃啃……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风卷残云后,重头戏来了!

看,吃剩下的甲鱼骨头还原大法!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一只可用于科研教学的完整甲鱼标本骨架,又在卢老师和助手们的拼接下,被复制出来了,看上去竟然还感觉萌萌哒~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还有啥研究所里的胖头鱼头骨模型找不到了怎么办,开会急等着用!没事,给卢老师买一份鱼头泡饼,顺便给你讲一下啥叫古拉蒂迈鱼……

小助手买来的牛蛙午餐,咋看似有4个牛蛙头,却只吃到1个身子?嘿嘿,让无所不能的卢老师来帮你破案!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只要把吃剩下的牛蛙骨全部还原拼接,就能发现“真相只有一个”:这些牛蛙的头骨和躯干不匹配!

所以卢老师宣判:这份牛蛙午餐里的牛蛙,都是散装的,不是整只的!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好吧,真的服了!吃播能吃到这个高度,请卢老师接受我的膝盖!

而且,熟悉卢老师套路的粉丝都知道,每次上演“变废为宝”后,卢老师的重点才来:

人是从猿进化过来的,为什么现在的猿没有进化成人类呢? 鸟类的祖先不是恐龙? 你知道甲鱼的祖先是谁吗?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这些问题,我们平日压根很少回去思考,哪怕有疑问,也多数对探究答案没有什么兴趣。

但在看卢老师的视频时,却每每心甘情愿地被她“套路”,忍不住跟着看下去她到底能拼出个啥,然后猝不及防地就被科普了一个古生物的冷知识!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不得不惊叹,卢老师的这波操作真的是太666了,难怪短时间内吸粉近40万!引得不少网友感慨:如果当初自己的生物学老师能有这么好玩,估计自己早就是个生物迷了!

花8小时吃掉2份鱼头泡饼来拼出完整鱼骨

只为了要让难懂的“科研”走向“科普”

“我们展示出鸡的骨骼,找出鸡和恐龙相似的地方,也正是告诉大家,今天的动物都是古代的动物演化来的,所以化石离我们并不遥远。”

这是卢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如果你见过卢老师工作的地方,就不难看出,卢老师是个妥妥的专业古生物学家。

图源:新华网采访视频

然而,这位本该站在象牙塔的顶端,一心做着人类古生物学顶尖领域的科研工作的学者,有着一颗想要向更多的年轻人和普通民众科普古生物学知识的热忱之心。

可是,怎么才能让古生物学,这么一个冷门又复杂的学科,让缺乏专业领域知识的普通人都能感兴趣,而且听得懂呢?

2019年5月,卢静受邀参与审核了科普出版社的一个科普视频。那是一条短视频,关于肺鱼的科普动画故事,但在这短短的几十秒内,就讲解了一个知识点。

“特别有意思,让人一下就有了兴趣。”

受到了启发的卢静,开始和科普出版社一个小伙子一起琢磨着,能不能把吃过的鱼头泡饼里面的鱼头给拼起来,录制成视频放在抖音上,给观众科普下日常能接触到的动物骨骼是什么样子的?

图源:北京日报

结果,这充满创意的点子背后,是远超卢静想象的艰辛。

鱼的骨头很多,而且又碎、又薄,卢静和助手从下午5点开始拼,一直到晚上10点都还没拼好,拼得卢静简直怀疑人生: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挑战了一个最难的脊椎动物?

而最让人崩溃的是,拼到最后,她发现鱼一对上颌骨被吃丢了,怎么都找不到!拼完的鱼头最后却是个“豁嘴”!

那咋整?只能再吃一份鱼头泡饼呗!

于是,终于在再啃下一份鱼头泡饼后,拆下了另一个鱼头的前上颌骨给“豁嘴鱼”黏了上去,才终于大功告成。

这个鱼骨拼搭,加上拍摄剪辑的工作,全程花了卢静和她的团队整整七八个小时。

等最后视频剪辑出来,令卢静没想到的是,这么烂的一个鱼头拍出来的效果竟然还挺酷炫。视频发出当晚,播放量就达到了几百万,有十几万人为它点赞。

图源:抖音@玩骨头的卢老师

后来,卢静和她的助手们,又拼鸭骨头、鸡骨头、牛蛙骨头、甲鱼骨头……每一次拼骨的过程,都是“痛并快乐着”。吃完的骨头,有些细碎得像渣渣,但一块都不能少,全都得先仔细清洗、消毒一遍,再弯着腰拼拼凑凑一整天……

但卢静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自第一个视频就在抖音上一炮而红后,就开始有对古生物学有兴趣的网友给她留言互动,还提出了各种生物学上的问题向她请教。

现在,每天在进行科研工作之余,能和粉丝在平台上进行答疑解惑,让卢静感到特别欣慰和快乐。

图源:北京日报

卢静曾说:

“对很多科研人员来说,花两三个小时和大家解释一个简单的问题,还比不上花两三个小时做一点研究来得自在。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研究不能只是科学家的自嗨,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让老百姓看到我们正在做的事。”

“希望我们这代科研人,能做出好科研的同时,也能做出很好的科普……用做科研的态度来做科普,让大众能分清什么是正确的知识。”

图源:北京日报

正是因为有像卢静这样严肃又有趣的科学家的存在,科研才不会是只属于一小部分学霸们的狂欢,而更多好玩又具有创意的教育方式,也被层出不穷地启发着,让更多的普通人和年轻一代都能因此获益,切身感知到科学的力量。

去年,有一位专为水果做手术的“水果医生”,曾经爆红网络。

图源:快手@水果医生

这位长得超帅的男生名叫王野虓,真实身份是鹤岗市人民医院的一名ICU外科医生。

图源:快手@水果医生

在工作上,他是一丝不苟的专业医生。但为了给才2岁大的儿子做“医学启蒙”,他想出来让水果来当“病人”,拍摄为水果做手术的视频。

给“生病”的小芒果铺上一层手术用纸,然后戴好手套,小心翼翼地在它患病的部位进行切刀,最后认真仔细地进行缝针……

图源:快手@水果医生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且演绎得像真的一样。他还给椰子君做颅内肿瘤移除、给苦瓜做静脉扩张手术,给小山竹做腹积水引流、给柚子做开除甲状腺……

图源:快手@水果医生

这些好玩的视频,播放时最多可能也就几分钟,但拍摄加上剪辑,却往往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对平日就工作亚历山大的王医生来说,其实是非常辛苦的。

而且,每一条视频,他都会正式戴上手套,手术刀、手术巾、止血钳、持针钳、纱布、医用手套等器械装备也一应俱全,流程非常正式,态度极其认真。

但王医生却表示,这样的教育内容才有意思,小朋友才能看得懂,也不会被血淋淋的手术场面给吓得劝退。

事实证明,王医生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极好的科普效果。他的儿子在爸爸的影响下,对医疗器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水果医生“的视频,开始认识医生、了解人体医学,甚至萌发了从医的职业梦想。

图源:快手@水果医生

中国教育学家朱永新曾说:教育本就是为了生命而准备的……要让教育回归常识,要从”看见“儿童开始。

教育,从来都不该只是一方在一股脑地输出,一方在被动地接受。

这世上其实没有真正笨的学生,也很少有真正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是有时候,我们或许该换个角度去重新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能引发孩子内驱动力的,并被他们真心接受,而且能在学习中永葆兴趣、充满动力的?

单纯地为教而教,功利地为分数而去啃书本,孩子吞下的只能是”知其然“,而绝不是”知其何以然“。

像卢静、王医生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虽然站在科学领域的金字塔塔顶,却能俯身倾听”学生们“的声音,将复杂的知识通过充满创意的方式,有机融合在寓教于乐中,看似戏谑搞笑,实际让更多的普通人在他们独特的教学方式中获益,真正地做到了”有教无类“。(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400-888-5281;或添加择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为好友,进行一对一咨询)

图源:北京日报

有趣的教育

让学习变得好玩,让教育不再枯燥

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创新教育理念的引进,在“玩中学”,已经是被家长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教育方式。

播播老师探访过不少国内的国际化学校,这种充满创意,充分站在学生心理角度的教育方式,洋溢在这些学校的每个角落,每间教室,每一堂课,和每一次的学生作业中。

比如关于卢静所涉及的生物学领域,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玩黏土”,通过观察后,用各种黏土来DIY制作一个动植物的细胞。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创意,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图源:西咸新区空港枫叶国际学校

这种“奇葩”作业,在国际化学校里很常见,老师可能会给你长达一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去完成一个课题,比如为社区的流浪汉创造了一个关怀项目,研究某一地的水源保护,甚至还可能要求学生自己发挥能动性,把想象中的100年后的世界,拍成自制小电影……

图源: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

而这一个个看似一点不像“作业”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教材流程,却因为新奇好玩、充满了自由度,而能激发孩子发自内心的探索欲,从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答案。(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400-888-5281;或添加择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为好友,进行一对一咨询)

教育难的不是教知识,而是看起来轻松快乐,其实充满了挑战,看起来毫不费力,其实却能逼出孩子无尽的学习动力。

很多国际化的学校,都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走在创新式教育的道路上。与此同时,国际学校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优质的师资团队、丰富的课程设置等,能够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以及开阔的视野,这些才是让孩子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