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为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淮高产玉米品种 许为钢

许为钢

2024-07-05 19: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改良

穗粒数、千粒重的大幅度增加对产量的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2,株型改良

实现了“植株矮化,叶姿直立,叶型趋宽短,叶面积指数增大”小麦理想株型的总体特征,提高了抗倒伏能力和群体受光能力,为改善群体光合效能提供了良好的形态学基础。

3,同化物积累与运转性能改良

总生物学产量、收货指数、花前物质占穗重的比例显著增大。光合、同化物积累与运转的能力增强,奠定了高产的物质基础。品质改良实现了我国小麦优质化的第一阶段目标。

2002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出台《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提出“抓两头(强筋、弱筋),促中间(中强筋、中筋)”的小麦品种优质化发展战略。包括高产、优质、节水、外缘基因导入、平台建设等在内的诸多项目获得了重大科技进步。

(二)随着科研人员和广大农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小麦品种研究进展神速:

1,优质强筋品种和优质弱筋品种,已经从无到大面积生产应用。华北、黄淮地区已发展成为强筋小麦生产的优势生产区,长江下游地区已发展成为弱筋小麦生产的优势生产区,一批小麦品种以优良品种身份获得国家奖。

2,育成了一批与进口面包、糕点小麦相媲美的优质品种;

3,引进并建立强、弱筋育种技术体系,开展了理论与方法研究;

4,引进、开发并应用了一批重要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提升了我国小麦品种的整体水平。

(三)华北地区节水高产品种选育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华北平原是全世界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区域,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严重少于小麦需求量。针对这种复杂情况,我国育种工作者持续科研创新、因地制宜的研发出育种成果:

1,创新出适合该地区的节水高产品种育种技术体系;

2,育成一批节水高产品种并成为主导品种;

3,促进形成华北小麦现代节水耕作模式;

4,对小麦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外缘优异基因导入与利用获得重大进展

1,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推出小麦与冰草属间杂交技术及其种质创新。

2,山东农业大学成功实现长穗偃麦草抗赤霉基因Fhb7导入小麦并克隆。

3,四川省农科院利用人工合成小麦种育成高产新品种并生产应用。

(五)国家小麦良种攻关/产业体系育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1,形成了“政、科、教、企”联合攻关新模式。

2,以绿色特性测试平台建设引导育种工作向绿色方向拓展。

3,建立大区测试网络为绿色品种开辟快速审定通道。

4,向社会推荐“绿色、优质、高效”新品种。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攻关着力点

育种目标的内容和难度大幅增加;

由“高产优质抗病”向“高产优质绿色高效”拓展;

由“传统育种”向“现代育种”转变;

品种研发、转化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1、继续寻求品种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

现代品种的源库关系:开花后源限制,应加大源性状的改良

2、设计好我国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的第二阶段目标

3、强化抗赤霉病及多抗品种的选育

4、大力开展抗逆品种的选育

积极开展节水优质高产品种选育

广泛开展抗穗发芽优质高产品种选育

5、开展养分高效利用品种的选育

积极开展育种材料养分高效利用特性的鉴定筛选和高效基因发掘工作;建立适合育种实际工作的性状选择技术;主动探索和实践养分高效利用品种的实际育种工作。

6、进一步加强不同区域育种材料和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北方节水抗旱、丰产品种选育,黄淮高产品种、强筋品种选育,长江中下游抗赤霉病品种、弱筋品种选育,陕甘和长江上游多病害兼抗品种选育。

四大优势区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攻关,获得叠加放大效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