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出浦江,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浦江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一江碧水出浦江,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生”

一江碧水出浦江,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生”

2023-08-14 1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浙江在线7月20日讯(记者 陈晓)有人说“浦江是水做的”。走进这座城,浦阳江、壶源江皆为钱塘江主要支流,城里溪流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这座世界闻名的“中国水晶之都”,近年来因水环境治理,再次绽放独特光芒。

  治水蝶变 诗画浦江映眼来

  上世纪80年代,浦江几位山区乡村的“弄潮儿”趟着经济发展的热潮,将水晶的“种子”引进浦江,至此,水晶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浦江92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快速壮大。

  辉煌时期,这里曾有2.2万家水晶加工点,遍布城乡;聚居了28万外来人口,生产的各类水晶产品远销海内外,其中浦江水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这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然而与此同时,水晶产业的负面效应也蚕食了浦江的生态环境:每天约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固废遍地、污水横流,全县85%以上水体受污染。据统计,当时浦江共有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浦阳江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37条主要干、支流中有22条为劣Ⅴ类。

  “以前河水里长年飘着乳白色的水晶加工废弃物,还有各种生活垃圾。到了夏天我们都不敢开窗户,每天路过都要屏住呼吸、加快脚步。”在翠湖岸边居住了50余年的陈奶奶一说起从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翠湖,直言“没有亲眼所见的人难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翠湖是浦阳江浦江段最宽的江面,紧邻浦江县城。距离上的优势,让这里一度成为水晶加工户的集聚地,并不算大的湖边,曾聚集着1400多家水晶玻璃加工作坊。水晶加工沉淀物加上畜禽养殖污水和村民生活污水,使这片水域如同“漂满垃圾的牛奶河”。

  2013年,一场“坚决向水晶污染说不”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从翠湖发端席卷浦江全境。“污染河流、毁坏家园,如果以牺牲老百姓的生存环境换来GDP,这是灾难,而不是富裕,这样的GDP不要也罢!”在浦江县治水馆,浦江县环保局副局长黄旻介绍着馆内5座“大禹鼎”(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综合性奖项)全面记录了浦江治水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一张张治水前后的对比照片,一组组转型发展的真实数据,铺陈出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浦江故事。

  水晶产业自身“低、散、乱”的特性和几十万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让浦江水晶污染整治步履维艰、进退两难。但浦江人相信,越是艰难就越要向前。2013年,浦江启动了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以“一天都不耽搁,一点都不马虎”的浦江治水精神,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五水共治”战役。

  水里出问题,根源在岸上。随后,浦江针对水晶行业、重污染行业、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等开展重点治理,全县水晶加工户从最高峰时期的2.2万余家规范整合至目前的500余家公司制企业,累计淘汰水晶机器设备9.8万余台(组)。通过编制畜禽养殖业区域规划,将禁养区内养殖场全部关停,对非禁养区养殖场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建立健全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配送体系,实现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100%资源化利用。通过整治,四大行业废水排放量约减少640万吨。

  “现在浦阳江上仙屋出境断面水质由连续8年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浦江51条支流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浦江治水成效显著,可以说得益于‘河长制’的推行。” 黄旻告诉笔者,为了巩固治理成果,浦江2011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浦江县河道地表水江段长制度考核办法》,探索建立河道江段长制度,落实县域“河长”全覆盖,形成了县级河长统筹引领、镇级河长落实推进、村级河长常态监管、保洁员日清日洁的四级“河长”管护格局,实现全域水体日常管护的全覆盖。

  笔者看到,今日的翠湖,湖水碧绿、水草茂密,有精致的凉亭和悠闲的游客,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卷。不仅如此,翠湖之美让附近的铜桥村一年之内聚集起10多家农家乐,当地村民闲置的房子一下子走俏起来。来这里吃饭,既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休闲散步。

  这一场治水蝶变,浦江前后投入了100多亿元。浦江县委主要领导表示,虽然代价很高,但是“五水共治”唤回了浦江的绿水青山,换来了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更为浦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生态基础。

  转型升级 “两山”转化再加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浦江就是要像抓治水拆违一样抓实体经济,努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浦江县委主要领导掷地有声地说。

  如今,浦江锚定“12365”实体经济翻身战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小县大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浦义同城“五大战略”,全面开展营商环境、项目招引、创新发展“三大攻坚年”活动,掀起实体经济“二次创业”的全新热潮,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砥砺前行。

  水晶产业的转型,是浦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统一管理的理念,浦江相继建成并投产四大水晶产业集聚区,1178家报名入驻企业被整合成438家,分布在四大集聚区中。

  “我们不再走以前单一加工、销售的老路子,而转向创新研发、品质提升等内容上来。”浦江中国水晶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燎原说。

  位于浦江中国水晶产业园C栋4楼的浙江浦华德水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该园区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如今已经开始发展自主品牌的水晶,去年销售额有2000多万元。董事长张必军告诉笔者,前两年行业受大规模整顿影响,导致供应链吃紧,但是入驻园区以后,因为规范和集聚化发展,产业链更加集中,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统计,转型后的浦江水晶行业产值已经从过去的50亿元提升到60亿元,税收从0.3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增长率高达88%。2019年,浦江GDP增速从2018年的2.1%开始逐季攀升,全年增速达到6.4%,位列金华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投资3项指标全年增速均位居金华全市第一。今天的浦江,稳的基础更加巩固,好的因素持续积累,进的动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在变得越来越扎实。

  全域旅游 绿色发展新样本

  如今,洗去污垢的浦江,已恢复清丽容颜,更为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绿色发展项目在这片热土上遍地开花。

  盛夏7月,笔者看到虞宅乡西北部的马岭村内泥墙黑瓦,依山而建,山清水碧,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这些年来,我们充分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现在全村农家乐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省级农家乐集聚村’。”马岭村村主任胡建富说,在“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的推动下,重现碧水蓝天的马岭也走上了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业,除了农家乐,当地的民宿业也大受追捧,由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打造的“不舍野马岭”也在这里,一年的营业额能达到1000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该村有农家乐经营户36户,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营业收入高达580万元,疫情时期成功逆势增长。

  当前的浦江,正在围绕古村、创客、民宿、绿道等旅游产品,释放“旅游+”的辐射效应。据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章超透露,2019年浦江游客达到2058.23万人次,旅游收入210.09亿元,同比增长20%。在他看来,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可进一步催生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度假旅游、疗休养和民宿客栈等多种业态,推动浦江乡村振兴以及浦江旅游产业发展。

  随着浦江乡村旅游的走俏,农村电商产业也风生水起。2017年,浦江在浙江首创“快递进村”项目,目前项目已覆盖227个行政村,2019年浦江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1亿元,同比增长31%。

  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浦江转型升级的前进。这些年来,浦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助推“低散乱”行业转型升级,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浦江不负众望拿下了一项又一项沉甸甸的荣誉:成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连续5年捧获“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荣获中国环保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中华环境优秀奖。

  在42万浦江人眼里,这一切,只为还小城一江清流、送下游一江碧水。

标签: 责任编辑: 江小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