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文臣故里,在浦江这个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浦江因何得名 明朝开国文臣故里,在浦江这个村

明朝开国文臣故里,在浦江这个村

2023-04-01 2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宋溪村,位于浦江县城东南郊,距县城5公里,开车只需8分钟。该地旧时由宋溪得名(宋溪发源于大黄岭),下辖火烧张、严村、后孙、范马车、上孙五个自然村,其中火烧张为行政村驻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村落,是明朝开国文臣张孟兼的故里。

清咸丰十一年(1861),因招惹太平军,考溪江畔的福招庄陷入火海,这个“户户连游廊、下雨不用伞”的元代古村落,几日内变为一堆灰烬,村人四处逃散,死伤无数。为铭记这次劫难,重建后的福招庄改名为火烧庄。村北一明代建筑因与村相隔百米,在兵燹中得以幸存,这座建筑就是纪念张孟兼的太常祠。

张孟兼,原名丁,字孟兼。据说张孟兼从小聪明好学,就读于村北下佛堂的平安张义塾。稍长到金华求学,归来后在白石山房执教并深造。张孟兼与宋濂、刘基齐名,著有《白石山房集》6卷,久佚。后人集其佚文,编为《白石山房逸稿》2卷。《四库全书》有记载:今虽不睹其全集,而即二卷以观,其诗文温雅清丽,具有体裁,而龙骧虎步之气,亦隐然不可遏抑。

明洪武初年(1368),张孟兼为国子监学录,参与纂修《元史》,历任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山西按察司佥事等职。明洪武七年(1374),御赐匾额“开国文臣”。宋溪村历代人才辈出,明代张拱辰、张仲和,文学、政事名震一时,二人与张孟兼有“宋溪三杰”之誉。

张孟兼不仅有才名,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刚直清官。元末,张孟兼应征入国子学,任学录。临行,祖母叶氏拉着孟兼之手谆谆告诫:“汝今欲入官,当夙夜尽心以奉公上,庶几不辱于前人。老身虽即瞑目无恨矣!”

孟兼入京,以祖母之语为警,俭朴生活,耿直为人,忠于职守。明初参与编修《元史》,书成,提拔为礼部主事,后转太常寺丞。一日,明太祖问刘伯温“天下文章谁之最”,刘伯温认为,“宋濂第一;次即臣基,不敢他有所让;又次即张孟兼。孟兼才甚俊,而奇气烨然。”宋濂对孟兼也是赞誉有加,认为孟兼之才与气名称其实,诗文语粹而辞达。

洪武八年(1375),张孟兼出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宋濂专门撰写《送部使者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奉劝孟兼“多德化,少扬强”。孟兼上任后,依旧是正直耿介的性子,为官刚正廉明,惩治奸吏,绝不宽贷。每查案子,常常牵出数十人。山西官吏见孟兼出行,胆战心惊,如畏鬼神。

不过一年,其政声上闻朝廷,孟兼被升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当时,山东布政司使为僧人吴印,深得朱元璋恩宠,却不遵法纪,违规乱为。孟兼骑马入布政司问罪,要求立即整治,否则上奏朝廷。吴印僚吏惊恐异常,劝吴印以孟兼欺凌为由上奏。明太祖见奏,施以笞刑。孟兼内心愤懑,对吴印依旧强硬。吴印再次上书。明太祖见书大怒,派人械持孟兼到宫中对质。孟兼坚持己见,竟当庭相争,被摘帽捽发,施以弃市之刑。一代开国文臣,就此殁于京师。

清乾隆年间,浦江县令何子祥为张孟兼的风骨所感动,将福招庄下佛堂改为纪念张孟兼的场所,命名为太常祠,同时作为张氏家塾,培育家族人才。

2010年后,浦江县政府对太常祠进行整修,增设清廉亭、清荷园等设施,古朴庄重的二进三开间明代建筑,又重焕生机。

作者|张伟文

原标题:《明朝开国文臣故里,在浦江这个村》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