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仅是美食街的黄河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河路苔圣园菜单价目 绝不仅是美食街的黄河路

绝不仅是美食街的黄河路

2023-12-28 04: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凑巧走到黄河路,倒想起件事来。记得去年我写过一篇在邬达克的国际饭店喝杯冷咖啡。其中说到黄河路原名派克路(Park Road),“Park”之名的由来,说起来有点意思。一般的说法,黄河路辟筑于1887年,初名东台路(和卢湾的东台路同名),1904年前改称派克路,1943年10月更为黄河路,这是老版《黄浦区地名志》上写的,相信是比较准确的。但“派克路”之名如何来的?没有讲。望文生义的说法,黄河路隔着南京西路(静安寺路),对面就是人民公园,叫Park Road毫无疑问。但人民公园是解放后改的,1904年的时候,那里还是跑马厅,英文名叫Shanghai Race Club(上海跑马总会,按照现在的译法则是上海跑马俱乐部),如以跑马厅为名,叫Club Road可能更贴切,为什么叫Park Road呢?有一种观点认为“派克路”得名于英国公使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的翻译亨利·派克,表彰其扩张租界有功。对此说我有一点疑问,因阿礼国和当时的苏松太道道台麟桂(有人说是上海道,事实上上海当时只是县城,并无“道”一级别的资格)订约扩张租界,是在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之后1851年辟筑花园弄(今南京东路的前身,又名派克弄,Park Lane),阿礼国团队中如有“派克”其人,按道理应该和南京路关系更密切。而阿礼国其人,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在他死后四年,在虹口命名一条爱而考克路(Alcock Road,即今安国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为阿礼国的翻译命名一条马路,我觉得不太可信。当然这只是我根据我的认识进行的一点推测,并非严格的考证,只能表达这个意思:黄河路原名派克路,“派克”(Park)之名的得来,我还有点疑问。

黄河路新闸路口的“超级过街楼”

我是一向信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何况还是网上看的材料。不信?现在一般的说法,黄河路长755米,老版的《黄浦区地名志》是这么写的,百度百科也是这么写的,还有什么疑问吗?当然有疑问。因为755米的黄河路,是从南京西路延伸到南苏州路的,但新闸路到南苏州河路中间那段几十米的黄河路,已经盖了中泰公寓,路没了。755米怎么也应该减掉二三十米,对不对?现在的黄河路,应该是从新闸路口的“超级过街楼”开始的。

“超级过街楼”下的咖啡屋

早已人去楼空

黄河路青岛路口的“金色家园”

图片来自网络

黄河路青岛路口的“金色家园”,裙房是商务楼,有商店也有教育机构。这里原来是上海交通运输公司工人俱乐部(简称交运会场),之前叫交运会场,再早是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明星大戏院。

民国时代明星大戏院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明星大戏院最初以电影为主,四十年代改营戏剧,兼映电影。在越剧历史上,明星大戏院有其独特地位。先后有雪声越剧团、东山越艺社等在这里演出。徐玉兰为首的玉兰剧团先是在龙门大戏院,后转到国泰大戏院,总是困难。来到明星大戏院以后,徐玉兰找到自己的黄金搭档王文娟,开始一段越剧传奇。而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毕春芳、吕瑞英、金采风等演员,以及南薇、韩义等编导,先后都曾在雪声和东山工作过。明星大戏院在越剧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解放以后除了演出越剧,勤艺、努力等沪剧院也曾在此演出。不过明星大戏院1961年结束,交运工人俱乐部后来也成了商品房,历史,只有从照片和文字中才能看到了。

东山越艺社标志

图片来自网络

过了青岛路的一大片旧式建筑,是著名的承兴里。老上海人熟悉的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造房子、刮片子等弄堂游戏,在承兴里这条弄堂办成运动会,并因此造就了“健身弄”的传奇。1988年,当时承兴居委会洪克敏等人组织居委里的妇女召开“妇女运动会”,内容就是上海人熟悉的弄堂游戏,后来男同胞也参与进来,“九子游戏”成为上海弄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承兴里

弄堂已经过整修

承兴居委会

部分弄堂正在改造

居民生活一景

承兴里的弄堂游戏

吸引国际友人参加

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洪克敏作客体育频道

讲述承兴里和“九子游戏”的故事

承兴里今貌

承兴里的对面原有福海里

也是很大一片区域

旧房已拆

“福海”二字依然保留

图片来自网络

变电所前

这个变电所有年头了

图片翻拍自1948年《上海百业指南》

建于1900年的苏州里

不知这几个字是谁描的……

房子虽然很旧

看得出当年的细节还是考究的

消灭四害 人人有责

落款:南京街道爱卫会

黄河路北京西路口东北角

仁德里

北京西路黄河路口的爱仁里

在黄河路北京西路(派克路爱文义路)口的黄河路178号(门牌号已无从寻找),曾诞生过中国第一家女子医科学校: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创办于1905年。很多上海人都知道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却不知上海还曾有个“中国的南丁格尔”张竹君。张小姐1876年生于广东番禺,1900年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西医,1904年到上海。根据相关记载,张竹君在“派克路登贤里”开设诊所,这个说法显然有误。登贤里虽然离黄河路很近,但却是在凤阳路上。凤阳路原名“白克路”(Burkill Road),派克,白克,听上去倒有点像的,是否这里搞错了?张竹君的学校地址是派克路178号,离她的诊所也不远。张竹君学西医、不缠足,还在上海教女性学西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时引起相当大的争议。1911年辛亥革命后她又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马君武崇拜张竹君,追求未成后写了“女权波浪兼天涌,独立神州树一军”的诗,多少有点酸,不过说出张竹君的抱负:绝不仅仅满足于当一名医生,她要做中国女权运动的领袖。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竹君即深居简出,直到1964年在上海病逝。张竹君有一次和伍廷芳夫人坐船来上海,中途遇盗,匪徒听说抢了张竹君,财物奉还之外还连连道歉:“实在不好意思”,民国报纸上登的事情,真假难辨,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张竹君女士之为人。

张竹君女士小影

摄于1904年

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西路以南,就是当年著名的“美食一条街”黄河路了。黄河路和乍浦路当年的繁华,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端倪,尤其是夜景,用“灯红酒绿”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围绕着这条美食街,风云人物起起落落,如今繁华落尽,有几家老字号依然在坚持,街上开出很多稀奇古怪的网红或网不红的新式餐饮,延续着美食街的血脉。只是当年黄河路的繁华和传奇,终究已是过眼云烟。

当年黄河路的夜景

图片来自“上海故事”纪录片截屏

黄河路牯岭路口

路口有著名的天华宾馆

当年的来天华酒楼

协和里

当年赫赫有名的“阿毛炖品”旧址

定兴路转角建筑细节

从定兴路同春坊遥望国际饭店

浮夸的装修

似乎在诉说当年的繁华

黄河路上的老消防栓

民国时代的卡尔登剧院

图片来自“上海黄浦”

1959年的黄河路街景

(长江剧场门前)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的长江剧场

长江公寓

原名卡尔登公寓

因张爱玲曾在此居住而闻名

创办于1922年的功德林蔬食处

图片来自网络

1930年8月

鲁迅在功德林留影

图片来自网络

黄河路凤阳路口的苔圣园

民国时代的九福制药公司

图片翻拍自1948年《上海百业指南》

后来的黄河制药厂

图片翻拍自《黄浦区地名志》

国际饭店

英语名为Park Hotel

和“派克路”同名

但它并不会改名“黄河饭店”

国际饭店的西饼屋

这里永远有人排队购买蝴蝶酥

到了国际饭店,黄河路的故事应该结束了。结束这段旅程之前,我想提个问题:“国际饭店”这四个毛笔字,出自哪位书法家之手?恐怕没有太多人知道。我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写这四个字的,是复旦大学老教授林同济先生。关于林同济的生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抄书我就不抄了,简单介绍一下。老先生1906年生于福建福州,清华大学毕业。20岁赴美留学,专攻国际关系和西方文学史,兼及文学、哲学。回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西南联大和复旦大学,在昆明创办《战国策》杂志,以战国时代的谋士自诩,研究天人之变,融合中西哲学,提出一系列以重建中国文化为宗旨的主张。解放后在复旦大学任教,因为历史原因,一系列变故都遭遇了,谋士当然做不成,西方哲学也不能研究了,就到外文系教英语。复旦大学外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网站上对其介绍为“著名莎士比亚研究学者”,“译有《哈姆雷特》”,当然他的学术成就不止于此,人生追求亦不止于此。但他写的书、他的思想和著作,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留下“国际饭店”这四个毛笔字,每一个排队买蝴蝶酥的人,包装袋上都有这四个字,虽然吃者无心,但也算是对林同济先生的一种纪念吧。

林同济

(1906-1980)

图片来自网络

天地之间——林同济文集

图片来自网络

好了,黄河路的故事今天暂且先说到这里。在那些鳞次栉比的店招背后,还有多少往事值得人们去了解呢?

原标题:《绝不仅是美食街的黄河路》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