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河流域经过的省份示意图 视角

视角

2024-07-10 04: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图杂志 ,作者蔺庆伟

地图杂志.

传播地图文化,分享多彩世界。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滔滔黄河,经过多年治理,如今,河水逐年变清,流域绿地逐年扩大,生态环境明显向好。

九曲黄河,自然天成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东营垦利区注入渤海。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千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河段为黄河上游,河口镇至河南荥阳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河段为下游。

黄河从高寒地带穿越温带半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最后穿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入海。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地貌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等。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和秦岭北麓,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大量黄土被黄河冲走至下游沉淀淤积,河床渐高。黄河多年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92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不足600立方米,为资源型缺水地区。

黄河流域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造就了黄河不同地区生态的差异。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面积少,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黄河流域地貌多样,在宁夏沙坡头,高山、黄河、大漠、绿洲汇集于此,让人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图/全景

黄河壶口瀑布 图/全景

东方白鹳 图/全景

黑鹳 图/全景

大鸨 图/全景

丹顶鹤 图/全景

金雕 图/全景

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扎陵湖、鄂陵湖等重要湿地,流域内外分布有三江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等多个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总体湿地面积不大,但湿地质量很好,以自然湿地为主。

四川若尔盖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美景 图/全景

黄河之水,涵养而来

黄河上游多分布高山、丘陵,黄河源区湖泊和沼泽众多,孕育了多种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源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约占源区总面积的8.4%。黄河上游的扎陵湖、鄂陵湖等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但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受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冰川退缩、冻土退化、湿地干化、湖泊萎缩等,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植被破坏、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生态防护功能持续下降。提升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增加黄河水源补给能力成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键。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作为重点区域,陆续实施了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

甘肃尕海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 图/全景

祁连山开展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等研究,筛选出适宜退化草地生态的6种草种,建立了3000公顷的天然草地保护与退化草地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实施祁连山区天然草地保护与利用技术模式及退化草地修复技术集成模式。针对湟水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青海省实施了“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开展湟水流域人工湿地类型、结构、植物筛选及运行管理等适宜性研究。

此外,青海省玛多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将黄河源区的河、湖划分为13个片区,编制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和一河(湖)一档。2020年7月6日,四川、甘肃、青海在阿坝州若尔盖县签订《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携手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

玛多县2018年扎陵湖-鄂陵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 图/全景

黄土之土,把根留住

黄河流域第二级阶梯东以太行山为界,分属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占大部分。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土高原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土质疏松、脱水固结快、易侵蚀崩解,水土流失严重,千百年来,一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近20年来,黄土高原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1998年,延安吴起县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陇东地区的庆阳市子午岭处于黄土高原腹地,曾因过度砍伐,在40年时间里损失天然林4800平方千米,2013年庆阳定下用7年时间再造一个子午岭的目标,这样就需年造林6.67万公顷,如今这一目标即将实现。内蒙古达拉特旗实施了砒砂岩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项目,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6.67万公顷,改善生态的同时也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至2015年,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林木覆盖率达21.8%,地表易产沙和高产沙风险区面积同期分别减少37%和82.5%,黄河的输沙量锐减。淤地坝可谓黄土高原的“拦沙卫士”,人们形容其“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到60年代,陕北已开始大量建设,如今,黄土高原上已建成59000余座淤地坝,大型淤地坝每淤1亩(约0.067公顷)坝地可拦泥沙8720吨。近年来,黄河重点生态区大力开展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通过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底质环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恢复矿山生态,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腹地的子午岭 图/FOTOE

延安梁家河3号淤地坝 图/FOTOE

河口湿地,美丽画卷

有人说,黄河三角洲是黄河送给渤海湾的礼物。的确,黄河万里奔腾,数次改道,蜿蜒入海,由此冲积成黄河三角洲这片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面积达5400平方千米,有研究指出,其中23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为1855年以来黄河造陆而成。这里拥有世界罕见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黄河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湿地萎缩,水沙关系不协调,造成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河流摆动,存在洪水泛滥风险。黄河流域水平衡问题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能源产业、农业、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加剧,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地下水超釆问题突出,部分区域大堤内仍有大量居民居住,堤内滩地多被开垦为农田。

针对以上问题,“废堤筑台”政策从1974年开始实施,黄河下游滩区修建了许多避洪和水利工程,安置村庄外迁、修建临时撤退道路、修建村台或避水楼等就地避洪设施,进行多种安全建设。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被实施,至2008年完成恢复面积2万公顷。2005年,世界易危鸟类黑嘴鸥繁殖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被实施,通过采取一系列黑嘴鸥繁殖地的保护与改善措施,黑嘴鸥数量持续增加。2006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启动,对主要退化湿地进行修复示范。200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增加河口湿地的淡水补给,扩大湿地恢复面积。

黄河口之春 图/《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东营》

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监测、人工湿地公园建设、湿地水资源配置与水系连通工程、鸟类栖息地保护工程以及提高公众参与等措施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各地市推进防护林、廊道绿化、退耕还湿等工程建设,采用生境岛建设、微地形改造、生态补水、人工鸟巢和干扰隔离等生境修复技术,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东营市规定在保护区、小岛河及莱州湾滩涂等湿地区禁止开垦或随意变更土地用途,逐步恢复了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黄河下游河道湿地得到修复并稳定发育,增加了河口的入海水量,水生物、湿地植物也得到了一定恢复,保证了鱼类产卵育幼期的生态环境用水,同时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遏制了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的势头,这些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滔滔黄河,奔腾不息

科学治黄,需要黄河全流域共同谋划,协同推进。黄河从1972年第一次断流,至20世纪末,共出现22次断流,极大影响了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断流导致河道淤积,防洪不利,严重危害黄河环境生态,而位于入海口附近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则失去淡水补给,海水倒灌,地面龟裂,鱼类和鸟类大量死亡,生态急剧恶化。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黄河流域现已建成世界上延伸距离最长、辐射范围最广的现代化水量调度管理系统。2008—2018年,实施基于汛前调水调沙的黄河下游生态调度以及生态流量调度,累计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3.49亿立方米;2016年以来,实施黄河下游生态流量调度,各断面流量均达到了规定指标。

黄河水系上诸多的水利枢纽,在防止河水泛滥、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但过多建造水电站尤其是一些未经审批先行建设的水电站对鱼类洄游、水资源分布、水质自然净化、植被格局等造成了破坏,因此,建设水电站需要慎重规划。黄河源水电站位于黄河源区生态敏感地带,近年因为流量等原因,处于间歇性停产状态,加之影响江河连通性,生态负面效应明显。于是在2016年,专家组审查论证后,决定拆除黄河源水电站,现该水电站正在拆除。

2008年7月4日,黄河调水调沙山东平阴县河道中高含沙量的黄河水 图/FOTOE

黄河源水电站 图/FOTOE

一直以来,黄河治理开发都被重视。至今,黄河已连续20年不断流,泥沙量大幅减少。三江源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草地植被覆盖度达77%,黄河玛曲段年均径流量10年间增加18.6%。黄土高原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45.5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区,已有22万平方千米得到治理。黄河三角洲水面面积达5.9万公顷,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黄河水质也明显改善。黄河治理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的改变,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9月,沿黄9省(区)已有1547万人脱贫。然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严峻,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

原标题:《视角 | 黄河流域:自然与生态保护的交响》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