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回眸:一张溢彩的“文化名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山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宣城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回眸:一张溢彩的“文化名片”

宣城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回眸:一张溢彩的“文化名片”

2024-06-06 1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393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位列全省第三。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60个,总量位列全省第二。

   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7个;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3人……

皖南花鼓戏在上海大世界演出 戴巍 摄

    11月19日,上海,久雨初晴。

    这天,上海大世界迎来了宣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示展演。

    作为2018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国魅力榜发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示展演吸引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多项非遗节目和技艺登场。

    我市作为安徽省非遗唯一代表,精彩亮相大上海,展示了皖南花鼓戏和文房四宝非遗技艺。

    非遗之韵传浦江。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保护、传承、弘扬新模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一张具有丰富内涵、独特韵味、流光溢彩的“文化名片”。

    非遗“家底”厚

    地处吴楚文化交汇、融合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宣城人民创造了以精巧、秀丽为主要特色的灿烂文化。

    数字里蕴藏着“富矿”——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393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位列全省第三;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60个,总量位列全省第二。其中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7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3人……

    坐拥丰厚殷实的“家底”,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2006年起,我市就积极开展普查、认定、申报等工作。“目前,我们收集非遗线索近千条,初步摸清了全市非遗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级名录体系,实现了分层分级保护。”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范瓦夏介绍说。

    在非遗保护进程中,我市一路播种,一路收获。

    ——编制规划放大保护格局。先后编制了《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宣城市城市紫线规划》、《宣城市古建筑、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等规划,当前正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谋划推动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发展。

    ——项目化管理坚强保护后盾。尤其是2011年以来,全市编制项目共争取到省级以上文物、非遗专项经费4亿多元,为推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范立法加强文化引领。2015年,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包括我市在内的六个设区的市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立法权范围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等三大项。2017年,市人大牵头制定了《宣纸保护和发展条例(草案)》,《宣城市古窑址保护办法》被列入地方性法规备选项目……

    十余年来,一项项务实之举,一个个创新之策,留住文化根脉,守护一方精神家园。

    传承有活力

    “今年春色好,应为剪刀催”。从2015年5月开始,市第三小学开办了特色教学——“非遗进校园”,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学习和传承剪纸这门艺术。

    这是我市扎实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的一个缩影。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理念,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一校一品”,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通过在校园内长期开设非遗兴趣班,开办非遗课程等,让非遗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让非遗重新融入人们生活之中,才会有生命力。

    基于这一认识,我市通过开展有效的活态传承,搭建丰富的非遗活动载体,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和制度等措施,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尤其在大型节庆活动期间,我市精心组织非遗项目亮相,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艺术的传统魅力。

    2014-2015年两届“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来自全市1000多名演职人员,在敬亭山风景区表演了皖南花鼓戏、舞龙舞狮、畲族婚嫁等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2015年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上,来自黄山、池州、安庆等6市12个项目和宣城市域内29个项目,共计41个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展演,吸引了近5万人次观展……

    此外,自2008年开始,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均举办了非遗专题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册、现场展示展演等形式,大力宣传非遗、推广非遗。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还着重打造“感受非遗 守护家园”品牌、深入开展非遗进公益性文化场所品牌创建工程,厚植非遗文化生长的土壤。

    走出宣城显魅力

    “加强非遗保护,呵护精神家园”,我市不断创新理念和举措,让非遗走出宣城,让世界了解宣城。

    一方面,积极组织宣笔制作技艺、宣纸制品加工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非博会、京交会、广交会等展示展演活动。2016年,宣纸制作技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中华手工》杂志主办的“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上,荣获“国匠荣耀·传承奖”。

    另一方面,推荐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等6位传承人,走进中国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参加了国家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推荐了皖南木雕传承人黄文胜走进浙江师范大学,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

    我市还积极组织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非遗的迷人魅力。其中,宁国市积极开展畲族婚嫁、畲族民歌省级非遗项目,泾县每年端午节期间在桃花潭景区开展龙舟竞渡表演,绩溪则举办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共组织皖南花鼓戏、畲族婚嫁等40余项非遗项目,进敬亭山风景区等展示展演近150余场,在弘扬非遗文化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互联网+”,为非遗走出“深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7年12月5日,我市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发布会,借助现场直播、屏幕互换、非遗代表采访、同期网络培训等形式,在互联网空间打响宣城非遗知名度,活动点击率高达68万人次。

    在“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学习研讨中,市文广新局制定了《对标沪苏浙宣城文化践行方案(20条)》,确立了“20步”走进长三角的路线图,借助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辐射力,开发创新非遗类产品和文房四宝产品等。

    未来,宣城非遗,必将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顾维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