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概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克数 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概述

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概述

2024-07-15 0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麻杏石甘汤是古代经典方剂之一,收载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书中所述“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杏石甘汤全方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起初适用于下汗后邪热壅肺而喘之证,后世医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将其适用范围扩大[1],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的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学者们在麻杏石甘汤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众多成果。本文对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工艺以及量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其系统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

麻杏石甘汤全方由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4味中药在临床上均是常见用药。王哲义等[2]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得知,麻杏石甘汤治疗COVID-19的核心化合物可能是甘草中的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查耳酮B、甘草酚、光甘草啶、(+)-儿茶素、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豆甾醇,麻黄中的山奈酚、槲皮素、柚皮素、木犀草素等化合物。何广铭等[3]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麻杏石甘汤的UPLC特征图谱,在15批样品中确定了9个共有峰,包括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笔者检索了近10年的麻杏石甘汤相关研究发现,学者们对其单味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而对全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

1.1 麻黄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膀胱经[4],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5]。麻黄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传统中药,其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中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成分是主要活性成分。

薛娟等[6]运用GC-MS技术鉴定出麻黄的54个挥发性成分,其中以醇类和酮类为主,包括α-松油醇、芳樟醇、植酮等;史丽颖等[7]运用HPLC-TOF-MS技术鉴定出麻黄的26个成分,其中包括5个麻黄碱、伪麻黄碱等生物碱及其同分异构体;马彦[8]运用核磁及质谱鉴定出麻黄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芦丁、儿茶素等10种化合物,详见表 1。

表 1 麻黄中主要的化学成分 表选项 1.2 苦杏仁

苦杏仁性微温,味苦,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等病症[12]。苦杏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其化学成分包括糖苷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13-16],研究表明,苦杏仁苷的两种构型中D-苦杏仁苷才是其止咳平喘的药效成分,同时也是内源性毒性成分[17]。苦杏仁苷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杏仁氰,杏仁氰又可经酶解生成苯甲醛和氢氰酸,氢氰酸有剧毒,但少量服用可以起到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体现其止咳平喘之功效。

周熙等[12]基于UPLC-Q-TOF-MS技术鉴定了苦杏仁中苦杏仁苷、黑野樱苷等29种成分,并首次鉴定出丙基-β-龙胆二糖苷;史清华等[13]对不同产地苦杏仁的化学成分分析,发现不同产地苦杏仁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回瑞华等[18]运用GC-MS技术分析苦杏仁的挥发油成分,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苯甲醛,详见表 2。

表 2 苦杏仁的主要化学成分 表选项 1.3 石膏

石膏性大寒,味甘、辛,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4],有“降火神剂、泄热圣药”之美称。石膏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含水硫酸钙,还有锰、锌、铁、铜等微量元素[22-27],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矿物性中药之一。研究表明石膏大寒的主要因素是含水硫酸钙的两个结晶水,而其解热作用则与结晶水的存在、Ca+和其他微量元素或杂质有关[27]。

1.4 炙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以及调和诸药的功效,自古以来都有“十方九草”的说法[28]。甘草中富含多种成分,包括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多糖类等。相关研究证明,甘草酸是麻杏石甘汤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途径发挥中度抗炎作用[29]。详见表 3。

表 3 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 表选项 2 麻杏石甘汤的现代工艺研究

麻杏石甘汤是东汉仲景名方,《伤寒杂病论》记载其煎煮方式为“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两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即为麻黄先煎。而今麻杏石甘汤的煎煮方法主要分为三种:麻黄先煎、麻黄石膏先煎和石膏先煎。崔凤清等[39]研究发现,麻黄先煎和麻黄石膏先煎都有利于麻黄中药效成分的溶出,且麻黄石膏先煎对金属离子的溶出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三种煎煮方式对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无影响,与饶毅等[40]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从化学成分的角度阐述了麻黄石膏先煎工艺的合理性。

3 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研究 3.1 抗病毒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麻杏石甘汤作为国家卫健委推荐在临床治疗期使用的“清肺排毒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仝小林院士团队应用麻杏石甘汤等4味中药组成的清肺排毒汤于430例新冠患者,结果显示轻症患者无一转重[41]。李玲等[42]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可以减少TNF-α蛋白的表达,增加IL-2、IL-4蛋白的表达,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阻断细胞因子炎症风暴,从而达到避免轻症患者转重的作用。在曾丽娟等人的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麻杏石甘汤对多种亚型的流感病毒(H1N1、H9N2、H6N2、乙型流感)都有抑制作用,但其抗病毒机制尚需进一步验证[43]。王平等[44]对感染A型流感病毒的小鼠以麻杏石甘汤灌胃给药,3天后,小鼠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化学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肠道菌群趋于平稳,表明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趋化因子(CCL5、CXCL10)的产生,从而起到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44]。钟婧等[45]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给药后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的香农-威纳指数变动明显,菌群多样性减少,提示麻杏石甘汤可使流感病毒引起的失衡的肠道菌群恢复正常,与王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张波等[46]在以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的实验中发现,麻杏石甘汤抑制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自噬,发挥其防治作用。赵澄等[47]发现麻杏石甘汤可以下调小鼠肺组织和肠组织内TLR2、TLR4、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以此发挥抗病毒的作用,TLR2/4-MyD88信号通路可能是麻杏石甘汤对抗H1N1病毒的的作用靶点。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麻杏石甘汤可以破坏流感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流感病毒增殖[48]。以上研究提示,麻杏石甘汤抗病毒机制可能与抑制病原体增殖、抑制病毒介导炎症、阻断炎症因子风暴、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有关。

3.2 解热抗炎作用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实验证明,麻杏石甘汤对炎症因子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文杨等对肺炎克雷伯菌诱导的重症肺炎大鼠灌胃给药,发现大鼠的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均明显降低,IκBα的表达明显上调,p-IκBα的表达明显下调,提示麻杏石甘汤治疗重症肺炎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49]。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可以通过抑制白细胞黏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与炎性细胞浸润改善内毒素引起的肺间质水肿,发挥其抗炎作用[50]。张辉果等[51]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可以调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下调促凋亡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表达,维持肺泡上皮细胞生长与凋亡相对恒定,可以有效抑制肺炎链球菌的感染。

3.3 解痉平喘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支气管炎症,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引发。在经鑫爱等[52]的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卵清蛋白所致大鼠支气管哮喘的实验中发现,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是减少血浆和肺组织NO、ET-1的合成和释放,以此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解痉平喘的作用。黄丰等[53]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可以通过抑制GATA-3、STAT-6等转录因子的表达来调节Th2反应,逆转Th1/Th2的失衡,以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54]。研究还发现,麻杏石甘汤对以IFN-γ为代表的Th1细胞因子也有轻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哮喘的防治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徐凤等[54]发现,麻杏石甘汤可以有效抑制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MMP-9和TIMP-1mRNA的表达,提示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下调MMP-9和TIMP-1的表达改善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重塑状态,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4 麻杏石甘汤的量效关系研究

中药量效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最佳治疗效果的量[55]。而麻杏石甘汤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指导下的中药复方,具有有效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及通路不清晰等特点,因此量效关系难以如西方医学那样易于判定。廖群等[56]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对麻杏石甘汤的9种剂量对内毒素致热模型大鼠疗热作用的量效关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麻杏石甘汤的量效范围为3.22~4.54 g/kg,低于该范围疗效不显,高于该范围疗效不增,与临床剂量较为相近。孟菲等[57]发现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的量效关系则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多波折现象。

中药一方多治之密在于量,相同的药方剂量配比不同时,其主治病症也各不相同,临床上使用麻杏石甘汤也各有加减。崔艳茹等[58]研究发现当麻黄0.6 g,苦杏仁7.5 g,甘草7.5 g,石膏26.4 g时麻杏石甘汤的解热作用最强。黄丽萍等[59]运用均匀设计研究麻杏石甘汤有效成分舒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活性,结果发现舒张气管平滑肌的最佳配比为麻黄碱17.588 6 mmol/L、苦杏仁苷32.448 7 mmol/L、甘草酸3.029 0 mmol/L,且回归方程显示舒张作用是3种有效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中药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吴跃文等[60]以具有肺热喘咳证的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麻黄石膏配比的麻杏石甘汤,结果表明当麻黄石膏之比为1∶5时,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肺热咳喘证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最佳。

5 讨论

麻杏石甘汤出自东汉《伤寒杂病论》,全方由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作用。经过千百年的考验,麻杏石甘汤仍然是目前治疗肺炎咳喘最有效的方剂之一。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凭借中医药的优势以极低的病死率取得了本次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而麻杏石甘汤作为疫情防治的基础方,在本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用药频率名列第一[61],其功劳不言而喻。近年来,对麻杏石甘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透彻,这也是科研工作者未来的一大研究方向。

其次,麻杏石甘汤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理论下形成的经典方剂,其药效成分共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此乃中药复方的一大特点。因此在中药复方的煎煮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发生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以致沉淀产生。徐文杰等[62]采用GC-MS和HPLC技术研究麻黄甘草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与单煎液相比,麻黄中的5种生物碱和甘草中的甘草苷、甘草酸随甘草比例的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王丽秋等[63]研究发现甘草与石膏配伍后会降低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这些现象表明麻杏石甘汤配伍后,某些有效成分可能发生互相作用。多个药理研究表明[64],共煎过程中的沉淀往往是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这也对经典名方现代化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大生产的过程中将经典名方做成液体制剂时,不得不将沉淀过滤以达到规定中对澄明度的要求。目前对中药复方共煎沉淀问题的研究尚不成熟,尤其是对沉淀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点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本文从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工艺以及量效关系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现有的研究对汤剂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尚未透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共煎沉淀问题、沉淀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点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方法,建议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侧重于这几方面的研究,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