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地名故事】红安县的由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鹰潭地名典故的由来 【黄冈地名故事】红安县的由来

【黄冈地名故事】红安县的由来

2024-07-14 07: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嘉靖26年(1547年),黄州知府郭凤仪上书驳斥了“建县困难”的言论,陈述了建县的必要性,说建县是“益国便民,最为要务”之事。他的这个主张,得到后为黄安人耿定向的支持,他为建县的事写信给前湖广右副都御史冯岳,冯岳也力主建县。但由于这些地方的官员不断变动,无人再管,这样建县的主张又被搁置下来。直到13年以后,即明嘉靖39年(1560年),耿定向这时已升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就是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的最高长官,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些相关部的部长和财政部长。他有资格会见京城的其他高官和朝拜嘉靖皇帝。这样他在京师会见了新任湖广巡抚刘伦,与他面议建县的事。刘伦极为重视,赴任后即将建县的任务交给了麻城县令苏松办理。哪知刘伦上任不久就被调走了,接任刘伦巡抚职务的名叫张雨,他不了解情况,使建县之事又泡了汤。

明嘉靖40年(1561年),耿定向奉命视察西夏,在宜城道上与继任湖广巡抚张雨相会,又与张雨洽商建县的事。这时,监生王国任同一些父老乡亲又联名上书要求建县,于是,张雨要他的下属集体讨论建县的事,官员们都表示赞同。这样,建县的事才算定了下来。明嘉靖41年(1562年)11月,《两台疏》上奏朝廷,礼部尚书徐阶在朝中竭力赞助,恳切说明建县的利害关系,尤其是耿定向为建县事更为出力。这样,在明嘉靖42年(1563年)3月13日经户部复奏,朝廷正式批准建县。从监生秦钺、李大夏在1542年提出建县到1563年正式批准建县,长达21年之久。

建县被批准之后,那么这个县叫什么名字呢?当时考虑到是“新”建立的一个县,为保持这个县的安定和安宁,就定名为“新安县”。不久,经人考证“新安”这块地区,春秋时期属于黄国管辖的地方,为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就改称为“黄安”。因为“黄”字在过去是一个很吉利字眼和颜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为什么?大家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最早的帝王叫黄帝,黄色在“五行”中属土,典籍中记载有“五行,土为尊也”和“黄:中央之正色也”的说法,所以皇帝就职时被称为“黄袍加身”,表彰有功之臣时,就赠“黄马褂”一件,等等。我们有很多县名也都冠以“黄”字,如黄冈、黄陂、黄梅、黄州等,所以将“新安”改名为“黄安”,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明确黄安县的管辖范围,于是割麻城的太平、仙居两乡20里甲(110户为里,里分为10甲),黄陂的滠源乡8里甲,黄冈的上中和乡12里甲为新建县,也就是后来黄安县的管辖范围。

那么“黄安”后来又怎么改称为“红安”的呢?这就要从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以后打的“黄安战役”说起。

1931年11月,国民党在鄂豫皖苏区周围布置了15个师的兵力,准备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的指挥和率领下,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发动“黄安战役”。战役从1931年11月10日夜间打响,到12月23日结束,历时43天,消灭和俘虏国民党军15000余人,活捉敌师长赵冠英,缴抢7000余支,迫击炮10门,电台1部。“黄安战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红四方面军在当年那种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一次消灭和俘虏敌人1万5,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为庆祝“黄安战役”的伟大胜利和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于1931年底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这是第一次将“黄安”改名为“红安”。后来国民党军又打回来了,对“红”字不感兴趣,又称黄安;后来我们又打回来了,又叫“红安”。1932年10月,红军主力西进后,国民党政府回来后又称“黄安”,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9月1日,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同意,上报政务院(即现在的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并于10月1日启用红安县的印章。这就是红安县的由来。

红安县的“红”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有14万优秀的红安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红安的“红”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历史的写照,是1955年授予将军军衔最多的县,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这是红安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来源:寻根湖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