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鹬蚌相争的译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鹬蚌相争原文 谁有鹬蚌相争的译文?

谁有鹬蚌相争的译文?

#谁有鹬蚌相争的译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无名氏465135085

鹬蚌相争【解 释 一】  有一句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简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解释 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类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 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自己渔人得利。”   【提示】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注释】  且——将要   赵——春秋战国时国名  伐——攻打  方——刚刚。曝(pù)——晒。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惠王——赵国国君  易水——河流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甘——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qián)——同“钳”,夹住。  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 (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擒——捕捉  【寓意】  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不然会使他人得利。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一定联系。  【诗文翻译】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编辑本段]【解释二】  鹬蚌相争是中国传统曲艺太平歌词的经典曲目。  文本:  正月里阴天渭水寒   出了水的河蚌儿晒在了沙滩   半悬空落下鱼鹰子   紧翅收翎往下扦   那鹰扦蚌肉疼难忍   蚌夹鹰嘴两翅扇   打南边就来了渔翁一位   有一位渔翁是来到了岸边   他倒说欢喜欢喜真欢喜   捉来蚌儿下酒鹬子换钱   有鹬鹰落下了这伤心的泪   叫一声河蚌儿要你听言   早知道落在了渔人手   倒不如你归大海我上高山   你归大海饮天水   我上高山乐安然   这就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你是伸头容易是退头难

2009-10-01 | 添加评论 | 打赏

◆◆

评论读取中....

◆◆

修改失败,请稍后尝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