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1期 慧眼看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鸿门宴一等奖课堂实录视频 第3221期 慧眼看课

第3221期 慧眼看课

2023-11-01 07: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3200期 慧眼看课 | 崔巍:《鸿门宴》课堂实录

用教材教

——听评崔巍老师《鸿门宴》课例

1

语文教师获取语文教学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阅读、反思和写作,还可以从听评课例中获取。在听评课例中我们会常常思考这位老师教了什么、怎么教的以及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么教等等问题,通过听评课可以得知授课教师备课的角度、学生学习情况,也可以对我们教学工作具有启发作用。

崔巍老师的《鸿门宴》课例从学情出发,归入文体特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言不烦,聚焦语文学科特点,值得深思研讨。

1

1

因学定教

《鸿门宴》入选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古代记叙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最早学习欣赏的文言文之一,故教师在备课中都会考虑到学生初高中学段知识过渡情况,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崔巍老师的这堂课例立足学情,紧扣单元主题,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叙事文体出发,进而明确了课时教学目标——“人物、情节就可做为鉴赏这篇“古代小说”的重点”。其中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课堂中对专业术语的处理,没有“硬灌”,而是提问“情节是事件的发展过程,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概念。不过这个问题的设置稍显生硬,不妨可以巧妙地曲问。

1

1

细微处入手

欣赏史传类文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分析人物形象,崔巍老师没有直接分析项羽及刘邦的性格特征,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曹无伤这小人物形象。“为什么这样做”,我也在思考着,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答案,也从崔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寻找答案。

师:故事的开端源于告密者——曹无伤,他以一己之力铺垫了鸿门宴,后续的故事情节中未曾对他正面评说,但他也是故事情节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师:我们不做碎片式解读,将文段组合解析。

师:整理文段中与曹无伤有关的情节,结合这些场景分析相关联的人物形象。

生(1):曹无伤告密,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叛徒的言论未经证实,项羽便“大怒”,冲动鲁莽。

生(2):刘邦解释后,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刘邦未曾细询缘由,项羽脱口而出,使告密者无遁形之机。

师:如果做为演员,你应怎样处理项羽的情绪?

生(2):尴尬的表情,不敢正视的眼神。

生(3):“刘邦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师:哪个字最为传神?

生:“立”字,写出了刘邦的果绝。

师:曹无伤作为串联情节的小人物,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故事中,也促成了其他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

相对于项羽和刘邦,文中涉及曹无伤的笔墨的确很少,崔巍老师之所以首选他来聚焦人物,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样便于从简短的叙述中分析,如此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且对叙述片段避免碎片式解读,而采取了组合解析,找寻并建立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掌握了阅读分析的方法。

依照史传文学记人叙事的特点,无一人空写,小人物曹无伤有大作用,他是鸿门宴的开端者,与项羽、刘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抛砖引玉,从他一人的叙写分析,也可以侧面突出这二人的性格特征。崔巍老师并没有直接设问“项羽和刘邦对曹无伤分别是怎样的态度”,而是巧妙设置情境,其一是“如果作为演员,你应怎样处理项羽的情绪”,文章中没有具体描述,在无疑处质疑,去启发联想空白,学生也会有各自的理解。其二是“哪个字最传神”,史传文学擅长寓褒贬于叙事中,一字传神。此外文言文教学中,崔巍老师对个别字词没有止步于翻译,如“立”字的品读,让学生对该字揣摩,延伸联想意义,想象人物的动作举止神态。因此,崔巍老师对文言文字词的处理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文言文中的“言”也不能为翻译而翻译,也应该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充分领会内在意义。

对曹无伤的分析,言在此而意在彼,此处的“教”亦是为之后的“不教”做充分的准备。在接下来对另外一位“告密者”项伯的分析,崔巍老师就有意地“放手”了。

生(2):“项伯复夜去”“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不辞辛劳的告密者。

生(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不计后果的维护敌军将领。

语言:

生(1):“毋从俱死也。”项伯未曾详细讲说项羽阵营中的种种,但他这一句诚挚的劝告,被敏锐的张良利用,他明确地判断项军动向,进而与刘邦共谋对策。

生(2):刘邦诉说入关详情,项伯被打动,约为婚姻,更让项伯衷于一情,进而诚挚劝告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生(3):项伯劝说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伯是优秀语言智者,三层内容——摆功、责难、劝谏。自以为完成了至伟之业,消弭了战争之端,圆满了朋友之义,却为自己的阵营,创造了更大的隐患。

师:劝张良、劝刘邦、劝项羽,各有侧重,语言艺术高超,不愧楚国贵族出身所接受的教育。汉朝建立后,赐姓刘氏,册封为射阳侯。

无疑处质疑,对细微处巧妙引导,激活学生思维,有疑处深思,通过“疑”带动思,关注人物个性化语言,“三劝”中找异同,多角度思考,总结圆满的形象。同时,在语言的揣摩中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不露痕迹地渗透。

1

1

因质定教

教学起点是学情,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崔巍老师均采用归纳的方法,不是评价概念先行,而是基于学生的分析理解来总结引导。

教学的终点是文体。课堂结束时,崔巍老师再次强调了文体特点:“这节课,我们以鉴赏小说的方式,以小说要素——人物、情节——做为切入点,解读了古代传记作品《鸿门宴》,领略了司马迁超绝于世的写人技巧,让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和写作上都有了收获。”不过,从文体角度理解,我认为史传文学和一般的小说不是同一概念,因此不能表述为“情节”,较合适的表述应该是“事件”或者“叙述场景”。

崔巍老师在教学中揣摩字词,品味语言,聚焦文体特征,可以避免泛语文现象,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再回顾教学目标(人物、情节),所谓达到教学目标,就是学生上课前自主阅读文本是一种理解和感受,通过45分钟的课堂,他的理解和感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崔巍老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去分析总结人物形象。

1

1

同样的篇目,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学技巧方法,语文教学重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于“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听评崔巍老师的课例,教学环节在纵向上扩展,在横向上有关联。听评课,不仅仅是评价,更主要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再次感谢崔巍老师给予我学习的机会。

1

作者简介

胡艳,就职于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校,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成员,兼任“慧眼看课”栏目负责人。愿用所有的赤诚,在诗意语文的路上追随。

本期责编:胡艳

执行主编:付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