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自然生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什么和由此引起的食物短缺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

2024-07-07 07: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多数中国人都相信燕子能够带来好运。所以一旦有燕子来筑巢,通常情况下都不会把它赶走。

燕子是一种益鸟。据调查,燕子每年能够吃掉大约100万只对农业生产有害的虫子,而且燕子几乎从来不啄食农作物的种子。

而随着农药的普及,一方面使各类昆虫的数量急剧下降,燕子根本找不到食物。

另一方面燕子即便找到了食物,很有可能也是被农药污染的。一旦误食这种被农药污染的昆虫,燕子很有可能直接暴毙。

难以筑巢的困境

燕子是一种非常勤劳的鸟类,它们为了给幼鸟提供更为舒适的生存环境,会用泥巴和各种稻草、小树枝,搭成一个非常牢固的巢穴。

而且由于人类对燕子并不排斥,所以大多数燕子的巢穴都选择在人类的屋檐下方。

但是到现在,燕子筑巢却面临着两种困境。首先是找不到合适的筑巢地,当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房屋的密封性都非常好。

燕子如果选择在房子里面搭窝的话,很有可能再也出不去了。这就导致燕子无法给幼鸟捕食食物,幼鸟自然无法生存。

与此同时,现在房屋的外墙,大部分都由瓷砖覆盖,非常的光滑。而燕子筑巢必须要在外墙上粘连泥土和稻草、树枝等材料。

过于光滑的外墙,使他们的筑巢变得越发困难,有时候甚至根本粘连不上,导致筑巢失败,这同样严重威胁了燕子的生存。

其次,燕子筑巢需要衔来大量的泥巴。而现在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如果燕子不小心衔来了被污染的土壤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幼鸟的健康,以至于导致幼鸟死亡。

因此在种种因素影响之下,燕子的数量自然也随之下降。

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之下,燕子数量减少已经是大势所趋。以至于现在很多燕子由于缺乏生存条件,已经不往中国迁徙了。

什么是候鸟?候鸟为什么迁徙?候鸟迁徙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地理考题中是如何设计有关“候鸟迁徙”的试题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话题吧。

什么是候鸟

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前者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如家燕等,夏季遍及我国各省市,冬季迁徙到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等地;又如杜鹃、黄鹂等也属夏候鸟。后者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大多数候鸟有南北迁徙的习性,飞行距离有近有远,最远的能跨洋过海,如游隼,可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直达澳大利亚。此外,也有极少的候鸟可由西往东飞行,或由东向西飞行的。

相对于来来去去的候鸟,有很多鸟类则是一年四季都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这类鸟称之为留鸟。在一个地方,除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之外,还有一些鸟类,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很远的地方,只是偶尔有少数个体因为迷失方向或其他原因,来到该地,这些鸟类可能好几年才会被发现一次,称之为迷鸟。

前世界上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主要有3条路线,一个是西太平洋,主要是从阿拉斯加等到西太平洋群岛,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第二条路线是东亚澳洲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西伯利亚经过新西兰,经过我国中部省份。第三条路线是中亚、印度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实际是从南亚、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经过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经过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

中国候鸟迁徙途径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

1、西部候鸟迁徙区

包括在内蒙古西部干旱草原,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干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和高原草甸草原等环境中繁殖的夏候鸟,如斑头雁、渔鸥。

2、中部候鸟迁徙区

包括在内蒙古东部、中部草原,华北西部地区以及陕西地区繁殖的候鸟,冬季可沿着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区进入四川盆地,或经大巴山东部向华中以及更南地区越冬。

3、东部候鸟迁徙区

包括在东北地区、华北东部繁殖的候鸟,如鸳鸯、中华秋沙鸭等。它们可能沿着海岸向南迁飞到华中或者华南甚至东南亚各国;或由海岸直接到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越冬。

黄河流域是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澳大利亚的候鸟重要的迁徙中转站,黄河流域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缺乏。

许多鸟类学家认为,鸟类迁徙飞行是以地面山川流、海岸线或空中的月亮、星辰为导航标志。迁徙鸟类大多数是白天觅食休息,夜间飞行。月明星稀、天气晴朗之时,飞行高度高,飞行速度也较快。当阴雨天或大雾弥漫之时,飞行高度降低,飞行速度减慢。特别是大雾弥漫的夜间鸟类因迷失方向,便有趋光习性,它们会朝着光源飞行。云南秋季常受季风控制,滇东受东南季风,滇西受西南季风影响,它们分别从印度洋和北部湾带来大量水汽,遇到高大山体,气流抬升,气温下降,夜间多在山腰山顶地带冷凝成雾,持续到次日清晨方散去。在这种情况下,鸟类就会迷失方向感,如果有光源出现,它们便会急不可待地飞向前去。此时它们很容易被人们燃起的火引诱捕捉。

鸟类的飞行速度及高度

鸟类飞行的速度在不同种类之间以及同一种类在不同条件下均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小型雀类为32.2~59.6千米/小时;鸽为46千米/小时;鹬为54.7~86千米/小时;鸭雁类为95~115千米/小时;雨燕为160千米/小时,游隼在空中收翅俯冲掠食时的瞬时速度可达800千米/小时。

鸟类的飞行高度受大气中氧含量的限制,一般不高于海拔5000米,而绝大多数种类是在400~1000米高度飞行。

候鸟的迁徙高度

候鸟的迁徙路线

1.全球八条候鸟迁徙路线

1.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及西非狭长地带的“大西洋迁徙线”;

2.连接东欧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迁徙线”;

3.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

4.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

5.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

6.贯穿整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迁徙线”;

7.贯穿整个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迁徙线”;

8.将南、北美整个东部连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迁徙线”。[3]

其中,第3、4、5条路线经过我国。“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在印度半岛繁衍生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则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

2.我国候鸟迁徙路线

影响候鸟迁徙的因素

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气候、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气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其主要原因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变化较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温度:温度不仅仅影响了鸟类本身的感受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当高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时,鸟类便会随之迁徙,而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中高纬度地区也会有一些区域会保持相对较

高的温度,生活在这里的候鸟就有可能转变为留鸟。

日照时间:有相当一部分候鸟,每年开始迁徙时间非常稳定,据室内实验的验证,这与日照时间有关,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以上或以下之后,会触发鸟类体内的某种反应机制,诱发其迁徙行为

食物:食物状况是影响鸟类迁徙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由于鸟类是恒温动物,本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不敏感,因而温度因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实现的,温度降低不仅食物本身的活动停止,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而且鸟类的觅食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正是这一因素迫使鸟类开始迁徙。

鸟类生理因素:根据对笼养鸟类的观察,每到繁殖季节鸟类会出现所谓“迁徙不安”的行为,部分物种会终日朝向迁徙方向站立;或不断试图起飞,一些夜间迁徙的物种会颠倒昼夜节律,在夜间显示出异常的活跃,由于在笼养条件下,气候、温度、光照、食物的条件终年不变,因而笼养鸟在迁徙季节的“迁徙不安”行为说明至少对部分物种而言,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

候鸟迁徙的意义

迁徙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有利于维持它们强烈的代谢;②迁徙还能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因为养育后代需要大量的食物;③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节昼长,有丰富的昆虫,亲鸟能有机会充分收集食物;④在北方敌害较少,而且这一年一度的脆弱幼乌的出现不会促使敌害种群形成;⑤迁徙能使活动空间大为扩展,有利于繁殖和争夺占区的行为;⑥有利于自动平衡,能使鸟关避免气候悬殊;⑦迁徙提供了鸟类种群向新的分布区扩散以及不同个体间接触和交配的机会,因而在进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候鸟迁徙过程中的威胁

鸟类在迁徙活动中其实是十分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的。

人类设施的影响。由于许多鸟类是在夜间迁徙,有时会把灯光当成黎明的光线,这种趋光性造成许多鸟在夜间撞上亮着灯光的建筑物或车辆。据FLAP统计,多伦多一个秋季有约2000只鸟因受灯光的吸引而撞上高层建筑。

车辆也威胁着迁徙中的鸟。在中国额尔古纳地区通向海拉尔的公路上,春秋时节车辆在草原中的公路上撞上迁飞的候鸟是很常见的。有些公路的修建阻断了鸟类迁移的通道,例如台湾的阳明山国家公园在2003年就有1千多只的动物不幸被车辆辗毙,其中还包括珍贵的鸰角鸮。为了避免这一状况,许多国家在动物出现频繁的路段上都有警示动物出没的标志,但这一做法收效甚微,对哺乳动物有效的"地下通道"对鸟也意义不大。

裸露的高压线对于对鹳类、雕类和其它大型鸟类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据国际鸟盟的报道,每年有30%初飞的西班牙雕是触电致死。这么高的死亡率对于这个世界上只剩不到200对的物种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有些国家正在通过对电力塔、电缆等套上塑胶管套的方法来降低对鸟类的威胁降到最低。当西班牙Donana国家公园周围的电力线被清除掉后,6月龄的西班牙雕的存活率很快从17.6%上升到了80%。

每年冬季,大批候鸟迁徙到越冬地,场面甚为壮观,造就了很多美景,吸引大家纷纷观赏。鸟类的迁徙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候鸟只避寒吗?一张图告诉你,候鸟迁徙为哪般?

【试题链接】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温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读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避开天敌

C. 低湿地分布较广 D.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 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路线飞行距离更近 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 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D. 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3) 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

A.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上升气流显著

【答案】

【小题1】C【小题2】B【小题3】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欧洲白鹳迁移路线的因素。读图可知,欧洲白鹳初春迁回过程中沿海岸线飞行,主要是沿海地区海拔低,湿地分布较广,适合欧洲白鹳觅食和休息,C对;由南半球到北半球,有海风也有陆风,沿线也有天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较多,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欧洲白鹳迁移路线的因素。根据题意和图可知,欧洲白鹳主要靠风力滑翔,在初春迁回,②后到③位于地中海地区,此时受西风带影响,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向东到达③地,B对;该路线飞行距离远,浪费体力,该线路不是更好的线路,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欧洲白鹳迁徙时间和路线的因素。根据题意知,欧洲白鹳主要靠风力滑翔,每天10:00—15:00气温高,升温快,上升气流显著,且狭窄的地方风力大,欧洲白鹳更利于滑翔,D对,ABC错。故选D。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那些没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常年居住在出生地,大部分甚至终身不离开自己的巢区,称之为留鸟。

材料二 下图所示全球候鸟迁徙一共有8条路线。

①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及西非狭长地带的“大西洋迁徙线”;

②连接东欧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迁徙线”;

③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

④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

⑤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

⑥贯穿整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迁徙线”;

⑦贯穿整个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迁徙线;

③将南、北美整个东部连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迁徙线;

材料三 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进行洲际迁徙,途径我国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其中,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江西等地形成了极窄的“迁徙通道”,成了从中部路线南迁候鸟必经的“千年鸟道”。

(1)从地理角度说明影响候鸟迁徙的主要因素。(4分)

(2)分析候鸟夏季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在热带地区过冬的原因。(10分)

(3)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经过中国的有多少条?说说中部路线的湖南、江西成为南迁候鸟必经的极窄“千年鸟道”的原因及其对候鸟迁徙的影响。(8分)

(1)温度(温度影响鸟类本身的生理感受和鸟类的食物来源);气候稳定度(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小,各项气候指标相对稳定;中高纬度季节鲜明气候变化大);日照时间。(任答两点得4分)

(2)温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利于觅食、哺育幼雏;(2分)温带地区夏季的食物更加丰富,且天敌少;(2分)但是温带地区冬季气候严寒,经常面临食物缺乏的问题;(2分)热带地区夏季繁殖季食物资源竞争强,同时天敌的捕食压力也比较大;(2分)热带地区冬季的气候温和,且冬季食物资源也比温带地区丰富很多。(2分)所以,夏天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在热带地区过冬。(评分细则:主要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昼夜长短、气候食物等方面作答)

(3)3条。(2分)

原因:中部路线的湖南、江西段多山地,森林茂密;湿地(洞庭湖和鄱阳湖)资源丰富,且人类活动较少(2分)故形成狭窄的“千年鸟道”。(评分细则:必须要答到地形和湿地的分布和特点)

影响:地形、森林和湿地为迁徙鸟类的中途停歇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觅食、栖息、繁殖与隐蔽的场所;(2分)湿地面积大,种类多,使候鸟种类丰富且数量庞大,丰富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2分)

(评分细则:提供生存场和丰富生物的多样性)

【考向预测】高考地理喜欢考查的湿地鸟类种类及分布特点总结

【玩转地理】鸟类有哪些分类?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身边的鸟类了?

【地理视野】一场从鸟粪开始的战争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