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记:它的世界,一半是深渊,一半是光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鲸鱼的图片真实 白鲸记:它的世界,一半是深渊,一半是光明

白鲸记:它的世界,一半是深渊,一半是光明

2023-12-25 0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18世纪之前,捕鲸还是一种北方近海小规模渔业。欧洲传统的捕鲸人将鲸脂切下来装在罐子里,运回岸上家乡,再行加工。北大西洋的严寒能够保证死去的鲸不致腐败。然而为了猎杀抹香鲸这种活动在热带大洋的鲸,1760年,美国楠塔基特的捕鲸者发明了在船上架设锅炉熬炼鲸油的技术,它将成为今天万吨级“工厂船”的雏形。这让猎获物不会在抵岸之前腐烂,但也让捕鲸成为了遍及七海的远征——莫比迪克是一只抹香鲸,这绝非偶然。

被渔网困住的抹香鲸。图片来源见水印

而正是从此时,捕鲸成为了一种工业。捕鲸人不再需要岸边的观鲸者指引,也不再需要陆地上的小小熬鲸工坊。捕鲸船在发现鲸之后,放下五六人的小艇,划桨靠近,由鱼叉手投掷出鱼叉,击穿鲸肺,将鲸拖回船边,割下有用部位,在船上加工。人在大洋之上追踪鲸,猎获鲸,切割鲸,熬炼鲸;抵达岸上的只是鲸油和鲸须,进入城里人眼中的只是烛火的光芒和紧身衣的轮廓。鲸不再属于纯粹的自然,也不再属于某个具体的沿海社群;它成为了社会的一个齿轮,并因此被施加了全部人类工业的力量和原罪。

一艘1900年左右的捕鲸船。图片:wikipedia

《白鲸记》说,楠塔基特的捕鲸人“在所有的时节里,在全部的大洋上,面对创世洪水以来最为强大的活物,打响永不停息的战争”。白鲸莫比迪克是大自然伟力的凝聚,裴夸德号是人类的鱼叉之锋,而楠塔基特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部。有些捕鲸人归港时会带着鲸骨的胸针,因为据说楠塔基特的姑娘只愿意嫁给杀死过鲸的男人;孩子十二岁成为桶匠学徒,十四岁踏足大海,从掌帆划桨到抛掷鱼叉,轮转捕鲸船的每一个岗位。鲸之战随着鲸油和鲸骨裙撑向整个大陆流淌蔓延,以至于1851年,画家埃玛纽埃尔·洛伊茨绘出他的传世名作《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时,让华盛顿将军站在了一艘捕鲸小艇上,船首还有水兵用鱼叉刺穿了一坨河冰。

埃玛纽埃尔·洛伊茨的传世名作上,华盛顿将军站在一艘捕鲸小艇上。图片:WordPress.com

但战争的浪漫毕竟只存在于旁观者的想象中。《白鲸记》三副弗拉斯克的形象,正是之后百年间工业化时代捕鲸人的缩影:“他对鲸类的庞大身躯和神秘行为毫无一丝尊敬之情,对与鲸遭遇所带来的任何可能威胁也没有丁点理解,以至于按他的愚见,神奇的鲸不过是一种大号的老鼠,或者至少是水老鼠,只需一点点环绕包围再加上少许时间和麻烦,便可杀而煮之。”

神奇的抹香鲸。图片:Ellabird Books

一百五十年来,在人类工业的照耀下,抹香鲸和它的亲眷们正凝视着另一种深渊。虽然煤油和电力取代了蜡烛与鲸油,但鱼叉炮、船舷滑道和超高压炉也取代了捕鲸小艇和熬油锅。氢化油技术让鲸油可以成为食物和肥皂,炸药的发展又对甘油有了巨大的需求。整个19世纪,最高年捕鲸量不超过2万头,而20世纪60年代的年捕鲸量超过6万头。

今天的大型鲸类,几乎都或多或少遭遇危机,一半以上在IUCN红色名录中处于受威胁状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