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出没,如何正确欣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鲸与海豚区别 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出没,如何正确欣赏?

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出没,如何正确欣赏?

2024-07-15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1月6日起,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珠江大桥西桥水域,并在珠江内河逗留至今。8日清晨,这头白海豚一度“消失”,但在午间又一次出现在了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一带。

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一带。

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一带。

  中华白海豚广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其身体呈粉红色,可爱又罕见的外表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市民围观。作为珍稀濒危的水生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及其所代表的鲸豚类动物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鲸豚类层层神秘面纱被逐一揭开,欣赏它们在水中畅游的身影将愈发有趣。

  “海豚”是豚还是鱼?

  “快看!粉红色的鱼鱼!”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岸边的一位母亲跟怀里的孩子说。此时,河道中的中华白海豚正在出水换气,脑门上的鼻孔喷出一层薄薄的水雾。

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一带。

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一带。

  而从生物分类角度出发,中华白海豚与鱼类相差甚远。

  中华白海豚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鲸河马亚目;所有鱼类则属于脊索动物门,鱼纲。做一个粗略的类比,把海豚称为一种鱼,就像把人类称为一种鸟一样奇怪。反而是中国古人看其圆滚滚的身形,用同为偶蹄目的“豚”(即猪)为其命名更贴合一些。

  鲸和海豚进化出了类似鱼的外形,科学界称其为“趋同演化”,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亲缘关系甚远的生物,由于栖居于同一类型的环境之中,从而演化成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的现象。

  但从鲸豚类的外观、习性细节中,我们仍可发现其与鱼有不少区别。比如,鲸和海豚的尾巴都是上下摆动的,而鱼是左右摆动的;鲸豚用肺呼吸需要上浮换气,而鱼用鳃呼吸可以长居水中;鲸豚繁殖均为胎生,而鱼类全部都靠产卵。

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一带。

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一带。

  这也使鲸豚保护成了一个独特、艰难的课题。为保护日益减少的“水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珠江口流域同时建起了一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座省级自然保护区。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也为中华白海豚让路,多次修改建造方案,保护其重要的栖息地。原农业部制定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提出,从近期到2021年,重点区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衰退趋势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华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远期到2026年,我国中华白海豚要得到切实保护,90%以上的中华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11月6日起,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珠江大桥西桥水域。

11月6日起,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珠江大桥西桥水域。

  一系列工作也在近年逐渐收效。中华白海豚在中国近海的数量开始逐渐恢复,2017年至2021年,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中华白海豚数量为1100头左右,5年来种群数量稳定向好。调查区域中,2019年后,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且幼豚数量占比有所上升,年龄结构向好。

  智力超乎想象

  既然海豚和我们都是哺乳动物,一个问题随之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海豚在海里睡不睡觉?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随后的研究发现,海豚在水中进化出了独特的睡眠策略——单半球睡眠。在水中,海豚大脑的左右两侧不会同时进入“睡觉”模式,而总是一半休眠,一半清醒,清醒的一侧不仅负责警戒,也负责调解呼吸和憋气,让海豚在睡觉时不会呛水。

  这一研究也折射着鲸豚类强大的大脑功能。事实上,为了在茫茫大海中不至于迷路,鲸豚演化出了独特的导航功能,而我们至今仍未完全弄清其原理。但观测结果显示,鲸豚类误入江河、迷路搁浅等行为似乎常发生于年老、生病的个体,2015年、2022年进入珠江和流溪河的中华白海豚均属此情况。本次误入石井河的中华白海豚长约2米,初步判断也是老年个体。

2022年,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流溪河流域。

2022年,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流溪河流域。

  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还发现,鲸豚类拥有完整的情绪和表达的“语言”,甚至不同地方的鲸豚说话还有不同的“口音”。它们也因此有了丰富的社会行为,成群的海豚会在海中戏弄海龟,把胀鼓鼓的河鲀当球踢,在野生动物爱好者圈中收获了“海中流氓”的绰号。

  其中,不少鲸类进化出了更高级的共情能力。自上世纪60年代起,全球报告了多起“鲸鱼救人”的案例,被认为与鲸豚类具有的共情能力、责任心与使命感相关。因此,当一些国家不顾全球反对悍然开启商业化捕鲸时,悲伤真的会跟鲜血一同染红大海。

  拒绝鲸豚表演

  丰富的情感中,“无聊”是现代人类对鲸豚类造成的最大伤害。全球数十年科学研究积累的证据,正逐渐指出造成这种伤害的罪魁祸首:鲸豚表演。

  鲸豚类在野生状态下的活动半径高达上万千米,每头海豚一天可活动数公里至数十公里,这是人类提供的养殖环境远远做不到的。局促的空间显然无法满足如此聪明的动物,随着圈养时间的增加,不少鲸豚类都显得沮丧、不安。有网友对饲养鲸豚作了形象的类比:“就像把你关在一个2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只提供基本的饮食睡眠,一关就是一辈子——而且这个小房间没有信号。”

  甚至有狂躁的极端案例攻击人的情况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雄性虎鲸“提里库姆”。因长期圈养和高强度训练、表演引发的情绪问题,“提里库姆”20年间在加拿大、美国的海洋公园陆续杀死3人。2013年上映的纪录片《黑鲸》即以其经历为蓝本,揭露了饲养鲸豚用于表演的种种残酷行为。

电影《黑鲸》海报。素材来源于网络

电影《黑鲸》海报。素材来源于网络

  鲸豚类的悲惨遭遇正被更广泛地认知。近年来,中国鲸类保护联盟等机构均发出了“拒绝鲸豚表演”的呼吁,响应者众。在石井河两岸,市民也发现这头中华白海豚与马戏团中的同类不同,这场没有排练的率性表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每当海豚可爱的粉红色脊背划过水面,人群便压低声音爆发出一阵欢呼;河边的几位老钓友也悄悄收起钓竿,静静凝视河面,任凭秋风吹干调好的鱼饵。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邵一弘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石磊 梁钜聪 邵一弘 见习记者 钟志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