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怎么写成的?看看这两部小说就知道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怎么写成的?看看这两部小说就知道了!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怎么写成的?看看这两部小说就知道了!

2023-06-23 2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曾这样写道:

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一八八三年顷,尼采也早借了苏鲁支(查拉图斯特拉)的嘴,说过“你们已经走了从虫豸到人的路,在你们里面还有许多份是虫豸。你们做过猴子,到了现在,人还尤其猴子,无论比那一个猴子”的。

这段话明确揭示了《狂人日记》与果戈里同名作及尼采“超人哲学”之间的联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本人在对比《狂人日记》和果戈里同名作及尼采哲学时又这样写道:(狂人日记)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面对这种差异,笔者曾将鲁迅的《狂人日记》视为果戈里同名作和尼采超人哲学的融合之作。不过,查拉图斯特拉这一形象的哲学性远大于文学性,这种解决方式明显失之于简单。

通过阅读俄罗斯小说,笔者发现:从文学的角度而言,使得鲁迅《狂人日记》比果戈里同名作忧愤深广的,应当是契诃夫的《第六病室》。

1.果戈里的《狂人日记》

在《狂人日记》中,果戈里描写了一位身份低微的中年底层公务员发疯的过程。小说使用日记体的形式展现了波普里希金的心理过程,在荒诞和真实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鲁迅的《狂人日记》同样是用日记体的形式展现了“狂人”的心理过程,不难看出,在内容形式上鲁迅明显受到了果戈里同名作的影响。

果戈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思想内容却有较大差异。果戈里小说中的狂人虽是一个被压迫者,但却并不是一个觉醒者。鲁迅笔下的狂人从史书中看见“吃人”二字,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是一个具有思辨能力和反抗精神的觉醒者。而果戈里笔下的狂人起先他想娶部长的女儿,之后又幻想成为将军“看看这些人怎样在我面前摇尾乞首地讨好”,最后竟幻想成为西班牙黄帝费迪南八世。

果戈里笔下的狂人反压迫的方式其实是成为上位者压迫他人,这注定了他是脆弱的,因此他最终发出的是“妈妈呀,可怜可怜你患病的孩子吧”式的求救信号。

2.契诃夫的《第六病室》

通过上一小节的分析,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虽借鉴了果戈里同名作的表现形式,但在所呈现的思想内容方面却有较大差异。波普里希金的反抗仅仅限于一种发泄式的狂想,他的思想意识并未超出所处阶级。鲁迅笔下的狂人则不然,他具有超乎常人的理性,清晰地认识到了“吃”与“被吃”之间的转化关系。在契诃夫的《第六病室》中,格罗莫夫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着的狂人。

契诃夫

格罗莫夫本是一个底层的小公务员,真诚热情、天性善良但有些神经质。有一次他遇到两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押送着两名戴着手铐的犯人,这使得“可能被捕,戴上手铐,关进监狱”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最终,格罗莫夫因被害妄想症被关进了第六病室。

和波普里希金的发泄式狂想不同的是,格罗莫夫的妄想指向着现实的黑暗:

在对人采取这种敷衍塞责、冷酷无情的态度的情况下,为了剥夺一个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判他服苦役,法官只需一件东西:时间。只要有时间去完成某些法定程序,然后就万事大吉。

即使被关进了第六病室,格罗莫夫也并未停止思考。在和叶菲梅奇医生的交谈过程中,格罗莫夫就社会现实及人性善恶问题说的许多话都称得上是真知灼见。因此医生这样评价他:

您是个有思想、爱思考的人。在任何环境中您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旨在探明生活意义的那种自由而深刻的思考,对尘世浮华的全然蔑视--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两种幸福。

契诃夫《第六病室》

格罗莫夫对社会黑暗面的发觉及其所发表的真知灼见,反映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就是狂人对“吃人”现象的揭露及其所发出的质疑与呼喊。不同的是,契诃夫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而鲁迅则是将数千年的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了一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