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魔界纵横异界剑圣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2023-09-03 10: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安市先后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编制3次总体规划,为西安市的发展定位、城市空间布局、产业优化升级、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品质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城市建设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1952年,西安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编制出第一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53年~1972年)》。该规划确定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31平方千米,人口规模为120万,城市性质是“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以明西安城为中心,主要向东、西、南3个方向往外发展,3个新建区均远离周、秦、汉、唐等古遗址和明西安城。按照此规划,基本形成东郊与西郊两大工业区、南郊文教科研区、北郊文物保护区、旧城为行政商业区的格局。    1953年至1972年的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口规模控制不严,突破较大,原定城市人口1120万,至1972年实际已达130万。城市规模扩大以后,城市供水、排水、交通、住房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交通干道分类不明确,形成过境交通进入社区和市中心地带。    1980年以后,为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西安市组织编制《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城市性质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陕西省省会”,建设方针是“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规划突出西安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以显示唐长安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西安城的严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为特色,重点放在开辟新的功能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规划确定至2000年,城市人口达180万,城市用地为162平方千米。在此次规划指导下,西安市先后实施完成保护明城墙、疏通护城河、建设环城路和环城绿化带“四位一体”的环城工程,完成西安航空港外迁、陇海铁路电气化改造、火车站扩建、城市二环路、黑河引水一期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西(安)临(潼)、西(安)宝(鸡)、西(安)铜(川)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安市开始建设电子工业园区,尤其是随着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使西安人口、用地规模突破了原规划确定的规模,经济布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经济合作、房地产开发、商业贸易、金融保险、电子信息、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为21世纪西安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做战略上的准备,西安市组织编制《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该规划为第三部规划,于199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确定的城市性质是“陕西省省会,我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旅游胜地”,目标是“逐步把西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并具有传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至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左右,用地275平方千米;中心市区人口214.5万左右,用地175平方千米。在此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现已形成西安中心城市人口300万、流动人口80万、占地230平方千米的规模,其中中心市区占地170平方千米,外围9个组团占地60平方千米。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步伐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亟需尽快提出新的城市发展思路。针对以上情况,西安市规划部门于2002年开展“西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为西安市第4轮总体规划修订和编制奠定科学依据。2004年1月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西安市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修订和编制工作;2005年5月编制完成,6月上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6年12月上报国务院;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界定了西安的城市性质定位,批复认为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确提出要科学引领城市空间布局。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确定的10108平方千米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管理;至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28万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内。    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经过60年的建设,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益改善。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模布局、城市风格容貌、历史名城保护、道路交通骨架得到不同程度实施,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和提升,规划的综合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    主城区布局结构 西安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主城区已初步形成“九宫格局”的城市空间格局,明城墙内为行政、商业、旅游中心,东部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核心,形成以集居住、旅游、国际会展、生态为主的高尚区;东南部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中心,形成旅游度假区和高尚住宅区;南部以大专院校为中心,形成文教科研区;西南部以高新区为中心,集结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以三桥为中心,形成工业区和仓储区,西北部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形成加工、装备工业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西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有机更新的原则,编制大唐西市规划、大唐东市规划、曲江唐文化保护区规划、顺城巷改造规划、西大街保护规划、唐大明宫改造规划等,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城市格局、山水环境进行全面保护,同时实施“唐皇城”复兴规划,注重保护老(明代)城完整格局,将行政办公逐步外迁,疏解老城功能。    生态环境建设 编制渭河城市段整治规划、汉城湖(原团结水库)规划、幸福林带规划等,开展“绿满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推进“大水大绿”工程建设,启动世界园艺博览会、渭河城市段、汉城湖综合治理和李家河水库建设等一批生态工程。通过建设城市小广场、小绿地形成遍布城市的“内小外大、内密外疏”的绿地斑块系统,突显西安的生态特色。    产业建设 先后组织编制完成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曲江新区、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五区两基地”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推

动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五大优势产业发展,“五区两基地”已成为西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 西安是陇海铁路兰新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公路、铁路、航空四通八达。    公路:西安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二(二连浩特)河(河口)线和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线以及(北)京昆(明)线、包(头)南(宁)线、银(川)(武)汉线、连(连云港)天(水)线、沪(上海)霍(霍尔果斯)线7条国道干线公路在西安交汇,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的“米”字形交通网络。    铁路:以陇海铁路为主干线沟通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加之西安——延安——包头、西安——安康以及建设中的西安——合肥——南京铁路,使西安成为中国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    航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航空港之一,已开辟国际、国内航线100多条。    市政设施建设:在北方城市中率先解决了城市供水及燃气问题,这两个生命线工程的顺利完成,为西安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