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一个有本事的人,如何被自己的性格给坑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的意思 资治通鉴:一个有本事的人,如何被自己的性格给坑死?

资治通鉴:一个有本事的人,如何被自己的性格给坑死?

2023-09-26 1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资治通鉴》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不论是《资治通鉴》还是《史记》中,关于吴起的材料有不少,全部放到文章里面篇幅会很长,因此就直接上节选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资治通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何人?

卫国人,成名在鲁国,发展在魏国,死在楚国。精通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军事、内政均有极高的造诣。留著《吴子兵法》传与后世,与兵圣孙子为后人并成为“孙吴”。

吴起很厉害,但是死的却很惨。如果说吴起的死是因为在楚国变法得罪了贵族。那么其实按照吴起的人生遭遇来看,其实早在他在卫、鲁、魏三国时就已经注定了最后并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杀人发誓:残忍自尊极强

吴起家中条件不错,不过因为吴起想做官出仕,花了不少钱疏通关系,却一无所得,导致倾家荡产。被同乡嘲笑后,吴起杀了三人逃离家乡。

从吴起的这段经历来看,吴起想出人头地想疯了。散尽千金无所得时,无疑是对他的打击。就在这时,面对别人的嘲讽,势必会让吴起暴起。这种情况,换成谁恐怕都会如此,试想你为了做一件事花了极多资源,却失败了。就在你心情低落迷茫时,身边的人不但安慰帮助你,还来嘲笑你。你会怎么想?遇到这种情况,无非有三种应对。

其一,不顾他人之言,埋头继续。这种人要么一辈子碌碌无为,要么功成名就位极人臣!这种人极少。

其二,对嘲笑之人骂回去、横眉冷对疑惑打他一顿。大多数人都这么做。

其三,把嘲讽之人杀掉。这种人更少。这种人自尊心极强,急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路子容易走歪。

吴起杀人后,跑到鲁国,而他需要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这就为他留下恶名埋下伏笔。而吴起这种自尊心极强的性格,后来也被公叔痤设计坑了一把。

【启发】

对于一些正在经历失败或者遭遇人生挫折的人。切忌不要去用语言刺激对方,万一对方一个暴起,搞不好你就没了!

杀妻求将、丧母不归:功利心重

吴起在逃跑前和他母亲说:“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不做高官,我就不回卫国)。然后就跟着曾参(孔子弟子,孔庙四配之一)学习。中途传来母亲逝世的消息。曾参是什么人?孔子的学生,极度推崇孝道,更是写了《孝经》这样的书。吴起作为他的学生,却不回家守丧,曾参怎么想?

不用看他怎么想,看曾参怎么做就知道了:“曾子薄(厌恶)之(吴起),而与起绝。”(《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刻吴起等于被逐出师门(历史上对于吴起是否拜如曾参门下有争论。)

之后吴起学了兵法(和谁学的,考证不出来),然后去了鲁国做官,正好齐国攻鲁,吴起看准机会,想做鲁国的将军,带兵抵御齐国。不过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国上下不放心吴起。吴起为了证明自己,就将老婆杀了,来求将位。这就是杀妻求将的典故。

吴起得了将位,也打退了齐国。却遭到鲁国内部的猜忌。说他杀妻求将、死母不奔丧,是个残忍缺德之人。如果说吴起不回去奔丧,或许情有可原。因为他是杀人逃跑。如果回去了,搞不好就要被抓。可是杀妻求将就真的说不过去了。他杀妻还不是为了你们鲁国!而这两件事,也都说明一点,吴起为了利益和前程,真的可以不顾一切。

历史无独有偶,管仲去世前,就说齐桓公身边的易牙、刁竖、开方是小人,要远离。其原因就是杀儿子做汤给齐桓公喝、阉割自己侍奉齐桓公、远离家中父母不照顾而侍奉齐桓公,这三人做的事情和吴起差不多,只不过吴起比这三个人有才的多。而这三个人比吴起早了200多年,结局也如管仲所说,齐桓公一死,这三个人挑动了齐国内乱,齐桓公的尸体放臭了,都还在打内战(停尸不前束甲相攻的典故由来),齐国从此开始衰弱。

有这么个例子在前面,鲁国的国君听后会怎么想?易牙、刁竖、开方这三个无才缺德小人都造成这么大的祸乱,那么吴起这个有才恐怕得把鲁国搞的灭国。(当然实际对话有没有提管仲遗言这回事不知道,但是管仲临终那番话,天下人还是知道的。)

【启发】

一个无情的人,有大才,对你而言就是一柄双刃剑,不管是用他、与他相处,慎之!慎之!

在德不在险:为人处事差一招

吴起投奔魏国,是魏文侯提拔重用他的。后来魏文侯死,魏武侯继位。魏武侯游西河地区黄河,赞叹山河之美。吴起说了两句话。

第一,“在德不在险”。直接先上结论,然后还用了一对大道理证明在德不在险。本来魏武侯上位没多久,年轻人一个,正在兴头上,就遇到父亲的老臣子给自己讲大道理扫兴致,多少有些不高兴。

关键是,吴起说“德”。话说,你吴起的“德”又好到哪里去了?因为同乡奚落你几句,你就连杀三人!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奔丧!为了谋求将位把结发糟糠妻子给杀死!恐怕你吴起是最没资格说“德”之人。

这句话,其实不算什么,最多就是让魏武侯有点不舒服,关键是下面这一句。

第二,“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这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如果国君你不修德,那么这艘船上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敌人!魏武侯听到这话是什么感觉(发生的地方在魏国河西,吴起当时是河西守,这个时候要说这个话太敏感了)?TMD!威胁老子?感情要是我不修德,你吴起将来就要与我为敌?还是说你在教我怎么做人?

虽然后面魏武侯并没有对吴起做什么处置,甚至依然让他继续做河西守,负责魏国西面事务。但是可以相信的是,这件事在魏武侯心中卖了一个刺。

而这两件事突出了吴起不太会为人处事看人脸色。说话虽然有道理,但是太直了容易得罪人。

【启发】

有话顺着说,别和别人逆着来,就算别人当下心情不错,你和逆着说,说的再有道理,别人也不见得会听得进。

田文争相:野心渐起

若说吴起有野心,这个说不准。但是吴起有争权之心倒是真的。具体体现就在于田文争相位这件事上。

先来看田文是谁?魏文侯、魏武侯的亲戚。魏武侯让田文做国相,吴起不服气。找到田文理论,问田文打仗、治民、带兵谁更厉害。田文很坦然说,你比我厉害。

不过田文说了一句话:“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意思很简单,魏武侯刚继承上位,国内情况不稳定,如果重用吴起,直接造成臣强主弱的局面,固然能够稳定国家,但是在权力上,必然会埋下极大的矛盾,到时候魏国必然内乱。吴起也是聪明人,察觉到了自己的不妥,所以也就没有争执这个问题。甚至在之后国相的再次任命,吴起都可能进行了回避。这点可以从后续材料公叔痤设计陷害吴起看出来“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这段说明在田文之后的国相是公叔痤。

在与田文争相的时候,吴起错误地估计了魏国的环境,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野心,继而也为公叔痤陷害他埋下了伏笔。

【启发】

野心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想要野心成为现实,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均不可缺。而要做的就是这三个方面不对布局累积,等时机到了一切就顺水推舟,否则逆势去争,不胜即亡。

吴起在魏国暴露出的问题,直接让公叔痤后来设计陷害了他,使其奔逃楚国。而又因为他在楚国站住脚急于做出一番事业,得罪了大量楚国的贵族,最后在支持吴起的楚悼王死后,吴起也被楚国贵族杀死。

性格这个东西,很难说是好是坏。因为人是多变的,很可能人有人说你性格不好,但是对于另外的人,他们又觉得你的性格没什么。但是自己的性格好不好是否要改变?不置可否。

但是,你应该做到的是自知。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在于别人相处的时候,别人会怎么看自己。甚至提前感知别人的想法这才是关键。

可惜,知人者多,自知者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