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精讲1:川端康成《秋雨》中的“物象”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考小说阅读中物象的作用 高考前“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精讲1:川端康成《秋雨》中的“物象”解读

高考前“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精讲1:川端康成《秋雨》中的“物象”解读

2024-06-24 07: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物象”本来是诗歌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也是诗歌鉴赏的一个考点;但是现在也逐渐成为了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的一个考点了。

在高考来临之际,我做了一个“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本专题将采用全新的视角和结构,从“物象”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讲解和知识梳理。

前言:《秋雨》中的两个物象

在2021年高三适应性考试“八省联考”中,现代文阅读考了两篇文章:河北、广东、湖北、辽宁考的是金克木的《国文教员》,江苏、湖南、福建、重庆考的是川端康成的《秋雨》。

《国文教员》的难点在于“文体较为杂乱”,考生不好判断;而《秋雨》的难点在于“内容隐晦”,考生读起来感觉似懂非懂。

关于《秋雨》这篇文章,很多人把重点放到“外国文学作品”上来,但我认为其重点应该放在对“物象”的理解上来。

《秋雨》这篇文章,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学的代表作品,它的体裁虽然是小说,但是“物象”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却非常重要。

在《秋雨》这篇文章中,如果不能理解“火团”和“秋雨”这两个物象,那么就不可能会读懂这篇小说的深刻内涵。

小说中的物象“火团”,有何内涵?

“火团”出现在小说的开始。

原文写到:

①我的眼睛深处,映出火团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②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之巅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 ③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映在溪流的蓝色中。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看见火从天而降。 ④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色。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在流淌。

在这几个段落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物象就是“火团”。不过,这些“火团”都是“幻影”,是小说主人公在去东京的特别快车上打盹时出现的梦境。

“火团”的特征是红色,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热情。然而,这些“火团”最后却“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过上空降落下来”,这多少透露出一些哀伤。

换句话说,象征着“生命”的火团,从“高空降落”,其实也是暗示“生命的陨落”。这样的用意,刚好和小说中那个穿山茶花图案和服的漂亮女孩“因病而早年夭折”的故事相吻合。

小说中的物象“秋雨”,有何内涵?

而小说中“秋雨”这个物象,也出现在“火车”上,位于小说的“中间”。

原文如下:

⑲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把我从朦胧的梦境中惊醒。幻影消失了。我又快要打盹儿的当儿,就听见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转眼间,风雨交加,雨点敲打着车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一滴滴地顺着窗玻璃斜斜地流落下来。有的雨点从车窗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流着流着,短暂停住,接着又流动起来。流流停停,停停流流,显得很有节奏。一滴滴水点,后面的赶超前面的,上面的低低地落到下面,画出一道道交错的线。我从流动的节奏中,听到了音乐。

在这一个段落中,“秋雨”是重点表现的对象,作者在这里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在文段中,“秋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风雨交加”和“激烈壮观”。

“风雨交加”和“激烈壮观”,其实又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每一个人都像雨水一样,融入生命之海总是流流停停,停停流流。

“风雨交加”象征着人的一生,总有坎坷相伴;“激烈壮观”象征着“顽强的生命”。

至此,“秋雨”这个物象的意蕴基本上就显露了出来:“激烈壮观”的秋雨,不正是小说里那个在病患中坚强活下来的女孩“律子”的形象么?

“火团”和“秋雨”暗示了小说主题

川端康成的这篇小说名为《秋雨》,却在开篇处花了四个段落来写“火团”,这难道是一种“巧合”?

当我们了解到“火团”和“秋雨”这个物象的内涵之后,我们认为,“火团”和“秋雨”的相继出现,绝不是一种“巧合”!

在《秋雨》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写了两个女孩:

一个是“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安静”的女孩,她身患重病,在手术之后不幸夭折,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生命,就此陨落,这给作者带来了许多哀伤;

一个是“眼睛射出光芒”“经常撅嘴”的女孩律子,她也身患重病,但是她并没有选择做手术,她和病魔做顽强斗争,最终,她活了下来,这也给作者带来了很多启发。

“身裹和服”的女孩,正如那些“不断下降的火团”;而那个坚强活下来的女孩律子,则正如那些“激烈壮观的雨点”。

由此可见,《秋雨》这篇小说的主题,完全可以从“火团”和“秋雨”这两个物象中来探索。

其主题概括如下:

小说通过描写两个“遭遇相同”而“选择不同”“命运不同”的女孩,表达了作者对年轻生命陨落的惋惜,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敬畏,从而启示我们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勇敢追求,乐观坚强。

结束语:

在“八省联考”之后,很多学生反映到没读懂《秋雨》这篇小说。

很多人连“川端康成”都没有听说过,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国外或国内的作家都去了解一遍;我们只能教学生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

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我们都要尽可能地找到一些方法去破解它们。

而本篇小说《秋雨》的破解,我们选择了“物象”角度。“物象”是破解现代散文或一些现代小说的重要渠道。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梳理和讲解“物象”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计划用5节专题的时间来对“现代文阅读中的物象”进行精讲复习。

敬请期待下一讲内容:

高考前“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精讲2:作品中物象的“三大类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