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库答案 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2024-01-18 18: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答案 B

解析 司马光批评周天子的行为有悖礼制,正是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故选B项;A项只是对材料的简单反映,并未深层次分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等纲常伦理,排除C项;司马光认为“三家分晋”是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和D项表述的意思相左,排除D项。

4、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

B.门阀士族政治强化

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

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可知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民族融合与民族认同有所增强,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门阀士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认同而非君权神授,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夷夏观念的弱化,排除D项。

5、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

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答案 B

解析 材料“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长安官音”是在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做法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

6、《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 )

A.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

B.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

D.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

答案 D

解析 明清进步思想虽然有反传统、反专制的主张,但仍是传统儒学范畴,故清政府允许其入祀孔庙是继承中华文明正统史观的体现,故选D项。

7、下表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两次战争的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

时间

国力

装备

中国军队损失

日占区

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

结果

甲午战争

9个月

中国稍优

相当

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军10—20万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国家统一;某些地区民间出现反清活动

战败

抗日战争

14年

悬殊

悬殊

原有空军几乎拼光;海军全军覆没;陆军牺牲、失踪约400万人

大半个中国

由分裂到统一;同仇敌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完全胜利

A.经济实力 B.民族意识

C.政府领导 D.国际援助

答案 B

解析 材料甲午战争期间“某些地区民间出现反清活动”,而抗日战争时期“同仇敌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故选B项;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国力稍优,但最终战败,排除A项;两场战争都是政府领导的,排除C项;材料两场战争都没有涉及到国际援助,排除D项。

8、1868年在上海租界内,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创办了“公家花园”,最初由于出现公园内攀折花木的事情,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这反映出( )

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B.国民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

C.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取得成效

D.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信息“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故选A项。

9、甲午战争以后,从“商业救国”思潮发展而来的“实业救国”呼声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辛亥革命后,“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一时成为社会的最强音。这反映出( )

A.社会对政府改善民生的期盼

B.民众对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

C.发展近代实业环境不断恶化

D.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答案 D

解析 通过题干中的“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可知这些口号中的“国”即国家,说明在近代社会中,救亡图存是其主题,故选D项;题干中的“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口号,着重点在于“救国”,而不是改善民生,排除A项;通过题干可知,民众希望发展实业来实现“救国”,并没有涉及对民族工业的信心,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发展近代实业的环境问题,排除C项。

10、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南京临时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政权的群众基础

B.塑造新的意识形态

C.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

D.应对尊孔复古逆流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与封建思想以及忠君的儒家思想是相背离的,临时政府这一举措,更重要的是塑造新的意识形态,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参与政权,无法得出扩大政权的群众基础的结论,排除A项;提高思想觉悟与废除旧有教育政策、教科书的关系不大,排除C项;尊孔复古逆流在袁世凯称帝时期流传最盛,排除D项。

11、1931年,赵镜元在《全国义勇军运动》一文中写道:“自辽吉事件发生,国人痛夫暴日之侵凌,国难之未已,于是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辽吉事件”意味着( )

A.中华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D.国民政府全力支持义勇军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1931年,不难得出赵镜元指的“辽吉事件”就是“九一八”事变,根据“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可知,中华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故A项正确。]

12、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

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

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

答案:A

解析:根据“记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期间,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党外合作,B表述错误;C、D表述太绝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

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

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这场革命”的终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 (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终极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立民主国家。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影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

14、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依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时间和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因素的来源,可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

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现代化启动内部条件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

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

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

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

自主型市场经济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举例说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国家,并指出其“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的实现过程和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背景和方式。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法国、美国);第二问据材料“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得出,工业革命后,实行自主型市场经济,走上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走上了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第三问据材料“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结合所学得出英国以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等。第二问据材料“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开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等。

答案:(1)国家:英国(法国、美国)。

过程:工业革命后,实行自主型市场经济,走上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走上了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顺序:英国以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

(2)背景及方式: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开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

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政治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现代化进程。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