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内涵和主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效课堂指的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内涵和主张

高效课堂的内涵和主张

2024-06-19 14: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高效率、高效益的课堂,而是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高效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文化、教学、评价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

一代课改改课堂结构,二代课改改教学方式和思维品质,三代课改教学关系,四代课改改教学意义。一代比一代更加完善,也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从改变课堂结构、教学方式和思维品质,到改变教学关系,再到改变教学意义,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第一代”迈向“第三代”“第四代”。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技术不断成熟,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课改实现了“道”与术”的完美结合。那么,高效课堂何以“突破高原”,如何向深处去?必须要改变课堂形态到改善课堂生态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到改善“师与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到支持创新和支持学生科学地学、深度地学的良好环境,向着“互联网”多元化学习,向着“学习学”的构建迈进,向着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迈进。

高效课堂

今天,无论是在传统名校还是在普通学校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依然比比皆是;从改进“教”到优化“学”的精力分配依然严重失衡;基于学习方式的重建还远远没有完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依然是解决问题的多,探究问题的少;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其一系列权利还面临着来自教师权威和固化的课堂模式的威胁。

如果放置在全国视野下观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和学校都能真正投身到课改中,课改在不同的区域所呈现的还只是一场“局部战争”而非“人民战争”这意味着,基础教育将长期处于从关注“教”到研究“学”的转型期,意味结构性的课堂变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意味着课堂模式的破与立可能很 简单,但模式背后新课堂文化的确立实属不易,所以,课改,必然是一场“持么战”是一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旅程。

因此,对高效课堂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永远在路上。

主张

什么是高效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有何不同?它究竟解决了新课改中的哪 些问题?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它有哪些具体的内涵和主张?

高效课堂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这里所说的传统课堂,是指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高效课堂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文化、教学、评价等几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的表述应该称为“高效课堂教育”。

高效课堂所追求的不仅仅只是课堂的高效。实际上,高效课堂走到今天,它所涵盖的内容已经囊括了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完整系统,在一步步超越单纯的课堂,走向对学校管理、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全面重构。课的主阵地是课堂,其重点和着力点一定还须回归到课堂。既超越单纯的课堂,又回归于课堂,这才是高效课堂的应有之义。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考虑到后面的“学生”二字可以换成教师、校长甚至是家庭成员,高效课堂的核心理也可表述为“相信、解放、利用、发展”,后同)。对这种理论的支撑可以简洁地描述为“四新”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高效课堂作为一项来自于实践的新理论,经历了这样的成长历程: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关系—改变课堂文化改变“教室”(即让教室成为教育实验室)。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经济而实用的改变现实教育的路径。

教育人几乎一致认为,传统教学正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显然是有罪恶的教学,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把这样的课堂称为“缺德的课堂”。然而问题是,既然大多数教育人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却为什么又对课改心存疑虑?一个比较大的分歧在于同样是在谈论课改,专家和名校热衷于形而上的课程改革,而“草根”学校和农村学校却选择了形而下的课堂改革。课程和课堂,到底谁更应“改”,或者谁更应先“改”?在“草根”们看来,那种不改变课堂的课改,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他们认为教育的问题集中暴露在课堂上,基于“教中心”“师中心”的课堂根本不可能实现新课改理念。教育首先发生在课堂上,没有课堂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教育的革命。在他们看来,当下教育的诸多问题源于课堂,唯有坚决弃教中心”“师中心”,转而在新课改框架下建构“学中心”“生中心”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因而从根源性上看,当下传统教育患的是“课堂并发症”。唯有找到课堂这个“支点,才能撬动全局。解决了课堂问题,其他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要坚决瞄准课堂“动手术”?如果从“效益”出发,是为了提升课堂质量。然而,真正的课堂质量其实是指学生的“生命质量”。

什么是生命质量?在教育家杜威看来,它是“为了人的灵魂的转向”他还批评教育人可能“在教育中反而把教育遗忘了”。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事业”。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从生命论的高度去关注人。如果为“人”的教育却习惯于在不知不觉间失落了“人”、遗忘了“人”,那这样的教育造成的事实只能是“让孩子在沸腾的油锅里挣扎”,因而高效课堂倡导者有一句“名言”—“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改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孩子不痛苦、不厌学。

如何“从油锅里捞出孩子”?核心是“遵循儿童的方式”,一切“从儿童出发”,彰显儿童的天性和主体地位。课堂一旦能让儿童收获快乐、找到感觉、获得尊重、激发出生命的热情,又怎么会有痛苦、学等现象?当传统教学不关注“人”时,其实就意味着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专门和儿童作对。这种“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教育必须回到一个“人”字上去完成对传统的“颠覆”!在我们看来,课改从来不应该是良而应是数革。课改到底改什么?显然不仅是改教材、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否则,这只能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上浅尝辄止,它实际上是在改教育观念、改教学思想,说穿了,本质上是改人!

有人面对课改,会滋生“老太太搬家”式的患得患失观念,他们担心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被触及,或者忧心于自己多年摸索形成的那些教学经验的安危,这样的担忧均属正常。但要清楚改革难免要打破“瓶瓶罐罐”,甚至会考验我们 敢不敢完成对自身的超越,敢不敢突破经验主义的“囚笼”,改革意味着“破与立”,不破则不立 。

破什么?破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知识中心”的教育观、“教中心”的学观、“师中心”的师生观 立什么?立新的“三观”人学”的教育观、“学中心”的教学观、“生中心的师生观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从人出发,接纳人、尊重人、发展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就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方式教就要善待教师,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就要以发展为本,关注育人模式和团队价值观的形成。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维度,即必须在关注知识学习的途径、方式方法的时,更关注课堂氛围、学习兴趣、精神状态、生生和师生关系。两大关注决定了高效课堂不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教学概念,也绝不是从字面理解的“高效益”的课堂。只追求“高效益”的“高效课堂”是肤浅的、低层次的、功利的、应试性的真正的高效课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概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