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家族南迁路线图公布,他们起源自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姓祖籍在哪里 程氏家族南迁路线图公布,他们起源自哪里?

程氏家族南迁路线图公布,他们起源自哪里?

2024-05-09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此以后,客家地区学子逐渐树立了耕读为业的思想,儒学“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观念盛行,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程旼首开崇文重教之风,使后世程乡等客家地区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客家文化风采,进而成为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之乡。

“畲民鲤花随地丢,程家收些放田坵。等到禾熟鱼也大,水田种出好菜蔬。”凌通一边介绍程旼故居,一边唱出了这首在平远本地流传甚广的竹枝词。“程旼不仅把中原的思想、文化带到梅州,还把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带来了梅州。这首竹枝词道出程旼创新农业技术的典故。” 相传程旼一家来到平远后,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用具,也带来了耕作技术。为除去田中杂草,每当早禾生长到人膝盖那么高的时候,程旼会买些禾鲤苗放入田中。鲤鱼既能除掉田中的杂草,又能除去害虫。

待到夏收时节,程旼家人一边收割,一边抓鱼。当地人由此仿照程旼做法,发展稻田养鱼之法,喜获丰收。程旼还与乡民一起建凉亭、劈山道、修水利,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程旼在粤东地区积极传播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此地民风逐渐由“尚气轻生”转变为“和邻睦族”,由此“人物衣冠轩轩载道”。民国梅县籍诗人钟应梅曾作诗赞咏道:“官师合一是程公,南渡衣冠止岭东。比屋诗书循旧俗,不劳贤守说文翁。”程旼被后世尊为“人伦楷模”“客都人文鼻祖”“广东古八贤”之一。为表彰程旼对当地的贡献,公元479年,朝廷以程姓命名他生前所居住的地方,“程乡县”沿用了1300多年后改为嘉应直隶州,后再改为梅州。

程氏一族自程旼定居后开始了他们在梅州,以及从梅州转移海内外的足迹。

程氏后裔广布于梅州、河源、潮汕等地

“宗派自河南念先人立德立功济美衣冠绵后代,渊源由义化喜裔孙克勤克俭馨香俎豆振千秋.”这是程氏其中一脉分支所写的楹联,以简单的方式记述了程姓的起源、文化和家风。据查,梅州程氏祖屋以“安定堂”为堂号,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不同支系使用不同堂联传家,包括“重黎聪哲,休父疏支”、“乡贤世泽,义化家声”等等。

平远县的余蔚文老人曾花了14年时间倾注心血研究程旼,从1990年开始,他离群索居、闭门谢客,隐居在坝头镇上街13号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斗室“读万卷书”,翻阅各种记载史料。同时,“行万里路”,遍踏粤东山山水水,寻觅与程旼有关的遗迹、传说、碑记。

根据他出版的《世界客属名贤程旼》一书考证,程氏族姓来自今甘肃平凉,即古时的安定郡,其后裔均以此为郡望,后不知程旼祖上何代迁至河南司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

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l8年),因“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程氏一系东向广平(今河南鸡泽)、东阿(今山东阿城),再南下建康,又新安(今安徽篁墩)、婺源(今江西婺源)、宁化石壁(今福建宁化),到南海义安郡。

又有河源《东源文史》主编程健仁著《客人南迁入粤始祖程旼及其河源后裔》(下简称东源程文)云,程氏经章山《今江西南城》南入粤,定居于南海义安郡、海阳县东北之坝头村,即今梅州市平远县坝头东片官窝里定居,成为客家程姓南迁入粤始祖。

此后,程氏迁徙的脚步并未停歇,除了应对战乱外,也是耕读世家的家风致在外为官之人众多。程旼故居纪念园墙上挂着的“南迁史录”写道:“永嘉之乱衣冠南渡,随唐战患继续南迁,披荆斩棘穿越南岭,闽西招贤趋奔福建,宋元战乱,再次南迁,孺人风范德沐老幼,明末清初战败避祸,开拓新宇后辟分流,立足嘉应传播四海。”

据余蔚文推算,程旼由中原南迁至平远,到程旼七世孙程元辅迁梅县白土(今梅江区三角镇),程旼一系,依公元479年建程乡县计,已在平远居住并繁衍了200多年(南朝刘宋末至唐初的公元626至633年)。

梅州当地文化研究者程志远研究发现,经过多次迁徙后,程旼后裔广泛分布于海内外,广东的梅州、河源、潮汕、惠州、肇庆等地的程氏多为其后裔,程氏后人还远赴德国、印尼、美国、新西兰等地定居。

1998年出版的《东源文史》中记载,程旼后裔除他迁外,国内人口有14688人(包括梅县丙村大坑、白土以及河源漆树坝、古云中心村四地约数),侨居国外仅河源漆树坝系就有2500人。

“现在还有台湾过来的同乡会到平远寻根,参加‘福祖公王节’。”凌通说,每年农历六月六日的“福祖公王节”是当地百姓纪念程旼及其族人在坝头为保乡土、护百姓而一直延续至今的节日,在每一年“福祖公王”文化节中,都会引来河源、惠州、肇庆等地的程氏后人认祖归宗。而这一纪念程旼的传统节日在2009年被列为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传,公元1279年农历六月初六日,程旼三子程梅一系后裔,在其族长程伯(名无考)率领下,集200多名族人与元朝统治者搏斗,因力量悬殊,和元兵肉搏后,余下少数受重伤者在大雨淋醒后,避居五华、河源一带,从此,程梅一系便在坝头消失。当地民众为歌颂程氏一门忠烈的义举,把农历六月初六日立为纪念日,每年在今大柘镇程北村大榕树下举行活动,拜祖先、缅先贤、祈平和,传承独特的千年民俗文化。

程氏家风家训影响客家人性格

“程旼当年一匹夫,不操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人心服,万古江山与姓俱。”宋代徐庾诗《咏程乡》以赞叹程旼的德行,由此也可见程氏家风家训对后世的影响。

余蔚文老人认为,程旼作为客家人文鼻祖,造就了客家人的许多性格。程旼在古代被尊称为“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程旼百折不回,德孚于乡,引未开化之地得文明风气,体现了他精神品德之高标,为以后客家精神和‘岭表文化’的形成发展铺下了后世的基础。”

在程旼“信义著于乡里”“以德化人”的影响下,粤东地区人文进一步开化,促进了“移民和谐文化”,为客家文化留下浓重一笔。在先辈的感召下,世世代代的客家人也一直保持着重文教、薄无知,重名节、薄功利,重情义、薄背信等为人处世的价值观。

程氏一系,世系昭昭,在世代好家风的影响下程姓也出了许多名人,客籍著名作家程贤章就是程旼后人。他原来只是山窝里的读书娃,靠着过人的勤奋刻苦,终成著名作家,成为客家人勤奋问学传统的缩影。

如今丙村镇大雅村尾甲程屋村还有“旼公亭”,记录村民对程旼的景仰。为彰显程氏的人文昌盛,曾为广东文学院院长的程贤章早年在这里修建了“作家庄园”,当代名作家铁凝、张贤亮都在此留下墨宝。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文评认为,程氏家风对客家人价值观的影响上起码有三点。

首先是开拓创新。南北朝刘宋末年,程旼弃官南下,在历经疫瘴、疾病、盗寇等诸多劫难艰辛后抵达粤东,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开发山区。其于困顿中不畏艰难、寻求出路、开辟新天地的精神,影响了后世客家人不甘守着“八山一水一分田”,或寒窗苦读、或漂洋过海谋求出路,勇于开拓,成就事业的品格。

其次是崇文重教。程旼在当地的兴学教化,体现了与当时社会风气截然不同的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文化底蕴所体现的品德、个性的高标之处,正是客家精神和岭表文化形成的厚实基础。

第三是公平正义。程旼用信用和道义去感化、教化一方风俗。处理人际纠纷,也以儒家的“中立不倚”为本。

程旼精神树起了一座客家精神的丰碑,成为后世客家人前进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而今天弘扬程旼精神关键是要古为今用,深悟程旼精神本质中流传悠远的要义。

家族轶事

程氏福祖公王节由来

元朝至元十五年(公元1279年),元朝统治者攻占梅州城后,觉得平远这个南方最后被征服的地方,也是最后一个不服“王化”的人们,对待他们的镇压也最为残酷。元兵大肆杀掠原程乡的中心和平原地区。而一部分元兵,来到当时的义化都坝头堡,也是奸淫掳掠。

当地程氏家族一支后裔约200多人,激以义愤,由族长程伯汇聚全族共同议事后,推他为首。在他的率领下,用烈酒灌醉当地的元兵,将几个下乡来的凶恶元兵杀了。

这惹恼了当时的元朝地方统治者,他派了30多个骑兵,手持弯马刀,向手持锄头、木棍等程姓族人开刀,准备血洗,借以压服“反叛”。

当时,程族该系被迫自卫。结果,因力量悬殊,和元兵肉搏后,余下的少数人受伤严重,而族长程伯拼到只剩一个人后撞壁自殉,还被元兵剁成肉酱。

经过这次惨烈的抗击后,义化都程姓一族元气大伤。少数受重伤者,在夜间一次大雨淋醒后,便相互搀扶,连夜走避长乐、河源一带。因此,程氏一族,便在原程乡义化都消失了。

程伯被害后,少数躲避的当地非程姓人士,感到程氏为保卫乡土、百姓一门忠烈,除妥善安葬其他死者外,还特地将程伯尸首收集整理好,埋葬在程源里(今程北村)盘龙岗即他牺牲的地方,并在坟前还并排种上了剥了半边皮再合起来用草绳捆好的四棵(有说十棵)半边落叶半边翠绿的榕树,以示万古长青之意。

自元代以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相传为程旼一支系壮烈牺牲的时间)这一天,当地的百姓都会自发地在程北村大榕树下举行祭拜活动,成为当地最大的神会。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记者】蓝单 张柳青

【摄影记者】何森垚

【通讯员】赖强 朱双玲

【作者】

【来源】 南方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