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可靠性用电 配电网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

配电网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

2024-07-05 1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OUYANG Sen1, LIU Liyuan2

1.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欧阳森(1974),男,副研究员,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电能质量、节能技术与智能电器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刘丽媛(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E-mail:[email protected]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A030313476);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2016A030313476);

文章编号: 1000-3673(2017)01-0215-07 中图分类号: TM711

摘要

针对现行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无法准确反映用户实际用电可靠性的问题,根据用电可靠性概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配电网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根据用电可靠性概念和评估需求,从用户侧指标和对比指标2个维度建立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7个用户侧指标从供电持续性及电能可用度2个方面反映用户实际用电可靠性水平,2个对比指标旨在反映中低压用户之间线路的可靠性水平;然后综合考虑可靠性评价要求及指标特性建立一种综合评估方法,通过改进熵权法初步获得指标权重,依据突出不合格指标的“越值惩罚”原则确定最终权重矩阵,加权求和得到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价值。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 用电可靠性; 指标体系; 综合评估;

DOI:10.13335/j.1000-3673.pst.2016.0770

ABSTRACT

Aim

ing at lack of index system reflecting real reliability of power consump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cep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for power consumer and its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Firstly, a reliability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concep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for power consumer and its evaluation requirement. 7 indexes for consumer side reflect consumer’s reliability level from continuity of power supply and availability of power, while 2 contrast indexes are designed to reflect reliability gap between supply side and consumption side. Secondly, considering reliability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and index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is established. After obtaining index weights with the method, weight matrix is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low-level index value should be punitively weighted, and then weighted sum is taken a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valu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inally, effectiveness of index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is verified with an example.

KEY WORDS : distribu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for power consumer; index system;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0引言

目前,我国在中高压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方面已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用电可靠性的统计分析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采用面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统计范围仅计及中高压用户[1-5],但随着电网的发展,这套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愈发明显:1)由于低压线路设施故障、复电信息传达、非线性负荷接入等因素,用电用户直观感受的电力可靠性远差于供电企业公布的指标,使用户体验改善工作事倍功半;2)面向系统的、不考虑电能可用度的传统评价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供售电企业配电网精细化管理和售电市场深度开发的新要求;3)传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无法适用于主动配电网,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控制都需要一套更精细化更贴近用户的可靠性指标。

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标准IEEE Std 1366TM—2012,且统计范围均已延伸至每个用电客户[6-9],即将传统的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延伸到中低压配电网。文献[6]分持续停电指标、短时停电指标和用户指标3类,从频率、持续时间、可靠率3个方面描述供电可靠性。文献[7]将可靠性问题具体归结为充裕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3类。

针对用户侧的可靠性问题,国内也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10-13]。现有的用电可靠性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可靠性统计范围向低压用户拓展的可行性方法探索,常用方法有概率统计[12]、故障模拟[13]等。此外,现有文献已对电能质量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14-16]。文献[14]论证了在供电可靠性定义中考虑电压暂降问题的必要性,并建议增加事件次数、暂降能量和经济损失3类补充指标,但其仅针对电压暂降进行补充,未能全面反映电能质量对用电可靠性的影响。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尚缺乏用电可靠性的统一定义、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用电可靠性进行系统性探索。首先,从定义和统计范围对比分析用电可靠性与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在现有已将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延展到中低压配电网的情况下,提出将用户用电特性与需求的概念,即针对用电可靠性的3大考察重点,从用户侧指标和对比指标2个层面提出一套能够更真实反映用户用电体验的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其次,为更好地综合多个评价指标定量地评价配电网的用电可靠性,设计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有“越值惩罚”特征的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最后以广东某市10个10kV配电网为例,验证本文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1 用电可靠性概念及评价指标 1.1 用电可靠性概念的延伸

供电可靠性代表供电系统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而用电可靠性除要将传统供电可靠性延伸到低压配网以外(此工作还有待监测数据和相关管理的支持),还应反映实际客户获得最终电力供应水平,即客户对电力这种能源商品在质量和使用体验方面的感受。参考国际通用标准[6]及现行国标[17]中对供电可靠性的定义,提出本文适用的配电网用电可靠性定义:在某一定期间内,用户能够持续不间断地从电网获得满足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的能力。

如图1所示,传统的供电可靠性仅考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以上的中压配电网,计量点设置在10(6、20) kV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处或中压用户的产权分界点,而且只关注监测点是否通电。而用电可靠性的统计范围应延伸至用户侧,覆盖了PCC分界面以下的电网及用户,与供电可靠性统计范围形成互补。

图1 供电可靠性和用电可靠性的统计范围 Fig. 1 Statistical scope of traditional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and power reliability for consumer

具体延伸至低压用户计量表的进线单元,出线单元则由用户自己负责。

随着电网的发展,短时停电和由电能质量问题引起的停电或设备停运事故越来越常见,这对电网安全稳定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于用户而言这些问题的危害不亚于持续停电事件,甚至损失更严重。因此,用电可靠性的考察内容不仅要全面反映停电事故,更要考虑用户用电体验,在现有可靠性评估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细化,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1)用户侧电能的持续性评估;2)用户获得的电能可用度评估,主要包括电能质量问题(尤其是电压暂降)引起的系统不停电但用户停电或部分设备停运的情况;3)用户电表到公共连接点之间的可靠性评估,用于体现用电可靠性的薄弱环节。

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首先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形成2个一级指标(用户侧指标和对比指标),结合配电网用电可靠性3个考核重点及电网公司实际情况,在每个一级指标下挑选最能反映用电可靠性的二级指标,建立配电网用电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 Tab. 1 Reliability index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power consumer and its significance

新建的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从用户角度出发,兼顾持续性与可用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的不足,真实反映用户的停电情况以及电能质量问题。同时通过对比指标可体现低压配网可靠性、复电通知效率等影响用电可靠性的问题,为供电企业提高用电可靠性、提升用户体验等工作提供指导,也可以成为按可靠性定价的有力参考指标。因此,新指标体系能够比将供电可靠性指标直接沿用到用户侧更为可靠和实用。

1.2.1 用户侧指标

用户侧指标用于反映低压用户的真实用电可靠性水平,统计范围应推广至低压用户,以一个接受供电企业计量收费的用户作为统计单位,包括380 V/220 V电压受电的低压用户及更高电压等级的独立计量用户,对于由用户自行运行维护管理的供电设备造成的停电事故应排除在外。用户侧指标一方面是将5个供电可靠性指标进行延伸,用于表征用户获得电能的持续性,另一方面补充了2个指标从可用度反映用户用电可靠性水平。

目前,国内外普遍通过频次、持续时间和可靠率3个方面来评价供电可靠性,认为这3方面指标可基本反映供电的持续性水平[6,18]。因此,本文根据国标[17]中定义的可靠性指标,将其指标统计单位延伸至所有计费用户侧,形成了用电可靠性、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和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指标。由于计量精度以及重合闸等原因,在供电侧停电时间的实际统计中仅包括3或5 min以上的停电事件,但随着电网可靠性提升,短时停电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1],而不同用户对短时停电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仅考虑持续停电事件显然不合理。因此,本文中针对短时停电事故和持续停电事故分别设置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指标。针对用户平均指标无法反映低压配网内可靠性分布不均,停电事故集中发生于部分用户的问题,本文采用了重复停电概率指标。

此外,电压波动或暂降会引起用户侧低压断路器误跳闸;谐波、电压偏低等电能质量问题可能导致部分用户设备停运或不可用。这些用户侧电能可用度情况无法通过上述指标反映,因此本文提出了部分设备停运次数指标,旨在反映由电能质量问题引起系统不停电但用户部分设备停运或不可用的情况。由于电压质量问题对用电可靠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还通过电压合格率指标在一定程度表征用户获得电能的可用度。

1)用电可靠率。统计时间内,所有计费用户获得可用电力供应的小时数与统计时间的比值,记作RRSL。

\({{R}_{\text{RSL}}}\text{=(1}-\frac{\sum{{{t}_{m}}}}{MT}\text{)}\times 100\text{ }\!\!%\!\!\text{ }\) (1)

式中:tm代表该配网中第m个计费用户在统计时间内的总停电时间;M代表该配网中的计费用户总数;T代表统计时长。

2)用户平均短时停电时间。统计时间内,所有计费用户经历短时停电的总平均小时数,记作tAIHCL-1(h/户)(根据国标[17],将停电持续时间≤3 min的停电定义为短时停电,持续时间>3 min的称为持续停电)。

\({{t}_{AIHCL-1}}=\frac{\sum{{{{{t}'}}_{mj}}}}{M}\) (2)

式中:\({{{t}'}^{{}}}_{mj}\)代表该配网中第m个计费用户在第j次短时停电的停电时间。

3)用户平均持续停电时间。统计时间内,所有计费用户经历持续停电的总平均小时数,记作tAIHCL-2(h/户)。

\({{t}_{AIHCL-2}}=\frac{\sum{{{{{t}''}}_{mj}}}}{M}\) (3)

式中:\({{{t}''}^{{}}}_{mj}\)代表该配网中第m个计费用户在第j次持续停电时的停电时间。

4)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所有计费用户在统计时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nAITCL-1(次/户)。

\({{n}_{\text{AITCL}}}_{\text{-}1}=\frac{\sum{{{m}_{j}}}}{M}\) (4)

式中mj代表在第j次停电时受影响的计费用户数。

5)重复停电概率。统计时间内,每年停电次数超过3次的计费用户占整体用户的比重,记作PCEMI。

\({{P}_{\text{CEMI}}}=\frac{{{m}_{r}}}{M}\times 100%\) (5)

式中mr代表每年停电次数超过3次的计费用户数。

6)部分设备停运次数。统计时间内,由电能质量问题引起系统不停电但部分用户设备停运或不可用的次数,记作nEOT(次)。

\({{n}_{\text{EOT}}}=\sum{{{P}_{m}}}\) (6)

式中:Pm代表配网内第m个计费用户在统计时间内由电能质量问题引起的系统不停电而该用户出现设备停运或不可用的次数。

7)电压合格率。统计时间内,用户进线单元的电压合格时长与统计时间的比值[19],记作kVER。

\({{k}_{\text{VER}}}=\frac{\sum{{{t}_{vm}}}}{MT}\times 100\text{ }\!\!%\!\!\text{ }\) (7)

式中:tvm代表配网内第m个计费用户在统计时间内的电压合格小时数。

1.2.2 对比指标

对比指标由供电可靠性指标与用户侧指标计算得出,旨在反映配电网中供电可靠性与用户实际用电可靠性的差异,表征低压配网线路可靠性和复电信息传递等服务水平方面的提升空间,帮助挖掘用电可靠性的改进方向。本文认为供电侧电能质量基本合格,用户的电能质量问题绝大部分由附近干扰源引起,因此不设置可用度方面的对比指标。

1)中低压用户可靠率差。计费用户的用电可靠率与系统供电可靠率之差,记作ΔRRS(%)。

\(\Delta {{R}_{\text{RS}}}={{R}_{\text{RS}}}_{-1}-{{R}_{\text{RSL}}}\) (8)

式中:RRS-1代表供电可靠率,即对中压用户有效供电小时数与统计时间的比值[17]。

2)中低压用户停电次数差。计费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与中压用户停电次数之差,记作ΔnAITC(次/户)。

\(\Delta {{n}_{\text{AITC}}}={{n}_{\text{AITCL}}}_{-1}-{{n}_{\text{AITC-1}}}\) (9)

式中:nAITC-1 代表供电侧的平均停电次数,即中压用户在统计时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17]。

1.3 指标数据来源

用户侧指标统计单位为每个计费用户,所需的原始数据类型包括:精确停电时间、停电次数、部分设备停运数据、电压质量监测数据。目前,负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部分大用户的负荷监控[20-21],可获得这些用户的持续停电时间、停电次数,但该系统的时间颗粒度较粗,无法反映短时停电信息。现有的智能电表、DG监测系统、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等设备可精确记录断电复电时间及电压波动情况,从而精确获得用户的停电时间、次数和电压合格率。虽然这些设备并未覆盖所有计费用户,但已装设此类设备的用户通常对用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挖掘这些用户的数据进行用电可靠性评估,可以指导供电企业改造工作,有助于降低客户投诉率。部分设备停运数据主要通过客服系统的用户投诉情况或手工收资获得。对比指标计算中所需的供电侧指标数据均可通过现有的SCADA系统或负控管理系统的数据计算的出。

虽然目前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中的低压用户侧数据未能全部完整获得,但随着一户一表工作的开展,智能表计等用户监测装置的推广以及用户用电信息收集系统的开发,用户侧指标数据的收集将越来越便捷。

2 评估步骤设计

本文设计的配电网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步骤为:1)对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各指标值转换为无量纲的极大型归一化指标数据;2)利用改进熵权法计算各类指标权重;3)根据“优于该指标平均水平的指标值权重清零,其余权重不变”的原则获得最终的权重矩阵,并加权求和获得综合评价值。

2.1 指标归一化处理

采用离差标准化方法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假设对m个地区的配电网系统进行评估S={S1,S2,…,Sm},每个系统的评估指标集合为X={X1,X2,…,X9},则第i个地区配网Si的第j个评估指标Xj的指标值记为xij,归一化、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集合{bij}。其中处理公式如下:

若指标Xj为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极大型指标,则有

\({{b}_{ij}}=\frac{{{x}_{ij}}-\min \{{{x}_{ij}}\}}{\max \{{{x}_{ij}}\}-\min \{{{x}_{ij}}\}}\) (10)

若指标Xj为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极小型指标,则有

\({{b}_{ij}}=\frac{\max \{{{x}_{ij}}\}-{{x}_{ij}}}{\max \{{{x}_{ij}}\}-\min \{{{x}_{ij}}\}}\) (11)

本文的评估指标体系中,除用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外均为极小型指标。所有指标经处理后的bij值越接近1,说明配网在该评估指标的表现越好。

2.2 指标权重确定

由于各项指标值的分布情况及离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以均衡其对综合评价值的影响。但传统的熵权法在所有熵值都趋近于1时,会过度放大差距导致赋权不合理[22-23],而本体系中部分指标值差异甚微,在可靠性较高的系统中可能存在指标值均接近1的情况,因此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熵权法[23],既能克服传统熵权法的缺点,又能保持拉开差距的能力。

根据改进熵权法,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Wj代表指标Xj的权重,Hj代表指标Xj的熵值(详细公式见附录A);$\bar{H}$代表全部不为1的熵值的平均值。

2.3 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价

用电可靠性评估相对严苛,任一个指标不合格都可以反映出该配网的可靠性水平较低,而传统的线性加权求和计算综合评价值的方法并不很好地反映这一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具有“越值惩罚”特征的加权方法以获得用电可靠性的综合评价值。为拉开档次,突出不合格指标的影响,对于低于或等于平均水平的指标值采用改进熵权法的赋权结果,高于平均水平的指标值令其权重为零,即矩阵{bij}中各元素对应的权重βij应该为

式中:\({{\bar{b}}_{j}}\)代表用所有对象的第j个评估指标的bij值的平均值。则评估对象Si的综合评价值yi为

根据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可知:低于平均水平的指标越少,与平均水平的差距越小,综合评价值越小,即代表该对象的用电可靠性水平越高。

3 实例分析 3.1 实例数据与计算结果

基于上述配电网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本文对某市部分10 kV配网及其用户进行了用户调研,从中挑选10个配电网作为分析的对象,分别记作S1~S10。表2、3分别给出10个评估对象的原始指标数据及2种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结果对比。通过雷达图将归一后指标值与平均水平对比,可直观粗略地体现该配电网用电可靠性,其中图2给出S4、S10与平均水平的对比雷达图。

表2 各评估配网的原始指标数据 Tab. 2 Original data of each distribution network

表3 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结果对比 Tab.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wo index systems

图2 部分评估配网与平均水平的指标对比雷达图 Fig. 2 Comparison between index value of some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average value in a radar map

3.2 新旧指标体系的横向对比

1)对比供电可靠性指标和用电可靠性指标,用电可靠率普遍低于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短时停电及持续停电时间之和大于供电侧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也略高于系统的平均停电次数。可见,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与用户真实的可靠性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将指标延伸至用户侧才能真正反映用户的用电可靠性体验。

2)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重复停电概率高、电能质量差等影响用电可靠性的事件,同时兼顾持续性和可用度。配电网S5中重复停电率高达65%,既说明其平均停电次数偏高,也反映出该配网中可能存在可靠性的薄弱区域;配电网S3中部分设备停运次数最高,说明该地区存在严重电能质量问题或含有较多敏感性用户;配电网S6的电压合格率最低,同时其部分设备停运次数也较高,反映了该配网用户侧的电能可用度水平较低,由电压暂降等电压质量问题引起的用户停电或部分设备停运事故较常发生;配电网S4用户侧的持续指标值均略低于平均水平,且中低压用户可靠性水平差距最为明显,说明该地区的台区出线至用户进线之间线路可靠性较低。

相比于电网企业现行的仅采用3个供电侧指标进行评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本文建立的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显然更精细,更能全面地反映配电网用电可靠性的整体水平以及薄弱环节,更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3.3 新旧指标体系综合评估结果的纵向对比

1)在传统供电可靠性评价中:仅通过供电可靠率、平均停电时间和平均停电次数3个指标进行评价,10个配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S1、S3、S10、S6、S2、S9、S4、S8、S5、S7。其中:S4、S8、S5、S7的综合评估结果较差,其他配网的各指标值均优于平均水平,评估值为0。而从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的角度评价,各配网的用电可靠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S10、S1、S2、S3、S9、S4、S6、S8、S5、S7,除S10以外,其他各配网评价值均不为零,即均存在待改进的低于平均水平的指标。

2)传统供电可靠性评价认为可靠性水平低的配网,在用电可靠性评价中必定也表现较差,例如:配网S4、S8、S5、S7。但传统评价结果中认为较优的配网,在用电可靠性评价中却不一定表现较好,例如:配网S3、S6的供电可靠性水平虽然与配网S10相当,但它们分别存在部分设备停运次数较高、电压合格率过低等电能可用度低的问题,使得S3、S6在用户真实的用电可靠性体验不如S10。

由此可见,传统供电可靠性评价中只能大致反映供电侧的供电持续性,而本文建立的用电可靠性评价方法既可以从持续性和可用度两个维度更真实反映用户侧的用电可靠性和用电体验,又可以体现低压配网线路的可靠性水平,充分弥补了供电可靠性的不足。通过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结果,电网企业及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各配电网的用电可靠性水平和电压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空间。

实例分析结果证明:无论从单个指标还是综合评估结果来看,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都具有一定优越性,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用户侧的可靠性水平,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3.4 本文综合评估方法效果评价

1)归一化处理后部分指标值分布情况差异较大,而且部分设备停运次数指标值大部分接近1,因此选用改进熵权法能够很好地从数值上均衡各指标的评价值。

2)从综合评估结果可证明:对于大部分指标合格且水平接近,各有优劣,但个别指标相对较差的多个评估配网,采用具有“越值惩罚”特征的加权方法能够有效地放大不合格指标,拉开差距。

3)在传统评价中供电可靠性水平较差的配电网,在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证明了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合理可信,可为电网企业提高用电可靠性及用户体验提供评价方法及改进方向。

4 结论

从目前电力市场化发展来看,电网企业和用户已经逐步产生了各自新的评价需求。经用户认可的可靠性指标与电价策略将不再只停留在纸面,用电可靠性分析将成为电网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需求。本文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针对传统的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难以反映用户实际用电可靠性的不足,本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定义了本文适用的用电可靠性概念,建立了一套用电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用户侧指标和对比指标,以全面准确地从用户侧电能的持续性和电能可用度、低压配电网可靠性3个方面评价用户真实用电可靠性。

2)基于所建立的用电可靠性评价指标,根据“越值惩罚”的原则,设计了基于改进熵权法的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可放大不合格指标的影响,保证用电可靠性评估的灵敏性。该综合评估方法可用于指导配电网提高用户可靠性改造工作。

参考文献

[1] 卫茹. 低压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及预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2] 李蕊,徐浩,蔡杰,等.计及分块和层级结构融合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网技术,2015,39(2):494-499. Li Rui,Xu Hao,Cai Jie,et al.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 considering partitioning and fusion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2):494-499(in Chinese).

[3] 黄嘉健,王昌照,郑文杰,等.基于状态监测的配电网可靠性检修选择模型[J].电网技术,2015,39(1):164-168. Huang Jiajian,Wang Changzhao,Zheng Wenjie,et al.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 selection model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condition monitoring[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1):164-168(in Chinese).

[4] 袁修广,黄纯,张磊,等.计及微网孤岛运行方式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电网技术,2015,39(3):690-697 . Yuan Xiuguang,Huang Chun,Zhang Lei,et al.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islanded operation of microgri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3):690-697(in Chinese).

[5] 冯明灿,谢宁,王承民,等.考虑瞬时性峰值负荷特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规划[J].电网技术,2015,39(3):757-762 . Feng Mingcan,Xie Ning,Wang Chengmin,et al.Reliability 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power network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term peak loa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3):757-762(in Chinese).

[6] IEE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mmittee.IEEE Std 1366—2001.IEEE trial-use guide for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indices[S].New York: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2012.

[7] EPRI.Guideline for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nd reliability planning-evaluation of tools for reliability planning[R].California:EPRI,2006.

[8] Electric Power System Council of Japan.The rules of ESCJ[S].Tokyo:Electric Power System Council of Japan,2008.

[9] 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北美地区电力可靠性考察报告[R].北京: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2011.

[10] 吕春泉,贾伟.供电可靠性统计向低压网络扩延的研究及其实现[J].电网技术,2000,24(3):53-54+65. Lü Chunquan,Jia Wei.Extension of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statistics through to low voltage networks and its implementa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0,24(3):53-54+65(in Chinese).

[11] 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2):131-135. Hu Jiangyi,Zhu Enguo,Du Xingang,et al.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4,38(2):131-135(in Chinese).

[12] 张腾,张波.基于概率统计的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网技术,2004,28(17):81-84. Zhang Teng,Zhang Bo.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evaluation for consumers in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probability statistic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4,28(17):81-84(in Chinese).

[13] 贾春娟. 低压供电可靠性故障模拟算法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76-78. Jia Chunjuan.Research on fault simulation algorithm of low-voltag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2):76-78(in Chinese).

[14] 陶顺,肖湘宁,刘晓娟.电压暂降对配电系统可靠性影响及其评估指标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21):66-72. Tao Shun,Xiao Xiangning,Liu Xiaojuan.Study on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considering voltage sags and acceptable indices[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21):63-69(in Chinese).

[15] 杨京燕,倪伟,肖湘宁,等.计及电压暂降的配网可靠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8):28-33. Yang Jingyan,Ni Wei,Xiao Xiangning,et al.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voltage sag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18):28-33(in Chinese).

[16] 陈晟. 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关系分析[J].高压电器,2013,49(12):99-103. Chen Sheng.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quality and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J].High Voltage Apparatus,2013,49(12):99-103(in Chinese).

[17] 国家能源局.DL/T 836—2012.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18] 谢伟. 北美与英国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及启示[J].供用电,2009,26(1):10-13. Xie Wei.Reli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transmission system in North America and Britain and its enlightenment[J].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2009,26(1):10-13(in Chinese).

[1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0] 刘东旗,庞金海.对用电大客户的供用电形势分析和营销服务策略[J].电网技术,2008,32(S1):134-136. Liu Dongqi,Pang Jinhai.Large power consumers supply position analysis and marketing service strategy[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32(S1):134-136(in Chinese).

[21] 黄文英,方朝雄,李可文,等.福建电网负荷在线综合建模系统[J].电网技术,2009,33(1):37-41. Huang Wenying,Fang Chaoxiong,Li Kewen,et al.Online synthetic load modeling system for Fujian power gri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9,33(1):37-41(in Chinese).

[22] 李英海,周建中.基于改进熵权和Vague集的多目标防洪调度决策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6):32-35. Li Yinghai,Zhou Jianzhong.Modified entropy method and vague set based multi-objective flood control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10,28(6):32-35(in Chinese).

[23] 欧阳森,石怡理.改进熵权法及其在电能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1):156-159+164. Ouyang Sen,Shi Yili.A new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3,37(21):156-159+164(in Chinese).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