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语文学习就是为了阅读和写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语文必掌握的字词汇量 张超:语文学习就是为了阅读和写作

张超:语文学习就是为了阅读和写作

2024-07-16 2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

  语文学习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显性目的”——培养“理解能力”(听与

  读,以读为重)和“表达能力”(说与写,以写为重);另一个是“隐性目的”——培养人文素质,主要表现为知识文化的积淀和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等。“显性目的”与“隐性目的”虽然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但有主与次、显与隐,本质与非本质之别。“显性目的”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阅读和写作”。亦即《语文教学大纲》所提出的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人文素养”也自然会得到相应提高。

  当务之急,就是要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确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和最大任务是什么——就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其实这个问题,语文教育先贤大家叶圣陶早在1942年的《略谈学习国文》中就强调过:“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⑴著名学者王力在《漫谈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也说:“中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家郑义在《回忆我们的语文课》中说道:“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阅读和写作,并非解词,分析段落大意。最好是手段‘模糊’一些,目的‘清晰’一些。”⑵。而我们语文学习的痼疾却是长期“目的模糊”(学生们明确的是高考,而非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手段清晰”(各种新术语、新技法如乱花迷人眼),这正是造成语文学习长期效率低下,被人讥笑为“最热闹也最悲哀”的根源——“热闹”的是手段花哨,“悲哀”的是核心目的未达到。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叫做“语文”的课程,国外母语教育只有“阅读 ”“写作”课程。国外阅读课,就是一本一本读书。一年级一进教室,先

  发一本书,薄一点,内容简单一点。读完一本再发一本。每个孩子的进度可以不同,国外有分级阅读的概念,过段时间做个阅读水平检测,水平达到哪一层,然后再提升阅读层次。

  从国外母语教育只有“阅读”“写作”课程也可以看出,“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阅读和写作”。

  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也是一本本地读书。读完《论语》,读《孟子 》,读完《四书》,读《五经》……一本一本读下去。现在提倡“整本书阅读”,其实质就是语文教育的返璞归真和纠偏。

  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有了大方向,才好寻求一条最便捷的实现目的的途径,才有高效率可言;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措施才更有意义。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南辕北辙,产生负效应。

  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有了大方向,才可以心无旁骛地用最大精力,矢志不渝、心明眼亮、旗帜鲜明地努力实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个总目的,才能多快好省,避免少慢差费。

  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有了大方向,评价学习效果和效率才有权威、科学、公正的依据(以目的达成的好坏来衡量),否则学习评价就会盲目,甚至误导。

  二、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的核心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①对民族语言的情感态度;②语文能力(读、写、听、说);③语文知识;④文学审美趣味和能力;⑤文化视野。在“语文核心素养” 五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的核心,而“阅读和写作”能力,又是核心的核心的核心。

  “语文核心素养”还有另一种表述,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两种概括和表述,形式虽异,实质相同。第一种表述更通俗明晰,分类标准较一致。第二种表述较典雅高深,四个主谓词组,涉及八个动词,感觉不是谈“语文素养”(名词),而是谈语文的功能和目的。而且分类标准也不太一致。“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概念有交融,譬如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是形式不同的一回事。斯大林在论语言时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而且“思维力”作为人的智力因素之一,是所有学科都要发展培养的素养,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都主要在“阅读与写作”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

  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就像“学”和“思”不可分割,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如鸿之双翼,车之两轮,互为依存,各有作用:“阅读”是吸纳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源,在人生成长发展、知识文化积淀、素养培育形成等方面有基础意义;“写作”是输出和创造,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发展提高,对思维的培养、认识的深化、语文能力的提升等,作用巨大。阅读和写作一头是输入,一头是输出,如果把思维能力比作一个中央处理器,输入端包括阅读、沟通、研究等;输出端包括辩论、演讲、写作等。

  南宋的史豪卿说过:“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bèi:古代皮制的鼓风吹火器)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⑶这段生动的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读书就像熔化铜铁,费时耗力;写作就像铸造器物,熔化的铜水,按照模具浇铸器皿,一下就成功了,根本不费力气。这就叫在读书上多用功付出,在作文时就轻松省力。这段话虽然对阅读的作用说得有些绝对,但毕竟揭示了阅读写作在语文学习中核心地位,以及阅读对写作的重要影响。

  语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能力,而不仅是知识,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但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却是掌握必要的知识。知识之于能力是“必要条件”——有知识才有能力,没知识就没能力;但有了知识,也未必有能力。知识是手段,能力是目的,训练是桥梁——通过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凡是“能力”的东西,都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实践”,二是“时间”。

  朱永新在其《我的阅读观》中阐述了他的五个阅读观点:

  第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的高度成就人生的高度。

  第二个观点,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第三个观点,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第四个观点,一个书香的城市才可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第五个观点,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价值。

  人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我们过的也是两种生活,一种是物质生活,一种是精神生活,我们看到的风景其实也是两种风景,一种是物质的风景,一种是精神的风景。山水是自然风景的要素,而文字就是精神风景的要素。

  成功者都有一个共性:平时最喜欢的事情都是阅读。读书使人智慧。美国图书馆的墙壁上一般都写着:“become a lifetime reader”(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 多;你知道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你越聪明,你表达思想或提出建议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更多地阅读。……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⑷

  所以,读书是养心的智慧——种桃、种李、种春风;养花、养草、养心灵——学校是文化场所,如果能培养孩子读书和写作的好习惯,那将会让学生受用终身。

  有人问一位哲学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选择干什么?”哲学家回答:“阅读。”又问:“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 哲学家回答:“阅读。”又问:“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 哲学家还是回答:“阅读!”

  有人问美国一个著名的成功学家:“如果你的事业失败了,你干什么?”成功学家说:“你阅读吧。”又问他:“如果你失业了,你干什么?”成功学家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又请教他:“如果我失恋了,我怎么办?”成功学家说:“你阅读吧。”

  所以学好语文需要通过阅读掌握知识,需要记忆,需要积累,也即古人所谓的“博闻强志”。但语文更需要能力和悟性,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应该是有较强的驾驭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人。社会反映语文学习效果差、效率低,恐怕也主要是不满意学生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张志公)。

  阅读丰富人的头脑,滋润人的心灵,而写作训练培养人的思维。“思维、语言、文章、创造”,其实是形式不同、本质一致的一回事——在头脑中默想是“思维”,把思维说出来是“语言”,把语言写下来是“文章”,把文章付诸实践是“创造”。反过来,写作也可以促进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写作是思维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写作与思维、表达、创造密切关联。

  真正的思考一定是从写作开始的。写作帮助你重新梳理思路,写作让人变得更精确,更条理,更简洁,更注重细节,更寻根问底,更关注读者。写作的人不仅是一个智慧的思想者,也是伟大的观察者。因为写作更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够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风景,能够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世界。

  写作可以把私人记忆变成群体共享的身份认同,可以把会流走的过去变成凝固不变的历史。即便是日常的微信、邮件,如果写得漂亮精彩,也会让人欣赏,赞叹、感动。所有这些文字表达,其实都不是薄薄地浮于生活表面的一层纸。

  写作的深远意义更在于,一旦开始真正写作,学生和世界的关系就改变了,每个作者都要考虑读者的问题——即“读者意识”。要从读者的角度看自己有没有说明白,写清楚。“读者意识”并非只是关于作家和读者的关系,广义上讲,我们表达任何信息,接收信息的对方都是“读者”,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三、阅读和写作是权威测试必考和国外名校必修内容

  目前高考语文改用“全国课标卷”,其内容就分为两大部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这就明确告知广大学生,语文能力考察的核心就是“阅读”和“表达”,而且“表达”略重于“阅读”。

  俗称“美国高考”的ACT和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其考试内容只有阅读、写作和数学三部分。阅读、写作和数学,这三点是美国所有学校最重视的基础训练。

  1983年,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向国家提出了《国家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建议“中学英语的教学应该使毕业生具备:①理解。解释评价和使用他们阅读过的东西;②写作结构严谨、有力度的文章;③顺利地倾听并颇有见解地讨论一些观念;④了解我们的文学遗产,以及这种遗产如何增强想象力和对伦理的理解,它怎样与今天生活和文化中的风俗习惯、观念和价值发生关系。”⑸。其中“阅读和写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前两位。

  在美国常春藤盟校,阅读和写作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他们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天大的事”,是每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西方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精髓所在。以思维能力、阅读写作为培养核心的博雅教育,不应该只是专供少数大学生的精英教育,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也有必要接受博雅教育精神的熏陶。

  美国常春藤盟校的教授们都明确反馈:写作课是中国学生的噩梦。在美国大学里,无论你选择什么学科,学术写作都是你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学术写作能力低下或缺失,直接造成中国学生学术能力表现差,这是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学后水土不服甚至被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被美国大学劝退的SAT高分的中国留学生,在进入美国大学第一个学期,就被“做不出论文、无法融入小组讨论、学期演讲失败”这三件事彻底打败,被学校以“学习能力和SAT成绩不符”劝退。

  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不如国外重视学生的写作。国内对阅读和写作要求太低幼,导致很多留学生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完全跟不上国外大学的节奏,只能选择留级。有些在美国发展较好的中国留学生,也是到了国外大学才学会基础教育就应该学会的基本能力——阅读和写作。⑹

  在美国大学的学术写作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批判性思维(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探索性写作(exploratory writing)。无论是文本细读、还是批判式思维与分析探索写作,这些能力不仅构建了美国大学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留美学生最应吸取的教育之精髓。⑺

  美国学生从中学开始就接触学术论文的写作,所以美国学生进入高校后对学术论文并不陌生,能够比较快地适应高校的学习要求。美国高校论文写作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而中国的中学教育很少接触或从未接触学术论文的写作,所以很多中国学生尽管以高分考入美国名牌大学,但却连论文方向如何定都不知道,看着图书馆里的那些浩繁的资料,无从下手。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数据显示:很多中国留学生由于不会写论文,完成不了学业,进入哈佛、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高达25%。

  写作课在美国是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的“博雅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本科生在深入学习专业领域之前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训练课,主要就是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能力的训练。美国顶尖高校基本都会要求学生在刚入大学时就选修一些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学术写作也是众多课程的主要考核形式。

  写作课是哈佛大学所有学生进校后唯一必修课。哈佛这样的顶尖学府,为何将写作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哈佛认为,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手段。哈佛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机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用明辨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具有理性精神的批判思维能力。写作成为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它将思辨、学术,道德,社会等问题融为一体。哈佛认为,写作课教给了学生两种能力,第一是论证(思辨);第二是写作。⑻

  学术写作不仅指学术论文写作,它是博雅教育体系中核心部分之一。美国大学写作课程是被学生作为一种“特权”来享受的。它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科研能力,还包括学生批判性看待整个社会的能力。

  美国常春藤盟校8所大学都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写作课程,其中哈佛、宾大、普林斯顿、布朗大学将写作课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这是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异之一。

  美国大学写作课教会大家一套完整的写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确定论点、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写开头结尾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对任何写作任务(学术、工作和生活),能有条理、胸有成竹地写出一篇好文章。学生之后无论进入什么学科,写作课首先规范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思维方式更严谨、更基于事实、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后,再进入一门具体的学科。⑼

  教育的本质,向内是发展思维,向外是完善表达。两种能力均衡发展,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功。人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读写能力,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存在于语言之中,即便是口头传授的经验,其内容本身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国外众多名校所强调“博雅教育”,并非让学生在知识上多么学贯古今,而是教给学生立足社会最基本的素养和能力。而写作,以及口头表达,便是这些能力最综合的体现,是每一个人日常都会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

  耶鲁大学写作课教授艾米丽·乌尔里希认为:“读写能力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难的一种抽象批判性思维。”⑽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说:“语言、数学和写作,这三点是美国所有名学校最重视的训练。”在写作领域,没人能无师自通。提高写作能力,需要大量的阅读、训练和专业指导。对学生来说,学会写作,特别是学术写作,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也是美国众多顶尖大学都要求学生选修写作课的重要原因。

  四、写作决定人生发展潜力,写作强则人生强

  剑桥大学学者认为:“语言和写作决定人生发展的潜力。”⑾写作是人生的核心能力,写作强则人生强。学生时期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能深刻影响人的一生。毛泽东,一生勤奋写作,获益终身。毛泽东虽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他一生几乎不摸枪,“笔杆子”是他指挥“枪杆子”的重要工具。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写作能力是其综合素养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兵如神的他也用笔如神,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华罗庚一生研究不止、笔耕不辍,留下了10多部专著,200余篇论文,其中8部专著被国外翻译出版,列入20世纪数学经典著作。钱学森、钱伟长、茅以升等科学巨匠,概莫能外。写出的论文、专著,不仅在数量上每个人都达到了400万字以上,而且在学术质量上,都达到世界上水平。能研究,又能写作,研究到哪就写到哪,写作跟着研究走。反过来,写作又能促进研究进一步深入系统化,这是那些成就卓著学者、专家事业辉煌的重要规律。

  似乎人人都会说话,人人都会写字。但是会聊天,还是会演讲;会写字,还是会写作,特别是高质量的写作,那是有天壤之别的。不是要求人们都当学者、作家,或文字工作者,但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能运用准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与人沟通交流,这是立足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一个能力。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一个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能言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起到他人难以企及的效果。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在与人的交流和交往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主动权,拥有更多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话人们说不出,需要借助“名人名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原因。

  那些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思想家、科学家和政治家等等,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高手,通过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世人,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可以说,语言文字的作用高不可估,语言文字能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谁,无论干什么,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就能显著提高综合素质。一般人对写作产生的能量估计不足,只有那些特别能写作的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写作强则人生强的真谛,并从中受益无穷,获益终身。

  写作不仅是一种怡情的创造性活动,能产生美妙的“高峰体验”,写作还能给人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和财富。写作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有调查表明,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可能很多,但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薄弱,往往是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克林肯博格说:“写作,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拥有,何时拥有——都知道,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资源。”⑿

  阅读培养阅读,写作培养写作。多读多写,自然就会读会写了。一言以蔽之,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阅读和写作”。

  注释说明:

  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1995年版第14页。

  ⑵《专家作家谈语文学习》第265 页

  ⑶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午日程》

  ⑷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

  ⑸转引自王丽《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中国青年报》冰点587期 2006年6月21。

  ⑹马用雷《北大学生,为什么在耶鲁才学会读书和写作?》 微信号: 2016年9月24日。

  ⑺吴微《一篇谈写作的文章阅读量居然过百万,因为抓住了中国学生这个命门》,微信

  ⑻吴微《哈佛所有学生唯一必修课写作课是怎么上的?》,微信。

  ⑼《一门来自耶鲁的英语写作课,其实教的是最基本能力》。

  ⑽吴妍娇《耶鲁美女教授:让中国学生骄傲的写作习惯,恰恰是美国大学的大忌》,微信。

  ⑾⑿濮实《东方早报》2014年12月20日

  (本文摘自《语文的核心:阅读与写作》,作者张超,广州民进会员、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