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40多万高一新生将使用新教材!9门学科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物理常见教材版本有哪些 广西40多万高一新生将使用新教材!9门学科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广西40多万高一新生将使用新教材!9门学科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2024-07-09 19: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新教材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体现了对深阅读的重视,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高中阶段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学术类著作,即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另一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这两本书各自独立作为一个单元,这意味着学生学到该单元时,每本书要用9节课左右的时间来研习。

2、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打造了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彭春华以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举例,“这个单元没有课文,只有学习活动,题目叫做‘家乡文化生活’”。据悉,该单元包括三个内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届时,将由老师组织学生通过采访、考察、查阅文献及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综合活动,更加注重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彭春华介绍,新课程标准里对语文课程有一个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旧教材在实践性上落实不够,在综合性方面,也存在读与写融合不够的问题。在新教材里,除了增加学习活动、实践过程等单元,更多的实践是通过18个学习任务来落实。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联系紧密的任务,如前面提到的全班编辑一本诗集,或者是做一个戏剧节海报宣传等,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老师应集体备课 学生应加强深阅读

“新教材给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彭春华建议,老师要更新理念,不能一味固守旧有经验来教学。语文新教材涉及到不少新内容,上好新教材单靠一位老师不现实,学校应加强集体备课,最好在学科组进行分工,集中团队的力量来进行教学研究,做好一些课程资源的开发。

老师们要特别注重语文实践性的落实。传统的教材都是老师教学生听,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实践性活动,这就要求老师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要设计更多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新教材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老师除了有较好的文学素养、语言学素养,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例如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要求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加强表达交流的能力。相应地,教师也要具备指导学生制作短视频,制作宣传海报等能力。

对学生来说,不能靠刷题来提高语文素养。应加强阅读,特别是加强深阅读,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加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此外,学生应积极地投入到实践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

内容与时俱进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英语教材封面

1、变化

人教社英语编辑室主任陆锡钦介绍,新的英语教材最大的变化是要求学生核心素养要有提升。老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而新教材遵循新版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除了语言能力之外,还强调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在词汇量的要求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陆锡钦说,但新教材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单元主题和顺序。同时,新教材提供了初中高中衔接单元,对基本句型、语音拼读规则、语法知识等进行了复习,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在设计单元框架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块,如主题页、语音板块、视频板块和拓展性阅读等。

另外,老教材已用了十多年,从时代性上来说,当年所选的部分内容显得过时。新教材与时俱进,一方面反映当代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入教材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优秀文化、增加经典文学语篇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比如在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原教材课文主要介绍了生命的起源、虚拟的登月故事和黑洞理论。修订版教材则介绍了月球探险的历史过程以及火星探险的尝试等,着重介绍了当代中国在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神舟五号、杨利伟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玉兔登月、贵州天眼、量子卫星等,均有涉及。

2、方法

陆锡钦认为,使用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加强文本解读的能力。过去教学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关注度高,今后则要求从语篇的高度去理解词汇和语法的运用,不再看重机械地记忆词汇、讲解语法,而是基于文本分析,去学习词汇和语法在语境当中的使用,并做好主题意义探究。

陆锡钦强调,一直以来,学生要学好英语,除了学好教材,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高中阶段,可以尝试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包括文学名著的原著或者简写本,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数学

突出四条主线 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新版高一数学第二册封面

1、变化

“数学最大的变化是,选修不再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了。”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员沈婕介绍,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呈现载体,在结构及内容方面,按照课标的要求做了调整。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将它们贯穿于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据介绍,新教材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不作为高考内容,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此次数学新教材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更注重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结构和内容更趋合理。例如,新教材删除了算法初步的内容,立体几何里的三视图、概率里的几何概型等也一并删除。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做了调整,如数学归纳法不再作为高考考试要求。当然,数学新教材里也新增了一些内容,如概率统计里边新增了有限样本空间,还有百分位数,复数增加了三角表示式等。

沈婕认为,新教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新教材通常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这些案例文字量比较大,需要学生通过读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例如,在讲到函数的表示法时,新教材中有一道关于纳税的问题,要求画出缴纳个税税额的函数图,并且根据全年所得收入,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见该题完全源自日常生活。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新教材增加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在旧教材里虽然有,但体现不明显。新教材分别设置了两个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更加强调数学跟生活的联系,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师生们过去常常有这种感觉,书上的内容都会了,但遇到考试就犯难。沈婕表示,旧教材中的习题、复习参考题相对比较贴近基础知识,和高考有一些差距。新教材对课后习题进行了分层。据悉,新教材的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难度逐层递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性。

2、方法

沈婕表示,老师要用好数学新教材,应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编者的意图。学校应该加强学科组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可以从新教材的每一章中选出一些比较典型的课,共同打磨,拿出范本。老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应该查漏补缺,把初中比较薄弱的基础知识补上。此外,学生应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尽量当堂弄懂上课内容,平时多深入思考,有问题及时解决。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研究高中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完每章节内容后,学生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注意做好知识和方法的梳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不断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生物

纳入五位院士访谈 难度维持原水平

1、人文底色

“新教材每册书前面,都有一个科学家访谈栏目,内容是对话我国著名科学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审编包春莹介绍,生物学新教材共5册书,访谈了5位院士,包括施一公、袁隆平、许智宏、方精云、杨焕明等。通过展示这些科学家的经历,他们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他们的理想,凸显了科学家的科学素养,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对学生既是激励,也具有教育意义。

▲新版生物学教材增加了对袁隆平的访谈内容。

“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他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看到这样清雅的文字,你是不是有种错觉,以为翻开的是一本语文书,实际上,新的生物学教材内容颇具人文底色。据介绍,教材每章首页都配有一首点题的小诗。前面提到的小诗,就出自生物学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应用。类似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里比比皆是,例如,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思考·讨论,特别提到1716年的康熙字典收录了“酶”这个字,并对其释义为“酒母也”,也就是酵母。

▲新教材每章首页,都配有一首点题的小诗。

2、显著变化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接“地气”,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总目标关联的是学科与生活,教学过程中会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倡导探索性学习。例如,教材新加了关于抑郁症的内容,并介绍了如何进行情绪调节,还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吸烟的危害。

此外,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一些删减和新增,例如必修2里,增加了表观遗传的内容。此外,一些老师反映比较难做的实验,在新教材中删除了,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布的实验。同时,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里关于胚胎工程的内容,跟旧教材相比做了非常大的删减,内容大大简化。过去,该内容有好几节内容,如今只用一节内容呈现。

据介绍,新版教材从知识点难度来说,总体上跟旧教材难度持平。但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学习方法

包春莹提醒,学科能力的培养只靠“刷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不要让教辅书左右自己的教学,死抠知识点教学,应该以课标和教材为基础,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来教学。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该多看一些科普的或科研进展方面的资料,开拓视野。

物理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必修第一册封面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物理教研员梁旭介绍,由于2017年《课程标准》中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变化,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也相应有所调整。总体来看,新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E(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思想。

1、变化

人教版物理新教材必修3本书,选择性必修3本书,共6本书。旧教材《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三章中的部分内容压缩成新教材《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其他光学、热学等内容和要求也有所变化。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例如将直线运动安排在前面,并将其分成两章,接着将力学知识部分放在后面,这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物理教材的难度系数,使高中新生可以慢慢地适应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

2、重点

据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新教材设置了“科学方法”栏目,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共介绍了控制变量、演绎推理、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新教材还重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设置了专门的“实验探究”和“课题研究”栏目。

3、弹性

此外,新教材在多个地方体现出“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新教材设置了“拓展学习”栏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例如微元求和的思想在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但是极限的思想对全体学生都作要求,显得有些过高,新教材对这类问题作了系统的考虑和系列的安排。

“弹性”也体现在习题设置上,新教材每章的习题中设置了A、B两组习题。A组习题对应《标准》中必修内容的要求,B组比《标准》中的必修内容略有超出,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4、特点

新教材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E的思想。为此,教科书在每节的开始都提出一个尽可能赋予具体情境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联系实际,也体现在教材的练习题中,以必修第一册为例,该册总题目139道,联系实际的题目有90道,联系实际的题目占比达65%。

5、方法

梁旭认为,老师是教材的“转化者”,教材编写的意图只有通过老师的教学设计才能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尤其在开展一些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参照教材提供的方案,灵活进行调整。

学生要学好物理,应该主动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梁旭提醒,教材里涉及到的实验与实验相关的习题等,共计142个,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和目标,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尤其要重视物理实验现象观察、实验设计和论证、实验数据测量和处理等。

历史

编排采取通史+专题史 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封面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历史教研员戴羽明介绍,历史新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编写体例发生变化,综合了以往教材的特点,采取通史+专题史的模式,融时序性与主题性于一体。这样一种编写体例,让教材使用的功能更强了。

1、变化

据介绍,历史旧教材按专题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板块来编排,新教材必修按通史体例,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按专题史,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此外,新教材编写增加了很多教学辅助栏目,如历史纵横、史料阅读,还有地图、插图等,为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做进一步补充和扩展。而学习聚焦、探究与拓展等栏目,不仅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对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2、难题

从历史新教材内容来看,由于是通史纲要,所以文字简约,简略勾勒历史发展脉络。戴羽明认为,新教材给现行历史教学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内容量巨大,课时紧张”。每课时的体量有多大呢?以必修上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时间跨度从原始社会到西周灭亡,涉及的重要概念有石器时代、远古人类、文化遗址、部落、国家、禅让制等数十个。过去初中历史五六个课时的内容,高中压缩为1个课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组织学生学习、怎样实施开展教学,对老师是极大挑战,这就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3、发展

此外,新教材还要求在初中历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走向。以两汉时期为例,初中历史是分散性叙述两汉的统治措施、经济发展、文化表现等,而新教材则有更明晰的主线,两汉时期是历史长河中重要的节点,这一时期从早期的国家慢慢走向成熟,国家的治理体系开始完备,治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回顾初中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新的认识。

4、方法

据悉,高中新教材专业化程度有所增强,增加了很多概要性叙述和抽象性结论,即使是老师理解其中的名词、术语、概念,也得有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新教材对老师专业化的要求更高了,老师不仅在史学方面要加强学习,在史学理论方面也要加强学习。

对学生来说,高中历史课信息量大,进入高中后历史学习的压力大增。戴羽明建议学生进入高中前,巩固好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新教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历史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增强历史感悟能力,强化家国情怀,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

化学

优化教学顺序 加强学生实验

▲化学必修第一册封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朱成东介绍,人教版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降低了部分内容的难度,增加部分新知识,并且优化了编排顺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

1、变化

新版教材分为化学第一册、第二册,和选择性必修三册。新教材的编写依据是2017年的新课标,因为新课标变化,教学内容也作了相应调整。例如,新课标对胶体知识要求降低了,新教材的必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也相应降低了难度。

过去,有机化学和物质结构两本书是二选一,即理科学生只要选其中一个内容学习。实行新高考后,学生只要选考化学,有机化学和物质结构都要学,由于考试范围增加,这部分内容也会有所删减和调整,整体难度也会下调。

此外,新教材优化了编排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必修教材中“物质的量”这一内容,原教材安排在第一章第三节,新教材调整到了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作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理解起来有难度。放到第二章第三节,穿插进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位于钠和氯及其化合物学习之后,有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铺垫,更易学习理解。

2、实验

据介绍,新课程标准每个主题都明确了“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学提示”,特别规定了学生必做的实验,包括物质量浓度的配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实验。这些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打基础,建立体系化的高中化学知识、发展素养都大有好处,因此新教材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3、方法

朱成东认为,新教材对高中化学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老师应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从情境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素养。

学生要学好化学,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也要相应转变。初中化学多数以启蒙为主,所学内容少,学生经过重复训练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分数。而高中化学知识面宽,难点多,学习量大,学校的教学速度相对初中也较快,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后,会觉得化学学习的压力加大,条理性和思维容易混乱。学生应该转变学习观念,明白学习化学的目的。例如,学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让学生从化合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物质;学离子反应,目的是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反应。如果学生能够建立元素观、价态观、分类观、微粒观等观念,学习高中化学,就会比较容易。

地理

新增资源与环境问题 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封面

广西教育研究院地理学科中心组成员文喜福介绍,与旧教材相比,地理新教材从模块设置到内容要求都有了很大变化。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用地理原理来解释日常现象。

1、变化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旧教材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新教材设置了2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择性必修模块。新教材中,必修地理1的主题由自然地理基础改为地理科学常识,选择性必修3是新增加的主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据介绍,即使是沿用旧教材模块主题,也按地理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进行了重新构建。

2、特点

新教材突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方便教学,降低了难度。据介绍,一些地理基本概念,通过既通俗又符合其基本内容的方式表述。同时,新教材控制了活动题难度,减少“活动”设计的问题数。

新教材增加了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内容,如水循环情境设计,引用了我国古人对水循环思考的描述等。同时还增加了反映我国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新教材选取了较多的、不同类型的图像,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阅读性。

相比旧教材,新教材新设计了三个栏目。最大变化是每一节的开头,采用“情境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新闻时政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导入切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教材每一章的末尾都增添了“本章重点”的栏目,不再是以问题的形式,而是对本章的重点知识做一个罗列总结。这与每个章节的“课前问题”首尾呼应,使师生对重点的知识和内容有更清晰的把握。

3、方法

文喜福指出,针对地理学科新教材的变化,老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导引促进学生与情境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教材内容的知识逻辑线索的梳理,将知识逻辑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此外,教师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借助一些情境材料或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学生在学习地理新教材时,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并用所掌握的地理原理来解释日常现象。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联系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图表和问题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地理原理与规律,注意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会对地理原理的迁移与运用,进行变式练习。

思想政治

坚持议题教学为主体 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海杨浦区教育学院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杨鹏提醒,地理老师需要全新学习,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学生则需要立足教材,加强经典阅读。

1、变化

思想政治新教材由原来4本必修变成4本必修加3本选择性必修,内容涵盖范围更广,知识内容更新多。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增加了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外,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也都是新增的内容。同时,部分原有内容也做了删减。

杨鹏认为,对思想政治老师来说,教学难点在于今后他们将变成“全才”,历史、政治、经济、哲学、逻辑、法律都要懂,这对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很大的挑战。由于教材内容调整大,很多老师需要全新学习。

2、特点

新课标要求的一大特点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在课内展开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呈现方式。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议题教学,每个单元里会有几个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阐述这个议题。

另外,在新教材里,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探究栏目,教材提供了探究目标和建议路径,建议会围绕议题告诉学生参考路径,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

3、方法

杨鹏表示,初中到高中的思政课,属于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知道基本常识、简单运用基本常识,到了高中阶段不仅运用这些基本常识解决实际法律的问题,而且还要知道这些基本常识背后的规律和涵义。对学生来说,其挑战就是在有限的课时里,把政治、经济、法律、逻辑等众多内容,融会贯通,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进入高中,学生要想学好思政课,要加强阅读《共产党宣言》《为人民服务》等经典,提高对经典原著的阅读能力,而不是随意读一些网络文章。

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迎接新教材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