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十二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地理冲积平原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十二期)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十二期)

2024-04-11 05: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洪积扇

洪积扇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洪积扇的结构

当山区湍急的河流流出谷口,流速下降,水流搬运能力逐渐下降,水中的沙石会逐渐沉降下来。先是砾石,然后是砂、粉砂,最后是黏土。因而,洪积扇尖顶大多是粗颗粒的砂石,而外缘则多是细腻的沙粒黏土。

洪积扇顶端的砾石、砂颗粒大,孔隙多,水分容易下渗,是潜水补给带,土地表层比较干燥。而到了扇缘,土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渗水性差,能让水分充盈在土地表面,是潜水溢出带,使扇缘土地湿润,甚至溢出地表形成泉水或沼泽。但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也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冲积平原

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从上游侵蚀、搬运而来的大量泥沙,由于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堆积,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河漫滩

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中出露的滩地,是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河漫滩

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三角洲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汇入湖泊、河流而形成的三角洲又叫内陆河流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但易有洪涝。

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河流阶地

河曲

河曲是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河流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水流向一侧冲刷(北半球向右侧,南半球相反),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样就会形成受侵蚀一侧向陆地凹陷,堆积一侧向河流突出的景观。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这样的现象连续发育就会形成河曲。

河曲

牛轭湖

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上下凹岸间的曲流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曲流颈一旦被洪水冲决,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通过“截弯取直”这一过程,形成了新的“直的”河段,而原来的“河湾”由于没有上游河段的直接补给,变成湖泊,而其形状从高空俯瞰状似牛轭,这种湖泊被称为牛轭湖。

牛轭湖

弯道环流

水流作曲线运动时必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弯道凹岸水面升高、凸岸水面降低,形成水面横比降。离心力的大小与纵向流速的平方成正比,纵向流速沿水深分布是不均匀的,水面大,河底小,因此离心力沿水深分布也是上大下小。而由水面横比降所引起的横向压差则沿水深不变,二者合成后,上层水体所受的力指向凹岸,下层水体所受的力指向凸岸,从而使上层水体向凹岸流动,下层水体向凸岸流动,在断面内形成封闭的横向环流。此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形成顺主流方向呈螺旋形向前运动的水流。

弯道环流

弯道环流是弯道水流的主要特征,它是引起泥沙横向搬运的主要动力,是促使弯道凹岸冲刷和凸岸淤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