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念】高中地理必须要知道的75个地理名词及概念,附高中地理主要地理名词大梳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历史名词及解释 【地理概念】高中地理必须要知道的75个地理名词及概念,附高中地理主要地理名词大梳理

【地理概念】高中地理必须要知道的75个地理名词及概念,附高中地理主要地理名词大梳理

2024-07-15 0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7、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18、天体: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肉眼可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

19、恒星:由炽热气体(等离子体)构成的,能自行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20、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1光年=94605×108(亿)Km=3×108m/s(光速)×365天/年×24小时/天×60分/小时×60秒/分。

21、秒差距:恒星周年视差为l"时的恒星距离叫做1秒差距。如图2.1所示:当星日连线和星地连线的最大张角为1"时,该星日距离长度定义为1秒差距。

22、变星:在较短的时间内(几年或更短)亮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恒星。

23、几何变星:是指两颗星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即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星,又称为食变星。

24、脉动变星:是由于恒星的体积作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变星,约2/3的变星属此类。

25、爆发变星:是因为恒星本身的爆发现象而引起亮度突然变化的变星,如新星和超新星。

26、新星:光度在几天内突然增加9个星等以上,亮度增大几万倍至几百万倍的变星。

27、超新星:若光度增加更大,亮度增大到1000万倍至l亿倍以上的变星。

28、中子星:是指由中子组成的恒星。

29、脉冲星:就是具有强磁场的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30、黑洞:巨大质量高度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密度极大,引力大到任何物质无法逃脱,辐射也被禁锢出不来的天体。黑洞不发光,但可根据其强大的引力场,推测它的存在。目前认为可能是黑洞的天体是天鹅座X-1。

31、银河系:是指太阳所在的整个星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天体系统,是由构成银河系的气体、尘埃、恒星、星团以及星云所组成的密集区。

32、宇宙年:太阳以3万光年为半径绕银心作圆周运动,旋转速度约250km/s,周期约2.5亿年,称为一个“宇宙年”。

33、河内星云(简称星云):由银河系内的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看似云雾状的天体。如猎户座大星云等。

34、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在银河系以外,类似银河系的庞大的恒星集团,由于它们距离太遥远,看上去也是云雾状天体,称为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如仙女座大星系等。

35、本星系群:以银河系为中心,半径为300万光年的空间,包含约40个星系组成的星系群体。除银河系之外,仙女座大星系、三角星系、大小麦哲伦星系等,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

36、红移:天体光谱中某一谱线相对于实验室光源的比较光谱中同一谱线向红端的位移,这一现象叫天体光谱的红移,简称红移。

37、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38、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在太阳周围分布着九大行星。

39、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40、人造天体:当今天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火箭、行星际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等,统称人造天体。

41、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徐道之间,构成小行星带。少数小行徐道可伸入到木星和土星之间。在地球周围空间也有极少量的小行星在运行着。

42、慧星:呈现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以扁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

43、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形式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44、太阳活动: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太阳射电等变化现象。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急剧猛烈的形式。

45、电离层:距地面约80-150km的大气层,在太阳紫外线、x射线、粒子辐射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称为电离层。

46、磁扰: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的不规则变化,叫做“磁扰”。十分强烈的磁扰现象称为“磁暴”。

47、慧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体积庞大、质量较小、呈云雾状(或带慧尾)的天体。

48、流星:在行星际空间,游荡着无数的尘粒和固体块,称为流星体。

49、哈雷慧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名字命名的平均回归周期为76年的彗星。

50、流星现象:当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时,具有很高的速度,因摩擦而发热发光,人们可看到一条亮光划破夜空,这就是流星现象。流星一般在离地面80-120km高空才开始发光。

51、陨石:大块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后尚未燃尽,其剩余部分落到地面上成为陨石。

52、二体问题:将两个天体看成质点,研究它们按万有引力定律相互吸引的运动规律,称为“二体问题”。

53、摄动:任何行星除受太阳引力外,还要受到其他天体引力(摄动力)的影响,使天体的运动偏离二体轨道的现象,被称为“摄动”。

54、日月会合运动: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还在绕太阳公转,同时二者又存在着速度差异,因此从地球上看,月球相对于太阳也产生相对运动,称之为日月会合运动。

55、月相:月球由于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当月球与太阳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从地球上看来,月球的视形状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球的位相,简称“月相”。

56、同步自转: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它公转相同,天文学上称这种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人们总是只看到月球的半边脸。

57、日食: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朔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遮住了太阳,在地球上处于月影区域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的现象称为“日食”。

58、月食: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望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在地球上处于夜半球地区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月球的现象称为“月食”。

59、地平圈:我蜜察天体出没升降的状况都是相对于当地的地平面而言的。人们把地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地平圈。

60、晨昏线: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太阳的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球,处于白昼状态,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处于黑夜状态,称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61、时刻:是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就像时间尺度上的刻度与标记,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先后,如:年号、月号、日号、时、分、秒等。

62、时段:是指任意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以衡量事件经历的长短,如: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分数、秒数等。

63、地方时: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如量时天体分别为春分点、真太阳、平太阳所测量的地方时分别为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地方平时。

64、时区:是指使用同一种时间制度的区域,理论上全球共分24个时区。

65、日界线:由于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7.5°合作一区,称为东西12区,并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1884年起国际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起止线),简称日界线。

66、区时:理论上各时区均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作为区内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亦称该区区时。

67、法定时:事实上,使用同一种时间制度的现实时区,总是受政区界线约束的,而现实时区使用的标准时由法律规定,称为法定时。

68、世界时(UT):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零时区的区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平时,即格林尼治时间)称为世界时。显然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钟”所计量的地方平太阳时。

69、原子时(IAT):利用原子稳定的电磁震荡周期所计量的时间系统。原子钟是一个与“地球自转钟”毫无关联的守时系统。

70、协调世界时(UTC):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势必导致世界时与原子时计时系统产生时刻差,因此便产生了协调世界时。

71、历法:根据日、月的运行规律安排年历的法则。如太阴历、太阳历、阴阳历。

72、大地水准面:就是全球静止海面,它是假设占地表四分之三的海洋表面完全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并把它延伸通过陆地内部所得到的全球性的连续的封闭曲面,曲面上处处与铅垂线垂直。它是陆地上海拔的起算面。

73、地壳:是指地表至第一个不连续面之间的圈层。这个不连续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2019年发现的,故取名莫霍洛维奇面。地壳的平均厚度约24.4km,但厚度的变化很大,各地不同。

74、地幔:是指莫霍面至2900km深处的第二个不连续面之间的圈层。这个不连续面是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于192019年发现的,故取名古登堡面。根据地幔物质组成的差异,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75、地核: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圆层。因为在约5150km深处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是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在1996年发现的,叫做莱曼面,因此2900-5150km范围叫外地核,据推测可能是液态的。由5150km直到地心则为内地核,内核物质可能侍态的。组成地核的主要物质是铁、镍为主的金属。

高中地理主要地理名词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球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哈雷彗星 76年)、流星体(陨星:陨石、陨铁、石铁陨星)

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光年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太阳系:太阳、八颗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等

八颗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卡戎、2003UB313等

太阳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光球(太阳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太阳活动标志:太阳黑子与耀斑(11年)

磁暴、极光

专题2 专题3 不做要求略

专题4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恒星日(自转周期)、太阳日(太阳东升西落周期,24小时)

角速度、线速度

经纬网(经线、纬线)

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

日界线(自然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对大气运动、洋流、河流的影响)

地球公转(近日点、远日点)

恒星年(公转周期)、回归年(直射点回归周期)

黄赤交角(23°26′)

节气(24个,二分二至、清明)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昼弧、夜弧与昼半球、夜半球

极昼、极夜

日照图(侧视图、俯视图、局部图等)

季节(天文、传统、气候统计)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软流层(圈)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形成洋脊、裂谷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

地震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纵波、横波)

震级、烈度

地震带

地震预报

海啸

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与火山带

地热、温泉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

侵入岩:结晶好,如花岗岩,分布:华山、衡山、普陀山

喷出岩:多气孔,如玄武岩,分布:大洋底部几乎全部、印度的徳干高原

沉积岩:有层理,常保存有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煤等

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变质,颗粒定向排列,有片理,如大理岩、片麻岩、片岩、板岩等

太湖石

化石

化学元素、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等)

专题7 (外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河流地貌:峡谷、曲流、冲击平原与三角洲

曲流(河曲):凹岸(受侵蚀,水深,建港)、凸岸(泥沙易堆积,水浅)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表喀斯特(如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如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等)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等)、海积地貌(如沙滩、沙洲、沙堤等)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柱等)、风积地貌(如沙漠、黄土、沙丘等)

雅丹地貌(新疆等干旱地区,风力侵蚀而成)与丹霞地貌(广东丹霞山等湿润地区,红色砂岩,流水侵蚀而成)

黄土地貌:流水侵蚀而成,千沟万壑,如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地形类型(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部位(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盆地或洼地)

地貌与经济建设:农业、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等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水汽、尘埃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专题9 行星风系

气压、风

热力环流

大气环流(行星风系、季风环流)

行星风系(气压带和风带):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行星风系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副高控制,终年炎热干旱)、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有明显的干、湿季)、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专题10 季风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印度低压切断副高形成夏威夷高压,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阿留申低压,盛行来自高纬内陆的干冷西北风,寒冷干燥

南亚季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高温多雨,出现雨季;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南移,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风,出现旱季

季风与气候:(成因)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季风与农业: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于水稻种植

季风与气象灾害: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造成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强大的冬季风易带来寒潮、低温冷害及华北的春旱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天气系统: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锋面

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带来狂风、暴雨、巨浪等灾害

台风源地、台风预报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寒潮:形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幅降温、大风、雨雪

伏旱: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梅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出现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天气

梅雨与农业:正常的梅雨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短梅”或“空梅”易造成旱灾;“长梅”易带来涝灾

专题12 人类活动与气候

全球变暖: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海水倒灌

《京都议定书》

酸雨

臭氧洞

城市热岛、城市雨岛

第四篇水环境

专题13 水循环

水体类型:海洋水、冰川、河水等

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河水补给与径流变化

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我国东部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东北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夏汛),西北地区河流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凌汛:中高纬地区,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如黄河的河套段和山东境内的河口段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南水北调

水危机(表现、原因、对策)

水质型缺水

专题15 海洋

洋流: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行星风系与风海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厄尔尼若现象、拉尼娜现象

海洋权益

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

第五篇人口

专题16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变动: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发展历程(4个阶段):工业化之前的低增长阶段、工业化初期的高增长阶段、工业化中后期的增长率下降阶段、后工业化时期的低增长阶段

人口爆炸

人口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

年龄构成: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人口(15-64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

各年龄段比重大说明什么?

人口性别比

人口金字塔(能表示出年龄和性别构成):增长型、稳定型、缩减型

人口老龄化(7%)、人口严重老龄化(10%):(原因)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高、社会保障好导致生育观念改变等

人口压力:少年儿童比重大(占20%以上),人口增长快

人口政策

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马寅初和《新人口论》

上海人口增长:机械增长高(大量外来人口流入)、自然增长慢(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妇老农业”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密度

世界4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首要因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历史因素

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人口迁移: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其它如生态移民(P26)、工程建设移民等

“民工潮”(农民进城务工现象)

菲佣

人口容量:(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和环境(首要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确定一个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重要意义。

专题18 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第六篇城市

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包含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城市根本特征:(人口和产业等)集聚

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从市中心往郊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地价:(影响因素)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

中央商务区(CBD)

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等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所处的自然条件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中心地理论(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等级越高,则规模越大、职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巴黎、布鲁塞尔、香港、新加坡等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6级

世界六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专题21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出现城市群;4、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1、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心;2、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3、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现代化;4、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5、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郊区化

逆城市化: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的结果。

城市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卫星城镇

“烂心树”与“烂皮树”

生态城市

第七篇产业区位与分布

产业:生产事业,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

产业区位:产业的空间位置(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专题22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消费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灌溉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如我国的新疆的绿洲农业、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银川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等

江南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适宜水稻种植

温室技术:促进寒冷地区发展农业

滴灌技术:促进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

冷藏保鲜技术:扩大生鲜农产品销售市场

农产品基地(交通便捷地区适宜发展)

美国的农业带(地域专门化的表现):乳畜带、玉米带、小麦区、棉花带等

乳畜带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学技术等)

农业区位的变化:自然条件可改造,社会经济条件可变性大

农业地域类型: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牧场畜牧业、游牧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等

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季风气候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单产高。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北美东部、西欧、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地中海型农业:地中海海气候区,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小麦、大麦等冬季作物,夏季种抗旱耐热的油橄榄、葡萄和柑橘等经济作物。

热带种植园农业:亚、非、拉的热带地区,专业种植一种或几种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天然橡胶、可可等),商品率高

城郊农业:适应城市市场需要,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花卉等。品种多,商品率高,布局呈环状(近郊:生产附加值高的蔬菜、花卉、奶牛等)。从单一的经济功能向经济、生态、观光、休闲等多功能发展,如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园艺农业等。观光、休闲:南汇桃花节、奉贤菜花节、崇明野菜节等

现代农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环保等特点。如孙桥现代农业园区

专题 23 工业区位与工业区

工业区位条件:矿产资源、能源、环境、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地价等

宝钢的区位条件:(市场)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需求市场巨大;(交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水运十分便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临长江,取水方便,对城区污染少等

原料主导型工业: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能源主导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

市场主导型工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加工业

劳动力主导型工业:纺织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技术主导型工业:电子工业、飞机制造、精密仪表制造业

工业区位的变化:资源等传统因素影响力减弱;科技、市场、人才等区位因素影响力增强。

世界主要工业区:北美工业区(最发达)、西欧工业区(起步最早)、东欧工业区(资源密集型重工业)、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临海布局,加工贸易型)、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新兴)

美国“锈带”的振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科技、人才、信息、环境、交通、通讯等因素影响力强(著名集聚地:美国“硅谷”、日本筑波、英国剑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北京中关村等)

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航空、高速等现代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高新企业集聚,市场巨大等

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主要部门:商业、金融业、运输业、旅游业、物流业等

现代服务业:金融、信息服务、航运、贸易、科技服务等

第三产业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

商业区位条件:交通、人口、集聚、地价,以徐家汇市级商业中心为例理解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P92)

国际贸易:国家之间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商品结构: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高附加值、低附加值)

贸易壁垒:技术、绿色(环保)等

世界主要的区域贸易集团:欧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

现代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空、管道、海洋运输等

洋山深水港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比例,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高。(避免雷同,与本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和优势的产业)

产业转移:如纺织业“候鸟”)

第九篇地理信息技术(3S)

遥感(RS):眼睛、观察、照相,提供影像(如航空像片、卫星图片)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定位(经度、纬度、海拔),3颗定静止、4颗运动

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地理空间数据,软件,分析、表达(图层功能)

注: 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 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 欢迎大家转载分享收藏点赞在看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